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場職工安置工作方案

時間:2022-03-30 09:41:00

導語:林場職工安置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場職工安置工作方案

為積極穩妥的推進我場的國有林場改革,如期完成改革任務,實現改革目標,妥善安置職工,結合本場實際,特制定如下職工安置方案。

一、職工基本狀況及安置原則

我場現有在冊職工446人(不含退休職工),其中副科級以上干部3人,管理人員44人,自動離職23人,上述人員,符合改革條件需置換身份的420人,我場對上述人員的安置原則是:符合改革條件的,全部置換身份。改革后的林場根據工作需要,重新聘用上崗44人,其余的376人進行分流。

二、工齡計算

工齡計算以在本場工作的年限為主要計算依據,即自在我場參加工作之日起,計算至2011年12月31日的年限,即為該職工的工齡。經勞動人事部門調入我場的,其調入我場之前未參加原單位改制,未領取安置費的工齡可合并計算。

工齡不足8年的按8年計算,超過30年的按30年計算

三、職工安置辦法

(一)在冊職工的基本安置辦法:

1、聘用上崗:林場改革后,根據工作需要,返聘現有管理崗位人員44人,簽定《職工身份置換及安置補償協議》,實行全員合同制管理,返聘人員不發安置補償金。如因崗位需要,需增、減管理崗位須經林場場務會研究決定調整崗位和人員。

2、林場分流安置:①為妥善分流安置,林場以現有職工承包的農田,油茶林安置部分農工和林工。直至退休之日起調出其所承包的農田或油茶林,林場不另行發放安置補償金。②林場在楊前崗分場劃出部分油茶林,建立油茶股份制公司。股份制公司所經營的利潤,用于支付股份制公司股東的單位應繳部分養老保險。符合置換身份的干部職工可采取個人自愿,以安置補償金入股,直至退休之日自行退股,不再另行補發安置補償金,退股后不再享受股份制公司的任何待遇。

3、由職工自行安置:鼓勵有能力,市場經濟意識強的干部職工,特別是那些已停薪留職、自謀職業的干部職工自行安置,簽定《職工身份置換及安置補償協議》。

4、貨幣補償安置:對自愿放棄由林場安置,不參加社會養老保險,與林場完全脫鉤的置換身份的干部職工,林場按500元/工齡年發給置換身份補償金。

(二)距退休不足5年人員安置

原林場內退人員,仍按林場原來方式執行。不在崗距退休不足5年的其它人員,林場不另給以安置補償金,退休前的個人養老保險部分由本人繳納,其余部分單位負擔。

(三)未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職工安置

林場鼓勵職工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并積極與政府、社保部門搟旋,爭取降低參保門檻,鼓勵廣大未參保職工參加社會養老保險,對補繳了社會養老保險置換身份的職工可參照本實施方案在冊職工的基本安置辦法第2條執行,對無力參保置換身份的職工,按工齡年發放安置補償金,對拒不參保又不領取安置補償金的置換身份職工,將其個人檔案移交人才交流中心,與林場完全脫鉤。

(四)自動離職職工安置

自動離職職工原則上林場不給予安置,不另行發放安置補償金,如上級政策到位,可參照上級政策精神執行。

(五)退休人員安置

1、退休職工養老金仍由社保部門發放。

2、退休職工的醫療保險移交給城鎮醫療保險部門管理

3、退休職工的其他管理,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移交給退休職工戶口所在地的鄉(鎮、街辦)或村(居)民委員會管理。

(六)職工遺屬安置

根據改革相關要求,爭取上級政策資金,對職工遺屬(指林場現有實發遺屬費人員)進行一次性安置補助。如無上級政策資金,則按林場《經營管理方案》執行。

四、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接續

(一)返聘上崗職工的接續

個人應繳部分由個人繳納,單位應繳部分由林場繳納。

(二)未返聘上崗職工的接續

改革后,未返聘到管理崗位的干部職工,但屬于股份公司股東的,其20%的養老保險費由油茶股份制公司在經營收入中承擔,8%的個人應繳部分由個人繳納;領取安置補償金置換身份的干部職工,與林場完全脫勾,從二○一二年元月一日起,其社會養老保險費全部由干部職工本人負擔。以農田、油茶林置換身份的干部職工,其20%的養老保險費由林場負擔,8%的個人應繳部分由個人繳納。

(三)距法定退休不足5年職工的接續

其應繳社會基本養老保險費的20%仍由林場負擔,個人應繳部分由個人負擔,具體繳納方式由林場與市社保局協調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