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量服”宣文體工作方案
時間:2022-07-09 08:35:10
導語:全面深化“量服”宣文體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按照省殘聯《關于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四、六、七次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化“量服”的實施意見》(川殘辦〔2016〕27號)要求,為全面深化“量服”宣文體工作,確保各項宣文體業務的“入戶調研精準度、一人一策服務精準度、監督精準度”均達90%以上,在宣文體業務全領域、全過程全面實施“精準管理”,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深化入戶調研,精準掌握殘疾人宣文體基本狀況和需求情況
各級宣文體業務人員要指導基層殘疾人工作者在入戶調研時,要對照“兩表一卡”《省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動態更新登記表》(圖1-1)和《省殘疾人需求情況動態更新登記表》(圖1-2),真實、全面、動態掌握殘疾人宣傳、文化和體育方面的基本狀況和需求狀況,據實錄入;要常態監控并分析本轄區各鄉鎮(街道)、村(社區)的入戶調研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指導、督促基層殘疾人工作者對問題予以糾正和完善。
(一)真實掌握。所有宣文體項目,必須實事求是地反映殘疾人本人的真實狀況和需求。非殘疾人本人,而是其家庭的需求不能在需求欄勾選;是殘疾人本人,但其不該有的狀況和需求也不能勾選,否則視為不精準(見圖1-3)。實事求是準確反映殘疾人宣文體需求,才能有利于更好地推動出臺滿足殘疾人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體育需要的項目、政策和制度。
(二)全面掌握。不漏一項,不少一人。殘疾人該有的宣文體需求,必須全面反映。部分殘疾人由于不了解政策,不能提出相應的需求,應該對其適度引導,做好政策解釋和說明。入戶調研時,基層殘疾人工作者要主動詢問殘疾人是否具有文藝體育特長,并結合殘疾人的年齡、文化程度、殘疾類別和殘疾程度等基本狀況,勾選其對宣文體項目的合理需求項。其中,要重點了解殘疾青少年的文體特長和需求情況。
1.宣傳方面。殘聯官方微信、微博是各級黨委和政府出臺與殘疾人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政策和制度、講述各類殘疾人自強不息勵志故事、及時有效接受殘疾人咨詢的快捷平臺。基層殘疾人工作者要主動向殘疾人介紹殘聯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作出需求勾選
2.文化方面。基層殘疾人工作者要對照殘疾人的基礎信息和特殊文藝特長,引導其準確提出文化需求并作出對應勾選。
3.體育方面。基層殘疾人工作者要對照殘疾人的基礎信息和體育特長,分析掌握不同殘疾類型、不同殘疾程度殘疾人對健身體育、康復體育運動項目和運動器材的需求,引導殘疾人準確提出體育項目的選項需求并作出對應勾選。
(三)動態掌握。宣文體方面的所有狀況和需求數據每年至少更新一次。對入戶時沒有反映的需求,在今后的工作中落實了有關服務的,應及時動態更新相關需求。比如,為某殘疾人開展了康復(健身)體育進家庭,送器材、送方法和送服務入戶等項目,但入戶調研時沒有對該殘疾人勾選相應需求,就應該及時補充完善。
二、深化“一人一策”服務,精準開展“量服”宣文體工作
各級宣文體業務人員要指導基層殘疾人工作者對照“兩表一卡”的《省殘疾人落實情況表》(見圖2-1)扎實開展“一人一策”服務,真實、全面、動態據實錄入殘疾人享受的各項宣文體服務;要常態監控并分析本轄區各鄉鎮(街道)、村(社區)的“一人一策”服務落實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并指導、督促基層殘疾人工作者對對應問題予以糾正和完善。積極探索開展宣文體業務的“機構量服”和“開放量服”工作
(一)真實、全面和動態開展殘疾人享受的宣文體服務
