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海排污水口整治工作方案

時間:2022-09-06 03:08:34

導語:入海排污水口整治工作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入海排污水口整治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入海排污(水)口綜合整治,實現依法規范管理,在前期排查、監測和初步溯源的基礎上,根據《生態環境部辦公廳關于交辦渤海入海排污口清單的函》(環辦執法函〔2020〕708號)、《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加強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的指導意見》(魯環字〔2021〕71號)要求,全面開展入海排污(水)口分類整治,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分期分批開展入海排污(水)口溯源整治和規范化管理,有效管控陸源污染物排海,加快建設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

二、基本原則

堅持立行立改和長期整治相結合,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穩妥有序推進,避免急于求成,對涉及群眾日常生活的排污口,采取審慎包容措施穩妥處理;堅持排污口整治與常態化監管相結合,推進排污口規范化管理;堅持優先解決群眾反映強烈、對水和海洋環境影響大的問題;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公眾參與,探索建立企業環保信用體系,推進企業排污透明化,推動入海排污單位尤其是沿海漁業養殖企業、漁民廣泛參與排污口整治,形成監管整治合力和長效機制。

三、工作目標

根據生態環境部反饋,結合排查、監測和溯源,我市共發現入海排污(水)口913個。

(一)完成入海排污(水)口的精準分類、命名與編碼。有關縣(區)結合溯源及分類情況,對入海排污(水)口分類、命名和編碼進行核實,確定豎立標志牌和實施標準化建設的入海排污(水)口清單,2021年9月中旬前市生態環境局完成審核。其中工業排污口、城鎮及農村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污口、規模化畜禽養殖排污口、工廠化水產養殖排污口、清理合并的中小型海水養殖統一排污口、港口碼頭生產廢水排污口、城鎮雨洪排口要豎立標志牌;工業生產廢水排污口、城鎮及農村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污口、規模化及以上畜禽養殖企業排污口和工廠化水產養殖企業排污口要進行標準化建設;日排水量10000立方米以上的工業生產廢水排污口、城鎮及農村集中污水處理設施排污口、條件成熟的規模化及以上畜禽養殖企業排污口和工廠化水產養殖企業排污口要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和視頻監控,與市和縣級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聯網。

(二)完成標志牌豎立和標準化建設。有關縣(區)按照豎立標志牌的入海排污(水)口清單,2021年11月底前完成標志牌豎立,對排污主體、排水去向、排放標準或管理要求等進行公示。2021年12月底前完成排污口的標準化建設,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和視頻監控,與市和縣級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聯網。2021年12月底前完成三分之一以上排污(水)口的整治任務,其中工業生產廢水排污口和城鎮及農村集中污水處理設施排污口全部完成;2023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排污(水)口的整治。

(三)建立入海排污(水)口動態管理臺賬。按照“取締一批、整治一批、規范一批”的原則,落實各類排污口整治的主管部門和責任主體,按照“一口一策”原則明確整治標準。有關縣(區)依托省入海排污口管理APP系統,建立入海排污(水)口動態管理臺賬,實施動態更新。

(四)建立整治銷號和定期調度制度。有關縣(區)政府(管委會)要嚴把整治銷號關,做好銷號審查工作,及時將驗收和銷號材料提交至市生態環境局,整治完成后的排污(水)口要納入日常監管,整治方案、整治成果、整改前后對比影像資料等要及時存檔,并上傳至省入海排污口管理APP系統。市生態環境局在收到銷號材料后,組織市直有關部門予以審核,并對審核通過的予以銷號備案。對入海排污(水)口整治進展實行月調度,自2021年9月起,每月26日前有關縣(區)將入海排污口動態管理臺賬通過市協同辦公系統報送至市生態環境局。

