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信局節能減排實施方案

時間:2022-05-08 11:26:00

導語:經信局節能減排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信局節能減排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確保完成我市“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省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實施方案》精神,以及《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節能工作的意見》,結合我市實際,分工如下:

一、進一步明確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任務和總體要求

(一)主要目標。到年,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由2005年的1.14噸標準煤下降到0.89噸標準煤,降低22%;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2005年的40.86立方米下降到24.52立方米,降低40%;二氧化硫(SO2)總排放量由2005年的7.79萬噸減少到7.31萬噸,減少8.16%;化學需氧量(COD)總排放量由43232噸減少到36747噸,減少15%;全市城市和縣城污水處理率平均不低于7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5%。

(二)總體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節能減排任務完成情況作為檢驗科學發展觀是否落實的重要標準,作為檢驗經濟發展是否“好”的重要標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將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控制增量、調整存量,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健全法制、完善政策,落實責任、強化監管,加強宣傳、提高意識,突出重點、強力推進,動員全社會力量,扎實做好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工作,確保實現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控制增量,調整和優化結構

(三)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嚴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市發改委牽頭)嚴把土地、信貸兩個閘門,提高節能環保市場準入門檻。(市銀監局、人民銀行中心支行、市國土資源局牽頭)建立新開工項目管理的部門聯動機制和項目審批問責制,嚴格執行項目開工建設“六項必要條件”(必須符合產業政策和市場準入標準、項目審批核準或備案程序、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權、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節能評估審查以及信貸、安全和城市規劃等規定和要求)。實行新開工項目報告和公開制度。(市發改委牽頭)建立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上項目與節能減排指標完成進度掛鉤、與淘汰落后產能相結合的機制。凡是新上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生產能力的項目,必須由當地政府和企業提出淘汰相應落后生產能力的具體意見和措施,作為審批項目的重要內容。(市發改委牽頭)認真落實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的各項政策。落實國家調整出口退稅、加征出口關稅、削減出口配額、將部分產品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等措施,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市外經貿局、市國稅局、海關牽頭)加大差別電價實施力度,提高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差別電價標準。從年起,按照省要求,加價標準淘汰類企業每千瓦時提高0.15元,限制類企業每千瓦時提高0.04元;從2008年起,加價標準淘汰類企業每千瓦時提高0.20元,限制類企業每千瓦時提高0.05元。(市物價局、市經貿委、供電公司牽頭)每年組織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節能減排工作專項檢查,清理和糾正各縣區在電價、地價、稅費等方面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優惠政策,督促其加大節能減排力度,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污染負荷。(市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

(四)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對列入國家明令淘汰關停的生產能力一律不得進行出租、轉讓、出售或異地轉移生產。著力抓好電力、焦炭、水泥、造紙、酒精、味精等行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作。(市發改委、市經貿委牽頭)對生產能力3萬噸/年以下的酒精和味精生產企業,不予辦理生產許可證。(市質監局牽頭)市經貿委會同有關部門制訂淘汰落后產能分縣區、分年度的具體工作方案,并認真組織實施。對不按期淘汰的企業,各級政府要依法予以關停,有關部門依法吊銷生產許可證和排污許可證并予以公布,電力供應企業依法停止供電。(市經貿委、市質監局、市環保局、供電公司牽頭)對沒有完成淘汰落后產能任務的縣區,嚴格控制安排投資項目,實行項目“區域限批”。(市發改委、市經貿委牽頭)市經貿委會同有關部門每年向社會公告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名單和各縣區執行情況。同時,建立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監督舉報制度。(市經貿委牽頭)建立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淘汰落后產能。(市經貿委、市財政局牽頭)引導外資投向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嫁接淘汰落后產能縣區內傳統優勢產業,積極參與高耗能、高污染內資企業的改組改造。重點引進國際先進的生產技術工藝、經營管理理念和高素質管理人才,加快淘汰落后生產工藝和設備,更新陳舊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和素質。(市發改委、市經貿委、市外經貿局牽頭)

(五)完善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措施。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于實施〈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暫行規定〉的決定》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發展低耗能、低污染、高技術含量的先進生產能力。嚴格執行國家和省制定的發展規劃與產業政策,根據不同行業情況,適當提高建設項目在土地、環保、節能、技術、安全等方面的準入條件。(市發改委、市經貿委牽頭)認真執行《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鼓勵外商投資節能環保領域,嚴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外資項目,促進外商投資產業結構升級。(市發改委、市經貿委牽頭)按照《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提高加工貿易準入門檻,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市外經貿局牽頭)