1.真實反映。所有宣文體項目,必須實事求是為殘疾人本人開展“一人一策”宣文體服務。非殘疾人本人,而是對其家庭的服務不能在落實欄勾選落實;是殘疾人本人,但其不該有的服務也不能在落實欄勾選落實,否則視為不精準。
2.全面反映。不漏一項,不少一人。殘疾人該有的宣文體服務,必須力所能及地落實。所有宣文體服務,必須全面反映其落實情況并做到“六精準”,即“落實時間、責任主體(部門)、落實項目名稱、投入資金(器材)數量、具體措施、服務效果”六個基本要素全面反映、全部精準。
(1)宣傳方面。基層殘疾人工作者要根據殘疾人使用手持終端、是否開通個人微信等情況,并根據其需求幫助其關注殘聯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
(2)文化方面。基層殘疾人工作者要根據殘疾人文藝特長和提供相應培訓需求及群眾性文體活動需求選項,應培訓輔導或開展相關活動。
(3)體育方面。基層殘疾人工作者要重點針對不同殘疾類型、不同殘疾程度殘疾人對體育運動項目不同需求,在適合殘疾人居家運動或依托社區(村)就近就便開展的太極拳、廣播操、啞鈴操、跳繩、呼啦圈、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中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和相應的運動器材,幫助其制定“一人一策”的殘疾人健身或康復體育運動方案,并根據方案深入殘疾人家庭,指導落實方案,組織開展“三送服務”,即,送器材、送方法、送服務。對有體育特長的殘疾人要積極向縣(市、區)、市(州)以及省殘聯推薦參加競技體育訓練。
3.動態反映。宣文體服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原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提出需求的殘疾人,如果發生新的變化,提出新的需求,應及時為其提供相應需求的宣文體服務,并在平臺更新。
(二)積極開展宣文體“機構量服”工作
根據省殘聯《“機構量服”推進方案》要求,2016年,各級殘聯安排任務并劃撥資金(器材)或購買服務中,涉及宣傳、文化和體育的項目應由機構(組織)實施的,須開展“機構量服”工作。各級宣文體業務人員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指導承接任務的機構(組織)按規定程序進行申請,落實其賬戶和密碼,通過“量服”平臺和手持終端APP查看和選擇服務對象,并開展相關服務工作;及時在平臺或手持終端的幫扶方案中按照“六要素精準”的要求,為服務的每一位殘疾人填寫服務內容,并勾選落實;服務結束后接受殘疾人本人的滿意度評價。
2.指導“機構量服”用戶在平臺和APP上進行宣傳和推廣,便于殘疾人自主選擇符合需要的機構(組織)。
3.通過平臺和APP,對“機構量服”用戶的服務進度實行動態監督,對其服務能力和服務效果實現精準評價,評價結果與其承接政府購買服務、接受財政補貼、享受相關優惠政策等掛鉤。對于不能適應“機構量服”工作要求的機構(組織),要及時提請本級“量服辦”注銷其賬戶和密碼。
4.各級宣文體業務部門要對本部門和下級宣文體業務部門主管或指導的每個“機構量服”用戶按一定比例進行抽查,考核其項目落實的精準度,作為各級殘聯實施“機構量服”績效管理的一部分。
5.各級殘聯“機構量服”績效管理的總分值為2分。計算公式為:“機構量服”項目得分=((“機構量服”用戶被抽查的落實服務項目總數-不精準總項次)÷“機構量服”用戶被抽查的落實服務項目總數)×2分。其中:“機構量服”用戶被抽查的落實服務項目總數=從“機構量服”用戶服務對象中抽取的人數×機構的服務項目數;不精準總項次=所有被抽查對象的不精準項次之和。
6.廣泛宣傳“機構量服”助殘服務的便捷化和專業化,一方面提高“機構量服”在殘疾人中的知曉度,讓更多殘疾人利用平臺獲得專業化服務;另一方面讓更多的機構(組織)了解“機構量服”中蘊含的巨大市場,吸引更多的助殘機構利用“量服”平臺為殘疾人服務。
(三)探索開展宣文體“開放量服”工作
2016年,各試點地應將殘疾人康復(健身)體育進家庭、文化藝術體育培訓輔導和群眾性文體活動等作為重點項目納入“開放量服”。試點地區的各級宣文體業務人員要積極主動分析“開放量服”中殘疾人自主反映的涉及康復(健身)體育器材及服務、文化藝術體育培訓輔導、群眾性文體活動開展等項目需求,并逐一解決或回復;在每個宣文體業務人員每月進行的隨機抽查中,要特別注重通過“開放量服”查看殘疾人本人關于以上項目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各試點地宣文體業務部門要結合實際,創新謀劃,結合實際將與宣文體有關的項目作為自選項目納入“開放量服”,并拓展服務新功能。
