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實踐科學發展觀交流材料

時間:2022-05-23 04:28:00

導語:工業實踐科學發展觀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實踐科學發展觀交流材料

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歷程中,之所以能夠經得住來自實踐過程中的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源于我們黨生命力的強大。我們黨生命力強大的源泉來自黨在理論上的不斷創新,黨的理論創新牢牢的扣住理論聯系實際的路線方針,不斷地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用最新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作為最新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作為一門科學理論,解決了在實踐中為什么發展,為誰發展,怎樣發展的深刻問題,因此科學發展觀是關于人類發展主題的科學理論,全方位全視角的闡述了發展問題。科學發展觀要求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道路上,要正確處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環境之間的關系,提倡和諧的價值主旨。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重在實踐。把科學發展觀與實踐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促進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和諧發展,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落腳點和出發點,是重點中的根本。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道路上認真實踐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是*市委、政府和各族干部領導的歷史責任。截至20*年,*實現生產總值52.64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由2007年的32:43:25調整為28:50:22,完成地方財政收入3.47億元,增長58%,其中一般預算收入2.36億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6655元。*經濟社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縣域經濟不管在經濟總量還是質量上都有了巨大提升。尤其是在三產結構比例中,第二產業首次達到50%,宣告*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進入工業主導型經濟發展模式。

在新的發展歷史階段中,在以工業為主導,其他行業為輔的經濟結構中,工業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和動力。面臨發展的新階段新形勢,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科學發展觀與*新型工業化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用科學發展觀切實解決新型工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此進一步提高*新型工業化發展水平,進而推動*整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整個工作的重中之重。

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提高*新型工業化發展水平,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重點突出“工業強市”戰略。“工業強市”戰略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要切實采取科學措施對“工業強市”戰略進行部署規劃,用科學發展觀來謀劃“工業強市”戰略的具體實施,讓“工業強市”戰略從政策更深的走向實踐。第二,著力構建新型工業化體系。新型工業化建設是一個體系化建設的過程。*新型工業化體系建設必須圍繞優勢資源轉化戰略來構建,以資源優勢來分工產業,構建產業分工之間的聯動機制,突出新型工業化體系的資源性特征和信息性特征。第三,強力推進工業項目建設工作。項目建設是新型工業化建設的關鍵環節,沒有工業項目就無從談起新型工業建設。因此要深刻理會國家和自治區的產業政策和投資取向,立足市場發展長期需要,找到一批適合*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項目,以項目建設帶動招商引資工作,招商引資要緊緊圍繞工業項目建設來展開。第四,夯實“四區一線”產業布局為新型工業化發展提供產業支撐。*新型工業化發展離不開*科學合理的產業布局,打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產業布局,是新型工業化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四區一線”產業布局是*產業變革的重要舉措,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產業布局仍然粗放,區域功能沒有有效發揮,需要進一步深化產業布局改革,從產業內在的發展動力為工業發展提供可持續發展機制。第五,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科學技術對新型工業化發展起著支撐和引領作用,采取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尤其是優惠的財稅金融措施,多渠道全方位的加大對工業科技創新人力、財力和物力的投入,促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一方面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改造傳統工業企業,提升傳統工業企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打造新型工業企業,提高整個工業運行水平。第六,加大工業勞動者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隊伍的整體素質。建立勞動技能培訓基地,將政府培訓、社會培訓、企業培訓有機的結合起來,不僅強化勞動者實用技能崗位培訓,還要加大文化知識教育力度。

總之,*新型工業化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科學發展觀與工業化進程中的實際困難和突出問題緊密結合起來,做到科學規劃,科學決策,突出主題,抓好關鍵,措施得當,以人為本,在新的發展歷史階段,就一定能提高*新型工業化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