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路 強化措施 切實解決損害群眾利益問題
時間:2022-07-19 05:48:00
導語:創新思路 強化措施 切實解決損害群眾利益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前,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在少數地方和部門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所引發的矛盾已經成為社會矛盾的主要表現之一。切實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是我們黨從反腐倡廉建設實踐中總結出的重要經驗,也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重點。我們必須創新工作思路,強化治理措施,從解決深層次問題入手,切實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以反腐倡廉建設實際成果取信于民。
堅持思想道德建設與從嚴執紀相結合,強化黨員干部的宗旨意識
在體制機制制度尚需健全、市場機制有待完善、利益結構日趨復雜的情況下,思想道德建設對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只有不斷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道德素養,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才有思想保障。要切實加強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教育,使廣大黨員干部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和公仆意識,把以人為本、關注民生貫穿到各項工作之中,真正做到順民心、重民意、保民權、興民利。要廣泛開展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把道德規范轉化為行為準則,自覺在各種利益誘惑面前保持正確利益取向,增強自我約束力,提高各級領導干部執政為民觀念、行政執法部門執法為民意識和公用事業單位服務為民的自覺性。在加強正面教育的同時,還要充分發揮警示教育的作用。嚴肅查處損害群眾利益案件,糾正與民爭利的行為,追究治理不嚴、糾風不力的領導責任,有力推動糾正損害群眾利益不正之風工作深入開展。
以解決好群眾關注、反映強烈的問題為重點,不斷加大專項治理和監督檢查力度
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工作面廣量大,情況錯綜復雜。既要統籌兼顧、全面治理,又要突出重點、抓點帶面,著力在重點領域和重點工作上取得突破,推動專項治理工作不斷深入。一是注意傾聽群眾意見和呼聲,認真開展專項治理。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了解群眾疾苦,掌握真實情況,解決實際問題。當前,要按照第十七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會和國務院第一次廉政工作會議的部署,著力解決環境保護、食品藥品質量、安全生產、征地拆遷等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繼續治理教育亂收費、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查處侵害進城務工人員利益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二是圍繞著力解決職能部門不依法行政和監管不力等問題,加強監督檢查。要加強價格監管措施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維護市場價格穩定。這既是中央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也是貫穿全年糾風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認真抓緊抓好。要加強對社保基金、住房公積金和扶貧、救災專項資金的監督檢查,確保“兩項基金、兩項資金”既安全有效,又使基金的社會保障和資金的扶危濟困功能惠及群眾。要圍繞落實政策、規范收費,加強對涉農、教育、衛生工作的監督檢查,促進各項惠民政策的落實。三是高度重視解決民生問題,大力推進“民心工程”。緊緊抓住群眾最關心、要求最迫切、反映最強烈的就業、就學、就醫、社會保障等突出問題,堅持每年為群眾辦幾件實事,努力形成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紀檢監察機關要圍繞重點工作,積極發揮參謀助手作用,組織協調有關責任部門齊抓共管,監督檢查省委、省政府決策執行情況,確保各項“民心工程”取得實效。
更加注重源頭治理,形成防治損害群眾利益問題的長效機制
反腐倡廉建設實踐表明,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既要立足于糾正、剎風整紀,更要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構建防范不正之風的長效機制。一是改革體制機制。大力推進行政體制改革,精簡機構和冗員,簡化優化職能,減少不正之風滋生的土壤。大力推進管理制度改革,加快行政審批中心、電子政務、綜合執法機制建設,減少審批項目,簡化程序,強化監管。積極探索建立社會利益調解機制,加大對教育、醫療、執法等部門的財政供給,推行“陽光工資”,規范工資福利制度和收入分配秩序,減少因分配不公而引發的心理失衡和行業攀比行為。二是完善市場機制。權力進入市場,官商勾結謀利,一直是損害群眾利益問題的重要原因。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凡是可以用市場機制解決的問題都要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減少權力對微觀經濟的干預。建立和完善市場規則,規范市場進入、市場競爭和市場交易行為,形成規范有序的市場秩序。規范配置資源的權力,要從源頭上制約領導干部陷入非法利益格局問題,把完善“四項制度”作為重點來抓,在公開透明、競爭有序、規范運作上做工作,建立有形建筑市場、經營性土地拍賣中心、產權交易中心、政府采購中心等,進一步在維護市場秩序、優化資源配置上發揮作用。三是建立健全法規制度。糾風工作要取得更大的成效,必須用制度做保證。按照效能、便民、管用的原則,把不正之風多發領域、部位和環節作為法規制度建設的重點,圍繞治理教育亂收費、糾正醫藥購銷和醫療服務中的不正之風、減輕農民負擔、治理公路“三亂”等問題,圍繞土地征用、城鎮房屋拆遷、企業重組改制和破產、農民工工資支付中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健全管理制度和行為規范,形成保護群眾利益的法制屏障。
依靠群眾強化監督,推動部門和行業轉變職能和作風
解決損害群眾利益的問題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事關反腐倡廉建設工作全局,事關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必須依靠和發揮人民群眾的力量。一要大力推進民主政治建設。要從引導人民群眾正確行使民主權利入手,深入推行政務公開和公共企事業單位辦事公開,完善聽證會制度,暢通表達渠道,努力把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管理權、監督權落到實處,實現以“權利”保護“權益”的良性循環。二要不斷完善和規范政風行風建設和民主評議政風行風活動。在繼續開展各種形式創建活動的基礎上,重視建立健全各項制度,逐步建立起行行有標準的職業規范、級級有任務的責任規范、人人齊參與的行為規范,形成公開民主、權力制約、有序運行的制度體系,實現政風行風建設從以開展創建活動為主向糾建并舉、制度創新轉變;不斷充實評議內容、創新評議方法、拓寬評議范圍、完善評議制度,增強民主評議的針對性,實現民主評議從以擴大規模為主向規范運作、注重質量轉變;切實把“行風熱線”和“政務熱線”辦實辦活、辦出成效,在全面覆蓋的基礎上,使“熱線”由以往受理和解決問題單一功能,逐步向傳遞和解讀政策政令信息、公眾向政府部門建言獻策、政府與公眾之間良性互動等多功能轉化,實現以溝通增進理解,以理解促進支持,以支持完善監督的有效運轉。三要建立及時發現和快速解決損害群眾利益問題的工作機制。改進工作方式方法,繼續推行領導信訪接待日制度,完善行政效能投訴中心,積極實行公開承諾、聽證質詢、問卷測評等,開通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損害群眾利益問題的“直通車”。完善群眾利益訴求制度,建立社會利益關系協調機制,引導群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及時解決利益沖突問題。進一步完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完善信訪工作責任制,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調解的方法,及時處理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