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委危房改造工作方案

時間:2022-08-12 08:47:04

導語:建委危房改造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委危房改造工作方案

一、目標任務

2012年我縣計劃完成1200戶的農村低收入困難群眾的危房改造任務,并結合實際探索建立農村住房安全保障制度,優先解決經濟最困難、住房最危險農村困難家庭的居住安全問題。

二、改造方式與時限

(一)改造方式。危房改造分為重建和修繕加固兩種方式,擬改造農村危房整棟房屋屬D級危房的應拆除重建;擬改造農村危房局部危險屬C級危房的應修繕加固。危房改造堅持以分散分戶改造為主,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危房集中村莊的危房改造。改造后住房產權歸農戶所有,并根據實際做好產權登記。

1、原址重建。房屋重建原則上以農戶原址自建為主要方式,自建確有困難且有統建意愿的,鄉鎮人民政府要協助農戶選擇有資質的施工隊伍統建。

2、相對集中重建。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可對比較集中的危房采取相對集中改造方式,統一建筑風格,同時發動群眾進行環境治理,提高危房改造水平。

3、結合村莊整治實施危房改造。有條件的地區,可采取結合村莊整治的方式實施危房改造,統籌協調道路、供水、沼氣、環保、改廁等設施建設,整體改善村莊人居環境。

4、修繕加固。對房屋局部構件進行修繕或更換的方式進行危房改造。修繕加固由農戶自行聯系施工隊伍,有困難的,鄉鎮人民政府要主動給予幫助。

(二)完成時限

2012年3月,正式啟動全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2012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務。各鄉鎮人民政府將農村危房改造計劃和資金安排,連同《省2012年農村危房申報表》,于6月15日前報縣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三、補助標準與資金管理

(一)補助對象

農村危房改造補助對象重點是居住在危房中的農村分散供養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和其他貧困戶。

(二)補助標準

農村危房改造資金以農戶自籌為主,政府補助為輔,多渠道籌集改造資金。根據省財政廳、發改委、住建廳2012年出臺的《省農村危房改造試點補助經費管理暫行辦法》(財社〔2012〕40號)規定,我縣具體分類補助標準如下:

1、五保戶、農村低保戶重建房屋戶均補助2萬元;五保戶、農村低保戶修繕加固戶均0.6萬元。

2、貧困殘疾人家庭(非低保戶)、其他困難戶重建房屋戶均補助1萬元;貧困殘疾人家庭(非低保戶)、其他困難戶修繕加固戶均0.4萬元。

2012年省及省級以上綜合補助資金為每戶0.9萬元,由縣財政統籌安排用于農村危房改造,分類補助標準不足部分由縣財政負責落實。

(三)資金管理

2012年農村危房改造省及省以上綜合補助資金,將根據各鄉鎮農村危房改造年度計劃、上年度農村危房改造進度等因素進行分配(各鄉鎮計劃分配戶數見附表)。各鄉鎮要整合資源,將農村危房改造與土地整治整村推進、災后重建、中國殘聯彩票公益金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扶貧開發等項目建設相銜接,提高政策效應和資金使用效益。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為農村危房改造提供捐贈和資助。通過政府補助、銀行信貸、社會捐助、農民自籌等多渠道籌措農村危房改造資金。

農村危房改造資金由縣財政集中管理、統一使用。各鄉鎮要按照有關規定加強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的使用管理。補助資金要實行專項管理、分賬核算、專款專用,并按有關資金管理制度的規定嚴格使用,健全內控制度,執行規定標準,嚴禁截留、擠占和挪用。在資金發放過程中,要通過財政涉農補助資金“一卡通”發放到戶。

四、改造要求

(一)科學制定實施方案

1、制定實施方案。各鄉鎮要認真組織編制2012年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方案,將改造任務合理細化分解落實到各村,并落實到貧困農戶。

