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婦聯推進未成年人道德建設經驗材料
時間:2022-08-06 09:34:00
導語:市婦聯推進未成年人道德建設經驗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高全民道德素養,必須從兒童抓起。而道德建設是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道德的形成離不開實踐的培養。南京市婦聯遵照中央8號文件要求,積極開展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基地的創建工作,依托街道、社區等活動陣地,以兒童為主體,以道德實踐活動為載體,通過組織兒童自主參與“五小”實踐活動(即在家庭做孝敬父母、關心親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在社會做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小標兵”;在學校做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區和公共場所做愛護公物、講究衛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的“小衛士”;在獨處時做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立、原創:勇于創新的“小主人”),開展道德養成教育,讓兒童在自覺參與中深化道德認識,踐行道德規范,促進兒童道德素養健康發展。兩年來,全市各級婦聯把創建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基地工作作為貫徹落實中央8號文件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一項具體任務來抓,經過上下共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績。
一、統一部署,扎實推進,有序建立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基地
2004年,中央8號文件下發后,我市婦聯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立即把促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納入婦聯工作全局,并擺上重要位置。根據全國婦聯“中國小公民道德建設計劃”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了創建婦聯系統“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基地”的工作計劃,及時向全市各區縣、街鎮、社區(村)婦聯下發了開展創建活動的通知,對創建工作提出統一標準,要求各創建基地做到“四有”,即:有組織機構,有專人負責,有工作制度,有活動計劃,加強了對各基地的指導和規范管理。
全市各級婦聯積極響應創建工作,把基地建設作為新時期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具體抓手,動腦筋、想辦法,挖掘資源,努力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以切實發揮小公民道德建設活動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建鄴區婦聯充分利用街道、社區資源,各基地多由街道和社區的一把手擔任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定期召開協調會、匯報會,安排、部署、督促創建工作,目前,在各街道、社區的支持下,全區已建基地14個。棲霞區婦聯則利用地區內資源,拓展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新模式,其靖安街道方渡村依托村農民科技文化活動中心開展各種活動,把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與農村科技活動相結合,既加強了道德教育,又幫助孩子們了解科技知識。
2004年底,市婦聯根據各區縣創建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基地的成效,在13個區縣各確立了一個南京市婦聯“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基地”示范點,以帶動各區縣的創建工作。經過一年的時間,全市婦聯系統共創建實踐基地146個。去年8月,南京市婦聯在建鄴區南苑街道興達社區召開了婦聯系統“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基地”現場經驗交流會。會上表彰了39個“南京市婦聯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基地”先進集體,并通過現場交流、學習和觀摩,進一步加強了對各基地工作的指導和推動。目前,各基地都建立起相應的領導機構,一級指導一級,一級推動一級,做到從組織領導、運行機制、工作規范上保證創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同時,加大對創建活動的輿論宣傳力度,借助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主要媒體,對創建活動進行廣泛宣傳,營造全社會關注小公民道德建設,關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