(六)積極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制定促進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措施和中長期規劃,大力發展太陽能、地熱能、沼氣、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強可再生能源與建筑一體化的科研、開發和建設,實施示范工程。(市發改委牽頭)“十一五”期間,全市新建戶用沼氣14萬戶,年產沼氣4200萬立方米,戶用沼氣池普及率達到10%,(市農業局牽頭)太陽能熱水器到年達到20萬平方米。到年,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由目前不足1%提高到5%。(市發改委牽頭)加強資源調查評價,研究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等熱源用于城市區域供熱,提高城市熱化率。(市建設局牽頭)穩步發展替代能源,制定燃料乙醇發展和乙醇汽油推廣規劃,積極推進燃料乙醇生產技術開發和原料基地建設。研究利用二甲醚、輕烴氣等作為城市燃氣的補充。支持生物質能源產業化體系建設,實施生物化工、生物質能固體成型、生物質氣化燃料等一批具有突破性帶動作用的示范項目。(市發改委牽頭)抓緊開展生物柴油基礎性研究。(市林業局牽頭)發展煤炭洗選加工,提高煤炭入洗比例。(市煤炭管理局牽頭)充分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靈活運用財政補助、銀行貸款貼息、獎勵等方式,積極吸引金融資本、民間資本和外資支持可再生能源利用共性關鍵技術與裝備的研發及產業化,推進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市財政局牽頭)

(七)加快發展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7號)和《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市“十一五”服務業發展規劃綱要》精神,加快發展服務業,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拓寬領域,擴大規模,優化結構,增強功能,提高水平。優化服務業發展環境,放寬市場準入,允許各類資本進入國家法律法規禁止以外的所有服務業領域。發展一批現代服務業龍頭企業,重點培育50個服務業項目和培育一批大型商業集團和百貨連鎖企業,力爭到年年營業收入過10億元的流通企業達到15家,提高服務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市發改委牽頭)突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從加工裝配為主向自主研發制造延伸,推進自主創新成果轉化,建立專業化、網絡化、市場化的制造業技術服務體系。著力推動產業結構調整,降低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依賴程度,盡快形成一批高新技術骨干企業、名牌產品、產業基地和出口創匯基地。到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100家,高新技術產品發展到100個,力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的25%。(市科技局牽頭)

三、加大投入,全面實施重點工程

(八)加快實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著力抓好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在我市重點實施石油石化、化工、建材、電力、造紙、紡織、水泥等重點耗能行業余熱余壓利用、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以及工業鍋爐(窯爐)改造項目;(市經貿委牽頭)加快建設和改造采暖供熱為主的熱電聯產和工業熱電聯產機組;(市發改委、市經貿委牽頭)組織實施低能耗、綠色建筑示范項目1個;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30萬平方米;啟動2個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規模化應用示范推廣項目;推廣無污染、資源循環型建材產品,著重搞好散裝水泥、商品混凝土、預拌沙漿的推廣應用,“十一五”末水泥散裝率要達到50%以上,加快木塑復合材料工業化生產和應用;推廣高效照明產品,重點發展LED半導體照明產業;(市建設局牽頭)推廣高效節能燈15萬支,市直機關率先更換節能燈;(市經貿委、市政府機關服務中心牽頭)組織實施“1131”工程,打造節能樣板工程。(市經貿委、市科技局、市財政局牽頭)積極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每年支持一批重大信息技術改造項目、重大節能電子信息項目。(市發改委牽頭)

(九)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笆晃濉逼陂g全市新增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29.5萬噸、再生水日利用能力5萬噸;年全市新增再生水日利用能力3萬噸。(市建設局牽頭)加大工業廢水治理力度,組織排污企業開展新一輪限期治理,進一步提高外排廢水標準和穩定達標率。(市環保局牽頭)加快城市污水處理配套管網建設和改造,把污水管網作為城市建設的重點,盡快配套完善。(市建設局牽頭)制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運營監督管理辦法。(市建設局、市法則辦牽頭)嚴格飲用水水源保護,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編制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實施《市集中飲用水環境保護劃分方案》。(市環保局牽頭)

(十)推動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十一五”期間全市投運脫硫機組222萬千瓦,形成削減二氧化硫能力8.24萬噸,年投運脫硫機組91萬千瓦,形成削減二氧化硫能力4.19萬噸。到“十一五”末,城區環境空氣質量達到二類功能區要求。(市環保局、市發改委牽頭)

