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頓辦法
時間:2022-03-12 09:20:00
導語: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頓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迅速掀起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治高潮的工作部署,縣委、縣政府決定開展非徽派建筑整治活動,全面推進重點村鎮環境風貌的整治,現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按照“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群眾參與,屬地管理”的原則,把非徽派建筑整治工作與控違拆違相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新亮點打造相結合、與重要節點整治開發相結合、與綠色質量提升相結合、與文明創建相結合,標本兼治,綜合整治,優化環境,提升形象。自2012年起用2年的時間,對縣域范圍內主要旅游公路、高速公路沿線300米可視范圍內、主要景區景點和古村落及周邊區域內的非徽派建筑進行整治,努力形成村鎮環境與青山綠水相協調,具有徽派建筑特點的“一路山水一路景”的旅游城市環境。
二、目標任務
自2012年起至2013年底,用2年時間,全面完成縣域范圍內主要旅游公路、高速公路沿線兩側300米范圍內、主要景區景點和古村落及周邊區域內的890幢非徽派建筑、違章違法建筑和“臟、亂、差”環境的全方位整治,2014年對前兩年整治效果進行“回頭看”,提質提升整治效果,確保全縣重點村鎮的環境風貌不留死角。
(一)2012年非徽派建筑整治任務(共計377幢)。
1.宏村鎮完成鎮域范圍內宏儒公路沿線、S218公路沿線龍江村及盧村景區共125幢非徽派建筑整治工作。
2.西遞鎮完成鎮域范圍內石小線西遞村、葉村、石印村、源川村共112幢非徽派建筑整治工作。
3.鎮完成鎮域范圍內S218公路石山段、五里段共92幢非徽派建筑整治工作。
4.鎮完成鎮域范圍S218公路沿線至縣城段48幢非徽派建筑整治工作。
(二)2013年非徽派建筑整治任務(共計513幢)。
1.鎮完成鎮域范圍內橫崗村、S218線石村段、馬道村、縣城橫崗轉盤—關麓公路沿線兩側、石油公司至屏山段、關麓、南屏景區276幢非徽派建筑整治。
2.宏村鎮完成鎮域范圍內縣城—屏山公路沿線兩側、屏山景區71幢非徽派建筑整治。
3.鎮完成鎮域范圍內慈張線界首段、鎮區段、楠瑪段、高速公路沿線166幢非徽派建筑整治工作。
三、工作步驟
(一)調查摸底階段(2011年12月15日—2012年1月22日)。
按屬地管理原則,有關鄉鎮負責對行政區域范圍內主要旅游公路、高速公路沿線,主要景區景點和古村落及周邊區域內的非徽派建筑進行摸排、調查。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轄區內需整治的非徽派建筑幢數、每幢非徽派建筑的結構形式、產權類別、建筑面積、層數等情況,對每幢非徽派建筑都做到登記成冊,并附現狀照片。
(二)宣傳發動階段(2012年1月29日—2月28日)。
廣泛宣傳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1.召開動員大會,部署全縣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治工作,縣政府與各鄉鎮簽訂非徽派建筑整治工作目標責任書。
2.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宣傳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治工作內容和相關政策、措施,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理解、支持、參與非徽派建筑整治的意識,在全縣范圍內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三)組織施工階段(2012年2月28日—2013年12月30日)
1.有關鄉鎮人民政府作為實施主體,根據調查摸底情況,制定整治實施計劃;聘請有資質的單位編制非徽派建筑改造實施方案,設計施工圖,報縣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治工作領導組審查同意(2012年3月15日完成);組織施工力量按施工圖對非徽派建筑進行整治,并按照“一村一檔、一戶一檔”的要求,建立檔案。
2.縣直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施工安全和質量監管。
(四)組織驗收階段(每年12月份)
有關鄉鎮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由縣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治工作領導組辦公室負責牽頭組織對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治工程進行驗收。
四、工作重點
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治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任務艱巨,是一項系統工程,要突出重點,以點帶面,有序推進。
1.強力推進控違拆違工作。廣泛宣傳國家和省市有關政策法規,使廣大群眾知法守法;建立違法建設監控舉報巡查制度,一旦發現違法建設,所在鄉鎮必須立即查處;以鄉鎮為實施主體,對近年來發生的違法建設進行全面摸排摸底,對已建或在建的違反土地政策或嚴重影響規劃的建筑要堅決予以拆除;防止一邊改徽,一邊建違;同時,避免違法建設通過改徽合法化;制定控違拆違措施,明確控違責任,將控違拆違工作列入對鄉鎮考核內容,實施主要領導負責制。
2.強力推進改徽建徽工作。把建徽作為重點,凡是新建建筑,包括拆舊建新,必須按徽派風格來建。主要交通干線、旅游公路兩側100米內原則上不再新批單體建房。凡審批后建成不是徽派的,追究審批責任。
組織鄉鎮政府在充分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按照“一幢一案”的要求明確改徽實施措施,并逐村逐鎮制定改徽總體設計方案,報領導組審批后實施??傮w上要達到以下效果:
視線100米以外的建筑,以調整色彩、改造平屋頂為主,不做過大的改造,構筑遠觀和諧風貌。
視線100米以內的建筑,整體風貌要符合徽派建筑形態、體量、色彩等要求,其中臨路的建筑要有馬頭墻、坡屋頂或批檐等徽派建筑的細部表現及圍墻、庭院、環境綠化美化的要求,形成近觀鮮明特色。
景區景點及周邊建筑,按照徽派建筑形態、體量、色彩、材質及細部等要求,努力做到修舊如舊、原汁原味,展現個體徽派特征。
