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保護區治理指導方案
時間:2022-04-27 05:22:00
導語:水源保護區治理指導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源保護,防治水污染,保護水環境,改善飲用水源水質,保障人民群眾飲用水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飲用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和《省水污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鞏固近幾年全區飲用水源保護區整治成果,堅決消除飲用水源環境污染及安全隱患,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全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專項整治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保障群眾健康為根本,以解決影響群眾飲用水安全突出問題為重點,從改善民生、促進發展、維護穩定、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出發,按照省、市有關要求,對我區飲用水源地環境污染及安全隱患進行全面整治,切實提升飲用水水質,確保全區供水安全。
二、整治目標
通過專項整治,落實備用水源,保護區內的所有工業、生活、養殖和船舶等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強化供水企業內部管理,規范落實設施、設備、人員和制度,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水質得到明顯改善,出廠水質達到飲用水標準,確保飲用水源安全。
三、整治范圍
整治全區18個集中式供水企業飲用水源保護區(名單附后),重點整治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的各類污染源。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包括一定的水域和陸域。一般情況下,一級保護區水域:取水口上游1000米和下游500米河道為一級保護區范圍;一級保護區陸域:河段沿岸縱深40米區域為一級保護區范圍。二級保護區(水域):一級保護區范圍外上游1000米、下游1500米河道為二級保護區范圍。
四、整治內容
(一)完善保護設施。完善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保護欄、界樁、警示牌等設施的設置;在重點部位安裝視頻監控;設置“養生池”等生物觀察點。
(二)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健全供水企業各項制度,配齊配強技術人員,明確崗位責任,嚴格按照工藝要求處理,加強應急預案制訂和演練,增添維護供水企業設施,確保規范運行。所有水廠必須在今年內建成水質檢驗室,并做到定時檢測、逐項記載。
(三)強化水質監測。將飲用水源地作為重點控制的監測點位,切實做好生活飲用水質(源水、出廠水、管網水)每年4次抽樣監測,必要時增加監測頻次,水質監測報告定期向社會公開。
(四)整治工業污染。嚴格禁止在飲用水源保護區新設排污口;全面完成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工業排污口的清理取締工作;對保護區內現有排污口,限期搬遷;對飲用水源水質構成環境安全隱患的企業限期整改。對保護區上游的排污口,加強日常監管,確保穩定達標排放。
(五)整治養殖污染。加強養殖污染的控制,全面取締集中式飲用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的網箱、網欄養魚。取締一級保護區內經營性畜禽養殖。二級保護區內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實現治理達標。
(六)整治生活污染。利用各鎮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的市政生活污水接入污水管網;清除飲用水源保護區及上游沿岸垃圾堆放點、填埋場。
(七)整治船舶污染。全面清理取締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內的餐飲娛樂船舶,二級保護區水上餐飲娛樂船舶必須安裝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并實現達標排放。嚴禁在內河運輸劇毒化學品。
五、整治步驟
整治工作從2012年7月至12月完成,分為五個階段。
(一)宣傳發動階段(2012年7月)。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等媒體向廣大群眾廣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飲用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和《省水污染防治條例》等相關飲用水源保護的法律法規,讓更大人民群眾知曉保護飲用水源的必要性、重要性,通過開展多種形式宣傳活動,營造整治飲用水源污染和嚴肅查處飲用水源地環境違法違規問題的輿論氛圍,使“保護水源,人人有責,從我做起”的觀念深入人心。區級相關部門、各鎮(開發區)、各供水企業成立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責任,完善整治方案,召開專門會議,進行動員部署。
(二)調查摸底階段(2012年8月)。組織區建設交通、環保、水利、衛生等部門及各鎮(開發區),采取分組分片等方式,在今年5月份完成調查摸底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摸清轄區內飲用水源分布、構成,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情況及水源狀況,以及污染物分布及污染達標排放情況。區建設交通、環保、水利、衛生部門及各鎮(開發區)將調查摸底情況,于9月底前書面上報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三)自查自糾階段(2012年9月)。各鎮(開發區)認真開展自查自糾工作,確定掛牌督辦的重點污染企業名單;制定本地區集中飲用水源保護長效管理措施;組織水源地污染事故應急演練;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完善設立標志牌;加強對集中式飲用水源監測;對不合理的養殖業進行調整。各鎮(開發區)將自查自糾情況于9月底書面上報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四)集中整治階段(2012年10月—11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相關規定,對清查出的重點企業,重點問題全面開展整治,對影響并污染飲用水源水質的企業提出關停搬遷并報區政府批準實施。對決定治理、關停、搬遷的企業及規模化養殖場以及合理調整后的養殖業規劃,進一步清理和整治保護區內的工業、交通、城鎮生活、文化娛樂、養殖等各類污染源。組成專門整改及督查班子,加強整治督查,確保在規定時限內將措施落實到位。區建設交通、環保、水利、衛生部門及各鎮(開發區)將集中整治情況,于11月底書面上報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五)驗收總結階段(2012年12月)。組織有關部門對各鎮(開發區)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整治情況進行全面督查并通報檢查結果。總結整治行動中的經驗和不足,研究和制定飲用水源地保護長效管理機制和措施。區建設交通、環保、水利、衛生部門及各鎮(開發區)將專項整治情況進行總結,于12月底書面上報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對專項整治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形成書面報告。根據區、鎮(開發區)有關部門及個人在整治行動中的組織領導、整治力度、水質達標率、群眾滿意率等有關情況進行評比,對工作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
