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辦法

時間:2022-04-09 08:12:00

導語:規范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規范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辦法

為全面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按照國家和省、市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項目的有關規定和要求,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指導思想: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推進行政管理體制創新和政府服務創新,深化審批制度改革,落實依法行政,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全力打造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工作目標:清理和削減我區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規范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設定和實施,制定切實可行的非行政許可審批實施和管理辦法,將非行政許可審批納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使我區的審批方式更加科學、審批監管更加嚴密。

二、工作范圍

由行政機關及具有行政執法權的事業單位或其他組織實施的,除行政許可事項之外的,目前仍以審批方式實施的各類審批、審核、核準、核查、同意、確認、注冊、驗收、驗證、年檢、年審、備案、登記、會審等事項。具體包括:

(一)行政機關對其他行政機關或其管理的事業單位的人事、財務、外事等事項的審批(即行政機關內部審批)。

(二)有關稅費減免、使用政府基金或者享受政府其他有關政策待遇的審批。

(三)有關人口戶籍和計劃生育、投資計劃、科技計劃、教育計劃等管理的審批。

(四)有關民政優撫和社保待遇的審批。

(五)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關對其管理的國有資產變動的審批。

(六)對有關財產權利或者其他法律關系、法律事實予以確認的登記,包括準予登記、變更登記和注銷登記。

(七)具有執法權的事業單位的執法審批和收費。

(八)各類年檢、年審、備案事項。

(九)科技評獎、產品(項目)認定、高新企業認定類事項。

(十)其他不屬于《行政許可法》調整的審批事項。

三、主要任務

(一)清理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對目前正在實施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進行全面清理,包括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名稱、性質、實施主體、政策依據、申報條件、申報材料、辦事程序、收費標準、收費依據和承諾辦理時限等。

通過清理,進一步明確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設定依據。非行政許可審批原則上由法律、法規、規章設定,在不違反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情況下,可以根據國務院及其部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長沙市人民政府規范性文件設定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

通過清理,嚴格限制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實施機關。非行政許可審批可以由具有非行政許可審批權的行政機關在其法定權限范圍內實施;法律、法規、規章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可以在法定授權范圍內以本單位的名義實施非行政許可審批;行政機關在其法定職權范圍內,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機關實施非行政許可審批,也可委托其他行政機關和具有公共管理職能的組織代為受理非行政許可審批申請。

在清理規范的基礎上,由區政府統一公布有權實施非行政許可審批的行政機關和組織名稱。未經區政府公布的機構,一律不得實施非行政許可審批。

(二)削減調整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根據不同情況,取消調整一批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其中,沒有法律、法規、規章作為設定依據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原則上一律取消;法律、法規、規章修改后,新的法律、法規、規章沒有規定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原則上一律取消;國務院、省政府、市政府明令取消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一律取消;根據市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設定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與現實要求不相適應的,或通過市場機制、行業自律能夠解決的,或通過事后監管可以達到管理目的的,或行政相對人能夠自主決定的,或長期未實際實施、取消后不影響社會管理的,予以調整或取消;街道(鄉鎮)可以實施的,按照方便申請人、便于監管的原則,予以下放。

在削減調整的基礎上,由區政府分別公布保留、取消或暫停實施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目錄。除了區政府公布保留和繼續執行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以外,各部門、單位不得實施其他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對決定取消或停止實施的事項,今后不再以任何形式實施審批;對省、市決定下放區、縣(市)政府實施的事項,及時搞好對接,對決定下放到街道(鄉鎮)實施的事項,及時做好銜接。

(三)規范非行政許可審批行為。對經過清理,依法保留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進一步規范審批權限,明確審批的實施機關、權限范圍以及審批標準。

規范非行政許可審批的關聯行為。設定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法律、法規、規章或規范性文件沒有規定進行初審的,非行政許可審批實施機關不得要求其他行政機關或組織對非行政許可審批進行初審;非行政許可審批實施機關依法需要根據檢驗、檢測、檢疫、審計和鑒定結果作出非行政許可審批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公布法定的檢驗、檢測、檢疫、審計和鑒定標準。

