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作風效能交流材料
時間:2022-06-19 09:46:00
導語:機關作風效能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關作風建設是機關行政效能建設的具體體現,也是提高黨執政能力的核心和基礎,機關作風建設的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的形象,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行政效能建設必須以解決作風問題為突破口,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大力培育新的作風,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進一步改善和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塑造新時期新階段黨的先進形象,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建設和諧社會、實現黨的各項任務提供可靠保證。
轉變機關作風是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工作的重點
不可否認,目前機關工作中還存在著“四氣”、“四難”和“四題”,即“惰氣、暮氣、驕氣、霸氣”,“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話難聽”,“上班不在班問題、辦公室里侃大山問題、把職責當權力問題、吃喝玩耍當工作問題”,群眾對此意見很大。雖然發生在少數機關干部身上,但危害極為嚴重,可以說它是影響、損害黨和政府形象的禍根,如果處理不好,勢必影響到黨的執政地位的鞏固。我們強調作風建設,必須正己立身,按照共產黨員和機關干部崗位標準嚴格要求,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這既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一條重要原則,又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之一。同志深刻指出:“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試金石。”來自人民,植根于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性質所決定的,是我們黨贏得人民群眾信任、支持和擁護的根本所在。我們要以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從轉變機關作風入手,以作風的轉變促進機關行政效能建設,促進經濟快速發展,促進社會的穩定和諧。
找準切入點是轉變作風、提高行政效能的關鍵
轉變工作作風,切實提高行政效能,最根本的是要處理好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關系,這是因為,當前的社會矛盾大多是人民內部矛盾,而這些矛盾主要表現在“四氣”、“四難”、“四題”上,解決好這些問題就必須找準切入點,從解決關鍵問題入手,在轉變作風上著力。一是牢固樹立公仆意識。要以機關干部崗位標準為鏡子、作尺子,從自身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從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做起,從行動上體現黨員先進性標準,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除“四氣”、破“四難”、解“四題”上動真格,出實招,樹形象,見效果。二是提高工作效率。從群眾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以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為尺度,以誠信促落實。三是強化群眾觀念。從讓群眾高興滿意出發,從群眾最關注的事做起。當前要通過轉變工作作風,著力解決好農民群眾在調整生產結構,搞好科技培訓,勞務輸出,以及市場信息,產品銷售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城鎮下崗職工和困難群體的就業和再就業等方面的實際困難,解決貧困家庭子女就學難等問題。四是密切群眾關系。從融洽群眾感情上著力,從密切與群眾感情做起,深入基層和群眾,和群眾交真朋友,說真心話,謀致富路,同群眾打成一片,真正實現心靈與情感的溝通,建立起魚水般的關系,使轉變作風不再抽象化和概念化,而是變為讓群眾看得見的實際行動。
建立機制是轉變作風、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保證
轉變工作作風,提高行政效能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提高執政水平的重要保證。首先就是要建立機關干部自律機制,經常地“三省吾身”,從黨的最高利益出發對照崗位標準,檢查自己的行為,真正從思想上筑起勤政為民的堅固防線。其次是建立溝通機制。全方位地拓展民意溝通渠道,包括與群眾溝通、與上級溝通、與同事溝通等,通過虛心求教,請別人為自己把脈,及時指出工作中的不足,以便改進工作,提高自身素質。三是建立下訪機制。如果長期浮在上面,遠離了群眾,感情就會淡化,言語就會生疏,就有患“機關病”的可能。只有深入基層體察民情,才能了解實情,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才能及時解決人民群眾的當務之急和切實之需。四是建立幫扶機制。這是轉變作風的一個重要載體。幾年來,承德市各級黨政機關和黨員干部,通過建立聯系貧困村、困難企業、城鎮社區下崗職工的幫扶制度,帶著感情和責任,為基層和廣大困難群眾和困難企業做了大量工作,深受企業和基層群眾的歡迎。要在總結好這方面經驗的同時,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形成制度,長期堅持下去,從而建立起讓黨員干部經常受教育,讓群眾長期得實惠的長效機制,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送到群眾的心坎上。
轉變機關作風是提高行政效能的基礎和前提,是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外在表現形式。要以勤政、廉政、務實的作風樹立起黨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以加強機關行政效能建設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惠澤于民,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全面推進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不斷開創各項工作的嶄新局面。
- 上一篇:旅游局旅游經濟調研報告
- 下一篇:獨家原創:企業擴大投資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