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關于農村信用社盤活不良貸款的對策
時間:2022-09-21 04:35:00
導語:淺析關于農村信用社盤活不良貸款的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信用社在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社會穩定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來自內部、外部及歷史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信用社的資產質量惡化,不良貸款一直居高不下,它就象腫瘤一樣侵蝕著信用社的肌體。造成信用社負債嚴重,經營風險加大,嚴重危及著信用社的生存和發展,同時也不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在金融業競爭日益激烈,農村經濟結構不斷調整的今天,“盤活不良貸款,保全信貸資產”已經成為農村信用社的當務之急。
一、不良貸款形成的原因分析
要盤活不良貸款,首先要了解不良貸款形成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找出防范和化解不良貸款的方法。不良貸款的產生原因總的來說有兩個方面:即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一)內部原因
1、歷史的因素:隨著農村信用社與農業銀行的脫鉤,以前由于各種政策性貸款:政府的指令性貸款,和本應由財政負擔的資金由信用社包下來的貸款等各種原因形成的不良貸款遺留給信用社,造成信用社不良貸款的占比偏高。
2、信貸管理因素:(1)信貸操作管理因素:為了應對全社會信用危機和縱向風險控制,基層信用社不得不加強信貸風險的控制,由此直接導致企業借貸手續復雜,成本攀高,擔保難等問題的出現。企業續借資金的動機下降,從而形成正常貸款逾期,“賬面”不良貸款上升的現象。(2)貸款期限結構設置因素:隨著市場的進一步開放,預期不確定因素增加,信用社為防范風險,對于貸款期的制定普遍縮短,這就和一些企業的生產周期不相吻合,到期時企業如果沒有其他資金來源,又不符合借新還舊的標準,貸款必然形成逾期。因此期限的縮短在直接提高信用社審貸、放貸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帳面不良貸款的上升概率。(3)信貸監督管理的加強使得一些隱藏的不良貸款暴露出來。
3、利益驅動的因素:一些信用社為得到較高的逾期貸款利息對有實力,風險小的企業,不主動催收貸款導致不良貸款的占比上升。
4、信貸約束機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規范,個別信貸人員素質低下,違規放貸形成的不良貸款。由于內控制度不完善,個別信貸人員綜合素質較低,法制觀念淡薄和腐敗現象的滋生,加之監管力度不夠,以及有些信貸人員為完成收息任務搞“以貸收息”為不良貸款的產生埋下隱患。
(二)外部原因
1、社會信用危機造成的不良貸款偏高。(1)全社會信用制度薄弱造成企業信用觀念淡薄。它不僅直接表現為企業對信用社的拖欠,更重要的體現為下游企業對上游企業的拖欠,形成信用社資產跨地區、跨行業的風險集中。(2)一些企業信用觀念淡薄,還款意識差,甚至采取欺詐、拉攏手段騙取貸款后逃廢信用社債務。
2、由于體制變革,企業經營管理不善及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企業及農戶的虧損而無法償還貸款。隨著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許多企業對這一過渡時期的變化沒有適應,經營管理不善出現虧損,關、停、并、轉現象增多,還由于災情、疫情等不可抗力的發生給種植業、養殖業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從而造成不良貸款的產生。
3、政策性因素:(1)政府行為不規范,指令性的行政干預造成信用社不良貸款的產生。(2)現行法規制度的約束力較弱及不完善造成信用社不良貸款的產生。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已經剝離,由資產管理公司負責管理。但是,國家有關部門以及人民銀行對農信社不良貸款的處理還沒有明確的解決辦法。至今為止還沒有一部正式的、完整的有關維護“信合”利益,確定“信合”地位的法規出臺。