(十一)多渠道籌措節能減排資金。節能減排資金主要依靠企業自籌、金融機構貸款和社會資金投入。建立以企業、社會等投資為主體,政府投資為輔助的多元節能減排投資機制。(市財政局、市經貿委、市環保局牽頭)整合土地出讓、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利、農業等相關資金,集中財力支持節能減排項目。(市財政局牽頭)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建設的責任主體是地方政府,要積極推進市場化融資,市、縣財政要加大對城市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的投入。在實行城市污水處理費最低收費標準的前提下,市里對重點建設項目給予必要的支持。(市財政局、市物價局、市建設局牽頭)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促使企業承擔污染治理責任,加快南水北調沿線、境內河流64個項目、43個工業點源等重點流域內的工業廢水治理項目建設。各級政府對列入年度污染減排實施計劃的工業企業治理項目給予必要的支持。(市環保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牽頭)

四、創新模式,加快發展循環經濟

(十二)深化循環經濟試點。落實《市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實施意見》,大力實施循環經濟“123”工程,重點培育1個循環經濟縣、2個循環經濟型園區和30家循環經濟型企業。(市經貿委、東明縣政府、交通集團工業園區、曹縣銀香偉業集團園區牽頭)積極推進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等廢舊物資的回收和循環利用,加快循環經濟推進計劃。開展農業循環經濟試點示范,推進沼氣建設。加快制訂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定期全市循環經濟發展情況。(市經貿委、市環保局、市農業局、市統計局牽頭)

(十三)實施水資源節約利用。全面貫徹《省“十一五”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省地表水水功能區劃》、《省淺層地下水超采區劃》(市水利局、市發改委牽頭)和《省節約用水辦法》。(市水利局、市經貿委、市建設局、市物價局牽頭)加快實施電力、造紙、紡織等重點行業節水改造重點項目,積極支持農業節水灌溉。(市經貿委、市發改委、市農業局牽頭)在城市開展節水“三同時”并納入建設項目基本程序。所有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筑全部安裝符合國家標準的節水器具。設計建筑需達到中水設施標準要求的一律配套建設中水設施;所有新建民用建筑全部實行“一戶一表,戶外抄表”,開展節水產品認證及能效標識認證,擴展認證范圍,提高節水產品生產與利用的普及率。力爭“十一五”末實現節水設施的全覆蓋。(市建設局牽頭)

(十四)推進資源綜合利用。認真落實國家資源綜合利用政策,加強對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的認定管理和日常監管。總結推廣一批資源綜合利用先進技術和工藝。大力開展以工業廢渣、廢水、廢氣為重點的資源綜合利用。積極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規范再生資源市場秩序。到年,主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率提高到65%。(市經貿委、市供銷社牽頭)嚴格按照有關規劃要求完成“禁實”目標。扶持一批優質新型墻體材料示范生產線。(市建設局牽頭)加快開發秸稈利用新技術,推進作物秸稈燃料、化肥、飼料產業化步伐,爭取到年綜合利用率達到80%。其中,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線沿線、郊區及有關縣區,利用率達到90%以上。(市農業局牽頭)

(十五)促進垃圾資源化利用。加強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合理布局城鄉、區域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笆晃濉蹦┛h城以上城鎮要建立健全垃圾收集系統,城區和縣城要建設規范的無害化垃圾處理廠。大力推進城鄉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實行村收集、鎮轉運、縣集中處理的流程模式,實現城鄉垃圾處理設施的共享。全面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廢舊資源,發展垃圾綜合集成處理系統,鼓勵垃圾焚燒發電和供熱、填埋氣體發電和供熱,發展垃圾綜合利用技術,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市建設局牽頭)

(十六)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加大清潔生產審核力度,組建市清潔生產專家庫,大力培育發展清潔生產咨詢服務機構,依托專家和專業機構,擴大清潔生產審核面,提高審核質量。積極指導企業進行自愿清潔生產審核,對沒有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的企業,強制實行清潔生產審核。抓好清潔生產審核驗收評估,督導企業嚴格按清潔生產審核報告提出的實施方案,搞好節能減排項目建設。(市經貿委、市環保局牽頭)科學合理使用農村肥料、農藥,推進農業清潔生產,搞好農業標準化建設,逐步提高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和肥料利用率,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市農業局牽頭)推進建筑業清潔生產工作。(市建設局牽頭)

