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華益慰心得體會:“治一名患者,交一個朋友”

時間:2022-08-24 08:55:00

導語:學習華益慰心得體會:“治一名患者,交一個朋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習華益慰心得體會:“治一名患者,交一個朋友”

“做一臺手術,留一個精品;治一名患者,交一個朋友。”這是北京軍區總醫院原外一科主任華益慰一生的寫照。8月12日,他永遠離開了我們。但在56年的從醫生涯中,他盡心竭力解除了無數患者的痛苦,受到廣大患者的愛戴,被百姓稱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當73歲的華益慰患了晚期胃癌、躺在病床上的時候,每天都有數不清的人前來探望他。其中有將軍,有士兵,有農民,有工人。有的人一見面就控制不住情感而失聲痛哭。有的人請求護士,在華主任睡著的時候,讓他偷偷看上一眼,鞠三個躬。更多的人則是眼含淚水,在留言簿上寫下深情的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何以如此?因為華益慰的所作所為感人至深。

他說:“我這一輩子,沒有做過一件對不起病人的事。”一個從醫56年的醫生,沒有一次問心有愧,沒有一絲私心雜念,該是怎樣的一種境界和品格?

他說:“病人只有病情輕重之分,沒有高低貴賤之別。”在華益慰那里,不管是官員還是平民,都得到精心救治,一視同仁。對于那些生活窘迫的貧困患者,他更是關懷備至。

他說:“一個醫生,只有從內心里尊重病人,才能對病人有耐心。”儒雅溫和、文質彬彬,這是華益慰留給很多患者的印象。

他說:“廉潔是醫生的本分,貪財圖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當醫生。”華益慰一生本本分分,清清白白,把品行看得比命都重。從醫56年,他從未收過一個紅包,一分錢回扣。

他說:“飽滿的谷穗永遠低著頭,而空虛的毛毛草卻翹著頭。”他從不刻意追求頭銜、論文和獎項。他一生中最大的醫療“成果”,就是幾千例經過他精心救治的患者,以及他幫帶的200余名外科醫生。

有人說,他像一只春蠶,把最后一根絲都吐盡了;有人說,他像一片綠葉,即使凋零也化為護根之泥土。而華益慰最為滿足的,是贏得了患者的尊重和信任。很多患者做了一次手術之后,就把他銘記心里,幾十年來一直保持聯系,像親戚一樣走動,甚至把他當成了最親的人。

其實,像華益慰這樣的醫生,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前一段時間,我經常感到心慌和出虛汗,于是就到附近一家個體診所去診治。坐診的醫生仔細聽了我的心跳,又問了一些情況后說:“你這是更年期反映,沒什么大問題,很快就會好的。”我還是不放心地問:“不需要吃點藥嗎?”他說:“不用,你只要把心理調整好就可以了。”果然,過了一些日子,癥狀就完全消除了。從那以后,我一直非常感謝這位醫生。我們素不相識,當時他如果給我開幾十元錢的藥,我也肯定要買的。可他把自己的醫德看得比金錢更為重要。

如今,見錢眼開的醫生和見錢眼開的醫院也還有,盡管他們所占的比例不大,但在患者和群眾中的影響卻不小,乃至少數地方人們一說醫生,就以為他們個個都收紅包;一說醫院,就以為他們家家都想“宰人”。所以在醫患之間,不知不覺就形成了一道無形的屏障,患者牢騷滿腹,醫生有苦難言。

看了華益慰的事跡,我們或許就能冷靜下來。作為醫生,可以在華益慰這面鏡子面前比照一下自己,看有哪些差距;作為患者,可以想一想自己曾經遇到過的醫生,看看有多少人也像華益慰那樣盡心盡職。

“治一名患者,交一個朋友”。如果每一名醫生都有這樣的境界和追求,那么,帶給醫患雙方的,將永遠是溫暖、幸福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