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工作實施方案
時間:2022-09-17 02:50:11
導語:縣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工作實施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社會治理現代化要求,積極探索社區基礎防控單元綜合治理、治安防控、服務群眾的新路徑和新方法,主動對接大數據智能化戰略,全面提升社區網格化治理智能化水平,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高質量平安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省市縣有關部署和要求,經研究決定在全縣范圍內加快推進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工作,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靠前一步、主動作為,著眼“服務有溫度、管理無感知”,聚焦“實戰實效、群眾滿意”,推動智慧安防小區建設集約化、聯網規范化、應用智能化,全面提升基礎管控、信息采集、疫情防控和預警預知能力,為新時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二、總體目標
緊緊抓住全縣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契機,按照基礎型、中級型、高級型三種模式開展智慧安防小區建設,通過布建物聯智能前端感知設備,全域、全量、多維、即時感知公共安全風險隱患,建設以人為本、智慧互聯、惠民利民、共建共享為特色的智慧安防小區,全面提升小區防范和抵御安全風險的智能化能力和水平,夯實全縣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根基。2021年底前城區智慧安防小區實現全覆蓋,其他完成覆蓋率達到60%的任務目標;2022年,實現全縣全覆蓋。
三、重點任務
(一)推動前端感知設施分區分類建設
按照《智慧安防小區建設技術規范(試行)》(詳見附件)標準,針對小區新建、改建、擴建等不同的建設形式和封閉式、半封閉式、開放式等不同的建設模式,開展基礎型、中級型和高級型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小區改造、擴建和老舊小區改造采用基礎型或中級型,新建小區同步配套中級型或高級型。
1、基礎型。主要對小區出入口強化管控,包括布建人臉識別系統、人員出入管理系統、車輛出入管理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等前端感知設施,對進出小區的路段實現全天候雙向高清視頻圖像采集,應能清晰顯示出入人員的體貌特征和進出車輛的號牌。對小區機動車(非機動車)集中停放區、重要設備機房、重要信息機房、重要物品存在場所、二次供水水箱等出入口,內部主要道路和室外消防通道、寄遞物品存放區等位置建設監控系統,實現視頻圖像采集基本覆蓋。
2、中級型。在基礎型的基礎上,小區主要道路視頻圖像采集全覆蓋,重點部位實現高清視頻圖像采集和智能化應用,有效采集出入人員體貌特征;樓棟單元增設門禁;建設高空拋物視頻圖像采集設備,實現高空拋物感知、識別和預警。
3、高級型。在中級型基礎上,樓棟單元增設智能門禁(人臉、聲紋、身份證等)和單元樓道人臉抓拍機;強化在線式電子巡查系統建設,重要區域及住戶室內建設入侵檢測和緊急報警系統。
(二)建設模式和數據聯網共享
1、建設模式。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堅持“分類推進、多元投資”工作思路。新建小區全覆蓋,由房地產開發商投資建設,安全防范設施驗收合格后,與小區住房等一并交付使用;分期開發的項目,分期交付時應當確保交付區域具備使用功能;已建小區可探索使用小區物業維修資金或物業管理企業與社會企業相結合,共同出資建設;使用物業維修資金或采取眾籌模式確有困難的,或物業管理不健全、建成時間較長的小區,應采用政府補貼或托底、辦事處自籌等方式推進。
2、管控系統。智慧安防小區管控系統分級建設,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其中,小區級系統側重建設前端數據采集、異常處置、民生服務等功能,以物業管理服務平臺為支撐,在互聯網建設管控系統;縣級系統側重實時匯集、開放共享轄區內各小區數據,與市級系統對接,開展市縣數據一體匯集,支撐本地個性化應用,并聯網共享至各職能部門??h級系統完成全量數據匯聚后推送至縣大數據中心視頻云平臺,實現資源集約管理,共享視頻解析等算法算力資源和分析服務,避免重復建設。
3、數據匯聚。小區側使用互聯網或感知網等傳輸網絡,通過邊界安全防護措施實現與縣級管控系統鏈通;縣級系統建庫匯聚并向市級系統推送共享。匯聚內容應以小區出入口視頻監控、車輛識別、人像識別等感知數據為基礎,根據小區建設實際可擴展至小區自建視頻監控、射頻門禁、水電氣暖等其他數據。
(三)強化設施運維和安全管理
智慧安防小區建設中要按照“誰建設、誰管理、誰維護”原則,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職責,建立智慧安防小區的備案監管制度和日常管理機制,完善智慧安防小區系統項目的方案論證、安全評價、檢測驗收、效能評估等機制,以制度促規范、管長遠,保障智能感知前端等設施長效運轉。要加強網絡安全傳輸、系統安全保障、重要信息安全管理等動態監測和主動防護技術手段建設,做到數據安全可控、數據流向可知、數據泄露可追溯。嚴格智慧安防小區信息使用管理,采集的公民個人信息應加密存儲,不得在公共區域展示,小區內部管理單位使用時,應對關鍵字段和敏感圖像要素進行技術性遮蓋和省略顯示,阻斷數據泄露、侵犯公民隱私等安全風險,構建分級分類分域的縱深防御體系和全域覆蓋的安全管理機制。
四、職責分工
縣委政法委、縣公安局、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行政審批局、縣大數據中心按照部門職責做好規劃、審批、技術指導、驗收、數據整合等各項工作,確保智慧安防小區順利建成、發揮作用。
(一)縣委政法委:統籌組織開展智慧安防小區建設應用工作,強化考評驅動。
(二)縣公安局:負責智慧安防小區具體推進,建設縣級管控平臺,向房地產開發企業提供《智慧安防小區建設技術規范(試行)》、開展建設技術指導,聯合住建部門開展檢查驗收;負責全縣智慧安防小區整合匯聚、應用并共享至縣大數據中心等職能部門。
(三)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合公安機關對所有新建成小區智慧安防設施建設情況進行驗收,凡是不符合《智慧安防小區建設技術規范(試行)》的項目一律不予通過;負責將基本安防設施建設納入老舊小區改造內容,滿足智慧安防小區基本型建設標準要求;協助統籌推進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工作,實現小區數據融合共享。
(四)縣大數據中心:依托縣共享交換平臺,統籌做好智慧安防小區建設數據匯聚、共享和智能應用支持工作,配合相關部門、單位將視頻監控接入縣視頻云平臺,推動公共視頻監控共享。
五、組織領導
為確保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成立由縣政府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任組長的縣智慧安防小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縣委政法委、縣公安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大數據中心主要負責人為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公安局,由副局長任辦公室主任,負責全縣智慧安防小區建設的組織實施工作。各相關單位也要成立相應的組織領導和辦事機構,認真落實實施方案有關部署要求,確保我縣智慧安防小區建設應用工作順利推進、取得實效。
- 上一篇:工信局工作特色亮點及工作計劃
- 下一篇:司法局生產隱患大排查大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