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區規范行政督查方案
時間:2022-05-28 05:42:00
導語:市區規范行政督查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市法制辦、市效能辦關于將規范權力運行的領域向行政監督檢查權延伸的工作部署要求,為確保規范我區行政監督檢查權運行工作順利開展,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和黨的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以制度創新為基礎,以監督制約為保障,以依法實施、全面真實、注重實效、便于監督、高效快捷為原則,加快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有效作為的行政監督檢查權運行機制,加大從源頭上預防失職瀆職工作力度,為我區各項事業健康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二、目標任務
按照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行政監督檢查權運行機制的要求,依法全面清理規范行政監督檢查權,摸清底數,編制內容詳實、職責明晰的職權目錄,繪制程序嚴謹、執行有序、主動作為的行政監督檢查權運行流程圖,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形成和創造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監督檢查權運行工作機制和模式,使行政監督檢查權“取得有據、配置科學、運行公開、行使依法、監督到位”,有效遏制失職瀆職問題的發生。
三、實施范圍
經區法制部門審核確認的區級行政權力主體,包括行政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組織和受委托組織。部門下屬單位為法律、法規授權組織及依照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受行政機關委托執法的組織的,由主管部門牽頭按照要求開展規范工作。
四、實施步驟
(一)第一階段:動員部署(年7月10日至7月15日)。各單位要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明確職能科室和具體工作人員,并把實施方案和聯系人員名單于7月20日前報區政府法制辦。
(二)第二階段:組織實施(7月15日至10月10日)。
圍繞行政監督檢查權的配置、運行和行使結果三個關鍵環節,抓住清理權力、編制職權目錄、繪制流程圖、完善公開運行制度和監督機制等工作重點,全面開展規范行政監督檢查權運行工作。要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的規定,結合本次工作的要求,進行相應調整,并依據職權分類,做好進一步規范工作。
1.清理行政監督檢查權(7月15日至8月5日)。
清理工作必須做到“四個對應”,即與法律法規和政策相對應、與科室職責相對應、與機構職能相對應、與上級政府或主管部門職能相對應。
(1)清理的范圍:①本單位所執行的專門職權;②以本單位為主要執法部門行使的職權;③協助、配合其他部門實施的行政監督檢查權。
(2)清理的依據:①以現行法律、法規和規章以及上級有關部門政策文件為依據。②以部門“三定方案”等有關規定為依據。
(3)清理的方法:按照“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進行清理,對清理出的職權項目,逐項登記造冊,填寫本單位職權統計表。
2.編制行政監督檢查權目錄(8月5日至8月20日)。
對清理出來的行政監督檢查權,要依法科學分解,逐個界定層次和部門,并落實到具體崗位和責任人,編制本單位行政監督檢查權目錄。目錄應按照行政監督檢查權的類別,逐項列明項目名稱、編碼、實施依據、公開形式、公開范圍、公開時間、監督檢查頻率、承辦科室等,并報送區政府法制辦,由區法制辦、區效能辦集中統一審核。
(1)權力編碼:由“組織機構編碼-執法類型-執法事項序號”四部分組成。
①組織機構編碼:由“地區編碼+行政區劃代碼+單位業務代碼”共6位數組成。
首兩位固定用“PT”表示;
次兩位行政區劃代碼,用數字組成,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縣及縣以上行政區劃代碼標準,區單位用“04”;
后兩位是各單位的業務代碼,用單位拼音縮寫組成。
說明:如有組織機構編碼需要確定到處室的部門,業務代碼可以用4位,前兩位為單位的業務代碼,用單位拼音縮寫組成,后兩位各部門自行編碼。
②執法類型為行政職權類別代碼。
③執法事項序號:每個單位每個類型下的行政權力事項,排列后形成四位數字序號(不足四位補零),作為職權事項的序列號。
權力編碼范例:“PT04GT-XK-0001”代表“市區地稅-行政許可-事項序列號”
(2)項目名稱:行政監督檢查權應當用法律、法規規定的名稱或用法律、法規詞匯組合而成的簡稱。
3.繪制行政監督檢查權運行流程圖(8月20日至8月31日)。
對清理后的行政監督檢查權,各單位要遵循“規范程序、提高效率、簡明清晰、主動作為、便民利民”的原則,進一步優化各項業務流程,結合實際情況,依法繪制本單位行政監督檢查權運行全過程的流程圖。流程圖要簡單明了,便于開展行政監督檢查工作,同時方便企業和群眾知情辦事。流程圖應符合行政監督檢查權運行規律和操作程序,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程序的,要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流程圖;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程序的,圖中應載明。
