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衛生系統醫療機構分級監管方案
時間:2022-06-03 05:31:00
導語:區衛生系統醫療機構分級監管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機構的監督管理,規范執業行為,建立健全區醫療市場長效監管機制,不斷提高醫療機構自身管理水平,確保人民群眾就醫安全,區衛生局決定從年起對全區一級以下醫療機構實施量化分級監督管理模式。根據《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傳染病防治法》、《醫療廢物管理條例》、《醫療機構基本標準》、《醫院感染管理規范》、省衛生廳《醫療機構日常監督量化分級管理規定》和《醫療機構日常監督量化管理參考標準》等相關衛生法律、法規,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執行新時期衛生工作和衛生改革方針政策,以構建規范有序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目標,以建立和推行基層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監督管理制度為抓手,進一步強化對基層醫療機構監督管理,不斷推進我區基層醫療機構科學化、標準化、規范化建設與發展。同時,通過量化分級管理制度的實施,進一步促進基層醫療機構的行業自律,真正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便捷、質優、價廉的醫療保健服務。基層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監督管理應堅持如下基本原則:一是全程監督的原則;二是量化管理的原則。三是動態監督的原則。四是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二、組織領導
為進一步加強對基層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管理工作的領導和組織,決定成立以區衛生局局長趙平同志為組長,副局長江喜范同志、衛生監督所所長任波同志為副組長,各相關科室、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區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管理領導小組,具體組織實施全區基層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管理工作。
三、責任分工
區衛生局醫政科負責此項工作的組織協調,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負責具體工作的組織實施,各街道衛生監督與疾病控制工作站根據各自職責負責受理轄區內量化申請并積極配合完成各相關工作。
四、工作主要內容
區衛生局在認真分析總結以往醫療機構監督管理成績和經驗的基礎上,依據現行衛生法律法規和衛生行業管理的有關規定,通過調查研究和論證,制定出臺配套的《區一級以下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管理標準》和《區一級以下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管理評審及公示辦法》,統一檢查考核辦法,統一考核評分細則。
(一)強化依法執業,嚴格實行執業許可制度
1、規范機構依法執業。基層醫療機構必須持《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方可開展對內或對外的醫療服務活動。執業地點、服務范圍和診療科目必須嚴格限定在核定許可的范圍之內,嚴禁超范圍執業。嚴禁私自變更執業地點和出租科室、變相轉讓和出租《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基層醫療機構實行亮證執業,接受社會和患者監督。
2、規范醫護人員依法執業。基層醫療機構除行管后勤崗位可以聘用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以外,其他醫藥護技崗位必須聘用有專業技術職稱和國家規定的執業資格醫護人員。門診、病房臨床醫師必須具備執業醫師資格并正式注冊在本工作單位,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護士執業證書并正式注冊在本工作單位。嚴禁聘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和無執業資格的人員從事醫療和護理工作。
(二)加強硬件設施建設,改善醫療服務條件
1、個體診所房屋建筑面積一般不少于80平方米;門診部必須達到國家規定的、與所設科室相配備的衛生服務機構面積標準要求。
2、各科室必須獨立設置,診斷室、治療室、觀察室、藥房等分開,相對獨立,生活區和業務工作區嚴格分開。
3、房屋布局合理、舒適、潔凈,適應醫療服務工作需要,符合消毒隔離要求,有醫療污水污物無害化處理設施,有獨立的衛生間。
(三)配備常規醫療設備和藥品,滿足日常醫療服務需求
1、配備有診察床、診察桌、凳、聽診器、血壓計、體溫計、氧氣瓶、污物桶、處置臺、藥品柜、器械柜、紫外線燈、高壓滅菌等基本設備。
2、有與開展的診療科目相應的其他設備。如口腔診所必須配備檢查治療和消毒滅菌專用設備。
3、有單獨的急救箱并備有醫療急救藥品和相關設備,配備與開展診療科目相應的藥品。
(四)規范醫療服務行為,確保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1、制定并落實核心醫療制度,保證醫療質量。制定并落實有國家制定或認可的醫療、護理診療常規和技術操作規程。
2、強化醫療安全措施,保證醫療安全。實行醫療差錯和事故處理醫療機構法人責任制,發生醫療事故應及時向衛生行政部門報告,并積極妥善處理。
3、嚴格醫療文書書寫,規范醫療服務行為。統一門診日志、門診處方、門診病歷等,書寫規范、完整。門診登記書寫合格率≥95%,處方合格率≥90%。
4、傳染病登記本、消毒滅菌記錄等書寫規范,登記完整,傳染病報告及時,嚴禁瞞報、謊報、遲報。一次性醫療用品采購、管理、使用、毀型、消毒、處理達到規定要求。
5、醫療廢物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分類收集、并向指定地點及時清運處理,有完善醫療廢物轉交記錄。
6、無違反醫療機構管理、醫師執業管理、藥品管理、傳染病和院感管理、計劃生育“兩禁”管理的執業行為。
7、嚴格按照《醫療廣告管理辦法》,無非法醫療廣告的行為。
(五)加強形象建設,統一規范個體醫療機構標識標牌
1、基層醫療機構室外懸掛區衛生局統一的與《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名稱、診療科目等內容相同的標牌;在室內醒目處懸掛《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統一規范的診療科室標示牌、服務項目及價格、常規藥品價格公示牌、醫護人員基本情況公示監督牌。
2、醫護人員衣帽整潔,佩戴統一的標識胸牌上崗。
3、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人員崗位職責。基層醫療機構相關科室內統一懸掛醫師工作職責、護士工作職責、藥師工作職責等各項崗位職責和醫務人員醫德醫風制度、注射室工作制度、治療室消毒制度、消毒液及一次性醫療用品管理制度、傳染病報告制度等制度和健康教育宣傳欄且上墻。
4、基層醫療機構內外環境綠化、美化,便民服務設施齊全。
(六)實行不良記錄登記備案制,落實日常監管
