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是什么
時間:2022-07-10 06:25:00
導語:農村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是什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農村流動人員越來越多,分布越來越廣,其中的黨員數量也在日益增加。農村流動黨員是農村發展市場經濟的主力軍,更是流入地經濟建設的骨干力量。加強和改進對農村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讓每一位流動黨員成為一面流動的紅旗,永葆先進性,是新時期黨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面臨的新課題。
一、存在的問題
從調查情況看,農村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著“五難”:
(一)去向難掌握。一些農村黨員外出前不向黨組織報告,有的外出后不與黨組織保持聯系。據統計,全縣在外務工、經商及投親的農村黨員中,近半數黨員在外出前未向黨組織報告。還有一部分黨員沒有與原黨支部保持聯系。加之外出黨員的流動性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因素,特別是務工經商的流動黨員,有的無固定地點且居無定所,哪里賺錢就流動到哪里。因此,黨組織很難隨時掌握外出黨員的去向。
(二)活動難開展。一方面,由于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很大一部分外出流動的農村黨員遠離屬地黨組織,無法參加原黨支部的活動,就是春節返鄉,也是來去匆匆;另一方面,一些流入地黨組織對流入的黨員不聞不問,多數黨員在流入地無“家”可歸,由此造成流動黨員的組織生活、教育培訓等難以正常開展。
(三)管理難落實。在流動黨員中,有的還處于預備考察期,預備考察期間的現實表現難掌握,培養考察難進行,轉正手續難辦理;有的外出預備黨員到期不按時提出轉正申請。此外,由于傳統的目標管理和民主評議制度很難適應流動黨員這新的特殊群體,致使外出流動黨員疏于管理和監督。
(四)黨費難收繳。大部分外出流動的農村黨員是在春節返鄉時一次性補交全年黨費或外出前一次性提前交納全年黨費,有的是由其親屬代為交納,還有少數流動黨員不愿交納黨費。
(五)作用難發揮。由于受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相當部分流動黨員一心向“錢”看,外出期間對原黨支部的工作不聞不問,對組織安排的工作置之不理,對家鄉的建設漠不關心,先鋒模范作用明顯弱化。
二、原因分析
農村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難,究其根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思想認識不深。流動黨員是順應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發展而產生的新事物,許多黨組織沒有充分認識加強其教育管理的重要性、緊迫性,存在著不想管、不愿管、不好管的思想,導致行動上自覺或不自覺地表現出輕視或忽視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傾向。有的流出地黨組織認為外出黨員是“嫁出門的女”,不必管;有的流入地黨組織覺得外來黨員是“借店歇腳”,不是自家的人,一旦接收其組織關系,就有可能涉及到勞保、福利等一系列問題,何必自找麻煩,干脆不管。更有甚者,有些流入地的黨組織對持《流動黨員活動證》或《黨員證明信》的流入黨員拒之門外,不讓他們參加當地的組織生活,造成一部分流動黨員想轉組織關系無處接,想參加黨的活動無處去,想及時交納黨費無人收,想向組織傾吐心聲無人聽的“四無”現象。由于一些基層黨組織對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認識不深,重視不夠,造成“五難”現象長期得不到很好的解決。
(二)黨性觀念不強。部分外出流動的農村黨員黨性觀念淡薄,組織紀律性不強,外出時不愿向黨組織報告;有的“黨員意識”逐漸淡漠,忽視黨組織生活,平時既不參加所在地的黨組織生活,也不向原黨組織匯報思想工作,出現了“流出地管不到、流入地管不了”的情況;還有的黨員存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一意去掙錢”的心態,不愿暴露黨員身份,把自己置于黨組織之外,拒絕組織監督,成為“隱性黨員”、“口袋黨員”或“檔案黨員”。
(三)教育管理不力。一是黨組織管理不嚴。一些基層黨組織沒有制定切實可行的流動黨員管理措施,致使部分流動黨員學習活動和思想教育幾乎等于空白。個別基層黨組織沒有向外出黨員發放《流動黨員活動證》或開具《黨員證明信》,還有的基層黨組織對《流動黨員活動證》沒有進行認真的查驗,造成《流動黨員活動證》制度落實難。二是黨組織建設滯后。有的地方雖然有黨員,但處于種種原因一直不能建立黨組織,黨的工作覆蓋面不寬,出現了“組織找不到黨員、黨員找不到組織”的情況。
三、對策及建議
(一)克服畏難情緒,消除思想肓區,充分認識農村外出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大意義