2、編制村莊規劃。改造戶數比較集中的村莊,必須編制村莊規劃,統籌安排道路、供水、沼氣、環保、改廁等建設項目,提高農村危房改造水平,促進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3、開展改造方案設計。各鄉鎮要積極推廣《省農村危房改造設計圖集》使用,有條件的地方可組織設計人員深入實地調查,根據農民實際需求,農村危房改造方案設計。設計方案要符合農民生產生活習慣,體現地方建筑風格,傳承和改進傳統建造工法,推進農房建設技術進步,引導農民建設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經濟、節能環保、富有特色的住房。

(二)加強危房改造項目管理

1、嚴格審核改造對象。各鄉鎮要優先改造住房最危險、經濟最貧困農戶房屋。在確定改造對象時,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規范補助對象的審核、審批程序,實行農戶自愿申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民主評議、鄉(鎮)審核、縣級審批。申報及審批程序參照《關于省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建村〔2009〕33號)。同時,要建立健全公示制度,補助對象基本信息和各審查環節的結果要在村務公開欄公示。鄉鎮人民政府要組織做好與經批準的危房改造農戶簽訂合同或協議工作。

2、控制危房改造建筑面積和總造價。重建或修繕加固住房建筑面積原則上控制在40至60平方米以內。各鄉鎮要組織技術力量編制可分步建設的農房設計方案并出臺相關配套措施,引導農戶先建40到60平方米的基本安全房,同時又便于農民富裕后向兩邊擴建或者向上加蓋。各鄉鎮要積極引導,防止群眾盲目攀比超標準建房。各鄉鎮人民政府要加強地方建筑材料利用研究,探索符合標準的就地取材建房技術方案,減少農村危房改造成本。

3、強化工程質量安全管理。各鄉鎮要建立農村危房改造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確保危房改造的工程質量。縣住建委要組織技術力量,對危房改造施工現場開展質量安全巡查與指導監督,組織專門技術力量,在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各個環節上從嚴把關,重點加強對地基基礎和主體結構施工工程的監管。各鄉鎮要完善和加強鄉鎮建設管理機構,組織開展農村建筑工匠培訓,提高服務和管理農村危房改造的能力。

4、加強工程驗收管理。年度改造任務結束后,縣住建、發改、財政等部門要及時組織驗收,并向上級相關部門提交驗收報告。

(三)加強檔案、信息管理

1、完善農戶檔案管理。

各鄉鎮要建立完善危房改造農戶紙質檔案,實行一戶一檔,批準一戶、建檔一戶,規范有關信息管理。農戶紙質檔案必須包括檔案表、農戶申請、審核審批、公示、協議等材料,其中檔案表必須按照信息系統公布的最新樣表制作。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農戶紙質檔案表信息化錄入制度,確保農戶檔案及時、全面、真實、完整、準確錄入系統。

2、建立健全信息報告和監督檢查制度。

各鄉鎮要組織編印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信息,將建設成效、存在問題和有關建議等以簡報、通報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報送至縣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縣住建、發改部門要按規定落實“月報”制度,及時將工程進展情況上報上級有關部門。

(四)加強組織領導與部門協作

1、加強組織領導。

各鄉鎮要加強對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協調機制,明確分工,密切配合。縣住建、發改、財政、民政、國土、扶貧、殘聯等部門,要會同民族事務、環保、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衛生、監察、審計等有關部門,共同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做好與其他有關規劃的銜接。

2、強化部門配合。

完善分級負責、部門分工合作的工作機制。縣住建部門負責統籌協調農村危房改造的實施工作,并做好規劃、設計、質量監督、竣工檢查等工作。縣發改部門負責項目實施方案的審查、年度投資計劃的安排、中央政府投資補助資金的爭取等工作。縣財政部門負責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安排的項目資金的籌措、撥付和管理工作,同時,要根據實際需要,安排工作經費,保障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順利開展。民政、扶貧、縣住建部門負責農村低收入家庭的資格審查、危房改造對象的確定等工作。縣國土部門優先安排用地計劃指標,鼓勵通過原有住房置換,解決危房改造用地。縣金融部門負責提供農村危房改造貸款,并制定利息補貼等優惠政策。其他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