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因病致貧長效救助機制實施方案

時間:2022-07-01 04:24:36

導語:完善因病致貧長效救助機制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完善因病致貧長效救助機制實施方案

近年來,我區通過積極推進實施城鄉醫療保障制度、大病保險制度,逐步加大對殘疾人照顧體系建設等措施,初步實現了基本醫療均等化以及全覆蓋。但是,通過調研,全區仍有因病因殘致貧家庭1.46萬戶,占全區建檔立卡戶56%以上,占全區總戶數的15.8%。為進一步破解因病因殘致貧難題,完善救助工作機制,推進精準救助與精準扶貧的有效銜接,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標

通過建立和完善政府統一領導、有關部門協同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長效救助機制,努力破解全區低收入農戶因病因殘致貧問題。進一步扎實做好兜底保障工作,確保各項救助政策及時落實到位,不斷提高救助水平,為全區脫貧致富奔小康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任務分工(共計6項)

(一)實施“扶貧保險1+2”工程

1.總目標:投入專項資金為全區所有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購買小額人身和財產兩項保險,有效解決低收入戶因疾病、意外等因素導致家庭貧困加重情況的發生,同時積極引導商業保險參與精準扶貧。(責任單位:區扶貧辦)

2.資金測算:110萬元/年,由區專項扶貧資金切塊支付。

3.完成時限:2021年9月招標,10月份完成。

(二)建立重大病殘事故預救助機制

1.總目標:建立總額不低于500萬元的全區突發性因病因殘致貧特困家庭“救助專項基金”,對困難家庭發生在醫保范圍內的40種重大疾病或家庭成員突發意外事件導致重度傷殘的(參照一、二級傷殘評定標準),可在有關費用報銷前,給予一次性2000元至10000元的預救助金,預救助金在受助人后期醫保報銷及醫療救助上予以相應抵扣。特殊情況突破以上救助標準的,召開社會救助聯席會議通過“一事一議”方式集體研究確定,最高50000元。(責任單位:區民政局)

2.資金測算:基金總額不低于500萬元,納入2021年度財政預算,資金來源由區財政統籌其他調節資金、社會募集資金,不足部分由財政兜底。

3.完成時限:2021年2月資金籌集完畢,并常態化實施。

(三)建立重大疾病特別救助機制

1.總目標:對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的低收入家庭成員患有重大疾病,經城鄉居民醫保報銷、大病保險(含補充保險)、扶貧小額人身保險理賠、城鄉醫療救助后負擔仍然較重、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低收入家庭,對住院醫療費用的剩余部分,再按職工醫保報銷目錄范圍進行醫療救助。(責任單位:區民政局)

2.資金測算:500萬元/年,納入2018年度財政預算,資金來源由區財政統籌其他調節資金、社會募集資金,不足部分由財政兜底。

3.完成時限:2021年2月資金籌集完畢,先在中揚鎮、屠園鄉先行試點,根據試點成效適時在全區推廣。

(四)建立“大愛”社會救助平臺

1.總目標:組織開發統一的社會救助平臺,將社會救助平臺與民政、教育、殘聯、衛計等各行業部門的業務系統信息互通、數據共享、措施互動,避免重復救助。(責任單位:區民政局)

2.資金測算:約25萬元,由區專項扶貧資金切塊支付。

3.完成時限:2021年11月。

(五)實行“先診療、后付費”救助辦法

1.總目標:采取由醫療機構按規定審核患者建檔立卡戶身份,對符合條件的患者采取不繳納住院押金即可入院治療。醫院在患者出院前出具發票和總費用清單,并對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慈善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患者只需在出院時支付自付費用。(責任單位:區衛計委、人社局)

2.完成時限:2021年8月。

(六)推廣農村建檔立卡特困戶住院醫療“0付費”模式

1.總目標:推廣“蔡集模式”,向建檔立卡戶中特別貧困戶每人發放“惠民卡”,對當年參加城鄉居民醫保且在鄉鎮醫院就診患者予以住院費用全免除(不符合醫保補償范圍的除外)和享受門診檢查費30%優惠,讓群眾享受優質低廉的醫療服務。(責任單位:區衛計委、區人社局)

2.費用測算:約400萬元/年,由各鄉鎮財政承擔。

3.完成時限:2021年8月-12月在中揚、屠園兩鄉鎮試點,2021年1月全區推廣。

三、組織保障

1.加強組織協調。區扶貧辦統籌全區因病因殘致貧長效救助機制建設,各項救助事務牽頭部門要切實履行自身職責,加強組織領導,研究解決救助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進一步強化對下級部門的業務指導,保證救助政策落到實處。

2.加強政策宣傳。各項救助事務牽頭部門切實加大對各自救助政策的宣傳力度,增強救助工作的透明度、知曉度,提高群眾的認同度、參與度。

3.加強績效評估。區審計局、財政局要加強救助資金的審計和評估,確保資金規范使用,對發現的違紀違法行為,及時移交相關部門嚴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