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細則

時間:2022-05-28 10:54:00

導語:市區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細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區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細則

為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作用,積極支持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印發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支持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市工商發〔2011〕25號)(以下簡稱《意見》)。現就貫徹落實《意見》制定實施細則如下:

一、積極探索創新服務發展體制機制。對經濟發展迫切需要解決而法律法規又無明確規定的實際問題,分局將探索創新,先行先試,以大膽的創新精神,形成可行性創新成果。一方面為促進經濟發展服務,另一方面為全市基層工商分局積累實際操作經驗。

二、充分利用市場主體登記注冊信息服務決策。分局要充分利用市場主體登記注冊信息,采取定期與不定期的方式開展對市場主體登記注冊情況的匯總、研究、分析。企業個體注冊科以半年為期限將轄區內經營主體的準入、變更、退出等登記情況及行業分布情況及其變化進行整理、分析,行業預期前景和風險提示,形成區階段性的地區《投資信息參考》,為區委、區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第一手資料。

三、擴大內資企業登記管轄權。分局內資企業登記注冊權不再受注冊資本、所有制性質的限制,只要企業的住所在轄區,無論其注冊資本大小,也無論企業經濟性質屬于國有、集體,還是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只要提出登記申請,企業個體注冊科應積極予以受理、審查、登記。

四、分局將積極申請外商投資企業核準登記權。外資企業的受理登記權必須取得國家工商總局的授權認可,分局將積極與市工商局外資處取得聯系,大力改進注冊軟硬件建設,加強學習、制定關于外資企業注冊登記的操作流程,認真做好受理外資企業注冊登記的準備工作。

五、大力支持區優勢產業的發展。分局將緊緊圍繞區科技力量雄厚、經濟貿易繁榮、旅游產業領先的三大特點,及時、準確地將區商業商貿、文化科技和特色樓宇培育、特色街區建設以及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等優勢產業、地區特色產業及其投資信息提供給區委、區政府,積極引導、吸納外地企業、強勢企業入駐。

六、大力支持駐區投資企業的發展。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分局將圍繞促進經濟發展的協調溝通工作,積極參加區級職能部門的座談交流會,對轄區重大項目引進、企業發展等情況進行磋商,鼓勵和支持駐區企業發展壯大。

七、建立“工商服務綠色通道”。在注冊登記工作中,分局將開辟“工商服務綠色通道”,實行“專人收件、專項流轉、專門管理”的工作制度,全面推行注冊登記行政指導工作,特別是在中外合資企業中,涉及合資中方企業審批、變更、年檢等服務,將根據每個入區企業的特點,為企業量身定制注冊登記方案,向企業詳細說明辦理營業執照的有關條件和具體流程,協助企業起草注冊登記文件,幫助企業盡快完成登記手續,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周到的登記服務。

八、放寬企業名稱登記條件。在注冊登記工作中,分局要支持企業名稱體現新興行業特點,允許企業以新興行業用語作為行業特點,允許企業在牌匾中將企業名稱簡化使用;對于改制企業,允許其在保留原企業名稱的基礎上,增加組織形式作為改制后的企業名稱;對注冊資本達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企業,允許企業名稱不帶行業特點;允許外地知名企業在投資辦企業時,將“”放置在字號之后、組織形式之前,并冠以控股企業行政區劃和字號。

九、放寬企業經營場所登記條件。在注冊登記工作中,分局對轄區各專業市場、開發區產(創)業園及列為樓宇經濟的房產,對其合法權屬及面積作一次性確認后,其入駐企業可免于提交房屋權屬證明,憑租房協議直接辦理注冊登記;對上述區域以外的企業,辦理登記注冊時無法提供經營住所產權證明的,可由經營所在地城鎮居民委員會或農村村民委員會出具同意在該場所從事經營活動的相關證明,予以辦理注冊登記。

十、放寬企業經營范圍中非許可經營項目的登記條件。按照注冊登記規定,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經營范圍分為許可經營項目和一般經營項目兩大類,凡按照行政許可文件、證件登記的經營項目,均屬于許可經營項目,除此以外的其他項目均為一般經營項目。按照以往政策規定和工作要求,企業的經營范圍應當依照行業分類、就所從事的經營項目申請辦理營業執照。分局將對一般經營項目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大類登記,不再具體登記中類及小類,企業可以自主選擇經營項目,開展經營活動。企業申請登記具體經營項目的,依法予以登記。

