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創業創新中的人力資源支撐

時間:2022-06-25 02:55:00

導語:解放思想創業創新中的人力資源支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解放思想創業創新中的人力資源支撐

一、背景

公眾是思想解放的主體,跨越發展的原動力,新一輪創業創新熱潮的掀起,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公眾科學素質的提高,即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學知識,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有一定的應用它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但根據中國科協的相關調查,我國公民科學素質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甚大且城鄉差距明顯,勞動適齡人口科學素質不高,大多數公民對于基本科學知識了解程度較低,在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等方面則更為欠缺,為此,*年國務院頒布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成立了《綱要》工作領導小組并將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中國科協。我市也成立了《綱要》工作領導小組并確立了近期實施的十大工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就是十大工程之一。

開展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可以準確把握我市公民科學素質發展的現實狀況,及時了解公眾對于科學技術政策和最新科學技術應用的看法和態度;由于調查活動以后還將進行,因此,可以為《綱要》實施效果評估提供參照;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實證分析,挖掘出我市《綱要》實施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為下一階段的工作開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支持;利用科學素質調查的契機宣傳《綱要》,使公眾更多地了解《綱要》的目的和意義,自覺配合《綱要》實施,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

此次調查是經舟山市統計局批準,由市科協牽頭,寧波大學、浙江海洋學院、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等多家單位配合實施的。

二、過程

與以往公益性統計一般只注重統計的最終結果不同,此次調查運用計量經濟學方法構造數學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找到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并進行深入研究。調查問卷是參考了*年全國及*年浙江省的指標體系而設計的,具有橫向可比性。

就調查過程而言,首先進行了訪談和50個樣本的預調查,對預調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修正,使問卷得到優化處理。

就樣本采集而言,調查員由舟山兩所高校中選拔出來的65名學生科普志愿者組成,調查納入了高校的社會實踐活動并由市統計局培訓,主要是志愿者對指標的正確理解、調查溝通技巧、抽樣方法等,研究報告的撰寫委托寧波大學進行,力求科學性。

就研究方法而言,本次調查采用樣本與規模成比例的PPS抽樣法,在全市兩區兩縣抽取20個鄉鎮(街道),60個社區(村),共1500位年齡在18~69歲之間的成年公民作為樣本,樣本量是在經驗數據和一定置信水平上計算得出的。對于信度效度檢驗、缺失選項處理、無效問卷剔除,也都是根據研究假設經過精確的計算得出,最終篩選有效問卷1392份。數據處理使用SAS軟件和MATLAB計算軟件進行分析,對公民科學素質的擬合度更高,實現了方法科學、資料客觀、數據準確的要求。

三、結果

2007年舟山公眾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水平為2.95%。2007年,嘉興、金華、衢州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分別為3.40%、2.75%、2.30%,*年溫州為3.16%,*年寧波為2.85%。*年全省平均水平為2.55%,*年全國平均水平為1.98%。盡管存在著時間不同期的問題,但由于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的提高是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可以認為目前舟山市公眾具備科學素質的總體排名良好。其原因主要是持續健康的經濟發展態勢和黨委政府對科協工作的重視。根據經濟學原理,勞動力供給隨價格同方向變化,但達到一定臨界點之后開始呈負相關關系,即收入達到一定水平后勞動力供給對價格不敏感,公眾更愿意保留更多閑暇時間。隨著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恩格爾系數的持續下降,我市公眾有更多的精力和財力去追求精神文化上的消費,包括瀏覽科普信息、參與科普活動等,而黨委政府重視,為將更多的資源投入科普工作創造了條件。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我市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公眾在性別、城鄉、年齡、文化程度、職業、收入等分布上存在較大差異和科普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待完善。

四、啟示

細分目標人群。從本次調查看出,我市具有較高科學素質公眾分布不平衡現象比較突出,差異十分明顯,公民科學素質水平離《綱要》預期“到2020年,公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提高,達到世界主要發達國家21世紀初水平”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同質的科普服務,包括科普內容和傳播手段等,不能滿足公眾對科普知識各有側重的需要,因此,應改進科普工作的方法與手段,根據需求的不同將其細分為具有共同特征的若干群體,并在此基礎上選定科普知識和傳播途徑,以滿足公眾差異化需求,這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投入目標人群。比如女性對于農業食品技術、人口健康與環境保護、生命科學技術等與生活質量密切相關的幾個領域關注程度要高于男性,該群體的科普重點就應該突出以上內容。

定期開展調查。世界發達國家均十分重視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并突出強調調查的持續性和常規化。從1972年起,美國就開始了每兩年一次的全國范圍內的公民科學素質調查,至今從未間斷,其調查結果被編入《美國科學和工程指標》,成為美國國會和白宮制定科技政策和科普政策的重要依據。英國科學和工業館中積累了長達170年的時間序列相關資料,研究人員可以從這些數據中分析英國科學傳播、技術發明和經濟增長的數量關系。歐盟其他成員國、日本和加拿大等也不定期地對本國公眾進行科學素質調查。中國科協從1992年起已進行了6次全國性的公民科學素質調查。就我省而言,省內有些兄弟城市比如寧波,已經將公民科學素質調查作為其重要的周期性工作,在1998、*、*年都展開了調查。因此,建議我市每3年左右進行一次調查。

改善基礎設施。研究表明,前一階段基層科普單位創建工作中建設的基礎設施均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我市已經建成的162座標準科普畫廊,城鎮公眾年參觀科普畫廊三次以上的頻率達到了14.44%,成為科普知識傳播的重要手段。但目前一些重要的科普設施卻沒有納入規劃,以科技館為例,作為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公民,尤其是未成年人學習科學知識、培育科學精神的重要場所,這種科學的啟蒙教育將使他們受益終生,其建設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是為公民,特別是為青少年提供的面向未來、充滿希望的發展平臺。目前,省科技館新館位于西湖文化廣場,建筑面積3.78萬平方米,投資4億多元,省內地市除麗水在做前期準備外,均建設了科技館。因此,全社會還應繼續關注我市公民科學素質狀況,繼續加大科普工作力度,不斷增加科普工作投入,加快科普活動場館和設施建設,促進我市公民科學素質的進一步提升。

公民科學素質是推進自主創新的一項基礎性社會工程,是政府引導實施、全民廣泛參與的社會行動,應把提高公民科學素質放在事關全局的戰略位置來考慮,通過開展科學技術教育、傳播和普及活動,努力營造激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培養獨立思考、理性判斷的精神,不斷增強公眾創業創新的意識能力,為“兩創一促”提供人力資源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