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排綜合性實施辦法

時間:2022-04-05 03:06:00

導語:節能減排綜合性實施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節能減排綜合性實施辦法

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調整經濟結構,節能減排,保護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實現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鄂政發〔〕53號)精神,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結構調整,推進技術進步,加強監督管理,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宣傳力度,動員全社會力量,扎實做好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工作,確保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工作目標。年節能減排主要工作目標是: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去年下降5.6%。到年底,在年的基礎上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下降能耗20%,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削減19.3%,由8612噸減少到6950噸;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在年的基礎上削減43%,由8075噸減少到4600噸。城區污水處理率不低于70%,工業固體廢物利用率達到75%以上。

二、工作重點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1、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嚴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項目,提高節能環保市場準入門檻。抓緊建立新開工項目管理的部門聯動機制和項目審批問責制,嚴格執行項目開工建設“六項必要條件”(必須符合產業政策和市場準入標準、項目審批核準或備案程序、用地預審、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節能評估審查以及信貸安全和城市規劃等規定的要求)。實行新開工項目報告和公開制度。改擴建項目必須符合環保要求,做到增產不增污,努力實現增產減污,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上項目與全市節能減排指標完成進度掛鉤、與淘汰落后產能相結合的機制。嚴格執行國家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差別電價政策。組織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節能減排工作專項檢查,清理和糾正全市在電價、地價、稅費等方面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優惠政策。

2、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加大淘汰電力、鋼鐵、建材、造紙、化工等行業落后產能的力度。建立節能降耗統計指標體系和監測體系,對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限期關閉。年10月依法關停雙八建材有限責任公司立窯生產線,轉型為粉磨站。年11月底,依法關閉華鑫金屬制品廠年產4萬噸小煉鐵生產線。年,根據等量淘汰的方式,要分類分批實施關停鄂水泥有限公司、水泥有限公司、楊家溶水泥有限公司、雙七水泥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立窯水泥生產線。5年內將水泥產品單位能耗下降20%,石灰石資源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年底以前關閉市城關磚瓦廠、市言程磚瓦廠、市藍天磚瓦廠、南海斷山口磚瓦廠、王家橋楚王缸瓦廠等5家磚瓦廠。對不按期關閉的企業,有關部門依法吊銷生產許可證和排污許可證,并予以公布,供電部門依法停止供電,對未按要求完成關停任務的單位和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

3、加快技術開發和推廣。一是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繼續扶持具備條件的企業通過省級高新技術企業評審,培育更多的企業列入高新技術企業重點培育對象。二是積極搭建節能技術支撐平臺,使更多的規模企業與同行業相關的技術研發單位、大專院校建立緊密的技術聯姻關系,加強節能技術合作。市源發電公司、市白云邊公司等幾家高耗能企業要加大燃煤鍋爐節能改造,努力節約資源。三是幫助企業爭取國家、省關于節能減排相關政策扶持。四是保障節能技術推廣經費。在科技三項費市級財政預算中安排5萬元專項用于節能技術研發與推廣。五是大力推廣節能產品。全市推廣應用太陽能誘蛾燈200盞,推廣應用太陽能熱水器近2萬件,在城東工業園區、大橋建設中積極推廣安裝太陽能路燈。

(二)加強重點工程建設管理。

1、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工業廢水COD減排項目建設。要加強執法檢查,進一步強化工業污染治理力度,對列入減排計劃的污染治理項目一抓到底。對未能按時完成污染治理任務的企業,實施停產治理,并依照法律法規予以處罰。對污染嚴重,無法治理的企業,實施關停并轉。加強對造紙、釀造、化工等行業的污染治理力度,推行清潔生產,確保化學需氧量穩定達標排放。市金山化工有限公司、市特麗絲紙業有限公司、市金造紙廠、市白云邊股份有限公司、市云祺實業公司、市東風人造板公司,要加快污水治理減少污染物排放,減排1378.2噸。年底前,對國控重點企業安裝廢水在線監控裝置并與省環保部門在線監控中心聯網,確保設施正常運行。生活污水COD減排項目建設。加快污水處理廠一期管網鋪設建設進度,確保年9月底前建成廢水日處理2萬噸的規模并投入使用,有效削減污染物排放量,減排1472.2噸。

2、推進二氧化硫減排項目建設,確保二氧化硫減排設施全年穩定運行。火電行業:重點抓好源發電公司循環硫化床脫硫設施穩定運行及全煤矸石改造工作,確保源發電公司二臺2.5MW/h發電機組脫硫設施正常運行,確保年內實現全煤矸石發電,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非電行業:根據減排計劃清單,重點抓好金山化工硫酸尾氣治理項目,減少二氧化硫排放。年底前,對國控重點企業安裝二氧化硫在線監控裝置并與省環保部門在線監控中心聯網,確保設施正常運行。