十一、大力支持區優質企業上市融資。分局可以受理、登記企業因上市需要由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冊登記工作,為促使企業積極入駐區提供寬松、舒適、快捷的工商登記服務。

十二、大力支持區服務業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及經濟結構的轉變,區的“樊記臘汁肉”、“西北眼鏡行”、“秋林”等老牌名優企業正在以快速、迅猛的步伐向連鎖經營模式發展,雁塔路電子一條街、西荷美食街、東大街專賣店一條街等新型商貿街也在以不可阻擋之勢日益壯大。分局將通過支持企業連鎖經營、特許經營、電子商務、專賣店、專業店等現代流通形式在區興辦服務業經營實體,以服務業的發展帶動地區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經濟指標的增長。

十三、大力支持投資者以高新技術入股,在興辦經濟實體。針對區大專院校居多、科技力量雄厚、專利技術發明強勢的優勢,分局將支持投資者以高新技術入股興辦經濟實體,不僅解決了企業的投資融資難題,而且也有力地促進了高新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對于投資興辦節能環保、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化工、高端裝備制造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申請人憑驗資報告和已辦理財產權轉移手續的證明文件,就可辦理注冊登記手續,無須辦理權屬登記。

十四、允許合伙企業投資人以生產要素出資興辦企業。在注冊登記工作時,合伙企業經全體合伙人同意,允許普通合伙人以勞務、技能、管理等生產要素出資設立合伙企業,進一步推動合伙企業快速發展,不斷壯大區私營經濟隊伍。

十五、放寬落戶區的地區總部企業名稱登記條件。按照國家工商總局《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規定》,在企業名稱中使用“總”字的,必須下設三個以上分支機構。分局將對落戶區的綜合性地區總部企業在名稱登記時放寬登記條件,不僅允許使用“總部”、“地區總部”字樣,而且對功能性地區總部企業允許其名稱中使用“營運中心”、“銷售中心”、“管理中心”、“采購中心”等字樣,支持區總部經濟的發展,鼓勵企業總部落戶區。

十六、大力支持科技專有技術、非專利技術以知識產權形式作為非貨幣財產出資。我國法律法規明確規定,允許企業以科技專有技術、非專利技術等知識產權出資,但是,由于相關職能部門及企業對政策了解不夠、不深、不透,致使其形同虛設。對此,分局將作出大膽嘗試,支持科技技術、非專利技術所有人以知識產權形式作為非貨幣財產出資,一方面解決企業的投資融資難題,另一方面又能促進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向企業股權等有形資產的轉型。

十七、大力支持和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鼓勵民營企業通過參股、控股、資產收購等多種方式參與區國有企業改制重組,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在區的形成、發展與壯大。

十八、大力支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分局將引導具有一定規模的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引導有經營能力的個體工商戶依法向生產經營規模化、組織形式企業化發展,對符合企業設立條件的個體工商戶轉型登記為個人獨資企業的,申請保留原名稱的可予以保留。同時,對于法律法規和政策未禁止的經營項目,只要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提出登記要求,均積極予以核準登記。

十九、支持并引導企業以股權方式出資。《股權出資登記管理辦法》規定,用作出資的股權應當權屬清楚、權能完整、依法可以轉讓,經依法設立的評估機構評估。分局將積極支持股權出資,鼓勵并引導外地企業、外商企業、強勢企業收購、兼并其他企業,使不動的“死股權”變為“活資產”,重新整合資金,形成優勢規模,推動區經濟產業向集約式、群體式發展。

二十、放寬股權投資管理公司的登記條件。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內外各類投資主體在區興辦股權投資公司,參與區股權投資市場的發展,拓寬企業直接投融資渠道。

二十一、大力支持企業拓寬融資渠道。分局要積極支持企業充分利用股權出質、動產抵押、商標權質押三個平臺,充分發揮股權、動產、商標權的財產再生性功能融通資金,盤活資產,豐富企業融資渠道。