3.整治周邊環境。對一些破舊的圍墻、豬欄、廁所、雜物間以及環境不協調的屋頂水箱、電視天線、廣告牌等有礙觀瞻的建筑物、構筑物予以拆除或移位,確實不能拆除或移位的,要用連線成片的綠化、徽派圍墻或景觀展示宣傳牌等進行遮擋;大力開展農村清潔工程,對成堆成片垃圾、亂排污水和亂堆亂放等進行整治,徹底改變“臟亂差”的現象;要加強對村莊空閑地、邊角地的綠化美化,力爭整治一片,美化一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成立由縣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縣直有關單位和相關鄉鎮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全縣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治工作領導組,負責組織和協調全縣的非徽派建筑整治工作,下設辦公室,抽調專人集中辦公。各鄉鎮人民政府要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指導開展整治工作。鄉鎮是實施主體,鄉鎮黨政一把手和村“兩委”主要負責人為直接責任人,把重點村鎮風貌整治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全面、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實施推進責任、部門職能責任、協調配合責任、安全質量責任、群眾工作責任和業(戶)主責任,精心組織,扎實推進,務求實效。
1.縣直成員單位職責。
(1)縣委組織部:負責抽調精干人員,成立縣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治工作辦公室集中辦公。
(2)縣委宣傳部:負責媒體宣傳,大力宣揚好的單位、好經驗、好做法和先進事跡,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3)縣文明辦:負責指導、協調、統籌文明創建和環境整治工作。
(4)縣發改委:負責項目總體策劃、包裝和向上爭取資金工作。
(5)縣財政局:負責籌集、整合、調撥整改資金,確保整治工作順利開展。
(6)縣遺產辦:負責領導辦公室日常工作,組織成員單位落實領導組布置的各項任務;擬定實施意見和制定分類整治技術指導意見;指導鄉鎮編制村鎮建設規劃;配合有關部門建立健全規劃建設管理機構,理順和規范建設和土地管理機制,結合“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做好古村落、文物建筑的維護和周邊環境的整治。
(7)縣住建委:負責指導非徽派建筑改徽施工圖設計;組織編制和推廣新徽派建筑圖集;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加強新農村建設的引導管理,積極爭取村莊整治和危房改造、清潔工程資金支持。
(8)縣公安局:負責依法維護現場秩序,保障拆違工作正常開展。
(9)縣國土局:負責指導農村宅基地管理、村鎮土地開發復墾整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10)縣環保局:負責做好整治范圍內的生態文明村鎮創建和環境監管工作,積極爭取農村環境保護連片整治資金支持。
(11)縣城市執法管理局:負責擬定控違拆違公告;指導鄉鎮日常拆違工作,確保拆違工作依法有序進行。
(12)縣旅委:負責督促、指導景區景點管理、經營部門開展非徽整治工作。
(13)縣交通運輸局:負責公路沿線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14)縣農業委:根據整治工作要求,做好整治范圍內的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的有關工作,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
(15)縣林業局:結合綠色質量提升行動,做好整治范圍內重點村鎮的綠化美化。
(16)縣水利局:負責指導整治范圍內重點村鎮所在河域的河道整治。
(17)縣招商局:負責編制招商項目,積極推進招商引資工作。
(18)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辦室、縣監察局:負責對整治工作開展情況及時督查、督辦。
2.鄉鎮人民政府職責。鄉鎮政府是本行政區域內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治工作的責任主體,實行鎮長負責制,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的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治項目。
3.村、組職責。積極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主動配合整治非徽派建筑,解決施工進程中的矛盾和糾紛。
(二)廣泛宣傳發動,營造濃厚氛圍。采取多種形式、運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治工作的重大意義、目標要求及政策措施,做到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群眾參與整治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自覺做到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為整治工作順利推進營造良好的氛圍。
(三)加強統籌整合,強化資金保障。
各鄉鎮人民政府、各成員單位要積極向上爭取政策性補助資金,全力支持整治工作。縣人民政府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配套整改資金;景區景點經營單位對景區內的非徽派建筑整治給予資金補助支持;堅持“誰所有、誰整改”的原則,由戶主自行籌措部分資金。確保重點村鎮風貌整治成效。
(四)加強督查考核,確保工作實效。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治工作領導組辦公室要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建立“一周一調度、一月一點評、一季一問責、一年一考核”推進機制,對各成員單位的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制定、領導重視、宣傳發動、整改現場實施情況、整改具體措施、整改落實完成存在突出問題等,并及時對整改工作情況進行分析匯總,及時解決實際問題,總結典型經驗,編發專題簡報。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辦室、縣監察局每月對各責任單位整改情況進行督查,把督查結果納入全縣年終綜合考核內容。各鄉鎮要迅速啟動非徽派建筑整改工作,制定實施方案,確定包村、包片領導,指定專人負責每幢非徽派建筑整改,排定詳細的實施計劃,明確每幢整治開竣工時間,確保每旬有完成的幢數、每月有新進展、每季有新變化,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年,確保整治工作實現“啟動快、推進快、見效快”,迅速在全縣掀起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治高潮。
(五)加強管理服務,健全長效機制。研究制定有關加強村鎮規劃建設管理和土地管理的辦法,整合土地、規劃和建設的管理力量,規范村鎮建設和農村建房管理。加快編制重要區域的村鎮建設規劃,劃定沿線的可建區、限建區和禁建區,合理規劃農村居民點布局,保護山水田園風光,同時設計一批既有徽派建筑特色,又能滿足現代使用功能的新民居設計圖紙,供建房戶選擇。健全鄉鎮規劃建設管理機構,完善管理機制,使控違拆違及改徽建徽工作成為常態化工作;建立健全村鎮建設管理共同責任機制和動態巡查制度,落實工作責任,形成執法監管合力,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 上一篇:航道淤積物清理工作制度
- 下一篇:工資縣級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