(三)加快發展循環經濟。

1、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制訂全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工作措施,加強資源綜合利用認定。積極推廣使用新型節能墻體材料,加快淘汰實心粘土磚,至年度中心城區新建建筑禁止使用實心粘土磚達到100%,年底,新型墻體材料產品產量達到3億塊標磚;中心城區建筑節能執行標準執行率設計階段達到80%,施工階段達到60%。年底,新型墻體材料產品產量達到4億塊標磚;中心城區設計階段達到90%,施工階段達到80%。嚴格按照政發〔〕8號文件精神,年12月31日起,中心城區禁止現場攪拌混凝土。

2、促進垃圾資源化利用。要建立健全全市垃圾收集系統,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廢舊資源,積極推進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

3、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加大城區燃煤污染治理力度,賓館、飯店、學校等飲食服務業逐步淘汰燃煤鍋爐,改用太陽能、液化氣、天然氣等清潔能源,逐年提高清潔能源普及率,減少用煤量。市天緣紙業、裕陽紙業、啟星化工、市金化工等造紙化工企業,要加大開展技術改造,努力提高節水節能及清潔生產能力。認真落實《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進一步完善政策采購環境標準產品清單制度,不斷擴大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范圍。建立環境標準產品政府采購評審體系和監督制度,保證綠色采購工作落到實處,對涉及政府采購項目,在嚴格審核價位的同時,優先采購高效節能環境標志產品。

4、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力度。加大飲用水源保護力度,特別要加強畜禽養殖業污染整治,大力推進農村沼氣工程。以高密度精養魚池為重點,改變傳統的自流水養殖方式,采用封閉式循環流水養殖方式,對水產養殖廢水進行凈化和回用。通過廢水凈化回用示范工程,帶動節水型水產養殖的發展,減少面源污染的排放。年底前實現所有規模化畜禽養殖企業,畜禽糞便達到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要求,污水實現穩定達標排放的目標。引導農民轉變施肥觀念,提高科學施肥水平,實施“農田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工程”,推廣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新品種及農藥減量增效綜合配套技術,全面停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嚴格目標考核。為加強對節能減排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市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具體組成人員名單見附件)。各鄉鎮、市政府有關部門也要成立相應領導機構。各鄉鎮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節能減排工作負總責,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要把節能減排任務的完成情況納入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作為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對履行職責不力節能減排任務未能按期完成的,取消年度評先評優資格。

(二)加大執法力度,強化環境監管。要加強污染源監測,對水污染物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或超過總量指標排放的企業要實施限期治理;對未按時完成限期治理的企業,要依法實施停產治理或關閉;對超標排污、超總量排污以及存在嚴重污染隱患的企業,依法實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要通過新建污水治理設施,實施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等措施降低水污染治理,確保其穩定達標排放并達到總量控制要求。實行排污許可證制度,依法按總量控制要求發放排污許可證,進一步強化企業持證排污意識。加強節能監察、節能技術服務中心及環境監督站、環保監察機構、城市排水監察站的建設,適時更新監測設備和儀器,開展人員培訓。重點加強對源發電等幾家高耗企業的節能考核,確保節能目標完成。加強節能減排統計能力建設,充實統計力量,適當加大投入,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學會在節能減排工作中的作用。年底前完成市環境監控中心建設,并實現與各重點污染源在線監測監控終端聯網。

(三)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市發改、財政、環保等部門要積極爭取國家、省政策性貸款和專項資金支持加大對節能減排項目的投入力度。市財政局每年撥付節能專項資金,建立專戶,專款專用。同時,企業要充分運用市場機制,開辟多元化的環保建設項目投融資渠道,確保環保投入到位,“三廢”和噪聲治理達標。

(四)加強宣傳,提高全民節能減排意識。加強節能減排國策的宣傳力度,倡導生態文明,鼓勵節約資源,促進環境友好,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動員和凝聚全社會力量,齊心協力做好節能減排工作。要將節能減排知識納入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市行政學校要加強對領導干部和重點企業負責人的節能減排培訓,大力普及節能減排相關知識。到年,全市局級以上領導干部和企業負責人節能減排培訓率要達到100%。積極開展節能減排政府機構行動、企業行動、家庭社區行動、學校行動、青少年行動、科技行動、科普行動、媒體行動,創建生態城市、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家庭,形成全民保護環境,共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