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方案

時間:2022-07-22 09:06:33

導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方案

為切實做好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根據《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意見》、《省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實施意見》、《省人民政府關于2018年實施33項民生工程的通知》、《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扶貧辦關于做好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標與基本原則

(一)主要目標

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加大財政投入,落實和完善各項助學政策,確保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部納入資助范圍。

(二)基本原則。加大財政投入、經費合理分擔、政策導向明確、多元混合資助、各方責任清晰

1、加大財政投入。按照建立公共財政體制的要求,加大財政投入,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

2、經費合理分擔。國家助學金、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補助資金和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學雜費補助資金由中央與地方按比例分擔。

3、政策導向明確。在努力讓貧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教育的同時,鼓勵學生刻苦學習,接受職業教育,學習國家最需要的專業,到艱苦地區、基層單位就業。

4、多元混合資助。統籌政府、社會等不同資助渠道,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采取獎、助、補、減、免等多種方式進行資助。

5、各方責任清晰。中央與地方、各相關部門及學校明確分工、各司其職、落實責任、完善制度,操作辦法簡便易行,并接受社會各界監督,確保各項政策措施順利實施。

二、主要內容

(一)中職學校學生資助制度

1、中職學校國家助學金。中央與地方共同設立國家助學金,用于資助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年級涉農專業學生和非涉農專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每人每年2000元,非涉農專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比例按在校生的15%確定。

2、中職學校免學費補助。對在職業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依法批準、符合國家標準的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在校生中所有農村(含縣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費(含戲曲表演專業學生,藝術類其他相關表演專業學生除外)。其中,涉農專業為2010年教育部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和2013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的《全國技工院校專業目錄》規定的農林牧漁類所有32個專業,以及輕紡食品類的糧油飼料加工技術、糧油儲運與檢驗技術專業和醫藥衛生類的農村醫學等3個專業。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按在校城市學生的10%確定。

公辦學校的補助政策:對因免除學費導致學校收入減少的部分,由財政按照享受免學費政策學生人數和免學費標準補助學校,以保證學校正常運轉。

資金分擔。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補助所需資金由各級財政共同分擔。中央財政按照國家助學金每生每年2000元、免學費補助資金每生每年2000元的測算標準與省級財政按比例分擔,其中:生源地為西部地區的中央與我省分擔比例為8:2,生源地為其他地區的中央與我省分擔比例為6:4。我省應分擔的部分,根據財政供給渠道實行分級分擔,縣級財政供給的中職學校由省級與縣財政8:2比例分擔。

我縣中等職業學校免學費標準為每生每年3000元,縣財政根據中央、省財政實際核撥數按8:2比例實施配套。

(二)普通高中學生資助制度

1、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資設立。用于資助具有全日制普通高中學籍在校生中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面約占普通高中在校生總數的20%。我縣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執行最高檔,每生每年3000元,其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每生每年2000元。

2、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雜費。對普通高中在籍在校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含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求助供養學生)免除學雜費。免學費標準按照省級人民政府及其價格、財政主管部門批準的學費標準執行(不含住宿費)。對在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依法批準的民辦普通高中就讀并取得正式學籍、符合免學費政策條件的學生,按照當地同類型公辦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標準給予補助。民辦學校學雜費標準高于補助的部分,學校可以按規定繼續向學生收取。

對因免學雜費導致學校收入減少的部分,由財政按照免學雜費學生人數和免學雜費標準補助學校,以保證學校正常運轉。

2、資金分擔。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所需資金由中央和地方按6:4比例分擔。我省應分擔的部分,根據財政供給渠道實行分級分擔,縣級財政供給的普通高中由省級與縣級財政按8:2比例分擔;民辦普通高中由省級與縣級財政按7:3比例分擔。

(三)校內學生資助制度

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中職學校要從事業收入中足額提取5%、

普通高中要從事業收入中足額提取3%-5%的經費,用于勤工助學、

減免學費、設立校內獎助學金和特殊困難補助等支出。

要繼續執行并不斷完善現有的校內資助政策,不得因政府加大資助經費投入抵減校內資助。要進一步落實、完善鼓勵捐資助學的相關優惠政策措施,積極引導和鼓勵各級政府、企業和社會團體等面向各級各類學校設立獎學金、助學金等資助項目。民辦學校應從學費收入中提取不少于5%的資金,用于獎勵和資助學生。

三、工作要求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針對性強,涉及面廣,資金投入大,受益人數多,工作層面多,各有關部門和各學校要按照國務院和省、市的統一部署,周密安排,精心組織,扎扎實實地把這件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大事抓好。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落實。

縣政府建立相應的工作機制,制定具體管理辦法,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學生資助管理機構,明確分工,落實責任,確保各項資助政策全面落實到位。

教育、財政、民政、扶貧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發展改革、物價和殘疾人聯合會等部門要密切配合,按照相關管理辦法,結合各自分工,加強領導,不斷完善我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的配套政策。縣教育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情況納入對所屬學校的督導考核內容和辦學水平評估指標體系。