六、責任分工
(一)區府辦。負責飲用水源保護區專項整治工作的統一協調和監督管理。
(二)區委宣傳部。廣泛深入地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飲用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和《省水污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廣大群眾對飲用水源保護的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和保護意識,營造人人關心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的良好社會氛圍。
(三)區公安分局。調查處理嚴重破壞和污染飲用水源、觸犯治安管理行為,配合相關部門維護好飲水安全。
(四)區監察局。負責監督、督查、查處專項整治工作中國家工作人員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循私舞弊和整治不力等行為。
(五)區發改經貿局。控制飲用水源地保護區范圍內可能污染水體項目的立項,杜絕建設污染飲用水源的項目。
(六)區財政局。牽頭會同區建設交通局、區環保分局、區水利局、區衛生計生局制定經費保障方案,劃撥專款,保障飲用水源保護區專項整治工作順利開展。
(七)區環保分局。負責與區水利局劃定飲用水源保護區,組織領導有關取締行動。牽頭抓好工業污染源的整治工作,協調區級有關部門加強畜禽養殖污染、船舶污染和生活污染的整治工作,定期檢查通報飲用水源污染整治的落實情況。
(八)區建設交通局。督促各供水企業加強內部管理;督促各供水企業負責自來水的日常監測和供水管網的安裝維護;督促各供水企業做好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界碑的設置工作。負責控制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建設項目的規劃許可,按職權范圍對違法行為進行查處。負責制定指導各鎮(開發區)實施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納管工作。指導各鎮(開發區)限期清運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堆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固體廢棄物。
(九)區水利局。負責與區環保分局劃定水源保護區,協調推進有關飲用水源工程項目建設,配合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養殖污染防治工作。
(十)區衛生計生局。負責對《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執行情況的監督管理,定期做好對各鎮(開發區)生活飲用水質(源水、出廠水、管網水)的抽樣監測工作,控制各類疫情發生。
(十一)區農林局。牽頭負責全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養殖污染防治工作。負責取締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種養殖業和禁止施用可能污染飲用水源的化肥、農藥,控制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農村面源污染。
(十二)工商分局。負責責令停止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經營性餐飲、娛樂設施及其它影響飲用水源水質的經營行為,對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飲用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和《省水污染防治條例》的經營單位依法吊銷其工商營業執照。
(十三)港航站。負責危險化學品安全運輸監管,防止發生交通事故污染飲用水源水質;強化河流飲用水源上游船舶管理,嚴禁垃圾、廢水、廢油下河;制定船舶污染飲用水源應急預案。
(十四)各鎮(開發區)。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作為本轄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專項整治工作責任主體,制定本地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完成污水處理廠及市政排污管網的建設,組織實施本轄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專項整治工作。
七、整治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成立以區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區級相關部門及各鎮(開發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全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認真落實相關部門工作責任。區級有關部門及各鎮(開發區)要切實把此次專項整治行動,作為政府部門維護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件實事,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件大事來抓,要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落實專項整治行動各項要求,徹底消除影響飲用水水質安全的隱患,確保廣大人民群眾喝上干凈衛生水。
(二)廣泛宣傳,公眾參與。要充分利用區級新聞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飲用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和《省水污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的環境意識和法制觀念,營造人人愛護珍惜水資源、關心重視飲用水安全的社會氛圍。及時辦理群眾來信來訪,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三)部門聯動,嚴格監管。區級相關部門及各鎮(開發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強化監督管理工作,堅持定期和不定期現場監督檢查,及時查處污染和破壞飲用水源的各種行為。加大飲用水源污染整治工作的督促檢查和責任追究力度。對保護區污染源整治措施不落實,不按規定要求違法向飲用水源保護區排放廢水和廢棄物的單位和個人要嚴肅查處,對情節嚴重,造成較大社會影響的單位和個人,除給予行政處罰外還要在新聞媒體上曝光。
(四)信息暢通,長效管理。建立信息定期通報制度,定期通報飲用水源的水質和污染整治進展情況。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把專項整治與完善制度相結合,及時總結推廣專項整治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查找管理工作薄弱環節,建立健全目標管理、日常監管、應急處置、經費投入等長效機制,防止污染反彈,確保飲用水源保護區專項整治工作取得實效。
- 上一篇:全縣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實施方案
- 下一篇:房建文明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