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加強社會治安防控 精心打造蘇魯邊界平安區

時間:2022-02-11 11:16:00

導語:全面加強社會治安防控 精心打造蘇魯邊界平安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全面加強社會治安防控 精心打造蘇魯邊界平安區

全面加強社會治安防控精心打造“蘇魯邊界平安區”

去年以來,臺兒莊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以建設“蘇魯邊界平安區”為主線,立足于轄區地處蘇魯兩省結合部、社會治安問題一直十分復雜的實際,高度重視、全面加強社會治安防控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去年全年立查刑事案件918起,同比上升3.5%,破案808起,同比增加44%;今年1-5月份,立查刑事案件351起,同比下降9%,破案465起,同比增加26.7%。據統計分析,通過開展治安防控抓獲現行對破案的貢獻率達48%以上。全區駕馭社會治安局勢的能力顯著提高,建設“蘇魯邊辦平安區”初見成效。

一、建立三大機制,構筑嚴密的治安防控網絡

區委、區政府把加強動態環境下的治安防控工作作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一項根本任務來抓,堅持把各種力量最大限度地擺在社會面上,提高對現行違法犯罪的預防和控制能力。一是建立了巡邏巡查機制。公安機關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分別組建了專職巡邏隊伍,車巡(警車、摩托車、自行車)、步巡相結合,圍繞“高發案時段、高發案地區、高發案類型”,實行彈性警務制度,開展巡邏巡查,確保警力投入效益的最大化。區公安分局機關積極參與治安防控工作,從機關科室中抽調66名警力,利用周五、周六、周日三個晚上的8:00——11:00,配合城區派出所開展徒步巡邏,有力地震懾了街頭違法犯罪,提高了群眾見警率,增強了群眾安全感。各警種也增強了合成作戰能力,刑警在開展打擊工作同時,積極參與治安防范,針對一定時期內不同種類的多發案件,采取重點巡查、蹲坑守侯、化妝偵察等方式,發現控制犯罪,提高破案水平。交警、巡警在城鄉各主要交通要道、重要路段和街區,開展日常巡邏巡查。巡邏中各警種密切協作,形成整體,共同編織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的天羅地網。二是建立了設卡堵截機制。區委政法委綜合研究各執法單位的工作實際和需要,通盤考慮,制定下發了《關于調整部署全區治安堵截卡點的實施意見》,在城區的主要交通出入口和農村地區交通要道、隘口,設立18處堵截卡點,由區公安分局指揮中心統一協調指揮,城建、林業、工商、交通、公路等有關部門適時參與配合,建立起單日、雙日、平時、戰時的反應靈敏、適用多變的卡點機制,充分發揮執法檢查、盤查嫌疑、截獲逃犯、抓獲現行作用,使各類違法犯罪人員進不來、干不成、逃不掉。三是建立了群防群治機制。區委專門召開常委會議,研究決定在城區組建了30人的專職巡邏隊伍,由區財政出資,公安機關管理、指導。同時要求各鎮(辦)、單位組織居委會干部、下崗職工開展護樓、護院活動,發動臨街沿路業主開展店面聯防,動員居民積極參與治安防范;在農村,我們重點解決了基層治保組織建設問題,今年3月,區委、區政府召開全區社會治安基層基礎工作現場會,推廣張山子經驗,對治保主任實行“三個統一”,由公安派出所統一行使任用建議權、考核獎懲權、工資發放權,把這支隊伍緊緊抓在手上,發揮作用。目前,在全區逐步形成由公安牽頭、基層治保組織為骨干、各群防群治力量為主體的多元化防范網絡。

