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保護區集中整治方案
時間:2022-08-12 10:52:07
導語:電力保護區集中整治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實施意見》和市安委辦《市電力線路保護區內重大安全事故隱患集中整治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及時消除電力線路保護區違章建筑和樹障安全事故隱患,有效地預防和減少電力運行事故,促進我縣安全生產形勢進一步穩定好轉,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目的
開展電力線路保護區內違章建筑和樹障特大安全事故隱患整治,消除事故隱患,保護電力設施,維護電網安全運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二、整治任務
根據市、縣政府安委辦隱患排查整治有關要求,供電公司通過認真細致地排查,我縣共排查違章建房42處,樹障18424棵。隱患具體情況見附表。
三、時間安排
(一)2011年6月30日前,各鄉鎮必須完成電力線路保護區內樹障清理工作和房障安全隱患整治進度總任務的50%;
(二)2011年7月31日前,各鄉鎮完成電力線路保護區內房障安全隱患整治進度總任務的80%;
(三)2011年8月31日前,各鄉鎮全面完成電力線路保護區內房障安全隱患整治進度總任務的90%;
(四)2011年9月份,縣安委會辦公室組織驗收并做好迎接市安委辦驗收準備工作。
四、整治依據和技術標準
(一)整治依據
嚴格按照《電力法》、《電力設施保護條例》、《電力設施保護條例實施細則》等有關法律法規進行整治。
(二)技術標準
1.架空線路保護區,是指各級電壓導線邊線向外側水平延伸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兩平行面內的空間區域,在一般地區各級電壓導線的邊線水平延伸距離應保持為:1~10千伏為5米;35~110千伏為10米;154~330千伏為15米;500千伏為20米。
2.電力電纜線路保護區,一是地下電纜保護區的寬度為電纜線路地面標樁兩側各0.75米所形成的兩平行線內的空間區域;二是跨河電纜保護區的寬度一般不小于線路兩側各100米(中、小河流一般不小于各50米)所形成的兩平行線內的水域。
3.廠礦、城鎮、集鎮、村莊等人口密集地區,架空電力線路保護區為導線邊線在最大計算風偏后的水平距離和風偏后距建筑物的水平距離之和所形成的兩平行線內的空間區域。各級電壓導線邊線在計算導線最大風偏情況下,距建筑物的水平安全距離如下:1千伏以下為1米;1~10千伏為1.5米;35千伏為3米;66~110千伏為4米;154~220千伏為5米;330千伏為6米;500千伏為8.5米。
4.架空電力線路導線在最大弧垂或最大風偏后與城市綠化樹木、低矮樹種及植物之間的安全距離如下:電壓等級35~110千伏的最大風偏距離和垂直距離分別為3.5米、4米;154~220千伏的為4米、4.5米;330千伏的為5米和5.5米;500千伏的為7米。
5.在依法劃定的電力設施保護區內,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興建建(構)筑物,不得種植危及電力設施安全的植物。
(三)整治費用與經濟補償
清除電力設施保護區內的建(構)筑物與植物,其補償費用按下列原則辦理:
1.電力線路建設在前,建(構)筑物與植物在后的,原則上不支付任何拆除、砍伐費用;
2.電力設施建設在前,建(構)筑物與植物在后并已辦理相關手續的,由手續審批部門依法收回或注銷審批手續;
3.建(構)筑物建設在前,電力設施建設在后的,由電力設施產權單位按國家標準依法給予一次性拆除、砍伐補償;
4.無法拆遷的違章建筑,線路確需改造的,如果建(構)筑物建造在前,電力線路建造在后,線路改造的費用由線路產權單位負責;如果電力線路在前,建(構)筑物在后,改造費用由建筑物所有者負責。
五、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分級負責,政府督辦
各鄉鎮政府應對轄區內的電力線路保護區內樹障和房障安全隱患認真制定整改措施,明確整改責任單位、整改時間和責任人,督促檢查整改情況,每月底將隱患整治情況報縣政府安委會辦公室備案。
(二)齊抓共管,綜合治理
各鄉鎮政府要迅速行動,各司其職,加大日常監管和資金投入力度,嚴厲查處各種嚴重危害電力設施安全的違法行為,切實維護良好的電力運行秩序;要積極開展電力法規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廣大群眾的電力安全意識、法規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縣經委、安監、供電等有關部門要齊抓共管,互通情況,互相配合;對于涉及各部門共同治理的,要共同研究措施,整治結束后寫出總結報告。
(三)落實責任,獎懲兌現
各鄉鎮、各部門要嚴格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實施電力安全監督管理,對重大電力安全隱患的治理,必須堅持定人員、定措施、定期限的“三定”整改原則,并實行跟蹤督辦和報告制度。要建立電力安全隱患整治目標管理和考核制度,對按時完成重大電力安全隱患整治任務的,予以表彰和獎勵;對工作不力,不能按時完成重大電力安全隱患整治任務的,將嚴格依照省政府147號令的要求,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對因失職、瀆職造成重特大事故的負責人和責任人,將依照有關規定從重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