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局生產救災指導方案

時間:2022-07-24 05:25:08

導語:財政局生產救災指導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局生產救災指導方案

今年以來,我縣遭受了嚴重干旱,給農業(漁業)生產帶來嚴重影響。為了支持各地開展農業(漁業)生產救災,根據省財政廳“關于撥付2012年農業生產救災資金(指標)的通知”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穩定糧食面積,修復漁業生產,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為出發點,對農民抗旱夏種的柴油、化肥、種子、漁民購買的種苗、藥物、消毒劑、柴油,修復因旱受損嚴重的養殖供提排水設施和漁民漁船等等生產資料進行補貼;以調整種植結構為引導,對禁燒區種植紫云英因旱災影響恢復生產所需要的種子、肥料、柴油進行適當補貼。充分發揮生產救災資金的作用,促進全縣糧食生產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二、資金安排及使用原則

安排農業生產救災資金230萬元、漁業生產救災120萬元。

(一)農業生產救災資金使用原則:分配主要根據各鄉鎮耕地面積和旱情不同有所側重,救災資金主要用于補助農民購買種子、化肥、柴油等生產資料。此外,對秸稈禁燒區調整種植結構,種植紫云英受旱災影響恢復生產所需的種子、化肥、柴油等給予適當補助。

(二)漁業生產救災資金使用原則:我縣境內從事水產養殖并于當年受災的專業漁民和苗種生產企業,包括池塘養殖、水庫養殖、網箱養殖等。補貼標準按照精養池塘高于普養和水庫、苗種養殖高于商品魚養殖、名特優養殖高于常規魚養殖。主要用于補助漁民購買種苗、藥物、消毒劑、柴油,修復因旱災受損嚴重的養殖供提排水設施和漁民漁船等。

三、救災資金補助方式

補助給我縣的農業(漁業)生產救災資金具體由縣政府統一組織實施。為確保救災資金公開、公正、公平補助到位,最大限度發揮資金效益,各級財政和農業相關部門要根據當地實際,科學準確掌握農業(漁業)受災情況,按照資金使用原則,把救災資金分解到村、到戶和有關單位,并認真組織填寫補助清冊(禁燒鄉鎮種植紫云英因旱災損失的另報紫云英受災補助清冊),并在相關媒體、村委會、交通要道、集鎮等公共場合張貼公示,接受群眾監督,在公示7日后,將無異議的由鄉鎮長簽字的資金分配表紙質及電子版于2011年7月5日前上報縣農委農業科、縣畜牧水產局水產科、縣財政局農業科。農業生產救災資金由縣財政局農村財政管理局按規定程序統一打卡發放到戶;漁業生產救災資金由縣財政局將各鄉鎮補貼資金撥付至鄉鎮財政所(分局),鄉鎮財政所(分局)負責打卡到戶;苗種企業由縣財政局直接撥付。

四、主要措施和要求

(一)科學安排,合理使用。此項資金主要用于受災農民恢復農業(漁業)生產所需農資的補助等。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及早、科學安排,合理分配資金。

(二)加強領導,強化責任。各鄉鎮及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要明確責任分工和具體責任人,抓好各項措施落實,切實組織好農業生產恢復工作。7月5日前各鄉鎮要將補助清冊和公示情況上報縣財政局和農委,7月15日前由縣財政局將資金落實到戶,7月18日前各鄉鎮辦要將匯總后的簽名清冊上交縣財政局、農委。

(三)加強生產指導,搞好技術服務。要進一步加大科技入戶工作力度,組織專家和技術人員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開展技術培訓,幫助解決農業生產中的技術難題,指導農民加強田間管理。要動員組織專業合作社、涉農企業和各種協會開展技術指導、信息咨詢和生產服務,提高受災群眾防災救災和恢復生產的能力和水平。

(四)加強監管,確保專款專用。要切實加強對救災資金的監管,確保資金規范安全使用。要堅持陽光操作,公開透明。堅持公示制,對享受救災資金補助的農戶進行村級公示。財政部門要及時撥付資金,農業部門要搞好技術指導和服務。縣財政、農業部門將對救災資金使用情況進行檢查驗收。對于截留、挪用等違法違規行為,嚴肅處理,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確保救災資金專款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