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扶貧專項方案

時間:2022-09-01 02:41:35

導語:信息化扶貧專項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化扶貧專項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有關要求,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為目的,切實提升我市貧困村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務農村扶貧開發工作。

二、總體目標

1、農村信息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到2015年,農村家庭4Mbps及以上寬帶接入能力達到90%;到2020年,農村家庭12Mbps及以上寬帶接入能力達到100%。

2、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到2015年,全市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學校和普通高中、職業學校的寬帶接入基本解決;到2020年,貧困地區中小學?;緦崿F“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

3、貧困村公共信息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建立了全市扶貧信息服務系統;每個村至少確定1名有文化、懂技術、能服務的信息員,為村民提供各類涉農信息資源;電子商務在農民生產、生活中發揮重大的作用。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貧困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有線和無線寬帶網絡入鄉進村,降低貧困地區信息入戶門檻和使用成本,提高貧困地區互聯網普及率。加快光纖寬帶網絡建設由行政村向自然村拓展,在貧困地區村鎮部署公共信息服務終端。推進移動通信弱覆蓋補點和貧困村信息通信建設工作,提升偏遠山區特別是自然災害易發地的網絡覆蓋水平。推動新一代移動通信、無線局域網向貧困地區覆蓋,逐步實現3G、4G信號城鄉全覆蓋和電信、廣電、互聯網三網融合,為貧困村、貧困戶脫貧提供信息服務支撐。(責任單位:市工信委、電信分公司、移動分公司、聯通分公司、廣電網絡公司)

(二)推進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建設

繼續推進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加快“教育云”項目建設,推動教育信息服務向貧困地區覆蓋。重點擴大寬帶網絡在農村中小學、職業學校等村鎮公共服務區域的覆蓋面,全面解決義務教育學校和普通高中、職業學校的寬帶接入問題。加強對貧困地區中小學校信息化設施的支持,加快校內網絡教學環境建設,逐步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推動城鎮名優學校向貧困地區中小學、職業學校共享優質教學資源,縮小城鄉教學差距。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提高農村學校教師信息化素養。(責任單位:市教育局、電信分公司、移動分公司、聯通分公司)

(三)提升貧困地區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

依托96333群眾信息服務平臺,充分利用扶貧和移民網、農業和糧食網、農網等現有資源,建立市扶貧信息服務系統,把全市貧困村、貧困戶和市、縣、鄉三級幫扶單位、幫扶干部對口聯系的詳細數據精準錄入數據庫,實現聯絡服務信息全覆蓋;同時把貧困戶、貧困村的貧困信息、需求信息與社會各界的扶貧資源、幫扶意愿等進行對接共享,為社會力量扶貧和貧困戶提供幫扶通道、政策咨詢、答疑解惑、專業技術查詢等服務。整合農業生產、農業科技、市場價格等涉農信息資源,為農民提供適用的信息服務,切實解決貧困農民生產生活遇到的問題。加強貧困村農村信息服務站點和信息員隊伍建設,拓展信息服務站點“村務公開”、“便民服務”、“學習培訓”等功能,提升信息服務站點服務水平。推廣普及農技寶等手機應用,在線向農業專家咨詢相關問題,及時接收農事提醒,實時查詢農產品價格,線上進行農產品買賣,通過信息技術幫助脫貧致富。(責任單位:市扶貧辦、市工信委、市“三送辦”、市委農工部、市農糧局、市果業局、市科技局、電信分公司、移動分公司、聯通分公司)

(四)積極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

加快培育一批電子商務示范村、示范店和示范龍頭企業,鼓勵引導電商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手段、拓寬采購、銷售渠道,創新營銷模式,擴大電子商務在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網絡中的應用,實現線上與線下交易的融合,帶動農業生產的組織化與標準化。推進貧困村郵政網絡建設,支持郵政利用農村電商平臺(“農村e郵”)做好農村電商配送工作,在農村養老院、農民新區等建立便民服務站,依托已有電商平臺,幫助農民把土特產品賣出去,使農民通過互聯網改變生活、發家致富。多渠道培訓農村電子商務從業人員,重點對農村殘疾人員、貧困農民開展電子商務基礎知識、網上開店及技巧、網購操作等技能培訓,提高他們運用電子商務的能力,并鼓勵電商企業聘用該類人員。(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郵政分公司、各縣(市、區)政府)

(五)開展貧困地區信息化培訓活動

加大對貧困村農民信息技能培訓力度。市、縣二級農業部門、人社部門、商業部門、通信運營公司等單位要根據各自的職能,充分利用現有培訓項目,在貧困地區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化應用能力培訓服務活動。要以集中培訓或遠程教育的方式,培訓各村農業信息員,使他們學會電腦和網絡應用,掌握農技寶、農技通等手機應用APP的信息采集、、查詢等功能。要組織志愿者深入貧困地區從事信息化知識和技能服務,拓寬農民信息化培訓渠道。通過培訓,切實提高村干部、農村中青年等人員的信息化意識和操作水平,提高信息獲取能力,有效帶動貧困村農民信息就業、信息創業,走上信息致富道路。(市委農工部、市農糧局、市人社局、市商務局、電信分公司、移動分公司、聯通分公司)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各縣(市、區)、市各責任單位要把貧困村信息化工作擺上重要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相應的機構,配備專職人員,認真組織實施,統籌推進市、縣二級信息化扶貧建設的各項工作。

(二)加大資源投入

各縣(市、區)、市直、駐市各單位要逐步加大對幫扶貧困村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扶持力度,確保各項建設有效落實。電信、移動、聯通等通信運營單位要加強農村地區的寬帶網絡和通信設施的部署與升級改造,加快貧困地區寬帶及通信信號的覆蓋。鼓勵和引導軟硬件制造商、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科研院校、社會組織等社會化力量共同參與幫扶貧困村信息化建設。

(三)提供優惠政策

各縣(市、區)和市有關單位要在農村信息化政策制定及落實方面,加大對貧困地區的傾斜支持,制定適當的優惠政策。針對農村貧困戶,可通過政府補貼一部分,通信公司優惠一部分的模式,以公益為先、自主選擇、不增加困難戶負擔為原則,制定專項通信業務營銷政策,鼓勵貧困農民使用信息化設備和服務。

(四)注重實施效果

結合貧困地區農民生產生活的實際需要,推廣農民用得了、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服務產品。注重信息服務的可行性和實效性,確保各項建設保質保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