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運用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冷思考

時間:2022-09-12 10:00:00

導語:多媒體運用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冷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多媒體運用于大學英語教學的冷思考

多媒體運用于大學英語學的冷思考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內容是:新的一代要學會求知(learnhowtoknow);學會做事(learnhowtodo);學會合作(learnhowtolivetogether);學會生存(learnhowtobe)。

我國正在實施的素質教育和正在進行的新一輪大學課程改革正迎合了這一趨勢。根據我國教育部2003年12月制定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1.多媒體教學方式在目前大學外語教學中運用的現狀

大學英語教學是通過英語課堂上和諧高效的教學氛圍的創設,使學生主體性得以更大發揮,學生在積極參與、口腦并用中主動發展。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實現學生學習英語的終極目標——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這里有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那就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我們英語課堂教學中最缺的是什么?最需要什么?最困難的是什么?我們英語教師最希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解決什么難題?結論顯然不是語法條文,不是詞義辨析,不是句型句式,而是真實:真實的語言,真實的語言環境。多媒體教學模式因其多媒體電腦的強大功能,多媒體課件的模塊化、智能化、網絡化等特點,對大學外語教學無疑會起著促進作用。多媒體電腦的交互性和智能化,成為醫治中國學生“啞巴英語”這一通病的良藥。利用多媒體電腦的強大功能,學生們不僅可以和多媒體電腦設置的虛擬人物對話,還能依據電腦的評判(包括語音、詞法、句法甚至習慣用語)修正自身的錯誤。這對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2.大學外語教師的素質與多媒體教學的關系

由于電腦在我國普及時日尚不久,我國大學外語教師接觸電腦的時間同樣不是很長,很多是在職培訓或是通過自學,大學內從事多媒體教學研究的外語教師職稱、學歷結構偏低,講師和學士居多等諸多原因,無一不制約著多媒體教學方式在大學外語教學中的正常開展。大學外語教師的綜合素質在教學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目前高校對教學的要求并沒有完全體現“素質教育”的原則。許多有識之士認識到了目前的全國大學生英語四、六級考試已經偏離了其原有初衷,提出應該對其進行改革或轉軌,高校不應該以此作為衡量大學外語教學水平的標準。唯其如此,教師才不會被動地讓它牽著鼻子任其擺布,而無法進行其正常的教學;教師才會更加積極主動地發揮其能動性,進行行之有效的素質教育。考試成績畢竟不是衡量教學效果的唯一標準,否則,我們的教育及其“產品”就還會重蹈“急功近利”、“高分低能”之覆轍。

顯然,在信息化社會里,知識的綜合程度越來越高,傳統的分科教學顯得日益局促。每位教師既要從事本學科教學又要善于結合其他學科知識進行合科教學;相同學科的教師要加強合作,不同學科的教師也要相互協作。所以在硬件資源達到一定標準的同時,中心任務應該是隊伍建設——人力資源的培養開發。要培養一支善于鉆研、勤于創新、樂于合作、有較強學科知識和較高信息素養的具有現代教育理念的教師隊伍,把有限的人力資源整合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才有可能使資源整合的各個環節得以優化,使課程整合的過程真正活起來。教師角色的轉變,意味著原有的不適應網絡教育的角色將不斷地被解構、被消除、被更換,而整合為新的角色,即將由知識內容的傳授者、課程體系的呈現者、教育教學的管理者逐漸轉變為網絡教學環境的創設者和網絡教學內容體系的研究者。

3.多媒體教學在“大外”教學運用中的誤區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學習者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于學習者建構意義的情境的創設問題,并把情境創設看作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內容之一。應該說,在大學外語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是進行這種情景創設的利器。然而,遺憾的是,在實際教學中,大學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開展存在著以下認識上的誤區:

誤區之一,舍本逐末,換湯不換藥,外語課堂成了電腦功能演示廳。

教師在花精力制作花哨、精美的電子課件以拒絕學習者的“審美疲勞”方面做足了工夫,但恰恰忽略了學習者的認知規律,既沒有對教育目標、教學對象、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設計,也沒有對多媒體環境下的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學生在課件中漫游,教師在講臺上不停按動鼠標,電腦成了插足的“第三者”。這樣的課堂與傳統教學沒有本質的區別,甚至不如傳統教學。誤區之二,畫蛇添足,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方式,忽略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功能。

有的教師在外語教學中,不論什么教學內容,均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有的教師甚至摒棄了板書教學,這顯然沒有認識到多媒體教學僅僅是一種輔助教學方式,而絕不是大學外語教學的全部。

誤區之三,倉促上馬,對多媒體教學認識不清,技術掌握不夠。

由于新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有些教師囿于傳統習慣與觀念的影響,對課件的認識還不深,因此,課件制作舊瓶裝新酒,僅停留在教案+板書+資料的層次上,缺乏針對性,缺少說服力,課件在質量上也很難有所突破。

4.多媒體教學在大學外語教學中的前景展望

教學媒體的現代化不等于教學最優化,教學最優化的決定因素不在于使用哪種媒體,而在于教師所持的教育觀念。“如果在使用現代教學媒體時,依然以落后的教學理論作指導,采用落后的教學方法,只是向學生灌輸知識,那么就從原來的教師的人灌變成電灌或人機共灌。”

現代教育技術的功能再強大,也只是一種技術手段,只是為大學外語教改提供了一種可能,但它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不能包攬一切,喧賓奪主。對它過分的依賴,反而會失去人的主體性與主動性。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課堂上各自的角色定位,學生的主體、教師的指導地位不能動搖。優秀教師之所以教得好,關鍵在于能夠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調動起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興趣、熱情、主動性。因此,即使此時仍然只是教師的講授,但此刻的教與學和后者的教與學可以有本質的不同,其根本區別就在于教與學的立足點是學還是教。優秀教師是把教師的教融化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了,教是手段,是為學生更好地學。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教師觀念的轉變遠比一種教學法或教學方式要重要得多。多媒體教學方式,究其實質,它終究屬于計算機輔助教學,它顯然不能替代全部教學模式。唯有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加強教學設計,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才能實現大學外語教學的真正目的。參考文獻

1.《現代外語教學的發展趨勢和機輔外語教學》[j]張紅玲.外語電化教學.2000.3.

2.《關于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的若干問題》[j]桂詩春.外語電化教學.1994.4.

3.《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在多媒體課件設計中的應用》[j]莫錦國.外語界.2003.6.

4.《關于中國網絡課程現狀與問題的思考》[j]林君芬,余勝泉.現代教育技術.2001.1.

5.《多媒體和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學習能力培養的理論與試驗研究階段性總結報告》[j]桑新民.中國遠程教育.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