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鎮實施綠化建設活動方案

時間:2022-05-05 03:14:00

導語:全鎮實施綠化建設活動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鎮實施綠化建設活動方案

為積極貫徹落實全縣“綠化建設年”活動,著力推進“綠色、生態”建設,全面打造綠色生態、宜居宜業新,經鎮黨委、政府研究,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及任務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省、市、縣林業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精神,以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提高造林綠化質量、優化城鄉生態環境為目標,以公路綠化、河道綠化、村莊綠化、城鎮綠化、林網建設為重點,點、線、面相結合,城鄉聯動,整體推進,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生態環境優美、經濟效益顯著的現代林業體系,切實推動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任務目標。主要任務目標是“增點”、“強線”、“擴面”。即以搞好5個全省綠化示范村為綠化“增點”任務;完成全鎮19公里省道,3.5公里縣鄉路,9.5公里鐵路,34.75公里骨干河道、水庫等綠色通道“強線”綠化任務;完成1200畝成片造林,新建1萬畝、補植完善1萬畝農田林網“擴面”綠化任務,確保全鎮林木覆蓋率達到35%以上。

二、標準要求

突出亮點(主要干線公路、河道)、接點(主要出入口)、居住點(鎮駐地、村莊)綠化,重點做好五大綠化工程。

(一)綠色通道擴建、提亮工程。嚴格按照“六個一”的要求,即:綠色通道林帶寬50米,不能有一處降低標準;林帶實現全覆蓋,不能有一處缺壟斷檔;路邊溝全暢通,不能有一處“竹節溝”;嚴禁填溝造房,新建路邊房一律留出綠化帶;林水相依,重要路段和節點一律打造成“北國江南”新亮點;林地政策要到位,綠色通道林下一律不準再種植其他農作物,實現我鎮轄區內公路(包括各等級公路)、鐵路、河渠沿岸、水庫周圍宜林地段全部綠化。

1.省道綠化工程。路、路,在現有50米林帶的基礎上,每側再向外拓寬50米,達到100米的標準。靠近路面兩側至少10米要按照“高、大、密、厚”的原則實行高標準綠化,做到全路段無一處斷帶空檔,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今年工作重點是在搞好50米新建林帶的同時,搞好賈家至純辛包括工業園南路和交接點、沿路加油站、門店前的高標準綠化。

2.縣鄉路及鐵路綠化工程。路在現有每側30米綠化帶的基礎上,每側再向外拓寬20米,達到50米的標準。鐵路每側建設50米寬的防護林帶。

3.骨干河流干渠(水庫)綠化工程。大力開展河流水庫等水系生態防護林帶建設。大型河渠、水庫在現有河堤綠化的基礎上,每側從大壩底角向外建設不低于50米的防護林帶;其他河流干渠每側從大壩底角向外建設不低于30米的防護林帶。

(二)村莊綠化工程。

大力開展沿路村綠化工程,按照市政府年林水會戰重點工程要求,沿省道、鐵路兩側1公里范圍內的村莊全部綠化。今年計劃建設5個省級綠化示范村,重點安排在省道及縣級路兩側。要求村轄區內的綠化覆蓋率達到35%以上,林網控制率達到95%以上;村周圍建設以喬木為主的圍村防護林帶,寬度不低于30米(8行以上喬木),四周閉合。有條件的村可以在村四周建設速生豐產林基地。要充分開發利用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四旁”資源進行植樹造林,村內街道兩側至少各栽1行喬木,農戶院內至少栽植3—5棵喬木或花灌木,80%以上農戶庭院和單位、學校、企業等房前屋后適宜植樹綠化的地方,全部栽植適宜的喬、灌、花、藤本等植物。要見縫插綠,不留死角,村內林木覆蓋率達到35%以上,人均擁有樹木不低于5株,達到景觀、經濟、社會效益相互促進,整體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村容村貌的改觀。

(三)農田林網建設工程。新建農田林網1萬畝,補植完善農田林網1萬畝,全鎮95%以上耕地實現林網化,網格面積必須控制在200—250畝以內,四周閉合,主副林帶搭配,林相整齊,主林帶每側栽植2—3行喬木,副林帶每側栽植1—2行喬木,苗木采用大苗壯苗,胸徑2.5公分以上。