4.確認申報(9月1日至9月15日)。
初步清理結果經各單位法制部門或相關職能部門把關,單位領導班子集體研究確認,并由主要負責人簽署意見后,以正式文件于9月15日前向區法制辦申報。任何單位和職能科室不得擅自增加、擴大或放棄、隱瞞所行使的行政監督檢查權。
申報內容包括:①本單位清理工作情況;②行政監督檢查權統計表;③行政監督檢查權目錄;④涉密不宜公開行政監督檢查權目錄;⑤行政監督檢查權依據。各單位上報的每一份材料都要附電子文檔,表格統一用Word格式,發送至郵箱。
5.審核備案(9月15日至9月30日)。
由區法制辦、效能辦共同對各單位申報的行政監督檢查權進行審核后上報市法制辦、效能辦審定。重點審核項目名稱、依據。
6.公開行政監督檢查權運行全過程(9月30日至10月15日)。
經市法制辦審定后,各單位要堅持以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及時主動向社會公布行政監督檢查權目錄、運行流程圖及相關制度,公開行政監督檢查權行使的全過程。各部門要指定科室或確定專人負責收集、加工、本部門動態行政監督檢查權運行工作信息。
(1)公開的范圍與時限。公開的范圍應與行政監督檢查權行使涉及的范圍相一致。對應當讓社會廣泛知曉的,應及時主動向社會公開。公開的時限應與內容相適應,凡具有相對穩定性或經常性的,應長期公開;屬階段性或臨時性的,應隨時公開。
(2)公開的重點。要抓住行政監督檢查權運行的主要環節進行公開,向行政相對人公開法律政策依據、相關標準、執行程序、監督檢查頻率等行政監督檢查權行使過程的有關情況,盡量滿足相對人的信息需求;對監督檢查處理結果,應根據涉及范圍,及時告知當事人,也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公示或向社會公開。
(3)公開的形式。要從有利于群眾知情辦事和便于監督出發,創新形式,采取多種載體進行公示。在普遍推廣政務公開欄、辦事明白卡、辦事指南、報紙、廣播、電子顯示屏、觸摸屏等載體的基礎上,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加強部門網站建設,將經審定的行政監督檢查權目錄和流程圖予以公開,方便群眾查閱。
(三)第三階段:深化提高(10月15日至10月31日)。
1.完善配套制度。要建立長效機制,加強監督制約,為不斷推進規范行政監督檢查權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各單位要進一步建立健全規范行政監督檢查權工作等相關配套制度,形成自我檢驗、持續改進、不斷完善的激勵和監督等工作機制。
2.迎接檢查驗收。做好迎接市法制辦、市效能辦等相關部門對規范行政監督檢查權運行工作整體情況進行的檢查驗收,各部門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不斷提高。并將檢查情況列入各單位本年度績效評估內容,以評價各部門工作成效。
3.探索行政監督檢查權網上公開制度。結合正在推進的網上審批和電子監察系統建設,進行系統擴容,將有關行政監督檢查權納入電子監察系統,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行規范行政監督檢查權工作網上規范、公開、透明、高效運行,實現行政監督檢查權運行數據化、流程標準化、辦公網絡化、信息公開化。
五、工作要求
開展規范行政監督檢查權運行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工作量大,各部門要嚴格按照部署和要求,狠抓工作落實,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工作任務。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規范行政監督檢查權運行是有效預防失職瀆職的重要內容,是優化發展環境的有效措施。各單位要深刻認識開展規范行政監督檢查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此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各部門要建立健全內部分工責任體系,單位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具體負責,進一步明確責任部門和專門工作人員,確保責任到人,組織開展好本部門的規范行政監督檢查權運行工作。
(二)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各部門在按照本工作方案的規定和要求,穩步推進規范行政監督檢查權工作的同時,要適應形勢發展需要,積極進行大膽、有益的嘗試,不斷探索規范行政監督檢查權運行的方式、方法。同時,要突出制度建設,注重機制規范,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并加強監督,保證各項規章制度落到實處。
(三)加強溝通,及時反饋。各部門要加強工作交流與溝通,對于工作中好的做法和成功經驗及時進行總結,對于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區法制辦反饋,便于溝通協調,確保工作健康有序開展。
(四)跟蹤督查,嚴肅問責。各部門要明確各自責任,合理分工協作,加強溝通聯系,形成工作合力。要將開展行政監督檢查權工作列為績效評估的重要內容,推動工作有序開展。區效能辦要對各單位工作開展情況定期、不定期組織察訪核驗,跟蹤督查,凡發現作風不實、敷衍塞責、辦事拖拉、推諉扯皮、不履行職責的,要按規定對單位嚴肅處理,對責任人嚴格問責,推動工作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