各級黨組織尤其是各黨委主要負責人要深化對加強農村外出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消除對農村外出流動黨員教育管理中的誤區和盲區。《黨章》中明確指出:“每個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都必須編入黨的一個支部、小組或者其它特定組織,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內外群眾監督”、“不允許有任何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不接受黨內外群眾監督的特殊黨員”。各級黨組織應該看到,農村外出務工經商黨員,多數是年富力強,具有一技之長,他們在外經風雨、見世面,學到了別人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經驗。管好他們,用好他們,不僅有利于本地的干部群眾更新觀念、增長才干,提高致富本領,而且有利于帶動黨員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有利于“雙帶”作用的充分發揮。因此,各級黨組織要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從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戰略高度,進一步增強對加強農村外出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努力消除認識上的誤區,克服對農村外出務工經商黨員教育管理無關緊要的錯誤認識,以及對外出務工經商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畏難情緒。及時消除教育管理中的實際盲區,把外出務工經商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強化領導,建立責任制,定期研究,緊緊抓在手上,切實加強和改進對外出務工經商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激活黨的每一個細胞。
(二)創新管理方法,完善工作機制,積極探索加強農村外出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徑
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對外出務工經商黨員的教育管理,一定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因人制宜,努力探索外出務工經商黨員教育管理的新路子、新辦法,完善管理機制,使黨員不管流動到哪里,都能參加黨的組織生活,履行黨員義務,享有黨員權利,接受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1、理順關系,建好組織,讓農村外出流動黨員有“家”。針對鄉鎮流入城區、城區流入社區的流動趨勢,各級黨組織要采取措施,抓好流動黨員組織關系歸并和轉接工作,使這些農村外出流動黨員人人有“家”可歸。一是要進行“多頭并”,理順組織關系。凡是本縣內流入縣城單位和非公企業務工6個月以上的黨員,非公企業已建黨組織的,本人組織關系必須轉入企業黨組織,未建黨組織的一律轉入社區黨組織。對于流出縣外的黨員,各鄉鎮黨委要通過多種形式與其取得聯系,按有關規定做好組織關系的接轉工作。二是實行“兩頭清”,搞好轉接工作。流出地黨組織要與流入地黨組織密切配合,對流動黨員的組織關系進行認真清理,分類處理:凡外出超過6個月的,其組織關系一律轉到所在地黨組織;確實無法轉出的,頒發《流動黨員活動證》。外出務工經商黨員外出后,應及時將《流動黨員活動證》交給外出所在地黨組織,接受外出所在地黨組織的教育管理。外出黨員返鄉后,原黨組織要認真查驗《流動黨員活動證》所記載的有關內容。另外,對外出時間3個月以內的,外出黨員必須開具《黨員證明信》,外出務工經商黨員外出后,應憑《黨員證明信》,主動接受外出所在地黨組織的教育管理。三是開展“分頭建”,構筑活動陣地。首先,堅持屬地管理的原則,完善社區黨組織。探索建立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樓層黨小組,使黨組織覆蓋到整個社區。其二,堅持行業管理的原則,健全行業黨組織。在具備建立黨組織條件的非公企業建立黨組織的基礎上,各主管部門要在個體經營者協會和縣工商聯合會分別建立個體協會黨支部和非公企業黨組織。其三,堅持流動管理的原則,建立臨時黨組織。根據流動人員分布區域情況,在外出務工黨員集中地建立臨時黨支部或黨小組。外出務工經商黨員臨時黨支部或黨小組隸屬于原所在地黨組織領導,并協助原所在地黨組織教育管理外出流動黨員。