五、依靠科技,加快技術開發和推廣

(十七)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研發。加快建設節能減排技術支撐體系。優先安排一批節能減排重大技術項目,攻克一批節能減排關鍵和共性技術。加快節能減排技術支撐平臺建設。積極推動重點耗能企業與高校、科研單位、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的聯合,研究開發一批先進節能減排技術和產品。積極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節能減排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體系建設,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420戶重點企業都要與1家以上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建立合作關系,聯合開發高效節能新工藝、新技術和新產品,至少推廣應用一項節能新技術。加強國內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各種對外交流渠道,積極推動我市與國內外科研機構、企業、院校在節能減排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追蹤當代國際前沿技術,做好國外先進節能環保技術、管理經驗和設備的引進、消化、吸收、推廣工作。(市科技局、市經貿委牽頭)

(十八)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產業化示范和推廣。實施一批節能減排重點行業共性、關鍵技術、重大技術裝備產業化示范項目和循環經濟高技術產業化重大專項。加快采用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對水泥、電力、焦炭、化工、造紙、紡織等行業進行技術改造。(市經貿委、市環保局牽頭)落實節能、節水技術政策大綱,推廣一批潛力大、應用面廣的重大節能減排技術。(市經貿委、市水利局、市環保局、市建設局牽頭)加強節電、節油農業機械和農產品加工設備及農業節水、節肥、節藥等資源節約技術推廣。(市農業局牽頭)探索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投入新機制,鼓勵企業加大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市財政局、市經貿委、市環保局牽頭)

(十九)加快建立節能技術服務體系。加快發展節能服務產業,培育節能服務市場,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積極推進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為企業以及黨政機關辦公樓、公共設施和學校實施節能改造提供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管理一條龍服務。(市經貿委牽頭)

(二十)推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按照《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環保產業設備(產品)目錄(年修訂)》,培育一批環保骨干企業,推廣一批環保先進設備和技術。(市經貿委、市環保局牽頭)認真貫徹國家《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許可管理辦法》,鼓勵排污單位委托專業化公司承擔污染治理或設施運營。建立環保設施社會化運營單位激勵制度和自行運營不達標企業退出及淘汰機制。(市環保局牽頭)

六、強化責任,加強節能減排管理

(二十一)建立政府節能減排工作問責制。將節能減排指標完成情況納入各級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作為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和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綜合考核評價結果作為政府領導班子調整和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獎勵懲戒的重要依據。(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市經貿委、市國資委、市環保局牽頭)嚴格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進一步完善節能目標責任考核辦法和“十一五”水污染物責任書。(市人事局、市經貿委、市環保局牽頭)

(二十二)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對全部耗能單位和污染源進行調查摸底。市統計局要建立健全涵蓋全社會的能源生產、流通、消費、區域間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統計指標體系和調查體系,實施全市和縣、鄉鎮單位GDP能耗指標季度核算制度。建立并完善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以上企業能耗統計數據網上直報系統。加強能源統計巡查和監測。(市統計局、市經貿委牽頭)市環保局要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統計和監測辦法,完善統計和監測制度,建立環境統計系統。建立并逐步完善污染物排放數據網上直報系統,落實污染減排定期調度制度。對重點監管企業污染排放情況、污水處理廠出口水質、主要河流斷面的水質、主要水源地水質、10縣區建成區空氣質量等五個方面實施在線自動監控,構建污染物排放立體監測體系并向社會公告監控數據。(市環保局牽頭)市統計局要會同經貿委、環保局、水利局等部門繼續做好單位GDP能耗、工業增加值能耗、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標公報工作,進一步完善建設節約型社會統計公報制度。(市統計局、市經貿委、市環保局、市水利局牽頭)

(二十三)建立健全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要嚴格執行《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切實做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工作的通知》(魯政辦發〔〕42號)有關規定,在項目審批過程中,嚴格審查節能評估情況,對達不到能耗準入條件的高耗能企業一律不予審批、核準、備案。(市發改委、市經貿委、市建設局牽頭)市經貿委要加強對“能評”工作的監督管理。(市經貿委牽頭)要把排污總量指標作為環評審批的前置性條件,對超過總量指標、重點項目未達到目標責任要求的縣區,暫停審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環評文件。建立實施“企業限批”、“局部限批”、“區域限批”制度。強化環評審批向上級備案制度和向社會公布制度。加強“三同時”管理,嚴把項目驗收關。對建設項目未經驗收擅自投運、久拖不驗、超期試生產等違法行為,嚴格依法進行處罰,并暫停審批其新上項目的環評文件。(市環保局牽頭)