四、整治要求

(一)工業排污口

分為生產廢水排污口、生活污水排污口和廠區雨水排污口,相關整治要求如下:(1)工業排污口應按照環評審批級別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相關審批主管部門備案,尚未辦理排污許可證的于2021年11月底前依法完成補辦。位于生態保護紅線區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拆除或者關停。廢水出廠界、輸送途及入河口中均應達到《海河流域水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要求。工業排污口要豎立標志牌,原則上1個排污口只對應1個排污單位,確需多個排污單位共用1個排污口的,應在排污口附近豎立標志牌,標明各個排污主體、排水去向、排放標準或管理要求等,便于厘清責任。(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區、縣政府,北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2)非法工業生產廢水排污口一律取締,限期拆除,并依法處罰,涉嫌污染環境罪的移送公安部門。工業園區內、集中污水處理設施管網覆蓋范圍內的工業生產廢水排污口,責令其限期拆除,并接入區域污水處理設施統一處理,確需設置排污口的,要開展入海(河)排污口論證,并報所屬縣(區)生態環境部門備案。設有工業生產廢水排污口的企業要在2021年6月底前通過采取應急管控措施,外排廢水6項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氟化物、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排放限值不低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Ⅴ類標準,并實施提標改造計劃,制定方案,倒排工期,2021年9月底前完成改造,確保穩定達到Ⅴ類標準。有關縣(區)可根據污水排放去向、受納水體“十四五”考核目標及達標年限要求,指導企業將廢水排放標準逐步提升至相應控制斷面地表水考核標準。2021年12月底前完成工業生產廢水排污口的標準化建設,便于日常現場監督檢查,鼓勵日排水量10000立方米以上的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和視頻監控,并與市和縣(區)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聯網。(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區、縣政府,北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3)工業企業的內部生活污水排污口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生產廢水混入,并接入區域污水管網或自身污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理。因條件限制無法集中處理的,實行規范收集,轉運處置。(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區、縣政府,北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4)工業企業廠區雨水排口,要設置明溝明渠,安裝安全防護設施,存在雨污混流的要限期整改,確保無生產、生活污水混入。涉油類企業要在雨水排口前設置單獨除油處理設施,火電、造紙、鋼鐵、水泥、石化、電鍍、印染、制糖、制藥、制革、農藥行業、機械加工、汽車修理等對水環境影響較大的企業,要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和審批意見的要求開展雨水收集,設立雨水收集池,不得向雨水收集口、雨水管道排放或傾倒污水、污物和垃圾等廢棄物。(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區、縣政府,北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二)農業農村排污口

分為水產養殖排污口、畜禽養殖排污口、種植業排口、農村生活污水排污口,相關整治要求如下:

(1)飲用水水源地一級和二級保護區等禁養區內的水產養殖排污口要依法取締,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拆除或關閉。(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區、縣政府)

(2)集中分布、連片聚集的中小型海水養殖散排污口要清理合并,設置統一的排污口收集處理養殖尾水,并豎立標志牌。工廠化養殖企業應設置統一排污口,并豎立標志牌,條件成熟的可安裝在線監測設施,并與市和縣(區)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聯網,確保尾水達標排放。對于部分小型水產養殖企業,定期做好季度監測,確保養殖尾水達標排放。(責任單位:市海洋發展漁業局、市生態環境局,區、縣政府)

(3)規模化及以上畜禽養殖排污口,2021年11月底前根據環評批復、排污許可證等具體要求,按照相關規定規范開展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對現有排污口進行拆除,嚴禁畜禽養殖污水直排;確需設置排污口的,開展入海(河)排污口論證,并報所屬縣(區)生態環境部門備案,在排污口附近豎立標志牌,條件成熟的對排污口進行標準化建設,安裝在線監測設施,并與市和縣級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聯網。(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區、縣政府)

(4)加強大雨、汛期等重點時間段種植業排口水質的監測,一旦發現排口污染物濃度短時間內明顯升高,立即采取措施減少排水入河。(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區、縣政府)

(5)分散式農村生活污水,建設污水收集設施,進行有效集中處理。集中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排污口納入規范管理,建立運行機制,明確責任人,保障運行經費,排水水質要符合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處置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37/3693—2019)要求,同時在排污口附近豎立標志牌,對排污口進行標準化建設,安裝在線監測設施,并與市和縣級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聯網。(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區、縣政府)

(三)城鎮生活污水排污口

分為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排污口、生活污水排污口,相關整治要求如下:

(1)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集中污水處理設施排污口應外引至保護區下游排放。(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區、縣政府)

(2)城鎮生活污水排污口位于集中城鎮污水收集管網覆蓋范圍內的要清理合并,污水通過截污納管由集中污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理。確需設置排污口的,要開展入海(河)排污口論證,并報所屬縣(區)生態環境部門備案。集中污水處理設施排污口要豎立標志牌,進行標準化建設,便于日常現場監督檢查,日排水量10000立方米以上的安裝在線監測設備和視頻監控,并與市和縣級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聯網。2021年6月底前通過采取應急管控措施,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外排廢水6項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氟化物、高錳酸鹽指數、五日生化需氧量)排放限值不低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Ⅴ類標準,并實施提標改造計劃,制定方案,倒排工期,2021年9月底前完成改造,確保穩定達到Ⅴ類標準。有關縣(區)可根據污水排放去向、受納水體“十四五”考核目標及達標年限要求,指導企業將廢水排放標準逐步提升至相應控制斷面地表水考核標準。(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區、縣政府,北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3)加快城中村、老舊小區和城鄉結合部污水截流、收集,加快實施雨污分流改造,杜絕生活污水直排。污水管網存在破損、錯接、混接、漏接、錯位、溢漏、淤堵等情況的,要及時修理維護。(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區、縣政府,北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四)港口碼頭排污口

分為生產廢水排污口、生活污水排污口、雨水排污口,相關整治要求如下:

(1)港口碼頭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污口參照工業企業生產、生活污水排污口進行整治,優先接入集中污水處理設施管網,因條件限制無法接入的,按規范建設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廢水產生量小的可以將其規范收集,轉運處置。(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海洋發展漁業局,區、縣政府,北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2)煤炭、礦石碼頭堆場、原油、漁港等碼頭,要設置隔油、沉淀以及初期雨水收集或儲運設置,防止污染物傾倒,從港口碼頭雨水排口混排入海。(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海洋發展漁業局,區、縣政府,北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五)城鎮雨洪排口

加強日常巡護,對于非降雨時排水或雨污混流排口,要及時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實施雨污分流,確保無污水混入。要豎立標志牌,對排水主體、排水去向等進行公示。(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區、縣政府,北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六)溝渠、河港、排干等

結合河長制、城市和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將溝渠、河港以及排干等排口納入規范化管理,落實監管責任,加強維護清理,及時清運垃圾等雜物,確保水質達標。加強鹽田排淡溝管理,嚴禁高濃度殘余苦鹵以及其他污水非法排放,依法嚴肅查處違法行為。(責任單位:市水利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生態環境局,區、縣政府,北海經濟開發區管委會)

(七)其他排口

參照上述排污口整治要求,結合實際,做好整治規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有關縣(區)政府(管委會)要主動承擔排污口整治的主體責任,充分發揮灣長制、河長制作用,結合本區域實際情況制定整治實施方案,明確整治目標、工作內容、任務分工,加強組織保障,確保每個排污口都明確排污主體和責任人。要主動謀劃、積極探索,出臺適合本轄區實際的差別化政策措施,積極研究制定海水養殖、港口碼頭、城鎮雨洪排水、農田退水等排放管控要求。市直各有關部門要依據各自職責,明確在入海排污口整治中的責任分工、工作計劃和具體措施,強化分工協作。市生態環境局要組織市直各有關部門及時對整改成果進行驗收,按時保質完成整治銷號任務。以入海排污口整治工作為契機,全面提升污染治理能力,逐步形成責任明確、制度健全、管控有效的海洋生態環境管理體系。

(二)加大宣傳力度。有關縣(區)要通過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等平臺,公開并定期更新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相關信息,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完善公眾監督舉報機制,鼓勵公益組織、社會公眾舉報身邊的排污口違法行為,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同監管、協同共治的水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入海排污(水)口分類、命名與編碼規則》《入海排污(水)口標志牌設置及標準化建設規則》《入海排污(水)口整治銷號制度》《入海排污口統計臺賬》《入海排污(水)口動態管理臺賬》等相關文件由市生態環境局另行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