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以工代賑工作主要經驗和做法
時間:2022-08-27 10:15:00
導語:縣以工代賑工作主要經驗和做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完善制度規范管理建設一流以工代賑項目工程
xx縣地處太行山東南端,長治市東南部,全縣版圖面積101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50米,轄5鎮7鄉1個經濟開發區,391個行政村,總人口28.4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5萬人,總耕地面積27.2萬畝。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土地貧脊,山區面積占到版圖面積的74.5%,人均耕地只有1.1畝,是典型的山區縣,2002年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
近年來,在省市發改委以工代賑辦的大力扶持下,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局緊緊抓住我縣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的契機,圍繞建設一流以工代賑工程這個目標,狠抓項目前期工作,規范項目中后期管理,爭取項目和資金數一年一個新臺階,工程的質量和效益也一個比一個好,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和項目區群眾的認可。2003爭取國家和省以工代賑資金747萬元,2004年歷史性達到907萬元,2005年在國家以工代賑資金大量減少的情況下,也達了786萬元。幾年間使用以工代賑資金累計修建鄉村公路13條150.94公里,且大部分與縣鄉骨干公路相連接,解決了9個鄉鎮117個村近10萬余群眾的出行難問題和山區豐富的土特產品外運問題,使我縣鄉村骨干公路建設滯后狀況明顯改善,鄉村骨干公路網初具雛形,為項目區群眾今后脫貧致富打下了較好的交通基礎;實施飲水解困工程68處,其中集中供水工程7處,解決了13個鄉鎮(區)105個村32033人1974頭大畜的飲水困難,極大地緩解了全縣農村人畜飲水困難狀況,保障了農民飲水安全可靠;實施了5個小流域治理項目,綜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達6.99萬畝,其中新增基地農田面積達3000余畝,這些小流域治理項目的實施,不僅改善了項目區生態環境,提高了林草覆蓋率,減少了水土流失,而且新增的基本農田和種植的經濟林對今后農民增收打下了基礎,經濟和社會效益都十分明顯;實施農田水利項目3個,新增高效灌溉農田1700畝,為今后我縣發展農田水利起到了示范作用;草場建設項目4個,建設規模1.9萬畝。在這些項目中有龍頭企業原料基地項目3個和小額信用貸款項目1個,實施后對紫團飲業、郭氏羊湯、牽牛養殖公司3個龍頭企業的做強做大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保證了這些龍頭企業的原料供應,并極大地刺激了我縣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總之,通過近幾年以工代賑項目的實施,為改善我縣農村基礎設施落后現狀和山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方面起到了典型帶動作用,有力地推動了我縣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對山區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一、領導重視,機構健全,是做好以工代賑工作的重要保證。我縣是國定貧困縣,雖然近年來,經過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城鄉經濟發展不平衡,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依然十分落后,實施以工代賑項目如雪中送炭,為了把有限的以工代賑資金用在刀刃上,放到關鍵處,盡早提高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水平,幾年來,縣委、縣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把以工代賑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全力支持。縣政府成立了強有力的以工代賑工作組織機構,組成了由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發改局局長為副組長,有關職能部門領導為成員的以工代賑項目領導組,對項目建設實行全過程參與,全方位服務。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縣發改局,具體負責以工代賑工程項目的規劃編制、計劃上報、資金審核、項目實施的協調及監督檢查等工作。
二、科學規劃,選好項目,是做好以工代賑工作的重要基礎。幾年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以工代賑政策,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組織有關單位技術人員對全縣以工代賑項目建設進行了科學的總體規劃,先后編制完成了《壺關縣以工代賑十年規劃》、《壺關縣以工代賑十一五規劃》為做好項目的前期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具體項目選擇中我們更是堅持實地勘測、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好中選優的原則。我們將要參觀的郊溝河小流域治理樹掌項目區工程,就是我局多次實地勘測、反復比較選擇的項目。首先這個項目勞動密集型程度高,群眾可從中掙到較多的勞務報酬,其次,通過栽植水保林和堤防建設減少了水土流失,保護了生態環境,再次,通過工程建設新增了很多耕地和經濟林,這將使項目區群眾長久受益,對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具有很大的奠基作用。可以這樣講以工代賑項目工程對扶貧投入的誘導作用和規模扶貧效應是其它扶貧方式難以比擬的。
