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事處衛生室管理方案

時間:2022-07-09 07:04:34

導語:辦事處衛生室管理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辦事處衛生室管理方案

為進一步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根據《市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方案》(青城政辦發〔2012〕12號)精神,結合我街道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社區集體衛生室建設和鄉村醫生配置

1、社區集體衛生室的規劃設置和建設標準。按照市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布局規劃和《關于村(居)衛生室布局規劃及建設方案調整意見的通知》(青發改社會〔2010〕744號)設置要求和建設標準,

社區衛生室業務用房面積按照社區人口數量進行配備。社區人口數量1000人以下的,衛生室業務用房建筑面積要達到80平方米以上;社區人口數量1000-2000人的,衛生室業務用房建筑面積要達到120平

方米以上;社區人口數量2000人以上的,衛生室業務用房建筑面積要達到160平方米以上。社區衛生室的建設應有獨立的工作區域,做到診斷室、治療室、觀察室、藥房、健康教育室、信息檔案室“六室

分開”,并具備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網絡“五通”條件。醫療設備配置參照《市村(居)衛生室達標建設醫療器械配置目錄》。

2、鄉村醫生的配置原則。在規劃設置的社區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按照自愿申請、競爭上崗、擇優錄用的原則由社區聘用。社區戶籍人口在2000人(含2000人)以內的,社區集體衛生室要保證配備2名

從業人員;超過2000人的按戶籍人口每1000人增加1人,流動人口按每2000人增加1人配備。根據婦幼衛生工作需要,適當選配女性鄉村醫生。

按以上配備標準,各社區衛生室缺額人員的選聘辦法:由各社區從注冊在本社區其他衛生室、有執業資格證的現有從業人員中,采取自愿報名、競爭上崗、擇優錄用的方式確定。本社區無從業人員的可

從本街道其他社區衛生室有執業資格證的現有從業人員中招聘。社區簽訂聘任協議,一年一聘。

二、集體衛生室的運行管理

1、財務管理

街道辦事處負責制定本街道統一的集體衛生室財務管理辦法,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會計制度,規范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公開醫療服務項目收費標準和藥品價格;集體衛生室的收支納入社區財務管

理范圍,財務和資產與社區分賬管理,實行獨立核算;街道衛生院負責對社區集體衛生室財務管理相關知識的培訓,社區集體衛生室建立藥品出入賬登記、醫療設備固定資產賬本等,做到門診有登記、

發藥有處方、收費有收據,嚴禁截留、坐支收入資金。

2、業務管理

街道衛生院負責對社區衛生室的業務指導和管理。積極推進街道社區衛生一體化管理,在不改變鄉村醫生人員身份和社區衛生室法人、財產關系的前提下,由街道衛生院對社區衛生室的人員、業務、藥

品、房屋、設備、財務和績效考核等方面予以規范管理。街道衛生院要通過業務講座、例會等多種方式加強對鄉村醫生的技術指導,對鄉村醫生及社區衛生室藥品器械供應使用和財務管理進行日常監督

3、績效管理

對鄉村醫生及社區衛生室的服務質量和數量進行考核,建立以服務質量和數量為核心、以崗位責任與績效為基礎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鄉村醫生的積極性。

4、信息化管理。

按照市衛生局信息化建設的統一部署,加快完成社區衛生室信息化建設。區衛生局采用ADSL撥號+VPN定向技術,組建衛生專網(集體衛生室2兆帶寬,免初裝費,安裝時需自備撥號MODEL,月租金80元/月

/點)。利用信息技術對其服務行為、藥品器械供應使用加強管理和績效考核,提高鄉村醫生及社區衛生室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建立統一規范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實行社區衛生室統一的電子票據和

處方箋,逐步實現社區衛生室基本醫療、公共衛生、藥品采購、新農合報銷等業務工作的信息化和網絡化管理。

5、醫療責任保險

根據區衛生局的要求,集體衛生室推行醫療責任保險。按上級部門有關文件規定執行。

三、社區集體衛生室納入相關制度實施范圍

1、社區集體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實行基本藥物網上集中采購、零差率銷售,不得配備使用非基本藥物,其所配備的基本藥物由街道衛生院負責統一采購。社區為集體衛生室配備一定金額的藥品流

動資金。嚴禁各社區集體衛生室鄉村醫生在非集體衛生室私自開展診療活動、私自收費、私自購銷藥械等,一經查出,直接解聘。對于各社區集體衛生室或鄉村醫生不執行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規定、一

般診療費規定及新農合報銷政策規定的行為,每發現一次扣發本季度績效考核資金、情節嚴重或重復違規的鄉村醫生由社區予以解聘,并嚴格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

