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指導方案
時間:2022-04-26 04:07:00
導語: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指導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優化生產力布局,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建好工業經濟發展平臺,強化產業集聚和集群發展。根據《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2009年工作要點》文件精神,現就加快我市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提出2009-2011年三年行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集約、集聚發展,以集群化、特色化、精品化、生態化為目標,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融資擔保力度,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培育新興產業,以增量優化產業結構,以存量提升產業轉型,努力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加快我市工業經濟從傳統塊狀經濟向產業集群轉型發展,實現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二、行動目標
(一)基礎設施和征遷投資。全市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和征遷投資三年累計工作目標20億元、力爭目標22億元。
(二)征遷開發面積。全市工業園區征遷開發面積三年累計工作目標9000畝、力爭目標11000畝。
(三)工業生產性投資。全市工業園區內生產性投資工作目標208億元、力爭目標225億元。
三、行動措施
(一)抓好規劃銜接優化工作。工業園區規劃必須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鎮建設總體規劃“三規合一”,促進工業園區與城鎮建設聯動開發、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尤其是要緊緊抓住本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機會,認真理清本區域內產業發展和布局的思路,做好耕地保有量下調這篇文章,為工業園區的擴容提升做好土地空間上的準備。同時,在修編中注意對原有零星土地空間資源的集中整合,確保要素使用的最優化。強化征遷工作,總結借鑒近年來我市及周邊地區在征遷工作中出現的好經驗、好做法,配強配足征遷力量,部署、發動和推進好各工業園區的征遷會戰,提高園區對新項目的快速承接能力。
(二)抓好基礎設施投資工作。要根據工業園區重點發展產業的定位,因地制宜地優化細化今后三年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投資計劃和2009年度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和征遷工作計劃。在目標明確、規劃完備的基礎上拉開框架搞建設,要做到道路與供水、供電、供熱以及排污管網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同步配套跟進,確保不因任何一方面的“短板”影響到投資項目的順利開工、投產。要與協同貸款銀行加強聯系和溝通,做好基礎設施項目的推介和包裝,確保全市工業園區基礎建設既要適度超前,又要可持續。
(三)抓好產業集群發展工作。根據《市鎮街道工業產業發展指導意見》文件有關各工業園區發展培育產業的明確定位,按照產業集群發展要求和“一鎮一品一鏈”發展思路,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和發展潛力,經濟開發區和獨山港區主導產業控制在3個以內,各鎮、街道工業園區主導產業控制在2個以內。尤其是要根據自身特點,在對光機電、臨港產業、特種紡織、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的根植配套方面要謀思路,重規劃,出亮點,加快現有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升級步伐,努力形成新型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聯動發展的新模式,培育區域經濟競爭新優勢,推進我市工業園區長期健康快速發展。
(四)抓好產業轉型招商工作。轉變招商引資工作理念,堅持高投入、高技術、高附加值和低能耗、低污染的“三高兩低”項目選擇原則,以加快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推進招商引資工作,以主導產業定位引導內外資項目集群發展。堅持存量優化、增量帶動,加強對國內500強企業、上市公司、行業龍頭企業的招商,加強對具有核心技術企業和成套設備制造企業的招商,努力帶動產業配套、延伸產業鏈形成塊狀特色產業經濟。各招商主體要認真按照年度招商任務目標,在招商人員、時間和質量上做到三落實。進一步強化招商力量,在實戰中不斷優化招商隊伍的年齡、知識結構。
(五)抓好節約集約用地工作。嚴格執行雙控指標,嚴把項目準入門檻。進駐工業園區項目投資強度應不低于每畝150萬元,其中經濟開發區和獨山港區不低于每畝200萬元,建筑容積率五金、化工、造紙、機械行業應不低于1,服裝、箱包及輕工行業適用的標準廠房應不低于1.5,電子、電器行業應不低于1.3,其他行業應不低于1.2。進一步做好挖潛節地工作,通過嫁接改造、低效利用地復建、增加投資和技改投入等措施,使現有工業用地建筑容積率平均每年提高0.05,投資強度平均每年提高10萬元/畝。
(六)抓好多渠道投融資工作。充分發揮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對全市工業園區開發建設的融資擔保作用,努力擴大基礎設施項目貸款規模。在新埭鎮試點的基礎上,積極推進為全市各鎮、街道融資平臺整合改造工作。規范完善鎮、街道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經營主體,完善財務運作機制,健全還貸機制,切實提高融資能力。要積極鼓勵社會資金的參與,有關擔保公司要加大對各鎮、街道工業園區基礎設施項目融資擔保力度,積極向金融部門推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努力通過多種渠道增強工業園區開發建設投融資能力。
(七)抓好生態園區建設工作。妥善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節能減排關系。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快工業污水、廢物的收集處理工作。在現有優勢產業中,要進一步加快服裝、潔具邊角料的回收再利用工作,推廣造紙污泥廢料發電發熱,熱電行業脫硫后生成物作為建筑原材料等工藝手段。積極尋求與科研單位的合作,不斷探索其他工業廢料的循環利用之路。堅持特色化、集群化、精品化和生態化建區標準,建設集物質流、能量流、信息流和價值流于一體,高效運轉和良性循環的生態工業系統,實現工業園區生態發展。
四、行動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加快推進我市工業園區開發建設領導小組,市政府分管副市長任組長,市府辦分管副主任和市經貿局局長任副組長,市發改局、財政局、國土資源局、規劃建設局、環保局等部門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加強全市工業園區開發建設重點項目的組織協調工作,推動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施工進度、早出形象。
(二)加強督促引導。市經貿局要及時會同市發改局、規劃建設局、國土資源局、環保局等部門,加強對全市工業園區建設規劃的審核論證和優化細化指導工作,并做好工業園區主導產業規劃引導工作,加強技術改造與技術創新相結合,促進我市特色產業特別是行業龍頭企業主動走轉型升級之路,努力提升區域經濟綜合競爭能力。
(三)加強考核優化。根據加強基礎設施投資和加大征遷力度的要求,進一步完善全市工業園區考核考評指標體系,提高質量指標的考核權重,突出對公共服務平臺與路、橋、水、電、通訊、綠化等基礎設施投資和節約集約用地、節能減排指標的考核,加強工業園區達標升級考核,增加對征遷、土地政策處理工作的考核獎勵,充分調動和激發全市工業園區開發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 上一篇:彩繪畫像石藝術形式
- 下一篇:低年級語文教學語言藝術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