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精神文明交流材料
時間:2022-09-19 11:12:00
導語:街道精神文明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以來,我街的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堅持以上級指示精神為指導,以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生活質量為目的,以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動為載體,努力提高居民思想道德素質,促進人際關系和諧,把區域共建工作與開展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做到有機結合,促進了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為創建和諧文明地區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抓典型,促進文明創建活動開展
在開展群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我們充分挖掘各個層面的典型,發揮典型引導示范效應,積極推進文明創建活動的全面開展。
(一)開展弘揚大東精神主題活動,發揮各類典型引導示范作用。年初,我們在各社區開展了尋找身邊的典型系列活動,積極發現典型、培養典型。一是發揮老典型示范作用,推動文明創建活動再上新臺階。我街居民傅常君是**市文明出行好市民標兵,街道積極發揮他在文明出行宣傳教育中影響力,在東邊城街與大東路的交匯處成立傅常君文明崗。通過他堅持參與交通協勤、導乘服務,身體力行宣傳文明出行,在打造傅常君文明出行品牌的同時,進一步推動了我街文明出行活動的開展,社區志愿者服務隊工作盡職作為,在市區多次檢查中受到好評。二是大力培養新典型,為文明創建活動注入新的活力。我們在全街開展了“向身邊的老傅學習”活動,積極挖掘身邊的“弘揚大東精神,建設和諧社區”典型,先后涌現出劉秀芹、高懷珍、祝普發、張玉泉、沈錫山、杜婉婷、李晶等10多位老少典型,在和諧社區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三是開展尋找身邊的勞模活動,為和諧文明社區創建發揮余熱。萬泉地區共有省級勞模4人,市級勞模7人。其中,年齡最大的79歲,年齡最小的34歲。街道工會牽頭召開了勞模、先進工作者參加的“弘揚勞模精神,構建和諧地區”主題座談會,勞模們表示,構建和諧社區要從提高每一個人的素質做起,過去在工作單位我們是勞模,現在退休在社區我們要當好市民,繼續發揚“顧全大局、愛崗敬業、甘于奉獻、開拓創新、遵紀守法”的勞模精神,以自身和諧帶動社區和諧,街道70多名夕陽紅文明出行勸導隊成員堅持參加交通協勤、導乘服務和社區治安巡邏,為建設和諧社區發揮余熱。
(二)以河沿社區“共產黨員110服務隊”為先導,全面推進社區義工服務活動的開展。一是加強指導,促進發展。**年2月,河沿社區共產黨員在全區率先成立了以義工服務為內容的“共產黨員110服務隊”,隊員主體成份是共產黨員,主要服務對象是弱勢群眾和有急、難、險事需要幫助的居民,主要職責是協助購買水、電、氣,解決如停電、暖氣漏水等突發事件。街道了解情況后,及時進行跟蹤指導,解決了成立之初服務隊員少、服務項目單一等問題,使義工服務隊成份由黨員發展到普通居民,規模由建立之初的10余人發展現在的200余人,服務項目也由10多項擴大到20多項,受到群眾的廣泛贊譽。**日報等媒體作了報道。二是積極推廣,全面起動。年初,街道組織推廣了河沿社區義工服務的做法,各社區普遍成立以共產黨員、社區工作者和居民骨干為主體志愿者服務隊。特別是金星社區成立共產黨員義工服務隊,下設環境監督護綠隊、思想道德宣傳隊、扶貧幫困服務隊和治安防范巡邏隊,并舉行了隆重的宣誓儀式。目前全街7個義工服務隊活躍在一線為居民開展服務。
(三)鞏固老典型,培育新典型,積極推進文明和諧社區創建。一是繼續打造永豐品牌,努力創建特色文明社區。永豐社區是全省聞名的品牌社區,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多次到這里視察,如何使社區建設再上新臺階,是擺街道社區兩級黨委面前的重要課題。社區黨委確立了“大力發展社區教育,努力提高居民素質”的工作思路,2002年3月,與**大學聯合創辦社區教育學院,將社區黨校、文明市民學校、科普大學、道德文明宣講團等納入學院的教學之中。社區教育學院系統制定教學計劃,先后開設了英語、文明禮儀、飲食營養、醫療保健、心理咨詢、法律常識、環境保護、就業技能、書畫、攝影等系列講座,形成多層次、覆蓋面廣的社區教育體系。同時,社區學院根據不同時期工作重點,把校內教育與校外活動結合起來。近年來,先后開展多種形式的演講會、報告會和專題講座,為提高居民素質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有力地推動了和諧社區建設。二是加強指導,積極培育新典型。魁星社區是老居民小區,各種設施不完善,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我們從未成年人教育入手,寒假率先啟動了“感恩父母,回報社會”活動,暑假又組織策劃了大學生回報活動,受到良好的社會效益。