2、加強聯系,暢通渠道,讓農村外出流動黨員回“家”。流出地黨組織要抓住“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黨員先進性教育、基層黨組織集中整頓等有利時機,采取深入調查、加強聯系、暢通渠道等措施,讓流動黨員“回家”,接受黨組織的教育。一是開展雙找,從“面”上掌握情況。“雙找”即“黨組織找黨員、黨員找黨組織”。通過“雙找”,對農村外出流動黨員進行“拉網式”清理并進行登記建檔,做到“十個掌握”,即掌握流動黨員的詳細去向、聯系方式、居住地、務工經商點、家庭情況、思想狀況、身體情況、戶口關系、檔案關系和組織關系。二是區別情況,從“線”上加強聯系。對在周邊地區流動的外出黨員,各鄉鎮黨組織派出工作組進行“家訪”;對有固定聯系方式的黨員,流出地黨組織要通過向流入地黨組織發調查函的形式,了解黨員的有關情況;對居無定所的黨員,黨組織要通過電話進行定期聯系;對長期未與組織聯系的黨員,黨組織指定專人負責溝通聯系。三是暢通渠道,從“點”上健全機制。在全面掌握外出流動黨員情況、取得聯系的基礎上,從建立機制入手,構筑黨組織和黨員之間穩定的聯絡溝通渠道,使黨員離鄉不離黨、離家不離心。其一、對縣內流動黨員,在流出地、流入地和縣委組織三個點上建立“三層聯絡”機制。即:在流出地黨組織建立外出黨員登記卡;在流入黨員較多的縣城建立流動黨員管理中心,流動黨員一人一卡,憑卡到流動黨員管理服務中心報到和參加活動;在縣委組織部建立縣內流動黨員信息庫,實行動態管理。其二,對流出縣外的黨員,在黨組織與黨員兩個點上建立“雙向聯系”機制。對確因客觀原因不能回支部參加活動的黨員,由黨支部與黨員保持經常性“雙向聯系”。在聯系方式上,一方面,流出地黨支部確定專人與外出流動黨員結對聯系,隨時了解外出黨員的思想動態,向他們通報支部工作情況,征求他們對黨支部工作的意見及對家鄉建設的建議等;另一方面,在相對集中的外出黨員中確定一名威信高、責任心強的黨員,作為該外出流動黨員群體的聯絡員,隨時保持與黨組織的聯系,同時嚴格規定流動黨員要定期向黨組織匯報自己外出后的工作、生活等情況。
3、虛實結合,靈活多樣,讓農村外出流動黨員想“家”。針對流動黨員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教育培訓和真情幫扶,讓黨員真心想念黨組織這個大家庭。一是強化教育培訓。根據流動黨員的職業特點、行業分布和知識層面等具體情況,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開展政治理論、政策法律、科技知識、崗位技能及各類先進事跡的教育培訓,使外出流動黨員的整體素質各從業能力不斷提高。在教育形式上,對長期外出務工黨員可采取“遠程式”(郵寄資料、電話信函等)教育;對流入本縣城區的黨員,可分別采取“送學式”、“輪訓式”、“跟蹤式”等教育方式。在時間上可抓住外出前進行“行前教育”,返鄉后進行“補課教育”。同時,還要召開外出黨員座談會,讓他們匯報在外的思想、工作情況,暢談在外的見聞和感受,為家鄉的建設獻計獻策。通過這些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務實管用的教育內容、生動活潑的活動方式,為農村外出流動黨員教育管理注入生機與活力;二是營造寬松環境。事實證明,只有保護好外出流動黨員的利益,為他們工作、生活、創業提供有效的服務和寬松的環境,才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作用。為此,流入地黨組織要在各項政策上一視同仁,把外出流動黨員與正常黨員平等對待,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在住房、就業、子女入學和勞動保障等方面為流動黨員提供服務;三是解決實際困難。在政治上,各有關黨組織要按照黨章和《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試行)》的規定,切實保障流動黨員應享有的權利,特別是要妥善解決好流動黨員參加選舉問題。在生產中,流出地黨組織要多措并舉,分類施策,組織人員幫助外出流動的困難黨員搞好春耕、夏鋤及秋收生產,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同進采取“財政出一點、黨費擠一點、黨員捐一點、社會募一點”的辦法,建立貧困黨員救助基金,支持黨員在外建功立業。
(三)豐富活動載體,激發責任意識,努力搭建農村外出流動黨員發揮作用的創業舞臺
要不斷創新外出務工經商黨員教育管理理念,從激活外出流動黨員創業和帶領群眾創業的能力入手,豐富活動載體,打造創業舞臺,引導務工經商黨員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使黨員出得去、站得住、帶得動,努力形成激活一名黨員、繁榮一方經濟、帶富一方群眾的良好局面。
1、分類建卡,掛牌承諾。針對城區外來務工經商人員中流動黨員較多的現狀,社區黨組織要在轄區推行流動黨員掛牌承諾制度,把外來務工黨員按務工、經商、投親等不同類別,制作不同顏色的“共產黨員”公示牌,對流動黨員的姓名、服務項目及承諾內容進行公開。根據流動黨員的本領和個人特長,社區黨組織將需要辦結的大小事情、幫扶的弱勢群體、興辦的公益事業等情況,制成“菜單”,分別發放到流動黨員手中,讓黨員照單開展工作。
2、編入隊伍,提供服務。堅持“民思我想、民困我幫、民需我辦、民求我應”的服務宗旨,社區黨組織可因地制宜地開展“樹形象、求發展,爭做文明市民、依法納稅文明戶”等活動,并將流動黨員編入志愿服務隊、信息咨詢隊等,參與社區宣傳教育、文化娛樂、法律援助、醫療保健、環境整治等力所能及的便民服務活動,。
3、發揮作用,促進發展。針對部分流動黨員致富信息廣、具備一定發展資金的情況,流出地黨組織要組織開展“創辦一個項目、引進一項技術、提供一條信息、帶動一批人員、奉獻一份愛心”的“五個一”活動,號召動員外出流動黨員為家鄉做貢獻,引導流動黨員回鄉創業,使每名黨員都能成為一面面流動的旗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