(四)優化非行政許可審批流程。非行政許可審批實施機關應當及時對申請人提交的申請材料進行審查,提交的材料齊全、符合法定形式、能夠當場作出決定的,應當場作出決定;不能當場作出決定的,應當在規定時限內作出決定并告知申請人;行政機關依法作出不予審批決定的,應當說明理由。對保留的非行政審批事項,應盡量減少審批環節,審批時限原則上要在現有基礎上縮減30%以上。

建立規范統一的服務平臺。非行政許可審批實施機關將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和審批流程予以整合,盡可能由一個科室負責辦理。按照集中辦事制度的要求,凡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可以納入政務服務中心辦理的,一律進入政務服務中心實行集中辦理、統一辦理和聯合辦理。非行政許可審批實施機關作出的準予審批的決定,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外,均應在辦事大廳或相關網站上進行公布。

(五)完善非行政許可審批制度。編制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辦事指南,制定并公布所有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具體實施辦法和辦理程序;制定《雨花區實施非行政許可審批若干規定》,對非行政許可審批的適用范圍、設定依據、實施機關及實施程序、實施辦法等作出明確規定,推進我區非行政許可審批的制度化管理。

四、工作步驟

(一)自查清理階段(年8月30日以前)。印發《清理規范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工作方案》,對清理規范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根據要求開展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自查工作,對本系統現有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含本部門、二級單位及委托其他單位實施的事項)逐項清理,并如實填寫相應的政策依據、審批程序、辦理期限、收費標準、收費依據等內容;各有關部門和單位于8月25日前將《清理規范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摸底表》和《清理規范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匯總表》報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區審改辦”,辦公室設在區政務服務中心,聯系電話,聯系人:)。

(二)審核公布階段(年9月1日—9月20日)。區審改辦會同有關部門對報送的非行政許可保留事項進行嚴格審查,提出擬保留和取消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目錄。將擬保留和取消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目錄在區政府門戶網站上公布,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根據反饋意見的情況,對擬保留和取消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目錄作進一步調整修改,提交區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初審,并報區政府審定后對社會公布。

(三)整改規范階段(年9月21日—10月31日)。各部門和單位對保留的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申請條件、申請材料、審批流程、辦事時限、收費標準等進行規范。區審改辦會同有關部門對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辦理程序、環節、時限等提出調整意見,并對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進駐政務服務中心的相關事項作出安排。區審改辦將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名稱、條件、流程等內容匯編成冊,編制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辦事指南,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出臺《雨花區實施非行政許可審批若干規定》。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認識。清理規范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措施,對于構建良好的發展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充分認識清理規范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通過此次清理規范工作,切實壓減我區非行政許可審批的事項數量、審批環節和辦理時限,為我區的經濟發展創造更加寬松、高效、便捷的環境。

(二)加強組織領導。各部門和單位要高度重視此次清理規范工作,加強對清理規范工作的組織領導。主要領導要及時研究解決清理規范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有組織、有步驟、有目的地部署開展清理規范工作。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較多的部門,要指定專門機構和熟悉業務、綜合素質高的同志具體負責做好相關工作,并將工作進展情況報送區審改辦。

(三)及時上報材料。各級各部門和單位要按照本工作方案,實事求是地填報相關表格,不得漏報或故意隱瞞現有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不得將現有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分拆或合并填報。對逾期不報、漏報或隱瞞不報,以及有其他弄虛作假行為的,將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四)強化監督檢查。各級各部門和單位要加強對清理規范工作的督促檢查,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區審改辦將會同相關部門對清理規范工作的進展情況進行督查,對工作不積極、不認真的,將進行通報批評,并在清理規范工作結束后,組織一次全面檢查,確保清理規范工作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