各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要把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擺在突出位置,明確學校學生資助管理機構和人員,建立健全學校學生資助工作管理制度,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是學生資助工作第一責任人,校長應切實把好政策落實關,全面落實國家各項資助政策;把好資助程序關,學校資助工作程序要符合國家要求和各項規定;把好受助學生名單審核關,對受助學生名單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把好資金發放關,按照要求及時、足額發放各類資金;把好信息報送關,及時準確維護好資助系統信息、及時按照要求報送相關資助信息;把好信息安全關,確保受助學生敏感信息不泄露;把好資料歸檔關,要按照規定建立健全受助學生信息檔案,并保證其完整和準確。

(二)確保資金落實,強化預算管理。

縣財政足額安排、及時撥付應當負擔(含超出中央和省級財政分擔定額的部分)的資金,確保應當負擔的資金落實到位。

各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學校須按規定比例及時、足額從事業收入中提取經費,用于校內資助。要完善制度,嚴格程序,細化管理,確保助學資金及時發放、專款專用。各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必須建立嚴格的預決算制度,將各項收入全部納入學校預算,按部門預算要求,編制綜合預算;嚴格按照規定的范圍與標準支出;加強學校財務管理和資產管理等基礎性工作,建立健全會計賬簿,規范會計核算;加強內部控制和審計制度,確保免學費資金使用的規范和有效。

各中職和普通高中要按照規定建立專門檔案,將學生申請表、受理結果、資金發放等有關憑證和工作情況分年度建檔備查,切實加強學生資助檔案管理。

(三)嚴格界定資助范圍,規范資助對象認定行為

各學校要認真對照國家和省有關政策規定,嚴格界定資助范

圍,規范資助對象認定行為。各學校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則,建立科學可行的資助對象評審機制,加強資助對象評定與公示工作,嚴格把握資助的條件,保證資助資金真正用到符合條件的學生身上,最大限度地發揮資助功能。要定期、不定期地抽查核實受助學生名單及資助資金發放信息,堅決杜絕虛報名單、套取國家資助資金現象發生,確保讓所有符合資助條件的學生都能及時享受到國家資助。對于因資助對象變動等情況而結余的資助資金一律不得挪用。學校要及時將發放情況逐級上報,凡隱瞞不報的、違反政策規定的,將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要規范各類學生信息系統數據填報,切實做好學生資助信息的月報和年度報告工作。

(四)按時足額發放資助資金

中職學校國家助學金通過中職學生資助卡按月發放。各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對于符合國家免學費政策條件的農村(含縣鎮)學生和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入學時應直接免收其學費,不得采取“先收后退”方式。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通過普高資助卡按學期發放。普通高中學校對符合國家免學雜費政策條件的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入學時應直接免除學雜費,不得采取“先收后退”方式。助學金不得發放現金,不得打入飯卡或校園卡,更不得以實物或服務形式抵頂或扣減國家助學金。同時,按照攻堅要求,及時足額發放建檔立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資金。

(五)加強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管理,做好基礎工作。

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要對中職學校辦學資質進行全面清查。同時,要利用全國中職學校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中職資助子系統、技工院校電子注冊和統計信息管理系統做好學籍管理、電子注冊和資助對象的認定工作,保證學生基本信息的完整和準確。

各普通高中學校要利用全國中小學生學籍管理信息系統及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普通高中資助子系統,加強學籍管理,建立健全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信息庫,并與中職學校受助學生名單比對,避免重復注冊申請資助資金,確保學生資助信息真實、可靠。

(六)加大宣傳力度

各有關部門和學校要制訂宣傳方案,廣泛利用各種媒介、采取多種形式,向全社會進行廣泛宣傳,使這項惠民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重要作用,加強輿論引導和監督,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縣教育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要認真組織各學校對學生進行政策宣傳,使廣大學生及其家長及時知曉受助的權利。要及時總結推廣各地、各學校資助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推動資助政策全面貫徹和落實。

四、監督檢查

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經費安排使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學校收費等情況的監督檢查,切實提高資金使用的安全性、規范性和有效性。各級教育、財政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設立舉報投訴電話,長期受理群眾的舉報投訴,廣泛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要切實加強督查考核,對于日常調度、審計監督、媒體曝光等發現的各類問題,建立任務清單,加強絕跡跟蹤,一項一項整改到位。對虛報學生人數,騙取國家專項資金等違規行為,要按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等有關規定嚴肅處理,并追究相關學校領導的責任。

各類獎、助學金實行專款專用、專賬核算,并接受審計、監察部門的檢查和社會的監督。對弄虛作假、套取財政專項資金或擠占、挪用、延壓發放國家助學金的行為,以及不能按時、足額發放學生資助資金的地方和學校,將追究直接責任人和相關領導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