二、齊抓共管,資源共享,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基地網絡初步現成
自創建活動開展以來,全市各級婦聯依托街道、社區、各基層單位,從抓隊伍建設入手,把創建工作納入社區和公共場所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部署中,普遍設置了活動指導機構和專門的工作機構,建立了一支支由社區工作者、離退休老同志、青少年志愿者、社會工作者組成的志愿者隊伍,組織指導兒童參與環境保護、關愛孤寡老人、扶貧助困等社會活動,使兒童在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秦淮區雙塘街道五福街社區組建了由社區領導、離退休老同志、老干部、老黨員和管段民警組成的小公民道德建設的思想、科技和法制三支志愿者隊伍,并成立了16個樓棟小組,作為組織機構的聯絡員、信息員,具體負責每個轄段樓棟的創建工作,使創建工作落實到居民樓棟,深入到居民家中;建鄴區國泰民康社區成立了由老黨員、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師、老醫務工作者、老科技人員、老工人、老文藝家組成的“八老”協會,發揮各自所長為社區內的未成年人服務;下關區建寧路街道安樂村社區,將300多名自身素質好、思想覺悟高、身體健康的社區志愿者組織起來,成立講師團,在節假日為未成年人講述革命故事,傳授科普文化知識,并以樓幢為單位成立青少年教育工作小組,建立了例會制度和學習制度,每月一次碰頭會,每季一次交流會,每年一次總結會,共同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獻計出力。到目前為止,市婦聯在各區縣建立的基地,和各區縣婦聯在街鎮、社區(村)建立的實踐基地,共同構成了我市小公民道德建設實踐基地的網絡。
三、精心策劃,形式多樣,小公民道德實踐活動豐富多彩
全市各級婦聯結合本地情況,精心策劃,積極開展生動活潑、富有童趣、內涵深刻的道德實踐活動,使未成年人在活動中磨練了意志,增強了誠信友愛的品質,提高了實踐能力,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得到了全面發展。一是圍繞時代主題,加強思想品德教育。2005年,各實踐基地圍繞抗戰勝利60周年、紅軍長征75周年和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邀請老革命、老干部對少年兒童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以英雄人物為榜樣,以歷史人物為實例,教育轄區內的少年兒童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高淳縣淳溪鎮北漪社區把每年的4月25日-5月25日作為小公民道德建設活動宣傳實踐月,印制了1000多份倡議書在轄區內發放,并配合學校組織了“千名學生誠信簽名”活動,有1000多名學生在“爭做誠信小公民”的橫幅上認真地簽名,寫下了“擁有誠信等于擁有一切”、“誠信是我們永遠的朋友”、原創:“誠信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橋梁”等自編的誠信格言。六合區卸甲甸街道以“塑造高尚的社會人,培育清新的社會風氣”等系列活動為突破口,發揮“兒童教育成人”的作用,各社區組織小公民法制巡邏隊,自制廉政警言警句,通過小喇叭在社區宣傳廉政文化。雨花臺區寧南街道雨花社區開展了“清風贊”、“廉政字畫贈公仆”等廉政主題的書畫活動,由孩子們將廉政思想通過手中的筆墨反映出來,使正確積極的人生態度潛移默化地進駐他們幼小的心靈,讓社區的德育教育活動緊跟時代脈搏。二是組織社會實踐,培養社會責任感和公德意識。各創建基地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開展多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在參與中養成社會公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雨花臺區梅山街道梅清苑社區成立了小主人大隊,下設護綠、環保、小喇叭等29個宣傳小分隊,推出“小手牽大手,大家一起朝著文明走”系列活動,成立了中學生假期治安志愿者巡邏隊,每天傍晚在社區巡視,以“小鬼當家”的身份參與社區建設。鼓樓區莫愁街道主動與轄區內的南京云錦研究所和大屠殺紀念館聯系,每年暑期培訓小小講解員,組織地區中小學生參加由小小講解員解說的參觀活動。建鄴區江心洲街道結合自辦景點的宣傳,與旅游部門合作,把孩子們培訓成小導游員,為本地區旅游業的發展發揮了一定作用。三是開展各類文體活動,豐富未成年人精神生活。各實踐基地利用社區里的資源優勢,通過舉辦社區藝術節、體育節、科技節等文體活動,大大豐富了未成年人為精神生活。2005年,各實踐基地紛紛舉辦了以“我為十運爭貢獻,爭當合格小公民”為主題的體育節。鼓樓區湖南路街道連續三年舉辦了“親子共成長”游戲節,通過思維游戲、戶外游戲、藝術游戲等,讓幼兒和家長體驗到做朋友的感覺,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建鄴區愛達社區還繪制成近200平方米長的文化墻,建立了“英語角”基地,使社區少年兒童學習英語蔚然成風。浦口區江浦實驗小學組織學生以“創建文明城市,迎接十運盛會,爭做道德小公民”為主題自編短劇,在校園內外演出。由該校學生自編自導自拍攝的dv短片,參加全國“平安行動”dv大賽,被中央電視臺錄用并播出,獲得了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