二十二、大力推進小額貸款公司登記工作。全力縮短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登記審批時限,推動區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性擔保公司的發展,為區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務。

二十三、大力支持區實施商標戰略。分局將支持開展商標戰略實施試點、示范工作,加大對區傳統、特色行業產品和服務商標注冊工作的指導力度。積極爭取區委、區政府的支持,盡快設立區實施商標戰略扶持企業創馳(著)名商標專項獎勵資金,對駐區擁有注冊商標、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著名商標的企業進行資助獎勵,具體獎勵對象、標準報區政府批準后實施。

二十四、支持區企業積極培育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著名商標。扶持區企業發展一批有潛力、有市場競爭力、有較高知名度的商標,培育一批國際知名品牌。分局已經制定了《2011年區五大經濟板塊推進商標戰略方案》,確定了培育范圍為五大經濟板塊,即東大街、南大街、雁塔北路、朱雀路、東開發區,以五大經濟板塊內的商貿、旅游、服務、電子產品、高新技術、物流等老字號和知名品牌為主要服務對象,通過事前引導、事中服務、事后保護,促使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積極注冊、使用商標,實現由被動注冊商標向主動注冊商標轉變,由注冊商標向爭創馳名、著名商標轉變。該《實施方案》步驟分為四個階段,擬定于兩年內完成。

二十五、積極支持區具有商標品牌優勢的企業依法以商標質押獲得貸款,實現商標無形資產資本化運作。

二十六、保護商標權利人合法權益。分局對區內商標權利人投訴的商標侵權案件,將及時受理,嚴厲查處。對區內商標權利人投訴的重大商標侵權案件,及時上報國家工商總局或省工商局,視具體情節適時組織全省或區域性的專項保護行動。

二十七、大力支持開展對內經濟合作。支持區招商引資、商貿洽談、考察交流、區域經濟合作等工作,鼓勵引導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積極參與的商貿洽談會活動。

二十八、大力支持開展對外交流。分局將積極參與區政府、市工商局組團赴外交流活動,推介區擁有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市著名商標的企業及其產品,學習借鑒外地先進的市場監管、消費維權等理念和機制建設。

二十九、加強區12315行政執法體系建設。分局將進一步完善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網絡,把12315網絡向社區、市場、商場、企業、學校、景區延伸,方便消費者就近咨詢申訴,提升消費信心,營造良好的市場購物環境和消費環境。

三十、加強區旅游(景區)市場監管。針對區歷史悠久、旅游景點多、旅游市場繁榮這一特征,在對旅游市場的整治工作中,分局將定期(春節、五一、十一、元旦前后)在區旅游(景區)及周邊開展旅游景區專項整治,成立節日旅游市場督導小組,各工商所成立節日應急小分隊,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在各旅游景點增設消費投訴站(點),對群眾投訴事項能夠做到及時受理,及時解決。

三十一、加強區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食品監管科應指導各工商所健全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制度,修改和完善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使之更加科學、更具操作性。

(一)積極探索并制定散裝食品規范化管理辦法,將散裝食品規范化管理納入日常執法監管之中。

(二)加強流通環節食品抽檢工作,食品監管科每月抽檢不少于20個批次,每個工商所每月抽檢不少于6批次,分局每季度出一篇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情況分析,積極探索食品消費預警機制。

(三)積極開展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創建、評比、驗收、授牌工作,加強食品經營戶自律建設。

三十二、加強區廣告監督管理工作。按照市工商局授權,分局將積極落實三級廣告監管機制,把直接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醫療服務、藥品、保健食品、旅游等廣告作為整治重點,依法查處影響社會穩定、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虛假違法廣告。

三十三、加強區網絡市場監管工作。按照市工商局授權,在技術條件、人員技能允許的前提下,分局將積極探索網絡市場監管新模式,為全市工商系統監管網絡市場積累經驗。

三十四、建立區重點企業、重大建設項目、招商引資項目跟蹤服務機制。凡是省、市、區確定的重大項目,實行專人負責,提前介入,全程跟蹤,特事特辦、急事急辦,扎實做好跟蹤服務工作,保證重大項目高效辦結,為促進經濟發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