二、不良貸款的防范
在盤活不良貸款的同時,還要防范不良貸款的產生,防止“一邊盤活,一邊上升”現象的出現。
1、建立有效的約束、監督機制,完善信貸授權、授信制度。(1)完善以審貸分離為核心的風險約束體系,實行貸款風險度量化控制和審批權限的分級控制,對不同層次的貸款決策人員進行不同的權利約束;對不同崗位和不同職能部門進行不同的崗位職能約束;對調查、審批、決策、管理過程中按照不同的責任劃分實行不同的責任約束。良好的信貸監督機制能夠保證信貸人員嚴格執行信貸政策,能夠預防人為因素對貸款發放的不正常干擾,防范信貸人員舞弊、欺詐等行為的發生。(2)加強對內授權、對外授信的管理,合理界定信貸授權、授信限度,應以效益性和風險性原則為標準,根據信用社的經營規模,經營實力和經濟效益等因素。實施不同程度的授予權。同是,授權、授信應視具體情況進行必要的定期調整和期間調整。(3)把好貸款審批關,正確選擇貸款投向是新增貸款風險管理的關鍵。農村信用社應該不斷加強信用社班子的民主建設,充分發揮貸審會職能,對貸款決策進行集體審批,減少決策失誤,嚴禁搞“一言堂”。
2、健全和完善信貸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落實貸款風險責任,堅持以風險管理為中心,努力提高管理水平。(1)建立信貸崗位責任只是實現信貸管理規范化的必要條條件。明確崗位職責,促使信貸人員定期審查自己的貸款,及時了解借款人的業務,密切注視借款人的財務狀況及相關擔保情況,確定有問題的貸款;并向信貸管理部門提出風險分析報告,以便有關部門及時采取防范措施。查出并匯報貸款存在的問題是們貸人員重要責任,作為考核信貸人員業績的一項標準。(2)本著“權力與責任對等、風險與收入掛鉤”的原則,對信貸操作進行責任規范,建立風險防范責任制,自上而下層層分解風險防范責任。將,風險防范納入經營責任制及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做到權、責利對等。將風險防范情況與領導干部的升、降、免罰結合起來,與信貸人員的收入分配結合起來。對形成的風險貸款要全面清理,劃分責任人,責任貸款由責任人負責清收。對造成風險損答的責任人可實行個人賠償制度,造成重在風險和損失的應追究當事人法律責任。
3、完善信貸管理操作程序,切實加強貸款的“三查”制度。(1)對貸款調查、借款人資信評估、貸款審批、發放、管理、清收等制定一個合理完善的標準化規定。減少操作程序因素造成的貸款手續繁雜,成本高及“時滯性”等問題的出現,完善信貸操作程序對農信社提高貸款質量避免不良貸款的產生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2)切實落實信貸“三查”制度是農信社防范風險貸款的關鍵環節,不能流于形式。貸前調查信息是否真實,是否遺漏,對貸款審查產生一定的影響甚至誤導。審貸是貸款發放的重要關口,審貸人員應根據借款人和信貸人員提供的信息嚴格堅持信貸政策,適時把握貸款投入時機和調整信貸投向,著眼于貸款的效益性和安全性有效結合。貸后檢查監督是貸前調查和貸時審查的繼續。農信社在量不良貸款與貸后跟蹤檢查不到位,未能及時發現貸款潛在的風險有直接關系。貸款發放后,信用社應根據不同的貸款對象和用途,分別做好跟蹤檢查和監督工作。如果信貸人員跟蹤檢查不及時,督促不利,致使問題貸款不被及時發現應承擔相應責任。
4、建立信貸資產風險轉化與補償機制。并尋求政策支持。(1)當借款人發出風險信號后,農信社應及時采取措施,對借款人和擔保人進行追償,落實債務關系,申請資產保全,轉化貸款風險。同時完善優化貸款結構制度,全面推行抵押、質押貸款方式,對貸款實行依法管理,有效轉移風險,農信社應按規定提足貸款呆帳準備金。(2)農信社還應對求政策支持,規范政府行為,并呼吁盡快出臺《金融債權管理條例》和《逃廢金融債務行為處罰辦法》來加強社會信用制度建設。爭取尋求司法部門、人民銀行和稅務機關等職能部門的支持來打擊逃債行為,并適當提高準備金比例,增強抗風險能力。
5、積極推行貸款五級分類方法,真正反映信用社資產質量狀況,采取科學的分類方法,避免以借新還舊方式來調整貸款形態使不良貸款產生。嚴格統計減少人為因素,使統計趨于客觀真實。加強對企業等級評定的監督考核,建立以優化資產質量為核心的信貸文化,加強信貸人員的業務培訓與交流,加強信貸人員的職業道德和品行的約束。
