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組織創新活動方案
時間:2022-09-06 11:11:37
導語:街道組織創新活動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目標和任務
通過開展街道共青團組織格局創新工作,拓寬基層組織聯系青年和整合資源的渠道,進一步加強街道團組織自身建設,解決基層團組織普遍存在的工作力量不足、缺乏組織活力、聯系青年渠道單一等問題,努力實現“使團的基層組織網絡覆蓋全體青年,使團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影響全體青年”的工作目標。
一是嚴格按照團區委規定的標準和程序,在爭取在街道黨組織同意和支持的前提下,積極穩妥地開展街道團組織格局創新工作;
二是加強街道團組織工作力量配備,2012年6月15日前,全區所有街道必須完成對團工委的選配、調整、充實等工作;
三是拓寬街道團工委聯系青年和整合資源的渠道,圍繞共青團重點工作合理設計工作載體和內容,培育特色工作品牌,構建區域聯動工作格局;
四是促進街道團工委在工作運行機制方面的科學化,建立符合街道特點的科學、高效的工作運行機制。
二、人員選配要求
1、選配規模:街道團組織行政編制外副書記一般選配3-5人,整體委員會人數應控制在9-15人之間,團工委書記、副書記數量一般不超過委員數量的三分之一。
2、選配標準:政治面貌是黨員或團員;熱愛黨,熱愛青年工作,自愿義務從事團的工作;能密切聯系青年,可以體現某類別青年的代表性;在特定社會領域具有較高威望,能調動一定的社會資源;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能夠將其本職工作或專業特長與團的工作有機結合,為推進團的事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3、選配程序:街道團組織可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環節,但必須經過人選推薦選拔、組織考察和公示、向團區委請示,街道黨工委發文正式公布等必要的組織程序。在人選推薦環節要堅持組織推薦、民主推薦和個人自薦相結合。選拔過程中可視情況采用適當方式體現競爭性。
4、結構要求:要堅持體制內、外相結合的原則,人員結構上要有利于形成正確導向、整合社會資源、擴大聯系青年的渠道,有利于推進重點領域團的建設和團的重點工作項目。根據街道內青年群體結構和分布特點,重點從戶籍民警、工商稅務人員、教師、非公有制企業或社會組織負責人、青年社團負責人等不同青年群體代表中選拔。非公職人員一般應不少于編制外副書記總數的三分之一。
三、選配工作流程
街道團(工)委可根據人員選配標準中選配程序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參考以下流程,選擇適合的選配步驟和方式。
1、匯報:向本單位黨組織匯報團組織格局創新工作,爭取黨政領導的支持。
2、調研:成立選配工作領導小組,對團員青年情況進行調研,摸清底子,在調研的基礎上按照團區委要求制定實施方案、選配標準和選配程序等。
3、動員:通過文件、廣播、海報等形式進行深入宣傳發動,確保參與青年的廣泛性和代表性。
4、推選:通過個人自薦、組織推薦、聯名推薦等方式進行選任。
5、審查:對報名人員進行資格審查(選任人員基本情況登記表見附件3)。
6、請示:選配產生編制外副書記、委員按組織程序報團區委批準(請示模板見附件2)。
7、公示:對經過資格審查和團區委批復的人員進行公示(公示模板見附件4)。
8、聘任:公示完畢后無異議后,由街道黨工委發文公布。
四、推進步驟
1、準備階段(2012年5月20日前)。開展調查摸底,掌握街道人口、產業等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及青年從業分布情況;分析街道團工委現狀及工作中的突出難題;制定格局創新工作方案和選配程序。
2、實施階段(2012年6月15日前)。調整充實街道團工委領導班子,增配街道團委副書記、委員。
(1)5月31日前確定初步人選工作,填寫候選人基本情況登記表。
(2)6月5日前擬定請示報告并報團區委辦公室。
(3)6月10日前完成選任人選公示工作。
(4)6月13日前街道黨工委發文公布。
(5)6月15日前完成全部街道團工委調整、充實,并按照要求在團中央組織格局創新信息數據庫中填寫有關內容。團中央數據庫錄入網址為:
3、總結階段(2012年10月30日前)。對街道組織格局創新工作進行提煉總結,撰寫總結報告,形成工作成果。
五、設計工作內容
街道團(工)委調整充實后,應按照全團重點工作部署,緊緊圍繞街道黨政中心工作設計開展街道團的工作。
1、基礎性工作。主要是摸清團員和青年數量,掌握青年分布狀況,建立團員青年信息系統,收繳團費;加強與轄區青年聯系,掌握青年動態,最大限度地聯系轄區內青年;根據青年分布情況,在團建空白點上建立團總支、團支部、團小組等基層組織。
2、重點工作。開展城市青年小額貸款工作,每個街道每年要扶持不少于5名青年創業;每年新建非公企業團組織不少于5個;每年舉辦至少2期青年就業技能培訓。此外,積極開展志愿服務、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工作。
六、工作運行機制
1、完善黨建帶團建工作機制。建立街道黨建帶團建的有關制度,力爭將團建工作納入黨建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考核范圍;建立街道黨組織定期聽取街道團(工)委工作匯報的制度,確保每年至少聽取一次專題匯報;探索建立黨團陣地資源共享制度。
2、完善區域共建機制。要按照分片分線聯系、協調共建的原則,明確領導班子職責分工,建立崗位目標責任制,統籌安排轄區內的組織建設、隊伍管理、資源協調等工作。建立區域內共青團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研究和解決青年最關心、最突出的問題,促進整體活躍。探索建立街道內共青團工作聯席會議制度,適當開展轄區內團組織的共建活動;根據編制外團干部分工和熟悉領域,建立編制外團干部分片或定點聯系青年的制度;建立街道黨政對街道團工委工作經費、資源的支持制度。
3、建立合理的運作機制。根據團干部的分工和熟悉領域情況,建立合理的街道團工委成員的分工責任制度;探索建立每個月1—2次專兼職團干部共同參與的例會制度;探索建立每半年一次團干部向團員代表和上級團組織、同級黨組織進行述職制度;探索不定期的溝通交流制度,加強彼此之間的交流,形成穩定的議事機制和協作機制;建立團干部合理的退出流動機制,任期內因工作調整等原因不在街道工作的,應及時增補,任期結束后其職務自動卸免。
4、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要強化編制外團干部對團組織的歸屬感,激發和保護好他們的工作熱情。對于編制外的副書記,要通過考核激勵,進一步強化責任感,激發榮譽感,對工作完成較好的副書記和團工委成員要進行表彰,在推優入黨、推干薦才、評優評獎等工作中給予優先考慮。要積極為編制外團干部搭建舞臺、創造條件、優化環境,使他們在各自的職業領域、專業領域能夠更好地發揮潛能、展現才華、取得成就、實現價值。
5、建立定期培訓機制。建立定期培訓制度,每年至少對街道團干部培訓一次,其中對編制外團干部要注重團的基本知識培訓;既要統籌兼顧團內業務培訓與相關學科知識支撐的關系,又要側重他們在聯系青年和開展工作中所需要的溝通交流技巧、組織活動、青年權益維護、志愿服務精神培養等知識的培訓,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