(四)成片造林工程。完成成片造林1200畝。鼓勵各村發展生態林場和用材林基地建設,要突出優質、速生、豐產、高效。通過選用良種壯苗、適地適樹、合理密植、精心栽植、科學管理等措施,使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達到95%以上;大力發展菌類、菜類、養殖類等林下經濟,提高單位面積總效益。鼓勵各村進一步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特色林果業。

(五)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根據全國五屆人大四次會議《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以及《國務院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等有關規定,凡在本鎮行政區域內居住的,男性11周歲至60周歲、女性11周歲至55周歲的公民(喪失勞動能力者除外),每人每年均應承擔義務植樹3—5棵或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及其它綠化任務。各村、各單位要組織、動員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通過義務植樹以及各種紀念林植樹等活動,增強“愛綠、植綠、護綠”意識,有效增加綠化面積。鎮政府每年根據各單位人數下達一定數量的植樹任務,推行全民義務植樹登記證管理制度,對完不成任務的單位,收繳一定的綠化費。

三、時間要求

各村、各單位春季完成各項總任務的70%,冬季完成總任務的30%。從3月10日開始,全鎮全面啟動“綠化建設年”活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成立鎮綠化建設年活動指揮部,并實行科級領導包管區、包村責任制,確保如期完成各項任務目標。各管區、各村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嚴格落實管區書記、包村干部、村支部書記責任制,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鎮黨委、政府將建立目標責任考核制度,使每個工程項目、每一項具體工作都有專人負責,確保任務落實到位。各村、各單位要認真履行職能,明確職責,密切配合,切實把各自承擔的任務落到實處。鎮林業站作為牽頭部門,負責全鎮綠化建設年活動的指導工作;各管區、各村負責轄區內的綠化工作;各鎮直單位、各企業、各中小學校要負責好本區域內的綠化工作。宣傳部門負責“綠化建設年”活動的宣傳報道工作。

(二)創新機制,加大投入。縣財政、鎮財政都將安排專項資金,綠色通道建設中高標準栽植常綠樹木的,縣財政每年每畝補助300元,具體兌付方式方法由鎮政府負責直接兌付種植戶。綠色通道建設中栽植用材林和經濟林的每年每畝補助300元,連補3年,補助費由縣、鎮財政各承擔50%;對成片造林超過50畝的,每年每畝補助300元,連補3年,補助費由縣、鎮財政各承擔50%。要積極鼓勵工商企業、城鄉居民、外地客商和社會各界投資綠化項目。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探索資源使用權、排污權交易等補償模式。根據企業能源、資源消耗和“三廢”排放總量,確定具體補償標準,建立林業生態補償基金或出資出勞建設生態公益林。

(三)深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強林木管護。通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讓農民依法享有林地使用權、林木所有權、處置權和收益權,實現“地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力量發展林業生產的積極性,實現森林資源總量有效增加、農民持續增收、林業經濟增長。同時,加大依法治林工作力度,嚴肅查處林木案件,嚴厲打擊各種亂砍濫伐林木、亂征濫占林地的違法犯罪活動,確保造林綠化成果。大力開展以美國白蛾為主的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保障生態安全。

(四)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各管區、各村以及宣傳部門要通過多種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宣傳“綠化建設年”活動,重點宣傳開展植樹造林的好處,幫助群眾算好生態帳、經濟賬、發展帳,使林業生產真正成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要積極宣傳先進典型事跡,通過宣傳發動,進一步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鼓舞斗志,振奮精神,確保“綠化建設年”活動順利開展。

(五)嚴格考核,兌現獎懲。將“綠化建設年”活動列入全鎮目標管理考核。各管區、各村、各單位要切實加強督查調度,及時研究、解決會戰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各項任務。年內,鎮綠化建設年活動指揮部將對各管區、各村各單位活動開展完成情況組織兩次檢查驗收,第一次檢查驗收各項造林任務的完成情況和標準質量;第二次檢查驗收林木成活和保存情況。對按時按標準完成任務、保存成活率達到95%以上的,將以以獎代補的辦法給予獎勵。對未按時按標準完成任務、保存成活率低于85%的,將予以通報批評。鎮黨委將把考核結果與選人用人結合起來,對在“綠化建設年”活動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在干部提拔任用中將優先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