三、深化新型監督機制,精準監督宣文體業務
各級宣文體業務人員要廣泛、深度介入監督工作,在日常業務督查和進村入戶實地督查時,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在殘疾人直接監督中,要跟蹤了解、分析殘疾人表示“基本滿意”和“不滿意”的具體情況,如其中有涉及宣文體方面的基礎狀況、需求狀況和落實狀況不精準的,特別是殘疾人享受的各項宣文體服務與“量服”平臺和“
三公開一公示”不一致的,要督促基層殘疾人工作者予以糾正和完善。
2.在“開放量服”中,要特別注意三個環節,一是殘疾人對自身基礎信息和狀況信息的反饋,二是殘疾人自主辦理業務后的評價,三是殘疾人對全部服務的總體評價。這三個環節中只要有涉及宣文體方面的不精準情況,都要督促基層殘疾人工作者予以糾正和完善。
3.在社會監督中,對“三公開一公示”欄的宣文體業務,要逐項與殘疾人的“兩表一卡”內容和殘疾人的實際情況進行核對,三者必須完全一致。在各級宣文體業務人員每月進行的隨機抽查中,要注重比對殘疾人的“兩表一卡”和當地“三公開一公示”內容(在平臺的“量服分析、管理、督查”模塊——“公開公示分析督查”中查看“三公開一公示”照片),二者必須完全一致。對殘疾人和社會反映的,以及在工作中發現的不精準的情況,要督促基層殘疾人工作者予以糾正和完善,將監督工作轉化為“改善為殘疾人的服務”。
4.在再監督中,上級殘聯宣文體業務部門從8—12月,依托“量服”平臺“組織分析督查”模塊,對下級殘聯宣文體業務部門上月“業務分析督查”的進度情況進行再督查,以督查對應業務部門在“業務分析督查”的任務完成情況和“業務分析督查”的質量。
四、深化“互聯網+”管理,精準管理宣文體業務
(一)精準管理宣文體基本情況、需求情況和服務狀況
從2016年7月起,省、市、縣三級宣文體業務部門依托“量服”平臺“業務分析管理督查”模塊,每月進行網上隨機抽查,對殘疾人的宣文體基本情況、需求和落實項目逐項進行分析、研判。
省殘聯宣文處每月每個市(州)抽查不少于100戶,全年覆蓋所有市(州)和所有縣(市、區);市(州)殘聯宣文體業務部門每月每個縣(市、區)抽查不少于60戶(三州不少于30戶),全年覆蓋所有縣(市、區)和所有鄉鎮(街道);縣(市、區)殘聯宣文體業務部門每月每個鄉鎮抽查不少于30戶(三州不少于15戶,鄉鎮數超過20的,按600戶的總量計算),全年覆蓋所有鄉鎮(街道)和所有村(社區)。抽查分析和研判內容如下:
1.各項宣文體業務涉及的基本情況、需求情況和落實項目的精準度。
需求精準度:主要對照“需求表”中的宣文體項目,依據殘疾人的基礎信息和狀況,判斷是否有多勾、漏勾或亂勾的情況,凡殘疾人應該有的宣文體需求沒有反映出來的,不需要的宣文體需求亂反映的,都將作為計算需求精準度的扣分因子。
落實精準度:主要對照“落實表”中的宣文體項目,依據殘疾人的宣文體需求信息、服務詳細方案內容,判斷是否有多勾、漏勾和亂勾的情況,凡該提供的服務沒提供,沒有提供的服務亂填報,以及服務方案中的每個項目“六要素”不準確的,都作為計算“一人一策”服務精準度的扣分因子。
2.機構量服。本級宣文體業務部門對其主管或指導的每個“機構量服”用戶按不低于其服務殘疾人數5%的比例進行抽查,上級宣文體業務部門對下級宣文體業務部門的每個“機構量服”用戶按不低于其服務殘疾人數1%的比例進行抽查。主要抽查“機構量服”用戶項目落實的精準度,凡沒有提供的宣文體服務亂填報,以及服務方案中的每個項目“六要素”3個以上不準確的,都作為扣分因子。
以上抽查、分析、研判的結果,要及時轉化為本級加強和改善殘疾人宣文體服務的措施,更要及時轉化為指導和改進基層宣文體工作的措施。
(二)精準管理宣文體項目
各項宣文體項目,特別是到戶到人的納入省殘聯重點項目的康復(健身)體育進家庭項目,必須全面實行精準管理。
1.精準設立和調整宣文體項目。各級宣文業務部門每年要結合各級黨和政府有關政策的增加和調整,結合經濟社會的發展,結合殘疾人宣傳文化體育需求的變化,及時提出精準設立和調整宣文體項目的意見和建議。
2.精準分配項目任務和資金(器材)。宣文體項目的任務和資金(器材)分配必須以各地“量服”有效需求占比為主要依據。計算公式:各地應分配資金(器材)=(“量服”需求×對應板塊“精準入戶”精準度÷區域總需求)×計劃分配資金(器材)。