(二十四)強化重點企業節能減排管理。抓好全市420戶重點耗能企業和84家重點排污企業?!笆晃濉逼陂g全市16戶重點耗能企業實現節能32.11萬噸標準煤;年實現節能6.42萬噸標準煤。貫徹落實重點企業節能管理辦法。加強對重點企業節能工作的檢查和指導,進一步落實目標責任和節能第一責任人制度。(市經貿委牽頭)開展聯合執法,依法嚴肅查處各種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違法行為,把下馬一批高耗能高污染項目,淘汰一批高耗能低效益的產品,改造一批浪費污染嚴重的落后設備,整頓關閉一批高耗能高污染企業落到實處。(市經貿委、市環保局、市工商局牽頭)完善節能計量、統計等基礎工作,落實《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通則》。(市質監局、市統計局牽頭)加強對企業節能管理人員和重點用能崗位操作人員的節能培訓。組織開展用能設備檢測,編制節能規劃。按照國家部署和要求,重點耗能企業要組織實施能源管理師制度。(市經貿委、市人事局牽頭)實行能源審計和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及公告制度,定期公布重點企業能源消耗與節約情況,對未完成節能目標責任任務的企業,強制實行能源審計。(市經貿委、市統計局牽頭)開展節能對標活動,要對照國際國內同行業能耗先進水平和節能標準,加大節能管理和技術進步力度,提高企業的節能管理和技術水平。通過深入開展“四比、四算、四加強”活動,市420戶重點企業主要能耗指標全面達到行業標準,納入省千戶重點管理的16戶企業要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節能任務,40戶重點管理企業能耗指標要好于全市平均水平。(市經貿委、牡丹區政府、曹縣政府、定陶縣政府、成武縣政府、單縣政府、巨野縣政府、鄆城縣政府、鄄城縣政府、東明縣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牽頭)總結推廣一批節能減排先進經驗,開展創建節約型企業活動。(市經貿委牽頭)建立重點排污企業檔案,所有重點監管企業凡在技術上能夠安裝自動監測設備的盡快安裝自動監測設備。加強重點監管企業污染減排工作的檢查和指導,將“十一五”污染減排指標分解到每一個重點企業,指導編制分年度污染減排計劃,全面落實污染減排責任,加強內部污染減排管理,定期對各生產工藝(環節)進行污染減排的量化考核。(市環保局牽頭)實行重點監管企業污染排放定期報表統計制度,對未完成年度污染減排目標任務的企業,責令限期整改,實行強制清潔生產審核,并暫停該企業建設項目審批。(市環保局、市經貿委牽頭)

(二十五)加強節能環保發電調度和電力需求側管理。加強差別發電量計劃管理,優先安排清潔、高效和資源綜合利用機組發電,按照《省發電量計劃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加強計劃執行的考核監督。鼓勵高效環保機組替代低效機組發電。推行發電權和排污權交易,逐年削減小火電機組發電上網小時數,實行按邊際成本上網競價,通過市場競爭將小火電機組的排污總量指標交易給大型發電機組。建立電力需求側管理長效機制,提高終端用電效率,設立電力需求側管理專項資金。加強熱電機組管理,實施現役熱電機組的在線監測。繼續執行峰谷分時電價,鼓勵全社會自覺通過避峰、移峰等有序用電措施削峰填谷,推進能效電廠試點工作。(市經貿委、供電公司牽頭)

(二十六)嚴格建筑節能管理。大力推廣節能省地環保型建筑。強化新建建筑執行能耗限額標準全過程監督管理,實施建筑能效專項測評,嚴把施工許可關,完善施工圖建筑節能專項設計審查制度,施工圖節能設計審查不合格的建設工程不得辦理施工許可手續。實施建筑節能評審認定,未經節能評審認定的工程不準通過竣工驗收備案,不準銷售使用。從2008年起,所有新建商品房銷售時在買賣合同等文件中要載明耗能量、節能措施等信息。以黨政機關辦公建筑為突破口,啟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試點。建立并逐步完善大型公共建筑節能運行監管體系。深化供熱體制改革,實行供熱計量收費。新建建筑全部達到按熱計量收費條件,既有建筑逐步實行熱計量節能改造,重點是對黨政機關辦公樓和大型公共建筑進行熱計量節能改造,逐步實行按用熱計量收費。年著力抓好新建建筑施工階段執行能耗限額標準的監管工作,建立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效公示、能耗定額制度。(市建設局牽頭)