結合形勢任務要求,先后組織紀念香港回歸10周年、紀念**解放59周年等大型活動,提高魁星社區的社會影響力,使魁星成為萬泉地區又一個具有發展潛力社區。三是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各社區根據不同人群的興趣愛好,先后組建了社區合唱隊,舞蹈隊、腰鼓隊、太極拳隊及各類興趣小組,她們平時自娛自樂,自我陶冶情操,每逢重大活動積極參加演出。舟泉京劇隊、永豐合唱團、腰鼓隊、東逸健身操隊等團體均在市、區比賽中獲得大獎。今年6月,永豐社區組織了以“和諧頌”為主題的慶祝建黨86周年大型文藝晚會,俱樂部的中老年朋友踴躍參加,演出了精彩的文藝節目。8月份,全國省級計劃生育協會會長座談會在大東交流期間,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會長、國家計劃生育協會會長姜春云及70多名與會代表觀看了社區文藝團隊表演的配樂詩朗誦、音樂快板、情景劇、英語表演、剪紙、書畫、歌舞等精彩節目,受到與會領導的高度贊揚。姜春云說:“永豐社區名不虛傳,是一個幸福的家園。中央提出的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在你們這里得到了落實。”
二、抓共建,促進區域文明創建協調發展
萬泉地區有國家、省、市直屬單位10多家,有銀行、保險公司等多家金融單位機構,也是區委、區人大的所在地。我們有效利用駐街單位資源,積極開展共駐共建,促進了萬泉地區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和諧發展。
(一)加強組織領導,樹立共建和諧萬泉意識。年初,在街道的倡導下,成立了由街道和駐街大單位主要領導參加的萬泉地區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由萬泉街道統籌協調區域精神文明工作,并于今年2月,召開了駐街大單位領導參加的“構建和諧萬泉聯誼會”,各駐街單位領導暢所欲言,紛紛表示要盡己所能,為構建和諧地區貢獻力量。
(二)開展雙擁共建,為軍隊和國防建設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一是堅持重大節日走訪慰問,不斷增強軍政軍民團結。今年“八一”前夕,街道領導和社區工作者先后慰問駐軍官兵。永豐社區黨委班子成員、原四野老戰士回訪團、民營企業家代表、文明市民代表、現役軍人家屬代表30余人組成慰問團,在社區黨委書記李軍的帶領下來到市武警支隊十九中隊進行雙擁慰問活動,為官兵送去慰問品,受到官兵的熱烈歡迎。二是開展健康向上的文藝聯歡,豐富官兵業余生活。金星社區堅持傳統節日聯歡活動,先后組織了“慶國慶迎中秋軍民用共建和諧社區聯歡會”、“慶祝建軍80周年軍民聯歡會”、社區工作者與解放軍官兵共度春節等大型活動,部隊官兵和居民演出了精彩的文藝節目,活躍了軍地文化生活。二是積極為部隊家屬和職工服務,為部隊官兵排憂解難。解放軍第四六三醫院是河沿社區的駐社區單位,因各種原因醫院有職工20多人未辦理養老保險,社區派出專人先后20余次前往醫院幫助開展宣傳指導,幫助20多名職工辦理或恢復養老保險,為60余名職工和家屬辦理醫保。與此同時,部隊也給予社區工作極大的支持。今年3月4日,突降暴風雪,給居民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解放軍第四六三醫院組織官兵到居民區掃雪,方便了居民出行,受到居民贊揚。
(三)整合區域資源,為建設和諧萬泉提供保障。一是創辦了德濟老年健康俱樂部,為開展中老年人健康教育創造良好條件。**年8月,永豐社區聯合德濟醫院,由醫院出資200多萬元創辦了全市第一家集醫療保健,康復指導、健康講座、咨詢服務、體育鍛煉于一起的多功能德濟老年健康俱樂部,開創了民營企業創辦社會福利事業的先河。德濟健康俱樂部成立以來,發展會員2000多人,先后為1800戶居民建立健康檔案,所有會員免費參加活動。在為廣大中老人提供各種服務的基礎上,俱樂部會員在德濟醫院就醫享受15%的醫療費優惠,定期參加健康講座、體檢和各項比賽活動。通過共駐共建,德濟醫院在人力、財力等資源上的優勢得到較好地發揮,不僅為廣大中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也實現了“以人為本,以德濟世”社會價值。二是統籌協調,積極組織駐街單位參加“知榮明恥,文明出行”活動。全市“知榮明恥,文明出行”活動開展以來,街道積極與**造幣廠、腫瘤醫院等單位溝通協調,充分企業在人力、財力、物力上的資源優勢參與交通協勤。**造幣廠一方面教育職工遵守交通規則,文明出行,另一方面,派出交通協勤督查組在廠區大門上下班高峰期進行檢查。同時,還派出小分隊到大東門交通崗參加交通協勤,體現了較強的社會責任感,有效地促進了“知榮明恥,文明出行”活動的深入開展。
三、抓特色,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加強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不僅是文化知識的傳播,更是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街道關協充分發揮“五老”成員在未成年人教育中的作用,建立了“社區、學校、家庭”三位一體教育網絡,成立了7個校外中隊,為開展未成年人教育和參加社會活動創造條件。