三、建章立制、規范管理,是做好以工代賑工作的關鍵環節。
(1)、出臺實施細則,理順管理程序。2003年底,根據《山西省以工代賑暫行管理辦法》,結合《財政扶貧資金管理辦法》和我縣實際,我局制定了《xx縣以工代賑管理實施細則》,經縣長辦公會議通過并以縣政府文件執行,成為我縣以工代賑工作的規范性文件。這一實施細則的出臺有效解決了我縣以工代賑項目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不到位,程序不規范、制度不健全等問題,使我縣的以工代賑項目管理從此走上正規。此外,局里還專門為以工代賑辦配備了微機、文件柜、打印機等辦公用品,從硬件上保證了以工代賑項目的規范、科學管理。
(2)、完善報帳制度,規范資金管理,資金管理是項目管理的重中之重,經過我局與縣財政部門的多次溝通、協商從03年項目實施開始,在資金管理方面我局采取了提前介入、強化報帳、嚴格審查等措施對項目資金加以管理。所有以工代賑項目均實行報帳制管理。第一筆啟動資金下達后,項目即進入報帳制管理,嚴格有關手續的審核,所有手續必須由項目負責人簽字、并由縣以工代賑辦、縣財政局審核后方可報帳。
(3)、籌措配套資金,創新工程模式。針對縣財政困難,無法配套落實以工代賑資金的實際情況,我局在以工代賑配套資金籌措中創新思維模式,千方百計落實資金,并對部分工程特別是鄉村公路建設提出了比可研和實施方案更高的要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近幾年的鄉村公路項目,原設計均為沙礫路面,后根據群眾意見,負責承建鄉村公路的鄉鎮人民政府經過實地調研,決定提高標準,一步到位將三條公路建成高標準的水泥路。但因工程形式的改變,投資也就增加了,要求配套和自籌的資金就更多了,縣政府、我局和項目單位想方設法,多方籌措,解決了項目資金配套難問題。使04年、05年的8條鄉村公路均建成了高標準的水泥路,成為全縣鄉村公路建設的樣板路。
四、堅持公開、嚴格監督,是做好以工代賑工作的有效途徑。
(1)、嚴格項目管理,保證工程質量。我局對所有在建以工代賑項目實行了局領導包項目責任制,采取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相結合,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問題,確保了以工代賑項目的順利建設。在項目管理中嚴格執行了項目法人制、項目合同制、項目公示制、項目驗收制等管理規定,個別項目還實行了招投標制和專業部門監理制。并通過報紙、電視等媒體定期公布各工程的進度、資金使用、勞務報酬發放等內容,接受社會監督。截止目前我縣2005年項目實施進展順利,除個別工程外均已完工待驗收。
(2)、加強跟蹤檢查,落實勞務報酬。實行以工代賑勞務報酬制,是以工代賑的特定形式,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措施。針對以前部分以工代賑項目不按規定支付農民報酬,少發、遲發等問題。在近二年的項目管理中,我局將以工代賑勞務報酬發放制度化、規范化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專項檢查落實。要求項目單位在以工代賑資金中優先足額發放參加項目建設農民的勞務報酬,并登記造冊,健全發放制度。為了保證勞務報酬制度的順利實行,去年后半年,我局組織了勞務報酬發放專題調研,經過多次征求意見,反復修改,于去年9月份出臺了《xx縣以工代賑項目勞務報酬發放暫行管理辦法》,并于10月19日在樹掌鎮郊溝河小流域治理工程現場舉行了首次集中發放,僅當日發放金額就達25萬元,深受群眾歡迎。這必將進一步規范我縣以工代賑勞務報酬的發放管理,切實維護參加以工代賑項目建設的農民利益。
(3)、堅持公開制度、接受社會監督。近來年,為把以工代賑項目工程建設成為陽光工程,我局對以工代賑項目從申報到實施、驗收,全過程均堅持做到公開、透明。局里先后統一制定了項目公示格式標準和宣傳標語發放到各項目單位遵照執行。并組織了二次較大規模的以工代賑宣傳活動,發放宣傳資料在2000份左右。截止目前,全縣所有完工項目均在項目實施地設置了永久性以工代賑公示牌。我們還定期對項目進展情況,在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上公示,自覺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收到了較好的社會效應,使以工代賑項目在我縣真正深入了人心,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
以上是我縣以工代賑工作中積累的一些主要經驗和做法。雖然近幾年我們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存在的許多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如因以工代賑資金到位太遲,使工程不能盡早啟動,造成部分項目成了跨年度項目問題及以工代賑項目配套資金未能按省市要求落實,措施困難等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繼續努力想辦法,多溝通,加大力度解決。我們堅信有省市發改委的大力支持,有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有相關部門和項目單位的大力配合,我縣以工代賑工作將在"十一五"期間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改善,做出更大的貢獻。全縣農民將徹底告別貧困走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