(二十七)強化交通運輸節能減排管理。實施公交優先戰略,逐步建立以公共汽(電)車為主體,出租汽車等其他交通方式為補充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積極發展“節能公交”。(市建設局牽頭)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機動車發展,嚴格執行乘用車、輕型商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標準,建立汽車產品燃料消耗量申報和公示制度。(市經貿委牽頭)嚴格實施國家第三階段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市環保局牽頭)繼續實行財政補貼政策,加快老舊汽車報廢更新。(市經貿委、市財政局牽頭)逐步推廣節能客車、大噸位多軸貨車和集裝箱、半掛等專用貨車。充分發揮車輛的運載能力,提高運營車輛的實載率和里程利用率。建設綜合性客貨運樞紐,完善貨運車輛物流環節,推行網上配貨業務,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的協調和有效銜接。到年全市交通行業運車結構進一步優化。大噸位、重要貨車比重提高到30%以上,貨運實載率提高4個百分點。車輛單位能耗明顯下降。節能環保車輛和新技術、各種節油裝置得到普遍應用,客運營運車輛百噸公里能耗降低20%。(市交通局牽頭)

(二十八)加大實施能效標識和節能節水產品認證管理力度。加強引導,提高節能節水產品認證及能效標識社會認可程度,擴展認證范圍,落實能效標識制度,建立扶持激勵機制,提高節能產品生產與利用的普及率。(市質監局牽頭)強化監管,杜絕虛假認證、惡意逃避認證行為。建立健全舉報和投訴處理等社會監督機制。實施專項市場監督檢查,推動節能節水和能效標識。(市質監局、市經貿委、市環保局牽頭)加快節能認證技術開發、示范和推廣,建立以認證機構為主體的節能認證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市經貿委、市質監局牽頭)

(二十九)加強節能環保管理能力建設。建立健全節能監管監察體制,規范各級節能、環保監管監察機構設置。(市人事局、市編委辦公室、市經貿委、市環保局牽頭)重點加強對縣區基層環保部門監測能力和執法能力的標準化建設。大力支持各級環境監測和監察機構標準化、信息化體系建設。對重點監控污染企業實行環境監督員制度試點。實施“數字環保工程”,建設污染減排“三大體系”。(市人事局、市環保局牽頭)加強節能監察、節能技術服務中心及環境監測站、環保監察機構、城市排水監測站建設,更新監測設備和儀器,開展人員培訓。(市人事局、市經貿委、市環保局、市建設局牽頭)市、縣節能減排監察監管機構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市財政局牽頭)加強節能減排統計能力建設,充實統計力量,適當加大投入。(市統計局牽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學會在節能減排工作中的作用。(市經貿委、市環保局牽頭)

七、健全法制,加大監督檢查執法力度

(三十)貫徹實施節能和環保標準。貫徹落實《省“十一五”節能標準規劃》及以產品能耗限額為重點的節能地方標準。(市經貿委、市質監局牽頭)完善地方環境標準體系,全面實施分階段逐步加嚴的引導性污染物排放標準、重點行業污染物地方性排放標準。認真組織實施《省南水北調沿線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市環保局、市質監局牽頭)

(三十一)加強煙氣脫硫設施運行監管。燃煤電廠必須安裝在線自動監控裝置,建立脫硫設施運行臺帳,加強設施日常運行監管。年底前,我市所有燃煤脫硫機組要與省電網公司完成在線自動監控系統聯網。到年,所有燃煤脫硫機組的在線自動監控系統要與環保部門聯網。對未按規定和要求運行脫硫設施的電廠要扣減脫硫電價,加大執法監管和處罰力度,并向社會公布。進一步完善煙氣脫硫技術規范,開展煙氣脫硫工程后評估。開展煙氣脫硫特許經營試點。(市環保局、供電公司牽頭)

(三十二)強化城市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設施運行監管。實行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評估制度,財政部門將評估結果作為核撥污水處理費的重要依據。建立城市污水廠運行報告制度,已建成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每季度向環保、建設和水行政主管部門報送運行和污染物排放信息。年要全部安裝水質水量在線自動監控系統,并與環保和建設部門聯網。對未按規定和要求運行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設施的縣區、部門和企業予以通報,限期整改。(市建設局、市財政局、市環保局牽頭)對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不落實收費政策、污水處理廠建成后一年內實際處理水量達不到設計能力60%的,以及已建成污水處理設施但無故不運行的縣區,暫停審批新增水污染物排放項目的環評文件,暫緩下達有關項目的建設資金。(市環保局、市建設局、市財政局牽頭)