二、打造三個載體,構建扎實的治安防控平臺

為使治安防控工作關口前移,真正使警力下沉到基層,實現由被動反應型警務向主動服務型警務的轉變,區委、區政府從政策、經費上全力支持公安機關,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不斷創新,著力構建扎實牢固的治安防控平臺。一是加強了社區警務建設。按照上級統一要求,在城區不斷深化社區警務建設,根據臺兒莊城區小、人口少、居民區不成規模的現狀,立足實際,合理規化,先后建立了二個標準較高、發揮作用較好的社區警務室和一個工業園區警務室,突出“貼近百姓、服務群眾”和“貼近企業、服務經濟”兩個重點,把警力下沉到一線,把工作開展到基層,全面落實各項治安防范措施,及時化解矛盾,調處糾紛,減少大量的治安隱患。二是加強了“治安防控中心”建設。去年以來,全區五個鎮(辦)在轄區各主要交通要道或治安復雜區域建立起集110接處警、巡邏巡查、布卡堵截、民爆物品管理及其它日常治安管理服務于一體的治安防范中心,警力配置充足,警用設施齊全,幅射范圍廣闊,反應快速靈敏,牢牢駕馭了廣大農村地區的社會治安局勢。據統計,治安防控中心建立以來,就當場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251名,帶破案件340余起,在打擊防范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澗頭集派出所治安防控中心自去年2月份運行以來,該鎮可防性案件下降約40%,盜竊等侵財型案件多發的現狀得到有效遏制。省、市政法領導及外地同行多次到該鎮視察、學習。三是加強了運河水上流動警務站建設。京航大運河貫穿臺兒莊東西37.5公里,沿岸分布著30余家企業、42個港口碼頭,船舶日流量300余艘,貨物年吞量在2000萬噸以上,是名副其實的黃金水道,正在發展成為一條沿運經濟帶和全區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全面加強運河水域治安管理,派出所變群眾離船報警為民警離岸登船工作,將巡邏艇改建成水上流動警務站,24小時開展水上報警求助、治安巡邏和打擊各類涉水違法犯罪活動,發揮了主動出擊、反應迅速、貼近群眾的良好優勢。今年以來,警務站破獲水上盜竊、敲詐等港霸、水霸性質案件1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為企業、船民挽回損失近50萬元,有力地促進了運河經濟帶的發展繁榮。

三、創新三項舉措,拓展全新的治安防控體系

在完善全區治安防控網絡的基礎上,通過工作實踐,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防控工作新路子,創新工作舉措,拓展防控體系,提高防控水平。一是建立大信息格局,掌握治安防控的主動權。為夯實治安防控工作的基礎,增強工作針對性,公安機關制定下發了《關于在全區建立大信息格局的工作意見》,要求各警種結合各自業務分工,把信息觸角伸向社會的方方面面,并建立起信息研制機制,定期將收集的情報信息匯總、研制,報送黨委、政府和上級機關,為領導決策提供服務,使黨委、政府時刻掌握工作主動權。二是推行治安有償承包,整合治安防控資源。工作中,積極探索嘗試治安防范社會化、產業化之路,按照“誰受益、誰出資”的原則,推行了治安有償承包,實行責、權、利相結合的“捆綁制”,取得了較好效果。去年上半年對沿運港口村民攔車扒炭問題開展集中治理后,為防止反彈,經過認真研究,廣泛爭求意見,由運河辦事處與沿運港口13家業主簽署協議,成立“沿運港口治安辦”,實行治安有償承包,運河辦事處綜治辦牽頭,業主出資,公安出人,形成了打擊、管理、服務一體化的長效機制。今年以來,針對城區“三車”被盜的重災區,及時采納公安部門的建議,在區人民醫院、中醫院、幾大超市建立警務工作室,受益部門出資,轄區派出所派駐人員,全面擔負起內部保衛、巡邏巡查任務,這一舉措實施后,案件大幅下降,單位內部秩序也明顯好轉。針對農村地區盜伐、濫伐林木犯罪和盜竊、破壞電力設備犯罪多發問題,派出所與供電站、林業站達成協議,對農村地區各路段、區域的電力設施和林木進行治安有償承包,農電工分段護線、護林員分片護林,積極主動地配合公安機關開展巡邏防控,及時預防和打擊犯罪。三是開展跨省協作,創新治安防控手段。根據臺兒莊地處蘇魯兩省五縣(市、區)結合部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外來侵擾性、流竄性犯罪突出的特點,區委、區政府的分管領導、公安政法部門負責人、結壤鎮(辦)負責人主動走出去與周邊區(縣、市)加強聯系,增進友誼,互通情況,共商聯防聯控大計。雙方公安機關指揮中心相互交流了熱線電話,堵截卡點分布等情況,制定了特定情況下,110報警就近跨省先期處置、接壤地區刑案聯手偵破、治安案件聯手查處、民事糾紛聯手調節等一系列規定、規范。各派出所、有關警種也通過召開經常性的聯席會議等形式,加強對口協作,形成了以兩地公安機關為龍頭,一線警種為紐帶,黨委、政府為后援,統一協調、密切協作、上下貫通、長效完備的治安防控新機制,有力促進了結合部地區的治安大局穩定。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