(一)開展感恩教育,培養未成年人的社會責任意識。一是開展“四個一”活動,增強感恩意識。寒假期間,各社區普遍開展“感恩父母,回報社會”教育,做到“四個一”,即每個學生寫一篇以感恩為主題的征文或信件、組織一次由家長和學生共同參加的“感恩師長,回報社會”主題演講活動、每個未成年人算一筆感恩帳、組織未成年人參加一次社會公益活動。二是拓寬教育渠道,豐富教育內涵。把感恩教育范圍由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拓寬到回報社會。街道先后組織未成年人到大東敬老院走訪慰問孤寡老人、與生活困難的弱勢群體開展幫扶結對子服務,組織未成年人開展學習交流、組織受到社會資助的大學生開展感恩回報服務,魁星社區大學生組成“感恩回報團”為社區未成年人開展科普知識講座、走訪慰問孤寡老人、幫助未成年人義務輔導功課。感恩隊伍由開始的4人發展到18人。三是建立長效機制,保證教育實效。街道精神文明辦協調關工委、青教、婦聯、團委共同從事未成年人教育工作。制定年度教育計劃,開展經常性活動,保持教育持續性,形成良性循環,保證教育效果。
(二)開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促進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長。一是創辦“母親課堂”,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2004年,永豐社區率先創辦了“母親課堂”,根據未成年人在不同年齡段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從年輕母親、文化層次較高的母親和下崗女工母親三大層面因人施教,提高母親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地縮小了家長與子女之間的“代溝”,使家庭教育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建立社區、家庭與學校信息溝通平臺,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未成年人入學后,校園環境直接影響未成年人的成長。為了幫助少數或因學習成績不好,或因經常與同學打架受到學校處理的學生成長,“悄悄話”聊天室成員每學期到學校走訪1——2次,一方面與學校一起共同做好青少年本人的工作,幫助其克服缺點,增強自信心。另一方面要求師生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創造一個寬松的環境。三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利用假期開展書法、繪畫、講座、演講等比賽激發青少年學習熱情。針對成長時期的未成年人具有追求上進、接受能力強、反應敏銳、可塑性強等特點,先后組織了英語明星劉鵬翔成材事跡報告會、社區特色家庭報告會及青少年才藝展示會,用正面典型引導青少年發奮成材。社區“悄悄話”聊天室和“心靈驛站”,針對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問題進行個別溝通交流,培養未成年人良好的心理素質,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三)圍繞素質教育,積極組織未成年人校外實踐活動。我們有效利用轄區內資源開展三項主題教育活動。一是開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結合紀念誕辰109周年,組織“踏著偉人足跡,構建和諧萬泉”主題活動、結合建軍80周年組織“回眸英雄業績,承接光榮傳統”故事會、利用暑假時機組織未成年人參觀“九•一八”紀念館進行“牢記歷史,勿忘國恥”等愛國主義教育。二是開展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結合“喜迎奧運會,創建文明城”開展了“喜迎奧運,放飛夢想”、“文明上網迎奧運”等活動,結合“志存高遠,澎湃馳翔”大東精神宣傳,組織“我是合格小公民”、“我心中的和諧社區”等主題演講活動。三是開展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結合“知榮明恥,文明出行”教育開展“文明出行,從我做起”公益宣傳、“走進少年法庭旁聽,爭做遵紀守法模范”、組織未成年人參加“愛家鄉,建家園”公益勞動、走訪慰問孤寡老人,為特困失學學生捐款捐物,進一步夯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思想基礎。校外活動的深入開展促進了未成年人工作,永豐社區被省關協命名為“老少共建實驗社區”。今年4月,雷鋒校外中隊受到中央、省、市等13家新聞單位的關注,《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多家新聞單位予以報道,成為**市英雄校外中隊的典型。
- 上一篇:領導干部交流規定
- 下一篇:雷鋒校外中隊交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