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局食品安全指導方案
時間:2022-08-29 11:39:12
導語:衛生局食品安全指導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2年,全縣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的總目標,全面適應經濟社會“十二五”發展水平和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愿望和要求,進一步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切實抓好重點工作,強化食品安全源頭可控和長效機制建設。
一、進一步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監管機制。進一步理順監管部門職責分工。完善部門聯動和定期聯系工作制度,及時通報情況,交流經驗,研究對策,協調解決食品安全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各部門要加強協作配合,形成上下聯動、部門聯動的執法格局和對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打擊合力。要突出加強與縣公安、司法部門的銜接配合,及時做好相關案件的移交和偵辦工作,加大打擊力度。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監管水平。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分清職責、明確界限。要建立違法案件查處首責制,切實消除監管真空、監管盲點,實現全覆蓋、無縫監管,堅決杜絕有案不查、推諉扯皮等問題。
二、強化食品安全政府目標考核和督查,進一步落實食品安全政府監管責任。各部門要采取有力措施,將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對本部門食品安全工作的統一領導、組織和協調,進一步健全完善“地方政府負總責、監管部門各負其責、企業作為第一責任人”的責任。各部門主要負責人要對本環節食品安全工作負總責,親自安排部署重點工作,分管負責人要全力抓好具體工作。要統籌食品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切實保障執法辦案和監管基礎能力建設的經費投入。各監管部門要牢固樹立責任意識,按照“權責一致、客觀公正、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原則,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完善食品安全監管責任追究辦法,嚴肅查處監管執法中的不作為、不到位和亂作為等監管失職瀆職行為。
三、繼續推進食品安全誠信體系建設,開展食品安全示范縣建設。加大對重點食品、主要產業的食品安全信用體系建設,督促企業落實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措施。建立和完善職能部門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生產加工企業誠信不良記錄收集、管理、通報制度和行業退出機制,加強對食品生產企業和經營者質量信用建設和信用分類監管,采取獎勵與懲戒相結合的辦法,引導企業依法生產,誠信經營,自覺抵制制售假劣產品行為,逐步建立企業誠信建設的長效機制。積極發揮各類商會、協會作用,促進行業自律。加強對企業的管理和培訓,增強法制觀念,強化企業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意識,建立“企業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有機結合的食品安全防控體系,努力形成“安全生產、誠信加工、規范經營、科學監管、放心消費”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
四、建立健全農村監管網絡,實施“四員”制度。在每個鄉鎮政府確定1名食品安全管理員,在每個鄉鎮衛生院確定1名食品安全管理員,在每個行政村確定1名食品安全協管員和1名信息員。各鄉鎮要按照“一專多能,專兼共容”的原則,積極建立責權一致、運轉高效的農村食品安全監督機制,推進監管重心下移。
五、加強監管能力建設,依法加大打擊力度。不斷加強食品安全監管隊伍建設,改善執法裝備和檢驗檢測條件,著力提高監管隊伍的整體水平、法律意識和工作能力。完善由生產企業自檢、監管部門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組成的食品安全檢驗檢測三道防線。各監管部門在日常監管中要擴大食品安全監督抽查、市場巡查、執法抽檢的頻次、范圍,深入排查食用農產品生產、食品加工、流通、餐飲服務、食品進出口等環節的食品安全隱患,強化收購糧食質量監測和庫存糧油質量安全監督檢查,依法查處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對存在嚴重食品安全問題的,要依法加大行政處罰力度,直至停產整改、吊銷證照。對隱瞞食品安全隱患、故意逃避監管等行為,要依法從重處罰。深入貫徹《刑法修正案(八)》,加強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銜接,進一步完善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程序,實現案件信息共享,堅決防止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罰代刑。縣行政執法部門和司法機關要互相支持、積極配合,確保對食品安全犯罪行為的刑事責任追究到位。
六、突出強化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各部門根據國務院《2012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要求部署開展專項整治工作。各部門在開展專項整治工作的同時,也要結合自身實際,加大對影響本地區食品安全突出問題的整治力度,消除安全隱患。
七、完善食品安全應急體系,及時應對食品安全事件。要高度重視群眾投訴舉報的食品安全問題,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間的監測信息通報機制,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應急體系建設,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查處協調機制,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事故查處和事后處置工作。加強突發重大事故中的報告、醫療救助、技術物資保障等工作。加強食品安全應急演練,不斷提高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的能力。
八、進一步落實生產經營者的主體責任。嚴格實施食品生產經營許可,進一步規范許可程序,完善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審查技術規范,逐步提高行業準入門檻。建立和完善企業生產經營的監管制度,落實食品生產加工環節不合格食品召回、流通環節不合格食品退市和銷毀的管理制度。實施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農村餐飲消費安全監管等制度。按照《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等食品安全標準,進一步加大對食品標簽說明書的規范和管理力度。強化內部管理,監督食品生產經營者建立健全并嚴格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督促食品企業健全內部質量安全管理機構,明確主管負責人和關鍵崗位的責任。嚴格執行食品從業人員每年不少于40小時的培訓制度,提高食品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能力。
九、引導社會積極參與強化社會監督,大力發展食品安全群眾性隊伍,拓展社會監督和群防群控的途徑。支持新聞媒體開展輿論監督,引導新聞媒體客觀準確報道食品安全問題,為食品安全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加強互聯網信息管理,防止傳播和炒作虛假信息的行為。認真落實有獎舉報制度,完善對舉報人的保護措施,確保舉報線索及時核查、獎勵資金及時兌現,廣泛調動人民群眾積極舉報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認真抓好食品安全重要政策措施的宣傳教育工作,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等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加強食品安全法制宣傳、誠信自律宣傳教育,提高食品生產經營者的守法意識。廣泛普及食品安全知識,提高消費者對食品安全風險的科學認知水平,營造良好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