此外,建立科學的網絡體系使信用社和銀行同業之間聯合起來,利用人民銀行的信貸登記查詢系統相互配合將列入“黑名單”的企業,停止對其發放貸款并清理結算戶,維護良好的信用環境。
三、不良貸款的盤活措施
1、建議成立資產管理公司,借鑒商業銀行剝離不良貸款的做法對不良貸款進行集中處理。由政府出資或由信合管理部門直接經營一個單獨機構,來統一處理農信社的不良貸款。
2、農信社內部成立資產保全辦公室選用一些業務好,素質高,熟悉國家各項法規政策及信貸操作流程的人員來處理本轄區內的不良貸款,并下達清欠指標,采取激勵約束機制加以管理,這有助于農信社認識自身管理存在的問題,便于對不良貸款在轄區內的集中管理并節約清收成本,有利于加快自身改造的步伐。有些地方已經成立了這一機構,效果良好。
3、加強與黨政機關和司法部門的溝通協調取得其理解和支持,并協助清收不良貸款。
4、建立清收不良款激勵約束機制,發動和鼓勵全員參與收貸,對收回的不良貸款按一定比例給予獎勵,調動廣大員工收貸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對工作失職者追究其責任,并限期收回貸款,無法收回的要給予經濟或行政處罰。
5、盤活不良貸款的具體方法:
(1)對不良貸款進行全面清查,逐筆核查不良貸款基數,設置不良貸款核算工具表,根據統計數據及企業報表建立不良貸款檔案及工作臺賬,按月分析、考核、制定清收方案。
(2)在調查核實的基礎上要向每一貸款戶發放貸款催收通知單,并要求貸款戶或擔保人簽字,對貸款手續不健全的要及時補辦各種相關手續并確保未能收回的不良貸款訴訟時效的延續。
(3)根據不良貸款產生的原因不同采取不同的清收辦法。對不良貸款余額較大的貸款戶制定不同的分理處階段的盤活措施:對不良貸款余額小的客戶要盡量做到一次清收完的原則。①對貸款戶由于經營不善等原因造成破產倒閉的要及時申請資產保全在其財產清查中扣繳其資產以抵貸款本息,不足部分應及時追究擔保人責任,并制定還款計劃。②對企業在合并、轉制過程中形成的不良貸款要向合并、轉制后形成的企業追繳貸款,并保證法律時效及各種手續的完備。③對以前由于政府職工能部門指令性發放而形成的不良貸款應爭取政府職能部門的支持,幫助追繳貸款,并完備各項手續。④對惡意逃廢貸款的企業或個人要運用法律武器,重錘出擊、依法強制清收來保全信用社債權。在采取法律行為前應做好充分準備,通過各種渠道摸清借款人及相關債務擔保人的資產情況,為依法收貸提供有力保障。業務量大的單位必要時還可以聘請法律顧問協助清貸。有必要時可采取媒體曝光、上“黑名單”等方法迫其歸還貸款。⑤對暫時還款有困難,但企業確有發展潛力的貸款戶應需扶持,必要時可注入資金使其得到發展并歸還貸款。
6、在清貸過程中要嚴格貫徹保密性原則,防止給清貸工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另外,還要積極協助貸款戶清收外債以用來歸還貸款。并且不定期舉行研討會,分析情況,找出清貸辦法。
7、大力開展清收不良貸款宣傳活動,使廣大貸款戶了解信用社的信貸政策及法律、法規增強還貸意識。
8、進行呆帳核銷:這是一種最直接化解不良貸款的方法,也是信用社進行“內耗”的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方法。對經過各種努力應無法收回的不良貸款按規定進行核銷,來減少信用社不良貸款絕對數,緩解信用社經營壓力。對歷史遺留原因產生的不良貸款應區分情況進行呆帳核銷,但還要定期進行檢查,努力收回已核銷的貸款。
9、對收回抵貸資產的處理:收回的抵貸資產要妥善保管,建立檔案,嚴格管理,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采取轉讓、承包、租賃、拍賣等方式加以處置。使抵押物盡快變現,以增加其安全性和流動性,減少抵貸資產的損失。
盤活不良貸款是一項艱苦而細致的工作,它的成敗不僅關系到信用社的穩定和發展而且還關系到為“三農”服務的質量。“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要信合戰線上的每名職工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并通過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打好這場盤活攻堅戰,迎來農信社美好、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