(三十三)嚴格節能減排執法監督檢查。強化依法行政意識,加大節能環保執法力度,對違反節能環保法律法規的違法行為,依法予以查處。市政府每年組織開展節能減排專項檢查和監察行動,重點檢查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執行節能環保法律法規和標準的情況。加強對重點耗能企業和污染源的日常監督檢查,對違反節能環保法律法規的單位公開曝光,依法依紀嚴肅查處,對重點案件掛牌督辦。違反節能環保法律法規情節嚴重的,依法責令限期停產整頓,逾期仍達不到要求的,依法予以關閉。(市經貿委、市環保局牽頭)對私設排污口的企業,一經發現立即關停取締;對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企業和責任人,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市環保局牽頭)強化市60強企業節能環保核查工作。開設節能環保違法行為和事件舉報電話和網站,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監督作用。建立并嚴格執行節能減排責任追究制度,對行政不作為、執法不力、徇私枉法、權錢交易等行為,依法依紀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市經貿委、市環保局、市監察局、市人事局牽頭)

八、完善政策,形成激勵和約束機制

(三十四)積極穩妥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貫徹《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供熱管理和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魯政發〔2006〕78號),落實電力峰谷分時電價和煙氣脫硫電價政策。(市物價局、市建設局、市發改委、市經貿委、供電公司、市環保局牽頭)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以及利用余熱余壓、煤矸石和城市垃圾發電,實行相應的電價政策。(市物價局、供電公司、市發改委、市經貿委、市建設局牽頭)嚴格實行超標準耗能加價制度。合理調整各類用水價格,加快推行階梯式水價、超計劃超定額用水加價制度,對國家產業政策明確的限制類、淘汰類高耗水企業實施懲罰性水價,貫徹實施再生水、微咸水、礦井水、雨水開發利用的價格政策。(市物價局、市財政局、市水利局、市建設局、市經貿委牽頭)加大水資源費征收力度。(市水利局、市物價局、市財政局牽頭)按照補償治理成本原則,提高化工、建材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COD排污費標準;貫徹執行化學需氧量排污費征收標準及高污染行業超標準排污加價收費管理辦法。(市物價局、市財政局、市環保局牽頭)嚴格執行《省城市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和《市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進一步加強城市污水處理費的征收、使用管理,確保依法足額征收排污費,杜絕“協議收費”和“定額收費”。全面開征城市污水處理費并提高收費標準,噸水平均收費標準原則上不低于1.0元。提高垃圾處理收費標準,保證垃圾處理收費按標準足額征收到位。(市物價局、市財政局、市建設局、市環保局牽頭)

(三十五)完善促進節能減排的財政政策。各級政府要在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資金,采用補助、獎勵等方式,支持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高效節能產品和節能新機制推廣,淘汰落后的高能耗設備,加強水污染治理、垃圾污水處理、煙氣脫硫改造,支持節能管理能力建設及污染減排監管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大財政基本建設投資向節能環保項目的傾斜力度。(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經貿委、市環保局牽頭)繼續加強和改進新型墻體材料專項基金和散裝水泥專項資金征收管理。建立高能耗農業機械更新報廢經濟補償制度。(市財政局、市建設局、市經貿委、市農業局牽頭)

(三十六)貫徹和完善鼓勵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貫徹執行國家在節能減排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對生產節水、節能等資源節約型產品的關鍵設備,以及政府擬鼓勵發展的資源節約型重點產品生產企業的關鍵設備和循環經濟示范企業使用的資源循環型關鍵設備,允許實行加速折舊。對節能、節電、節水的資源節約型企業,納稅有困難的,可按稅收管理權限的規定報經批準后,酌情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和房產稅。進一步落實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市經貿委、市財政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牽頭)落實促進新能源發展的稅收政策,支持新能源研究、開發和利用。(市發改委、市國稅局、市地稅局牽頭)進一步落實進出口稅收政策。(市國稅局、海關牽頭)

