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人口脫貧措施計劃方案

時間:2022-03-24 08:26:08

導語:貧困人口脫貧措施計劃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貧困人口脫貧措施計劃方案

確保全鄉2016年54戶200人的如期脫貧,是今年黨委政府最堅巨的工作任務。現就2016年脫貧攻堅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基本概況

由于我鄉處于扶貧連片開發區大巴山核心區,紅四方面軍在此設立紅軍入川第一縣縣址所在地,境內紅色文化遺址多,梨園壩村2014年被國家住建部等七部委聯合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級傳統村落”,且2015年入選省旅游扶貧開發試點村。全鄉栽植茶葉8000畝,清香核桃3500畝,白茶2000畝,肉牛300頭,培育各類專業大戶35戶,專合組織5個。國家級貧困鄉鎮,有貧困村3個,2013建檔時有642貧困戶2245貧困人口,2014已脫貧158戶545人,2015年已脫貧55戶200人,2016年預脫貧54戶200人,2017年計劃脫貧234戶831人,2018年計劃脫貧141戶469人。現有全鄉有貧困人口1500人。由于地理環境、社會條件、經濟水平和歷史因素等原因,我鄉與其它鄉鎮、其它地區之間的發展水平和收入格局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我鄉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絕大多數農戶收入來源于種養業,農業又受自然氣候條件和市場波動的雙重影響,生活極不穩定,致使已經解決溫飽的人口返貧率高,一遇天災又會飽而復饑,暖而復寒。針對發上嚴重的現實,我鄉根據本鄉實際情況將采取合理規劃,用新的思路、新的舉措,扎扎實實開展本鄉2016年扶貧開發工作。

二、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基本方略,強化農村道路、水利、農村基層組織陣地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茶葉、核桃、中藥材等主導產業培育,完善新型農民經營主體專合組織,以梨園壩傳統村落旅游扶貧開發為龍頭,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堅持扶貧開發與社會保障有效銜接,舉全鄉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三、基本原則

1、堅持黨的領導、夯實組織基礎。充分發揮鄉黨委、村“兩委”班子的領導核心作用,切實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使其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

2、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繼續推進開發式扶貧,處理好國家、社會幫扶和自身努力的關系,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勤勞致富的精神,充分調動干部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注重扶貧先扶智,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

3、堅持政府主導、增強社會合力。強化政府責任,引領市場、社會協同發力,鼓勵先富幫后富,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互為補充的大扶貧格局。

四、脫貧規劃

計劃在2016年徹底脫貧貧困人口54戶200人,具體計劃如下:

1、村2016年計劃脫貧扶貧戶4戶14人,其中李春富常規種養殖脫貧2人,景洪金勞動力轉移務工、養豬脫貧3人,楊述堯勞動力轉移務工、種植茶脫貧5人,李興榮勞動力轉移務工脫貧4人。修通7社社道公路,硬化2、3、4社社道公路。

2、村2016年脫貧計劃3戶10人,通過扶貧措施脫貧10人,其中景成瓊養牛15頭脫貧4人,、勞動力轉移務工脫貧8人。

3、村2016年脫貧計劃2戶10人,通過扶貧措施脫貧10人,其中楊懷林養羊和常規種植脫貧5人,勞動力轉移勞工脫貧5人。

4、村2016年計劃脫貧扶貧戶3戶10人,其中勞動力轉移培訓,務工和常規種養殖脫貧10人。修通旮旯石人行橋,硬化5、6社社道公路。

5、村2016年計劃脫貧3戶10人,其中閆文宇常規種養殖脫貧2人,養豬100頭脫貧5人,勞動力轉移培訓務工脫貧3人。加快核桃園的管理與建設,擴大種植規模。

6、村2016年計劃脫貧27戶106人,通過扶貧措施脫貧106人,其中等8戶32人全家外出務工脫貧,向德安等10戶29人打季節性短工、傳統種植業脫貧,趙志乾、文光華2戶7人栽植梨樹脫貧,楊繼銀1戶5人在場鎮收購廢品脫貧,何金祥等6戶33人靠常規種養業脫貧。在梨園壩村中心點建自動取款機,開展金融扶貧試點村建設;在梨花開放時舉辦“梨花節”;按照政府主導、農戶自愿,政府補助、農戶自建模式加大對明清古建筑保護性修繕;建議高標準的旅游停車場;修通梨園壩旅游環線二期工程;拓寬梨園壩進村主干道;硬化5社社道公路;新建堰渠8千米,解決1000人的安全飲水問題;建紅心獼猴桃基地200畝;改建茶園200畝。

7、村2016年計劃脫貧3戶10人,通過扶貧措施脫貧10人,其中馬勝武經營早餐、做室內裝修脫貧4人,勞動力轉移務工脫貧6人。硬化4、5社社道公路4.5公里。

8、村2016年計劃脫貧2戶10人,通過扶貧措施脫貧10人,其中蔡文子養魚、養雞脫貧5人,經商售賣蔬菜、做零工脫貧5人。一是成立縣精準生態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占地25畝,入戶社員20余戶,年出欄土雞35萬羽;二是發展特色養殖(毒蛇)一家,占地450㎡,投入資金30萬元;三是改建茶園500畝;四是規劃建核桃產業園500畝。

9、村2016年計劃脫貧扶貧戶3戶10人,通過扶貧措施脫貧10人,其中養牛、豬和常規種植脫貧3人,、就業培訓,勞動力轉移脫貧7人。建1社100畝中藥材種植基地。

10、村2016年計劃脫貧扶貧戶3戶10人,通過扶貧措施脫貧10人,其中養豬、雞和種茶脫貧5人,閆仕富常規種養業脫貧2人,楊懷芝勞動力轉移培訓務工脫貧3人。

五、脫貧措施

為2016年基本解決我鄉200人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我鄉特制定以下措施:

1、建立領導機構:成立以鄉長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民政、扶貧、畜牧、水利、財政、林業、村兩委為相關成員單位的貧困人口脫貧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扶貧工作站,由周勛具體負責脫貧工作日常事務。

2、建檔立卡:我鄉對2245人貧困戶建檔立卡,對全鄉貧困戶實行動態管理,防止進低保容易出低保難。做到應保盡保,應扶盡扶,對貧困戶整合民政、扶貧、畜牧、林業、水利、財政、交通等各方面的資金,多途徑、多渠道的落實幫扶措施,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對貧困戶實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改變他們等、靠、要思想,提高他們積極性。通過政府主導、群眾參與,改過去傳統陳舊的“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

3、針對不同類型貧困戶,落實幫扶措施。對喪失勞動力和負擔過重的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因災因病致貧戶,通過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社會服務,提高抗災抗病能力。做到幫扶人員落實,幫扶項目落實,幫扶資金落實,幫扶時間落實。

4、轉產就業:我鄉貧困戶1500人在發展生產的同時,引導他們轉產就業,跑跑運輸、搞搞餐飲、或者外出務工,對無外出打工勞動力的貧困家庭幫其發展家庭養殖增加收入,對家庭中有病人的貧困對象通過參加農村集體合作醫療減輕家庭負擔。對家庭中有中職學生的貧困對象通過參加“雨露計劃”減輕家庭負擔。

5、從根本上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扶貧先扶志,治窮行治愚。利用多種形式,加大農民的科技培訓力度,抓好先進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積極推廣良種良法,提高農民種養水平,增強農戶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能力。扶貧開發與農村人力資源開發相結合。人力資源開發是標本兼治,治本為主的扶貧開發方式。我們通過人力資源開發,提升貧困者的綜合素質,由被動救濟到主動脫貧,由不會脫貧到有能力脫貧。同時,大力實施貧困村農民工培訓規劃,提高農民就業能力,開拓就業渠道,增加就業機會,促進我鄉貧困人口富余勞動力轉移。

6、實施瞄準式扶貧。

(1)、發展規劃制定到戶。針對貧困戶的特點,幫助制定生產發展規劃,并認真組織實施,確保通過幫扶和誠實勞動達到脫貧目標。

(2)、扶持項目安排到戶。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項目,直接安排到貧困戶,不斷滿足其需求;種養殖等致富產業項目,不僅要網絡覆蓋到貧困戶,還要組織貧困群眾參與生產經營。

(3)、扶貧搬遷落實到戶。對居住生存在條件惡劣的馬家河村貧困戶,實行扶貧搬遷、異地脫貧。

(4)、科技信息服務到戶。加強貧困戶的職業技能、實用技術培訓,為貧困戶發展生產提供技術指導、信息服務。

(5)、各項政策覆蓋到戶。把醫療、特困救助、教育等優惠政策落實到貧困戶。

(6)、對口幫扶責任到戶。組織黨員、干部職工與貧困戶結對子,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同時,以貧困村為基本單元,實施整村推進扶貧。制定參與式扶貧規劃,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綜合扶持,實現貧困人口、貧困村整體脫貧。

7、實施產業化扶貧。對貧困自然村實行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產業扶貧政策,通過扶持,形成貧困村的特色優勢產業群、產業鏈;充分發揮金融支持“三農”的作用,結合梨園壩金融扶貧試點,按照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發展的思路,引導貧困群眾大力發展具有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的農產品生產,逐步形成規模優勢,使貧困群眾從生產環節得到穩定的收入。同時從政策、規劃、布局、資金等方面對特色產業加以扶持。因勢利導,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斷增加貧困群眾非農產業的收入。

8、實施基礎設施扶貧。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是經濟增長與減少貧困的必要前提。改善貧困鄉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以貧困村為單位,加強基本農田建設、水利設施建設、農村生態建設等,改善農民的生產和生活環境,提高農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9、扶貧開發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結合:我們通過加快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斷健全農村低保的政策法規,逐步完善農村低保的運行機制,做好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制度的相互銜接,穩定解決我鄉貧困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讓他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要對識別出來的貧困人口,實施分類扶持,動態管理,做到應保盡保,應扶盡扶。

10、扶貧資金管理:對項目資金實行專款專用,封閉運行,建立嚴格的財務制度,使用計劃和審批手段,建立健全監督機制,確保項目資金使用高效節約。建立項目法人制和質量監理終身制,防止“豆腐渣”工程。嚴格執行國家財經紀律,對不合格的項目一律不予驗收兌現。

11、扶貧項目監督:

(1)、紀委部門進行全方位監督,一經發現違規違紀現象,堅決從嚴查處,情節嚴重的移交司法機關。

(2)、財政部門定期不定期進行資金審計。

(3)、扶貧工作站定期不定期進行工程跟蹤審計,對項目的投資資金、發放物資、項目管理、等都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4)、充分發揮群眾監測評價的職能,加強群眾監督,對工程建設不符合要求的及時糾正;

(5)、由村兩委制定村規民約,建立工程管護制度;已建工程移交村委會進行管理,實行誰受益、受管護。

我鄉的扶貧工作在鄉黨委、政府及上級業務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門的支持下,一定能解決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在2016年的扶貧開發工作中,我鄉將認真總結過去成功的經驗,彌補不足,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團結和帶領全鄉人民,同心同德,為實現2016年脫貧200人貧困人口目標而努力,為促進我鄉新農村和和諧社會建設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