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的社區衛生室正常運轉、設備更新、維護等經費由社區承擔。

2、社區集體衛生室納入新農合門診統籌實施范圍。經驗收通過的社區集體衛生室納入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收取的一般診療費和配備使用的基本藥物納入新農合支付范圍。利用支付政策引導鄉村醫

生和社區衛生室轉變服務行為,提高服務質量。加強對新農合支付社區衛生室診療、藥品、服務行為的監管,防止虛開單據,騙取套取新農合資金。

四、鄉村醫生補助資金

1、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對鄉村醫生提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主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合理補助。根據實際工作量,從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中按不低于40%的比例統籌安排社區

衛生室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所需經費,由街道衛生院按照績效考核、以考定補的原則予以核拔至社區衛生室,任何部門和單位不得擠占、截留或挪用。

2、新農合支付補助。按照國家、省、市、區部署要求,社區衛生室設立一般診療費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按有關政策執行。將所有參合人員到社區衛生室就醫的一般診療費,納入新農合支付范圍,采取總

額預付方式,新農合基金支付90%,個人自付10%。預付總額按社區參合人數每人每年就診2次進行計算,根據鄉村醫生實際完成工作量,考核后撥付,具體撥付方式按照上級文件執行。

3、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專項補助。社區衛生室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后,聘用的執業(助理)醫師或鄉村醫生按照不低于街道上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倍核發補助,其中區財政按每名執業(助理)醫師或鄉

村醫生1萬元的標準進行定額補助,剩余部分由街道財政負擔。

鄉醫補助資金撥付辦法:區財政補助于每季度初的10日內,撥付到街道衛生院賬戶。街道辦事處將應負擔的鄉醫補助資金,于每季度初5日內,將本季度鄉醫補助資金撥付至街道衛生院賬戶。街道衛生院

應建立鄉醫補助資金專賬,并委托銀行集中鄉醫補助,其中,鄉醫補助資金的70%按月發放,剩余的30%做為績效考核資金根據績效考核結果按季度發放。街道衛生院要加強鄉醫補助資金管理,堅持

專款專用,嚴禁截留坐支、挪作它用。鼓勵有條件的社區增加鄉村醫生待遇。

五、鄉村醫生培養培訓

1、加強鄉村醫生的培訓。衛生院要從農村衛生和鄉村醫生的實際出發,合理制定鄉村醫生培養規劃,建立健全鄉村醫生繼續教育和培訓制度。要切實做好鄉村醫生在崗培訓的組織實施、監督管理和評估

工作,對在社區衛生室執業的鄉村醫生每年免費培訓不少于10次,累計培訓時間不少于2周;結合實施“衛生強基”工程,選派衛生技術人員到社區衛生室帶教。街道衛生院要制定鄉村醫生培訓計劃,通

過業務講座、臨床帶教等多種方式加強對社區衛生室的業務指導。鄉村醫生應當定期到上級醫療衛生機構進修學習,積極參加崗位培訓。支持鄉村醫生參加醫學學歷教育,促進向執業(助理)醫師的轉

化。

2、加強鄉村醫生后備力量建設。衛生院、各社區摸清并動態掌握鄉村醫生執業情況,著眼長遠,編制鄉村醫生隊伍建設規劃,建立鄉村醫生后備人才庫,有計劃的選派人員進行定向培養,及時補充到社

區衛生室。通過后備力量建設、吸引適宜人才到基層服務等多種方式提升鄉村醫生的服務水平。社區可通過提高鄉村醫生待遇、免費參加各種形式的培訓等優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醫生、執業(助理)

醫師和醫學院校畢業生到社區衛生室工作。結合全科醫生制度的建立和推進簽約服務模式,積極探索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和全科醫生制度的有效銜接。

3、切實維護鄉村醫生的合法權益。嚴禁以任何名義向鄉村醫生亂收費、攤派、集資。支持鄉村醫生依法執業,堅決打擊非法行醫,為鄉村醫生創造良好的執業環境。對在農村預防、保健、醫療服務和突

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鄉村醫生給予獎勵和表彰。

六、衛生院和社區管理職責

社區集體衛生室實施街道社區一體化管理。街道衛生院受衛生主管部門和街道的委托,負責衛生室建設的指導、業務管理和績效考核。要成立專職的管理機構,加強衛生室的督導、檢查和指導。

各社區負責衛生室的建設、運轉和人員、財務的管理。加強對集體衛生室、鄉村醫生出勤、應診、工作效率等的日常管理;在街道的統一組織下,采用多種形式對衛生室的服務質量、服務效率、收費價

格等進行監督、評議,協助衛生院(中心)進行績效考核;要落實資金投入,及時撥付運轉經費,保證衛生室的正常運轉。要加強監督,及時反饋信息,保證各項制度的落實。

衛生院和各社區要高度重視社區衛生室在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認真履行職責,強化協作配合,加大督促指導力度,確保各項工作扎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