(三十七)加強節能環保領域金融服務。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按照貨幣信貸政策與節能環保政策協調配合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對循環經濟、環境保護及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的信貸支持。(人民銀行中心支行、市經貿委、市環保局牽頭)每年篩選一批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向社會,充分發揮財政專項資金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的支持。(市財政局、市經貿委、市環保局牽頭)金融機構應利用人才、信息、業務優勢,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企業債券等形式進行直接融資服務。(人民銀行中心支行、市經貿委、市環保局牽頭)研究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市環保局牽頭)環保部門與金融部門建立環境信息通報制度,將企業環境違法信息納入人民銀行企業征信系統。金融機構要把企業的環境信息作為對企業進行信貸授信的重要參考依據。(市環保局、人民銀行中心支行牽頭)

九、加強宣傳,提高全民節約意識

(三十八)將節能減排宣傳納入重大主題宣傳活動。每年年初由市委宣傳部會同市有關部門聯合制定節能減排宣傳方案。主要新聞媒體在重要版面、重要時段進行系列報道,刊播節能減排公益性廣告,廣泛宣傳節能減排的重要性、緊迫性,大力弘揚“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尚,提高全社會的節約環保意識。市電臺、電視臺、日報社常年開設節能減排專題,宣傳國家和省、市節能減排工作的戰略部署和政策措施,宣傳全市各行業的節能新舉措、新成果,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市委宣傳部、市總工會、市婦聯、團市委、市經貿委、市環保局、市廣電局、市旅游局牽頭)

(三十九)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宣傳。組織好每年一度的節能宣傳周、世界環境日、地球日、水日及中國水周、城市節水宣傳周等宣傳活動。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社區等開展經常性的節能環保宣傳,增強資源憂患意識、保護意識和責任意識。(市委宣傳部牽頭)利用圖書館、文化館(站)、村文化大院的宣傳欄、張貼畫、廣場文化活動、電影放映等宣傳平臺,廣泛開展節能環保科普宣傳,使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儉樸節約、科學消費的理念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各級文藝團體、文化館(站)要多創作演出優秀作品,展示我市節約型社會建設的新成果,弘揚節約風尚。(市文化局牽頭)大力倡導健康文明的生產模式、消費模式和城市建設模式。開展建設節約型學?;顒?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觀念滲透在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從小培養兒童的節約和環保意識。(市教育局牽頭)選擇若干節能先進機關、企業、商廈、社區等,作為節能宣傳教育基地,面向全社會開放。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組織文明委各成員單位,結合各自職能,開展富有特色的宣傳活動,教育全體社會成員從日常生活行為做起,培養節約環保習慣,倡揚文明新風。(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牽頭)

(四十)表彰獎勵節能減排先進企業、單位和成果。根據《省節能獎勵辦法》,市政府對在節能降耗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單位和成果進行表彰和獎勵。并組織媒體選擇一批節能先進典型進行大力宣傳和弘揚。揭露和曝光浪費能源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的反面典型。(市經貿委、市人事局牽頭)

十、政府帶頭,發揮節能表率作用

(四十一)政府機構率先垂范。建設崇尚節約、厲行節約、合理消費的機關文化。組織能源短缺體驗日活動。建立科學的政府機構節能目標責任和評價考核制度。制訂并實施政府機構能耗定額標準,積極推進能源計量和監測。實施能耗公布制度,根據單位年度工作任務對節能指標進行動態管理,實行節獎超罰。并將建設節約型機關工作納入機關文明單位評選內容。(市政府機關服務中心、市財政局、市直機關黨工委、市人事局牽頭)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系統要制訂和實施適應本系統特點的節約能源資源工作方案。(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文化局、市衛生局、市體育局牽頭)

(四十二)抓好政府機構辦公設施和設備節能。各級政府機構分期分批完成政府辦公樓空調系統低成本改造。開展辦公區和住宅區供熱節能技術改造和供熱計量改造。凡新建或改造的辦公建筑必須采用新型墻體材料,并達到建筑節能標準要求;及時淘汰高耗能設備,合理配置并高效利用辦公設施、設備。組織開展政府機構辦公區和住宅區節能改造示范項目。推動公務車節油。(市政府機關服務中心、市建設局、市財政局牽頭)

(四十三)加強政府機構節能和綠色采購。認真落實《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和《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嚴格履行規定程序,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行為,確保政府采購的公開、公正、透明。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節能和環境標志產品清單制度,不斷擴大節能和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范圍。建立節能和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評審體系和監督制度,保證節能和綠色采購工作落到實處。(市財政局、市政府機關服務中心牽頭)

(四十四)切實發揮節能減排工作領導機構的作用。各級政府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要認真組織實施節能減排工作方案。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切實履行職能,密切協調配合,建立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節能減排工作機制。各級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事機構要對本轄區貫徹落實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進展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市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