衛生主管部門、衛生監督機構及各街道衛生監督與疾病控制工作站加強對基層醫療機構日常監督檢查和業務指導,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下發整改通知、監督意見書和情況通報,督促整改落實,并根據相關法規給予相應的行政處罰,并作為醫療機構不良記錄予以登記在案,作為量化分級管理和醫療機構校驗的客觀依據。
四、實施的范圍及對象
實行基層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監督管理的范圍為全區一級以下醫療機構(不含一級),包括:社區衛生服務站、門診部、診所、醫務室、衛生室等。
五、實施步驟和主要方法
(一)實施步驟
1、制定方案:年4月,擬定《區一級以下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監督管理實施方案》、《區一級以下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監督管理評審及公示辦法》、《區一級以下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監督管理現場評分細則》。
2、調查摸底:年5月底前,開展調查摸底,制定《區個體醫療機構一覽表》,全面掌握行政相對人的名稱、地址、主要負責人、醫護人員數量、聯系電話等監督信息,對每個單位建立量化分級監督檔案(一戶一檔)。
3、啟動實施:年6月上旬,召開區基層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監督管理工作動員大會及培訓班,并印發有關文件標準,正式開始實施基層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管理工作。
4、自查及申報登記:培訓班結束后各單位按照標準進行自查整改,自查達標后到所轄各街道衛生監督與疾病控制工作站進行申報。申報登記日期截止到6月底,逾期視為放棄申請。
5、組織檢查:年7月下旬開始,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組織人員對全區基層醫療機構進行現場評審檢查。以后每年根據工作安排,按照《方案》要求組織年度考評檢查。
6、評審認定:年10月上旬,區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對現場評審檢查情況進行首次綜合評定,提出初步意見,報領導小組審定。10月中旬,召開領導小組會議,正式審定提交的評審結果,研究確定各醫療機構的監督量化等級。
7、公示授牌:年11月中旬,在各街道衛生監督與疾病控制工作站對評審認定的各級別等次基層醫療機構進行公示。對公示無異議的基層醫療機構監督量化等級由區衛生局正式發文予以公布。
8、監督處理:從年12月上旬開始,結合專項整治和評審認定等次情況,對C級以下不合格的基層醫療機構實施限期整改,重點督查,并視整改情況依法處理。對達不到C級的個體醫療機構給予暫緩校驗1-6個月,經驗收仍未達到標準的,依法注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
9、形成制度:從年起,將基層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監督管理與《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年度校驗工作結合起來,進行一年一度的綜合評定,逐步形成我區醫療機構的常規管理模式。
(二)主要方法
將基層醫療機構風險和信譽度劃分為A、B、C、D四個等級,面向社會公示。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監督管理工作,采取日常監督檢查、《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年度校驗現場審查、集中檢查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參評單位進行量化評價,依據綜合評價情況確定不同的等級,實行不同的監督檢查頻率,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采取不同層次的行政監管處罰措施。實行動態管理的辦法,在基層醫療機構的信譽等級評定后,根據各基層醫療機構工作的實際情況,每年度對獲得各等級的醫療機構進行復核,并根據日常監督和復核情況定期調整信譽等級。凡違反關鍵監督項目,或年度評審分值達不到相應標準的,則采取取消或降低等級的辦法。對于輕微的違規,如果能夠在限定時間內整改并達到標準要求,則可保留其原等級不變。
六、主要措施
(一)加強培訓,廣泛宣傳動員。
一是由區衛生局統一印發《基層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管理實施方案》和相關檢查考核標準,分發到各醫療機構,并要求認真做好學習宣傳和貫徹落實工作;
二是召開我區基層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管理動員大會,正式啟動基層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管理工作;
三是定期舉辦各基層醫療機構負責人和業務主管及專業技術人員培訓班,組織基層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管理專題培訓,培訓學習有關醫療機構管理的法律、法規及量化分級管理考核標準,對量化分級管理工作進行廣泛的宣傳,使監督管理部門與各醫療機構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
(二)組織檢查評比,實行動態管理。按照《區基層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監督管理評審公示辦法》所確定的評分細則,對基層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監督實行動態化管理。凡在評審年度內發現已評定等級的基層醫療機構有一次違法行為受到衛生行政部門處罰的,必須降低一個等級,并取消本年度A級評審資格,一年內受到兩次以上行政處罰或者造成一級以上醫療事故的,可直接降低兩個信譽等級,直至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本年度已被評審為某一較低等次的基層醫療機構,經過努力,管理水平有較大提高,各項評審指標達到新的水平,可向區衛生局申請提高信譽等級,再次進行評審、公示和認定。
(三)抓好工作結合,實行綜合管理。將基層醫療機構量化分級監督管理工作與《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年度校驗、換發許可證和個體醫療機構變更、注冊、注銷等醫療機構日常管理工作有機結合起來,與衛生監督管理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形成許可、管理、監督與服務一體化體系和良性互動的工作格局。區衛生局對各基層醫療機構在《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年度校驗時,根據該醫療機構的量化分級情況、專項業務工作情況、不良情況記錄,確定是否予以年度校驗、暫緩校驗、不予年度校驗或注銷。
(四)公開公示,強化社會監督。通過新聞媒體定期公示量化分級監督管理情況,引導廣大人民群眾提高醫療風險和自我保護意識,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督,進而促使行政相對人進一步強化行業自律。
- 上一篇:縣長在城鄉低保擴面會講話
- 下一篇:書記在職業學校招生專題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