3.精準管理項目進度。各級宣文體業務人員每周都要分析平臺上各自負責的宣文體項目的進度,及時發現項目推進中的問題,對項目推進遲緩的地方,要及時給予提醒和指導。對情況嚴重的,要及時采取約談、通報等方式督促改進。
4.精準管理項目資金(器材)。各級宣文體業務人員在每月的隨機抽查中,要特別查看宣文體項目涉及的資金(器材)是否按時落實到每個殘疾人。如發現沒有按時落實的,要追蹤、問責和處理。
“量服”平臺將自動讀取生成各級各類宣文體項目的資金(器材)到位率。計算公式:某地某項目資金(器材)到位率=“量服”到位資金(器材)×宣文“精準服務”精準度÷(中央投入資金<器材>+省級投入資金<器材>+市級投入資金<器材>+縣級投入資金<器材>)。
特別注意,到人到戶的項目,其“量服”到位資金(器材)原則以資金(器材)到人到戶為準,不能以資金(器材)劃撥到鄉鎮或金融機構為準;如殘疾人尚未領到資金(器材)就計算為“量服”到位資金(器材),將視為“一人一策”宣文體服務不精準度。
5.精準管理項目質量。各級宣文體業務人員每人每月在平臺上進行隨機抽查時,不僅要檢查有關精準度,還要對殘疾人在宣文體方面的基本情況、需求情況和“一人一策”服務內容逐一進行分析、研究,分析殘疾人對宣文體方面的需求服務項目是否都盡力提供了,分析已落實的每個宣文體項目“六要素”是否精準,分析殘疾人對宣文體服務有什么意見和建議。對分析發現的問題,要指導、督促基層逐一改進。通過分析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不斷提高省、市、縣各級宣文體業務人員對基層開展“一人一策”服務的保障能力。
(三)精準管理宣文體成果轉化
各級宣文體業務部門要積極響應省殘聯提出的“一五一十”倡議,每個宣文體業務人員平均每個工作日至少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在“量服”平臺上工作,每天至少找五個以上的村(社區),圍繞一個以上的主題,研究十戶以上的殘疾人情況,解決相關問題,真正把“量服”的海量數據用好、用活。各級宣文體部門要把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關于“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的強勁動力。
1.推出一批黨和政府特別關懷殘疾人、生動展現殘疾人事業發展成果、廣大殘疾人受益受惠的生動事跡報道、引領包括廣大殘疾人在內的人民愛黨愛國。
2.采取拍攝微電影、編排報告劇、組織報告會等多形式,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微博、微信、官網等多載體,挖掘宣傳一批自強不息殘疾人和助殘典型,如德陽“瓷娃娃”畫家丁紅玉、攀枝花無臂考生彭超、南充“無腿硬漢”李杰文、綿陽北川殘疾人羌繡集體和創辦汽車美容館的“可樂男孩”楊斌、宜賓高位截癱通過“量服”實現創業夢想的張光芬、成都獨自撫養三個腦癱患兒的堅強母親謝芳等,以此鼓舞士氣,凝心聚力。
3.組織開展特殊藝術勵志扶貧巡演活動,圍繞扶貧攻堅大局,以文化人。
4.把殘疾人對康復(健身)體育器材需求轉化為對殘疾人的服務。
5.辦好殘聯新媒體平臺,加大力度介紹推送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為更廣大殘疾人更快提供更多與他們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咨詢服務,讓社會更多了解并關注關心殘疾人事業。
6.按照組織開展藝術節、文化活動周等工作安排部署,切實將藝術節、文化周等文化活動轉化為對殘疾人的文化服務。
7.按照“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安排,借助新媒體把“量服講堂”精彩授課轉化為為殘疾人工作者和廣大殘疾人的學習服務。要結合殘聯工作性質和特點,將“省殘聯工作人員十大行為準則”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實轉化為對殘疾人實實在在的服務。
- 上一篇:鄉政法綜治(平安建設)工作方案
- 下一篇:“量服康復”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