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鄉避災工程建設方案

時間:2022-04-24 04:45:00

導語:全鄉避災工程建設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鄉避災工程建設方案

開展“避災工程”建設是加強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預案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一項順民意、關民生的工程,建立避災工程有利于增強災害防御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有利于社會穩定;有利于“平安東陳”建設。根據《關于開展“避災工程”建設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特制訂東陳鄉開展避災工程建設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的宗旨,結合東陳實際,因地制宜,合理規劃,整合資源。通過開展“避災工程”建設,提高防災避災能力,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為構建“和諧、平安東陳”作貢獻。

二、目標原則

今年在災害來臨之前建成一批科學規劃、布局合理、環境較好的應急避災中心(點),以各行政村避災點為基礎,以鄉政府應急避災中心為主體,形成一個中心與點相結合的切實能夠避災所需的場所網絡。建立避災網絡,必須堅持五個原則:一是轉移安置堅持分散安置為主,集中安置為輔的原則;二是避災場所設置堅持就近就便原則;三是避災工程建設堅持合理利用現有資源原則;四是避災管理人員的配備堅持兼職原則;五是避災工程建設堅持中心與點相結合原則。

三、具體措施

(一)深入調查,摸清情況。各行政村和有關部門對本轄區要進行調查走訪和座談,摸清以下三方面情況:一是根據歷年臺風等自然災害的影響狀況,摸清需轉移安置人員的數量和結構狀況(特別是老弱病殘及外來務工人員);二是摸清地質災害,低洼易澇等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威脅的潛在災害點分布情況;三是摸清危險海塘堤壩、小型水庫、橋梁等隱患情況。

(二)整合資源,合理布局。結合我鄉歷年臺風等自然災害影響情況,充分盤活、利用現有資源,根據區域位置一般選擇房屋結構堅固、抗災避險能力強、交通便利、有衛生設施的學校、敬老院、村辦公樓、老年活動中心等場所作為避災場所,新建避災場所要與新農村建設規劃布局相結合。根據轉移區或分布和人員數量按照就近就便原則。各村要合理布局,確定若干個避災點。避災點一般設在村,由各避災點保證人員安置;避災中心按轉移區域設立,主要安置外來人員及災害等級較高需要整片撤離大量轉移人員時啟用。避災工程網絡的整體布局要保證臺風、洪澇等災害來臨時能夠快速、足量地為群眾提供避災場所。

(三)制訂制度,規范管理。一是各避災中心和避災點要設置明顯標志和制訂《避災指揮系統(指揮部)及職責》、《避災中心管理人員職責》和《避災人員守則》等規章制度,安裝“避災中心”和“避災點”牌子,讓周圍群眾知曉避災場所地點;二是避災中心要儲存相應的救災物資和基本生活用品,對不宜久存的食品、水等生活保障物品,各村可與放心超市和農村放心店簽訂救助物資緊急購銷協議;三是避災中心和避災點內部陳列減災、防災和群眾自救、互救宣傳資料,張掛有關圖表,使其成為群眾減災救災的教育基地。

四、組織領導

避災工程建設作為應付突發公共事件建設項目和建設“平安東陳”的重要內容,列入鄉政府議事日程,鄉成立避災工程建設管理領導小組,由陳錦華鄉長任組長,宣傳、農林、文教、城建、國土資源、財政、衛生、民政、公安等部門為成員單位加強對避災工程建設的領導和協調工作。各村也要成立專門的領導小組和工作機構,由村書記、村主任負總責,人員由村三套班子交叉兼職組成,落實專人,明確職責,切實抓好避災工程建設。各村要在6月29日之前將人員轉移預案、避災工程建設落實情況報鄉避災工程建設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