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教育局創先爭優活動交流材料
時間:2022-08-05 09:26:00
導語:區教育局創先爭優活動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尊敬的部長、尊敬的各位領導:
感謝大會給予我區這個機會,向各位匯報、交流我區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以及在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推進區域教育區域教育均衡優質和諧發展的思考。我的發言分三部分:
一、成華區教育基本情況
成華區是1990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成都市新區,地處主城區東北部,幅員面積110.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63.2萬人,流動人口25.7萬人,地區生產總值307.8億元。全區現有公辦中小學、幼兒園41所,公辦在職教職工3980人,在校中小學生7.7萬人。全系統共設黨支部45個,共有黨員1780名,占公辦在職教職工總人數的44.7%。
成華區曾經是成都工業文明的搖籃。建區之初,全區的學校大多在農田和廠房的懷抱中,駐區企業辦子弟校、鄉級農村學校占我區教育半壁江山,與區屬學校、市屬學校共同構成了我區教育“三元結構、四分天下”的分散發展格局。
建區以來,成華區委、區政府面對區域企業辦學、農村辦學、農民工子女教育任務極其繁重的區情實際,始終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努力實現教育均衡發展,歷經“子弟校剝離、農村校收編、市屬校下放、舉辦民工子女?!钡戎卮髿v史性變革,成功實現了從“分散薄弱”走向“統籌均衡”的歷史性跨越。
二、成華區教育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近幾年來,我區教育在創先爭優活動中一直致力于辦學體制、發展模式的大膽改革,素質教育、人才培養方式的不斷創新,大力開展“全國和諧教育實驗區”建設,大力實施區域優質教育全覆蓋、學校特色品牌發展、教育集團發展等戰略,努力構筑“生態成華·和諧教育”,促進了全區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為成華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服務環境和人才保障,為成都教育改革的春天增添了片片新綠,許多工作走在了省市乃至全國的前列。
第一,圍繞辦學體制改革,提升教育一體化水平。一是全面完成企業辦學分離改革。從1998年起,歷時8年,耗資3億,完成了全市體量最大的駐區子弟校分離改革工作,全面結束了企業辦學的歷史,翻開了成華教育新的一頁。二是率先實現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年,在全市率先打響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大會戰。通過改革管理體制,29所鄉村學校全部上掛區政府統一管理,700余名教師、2萬名學生全部進入政府公辦學校,隨即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村免費義務教育,徹底打破了城鄉教育二元結構。成華區城鄉教育均衡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成為成都均衡教育的亮點。三是不斷提升市屬下劃學校質量。為了配合成都市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實施,年,成華區接收了11所市屬中學,徹底結束了教育管理體制“三分天下”的格局,真正實現了區域教育管理一盤棋格局。四是努力破解民工子女上學難題。年,成立四川省第一家農民工子女學?!扇A區紅花學校,并在全市率先全面開放公辦學校接收農民工子女就近入學,建立健全了農民工子女就學保障體系。截止目前,在我區就讀的外來流動人口子女已達3.6萬多人,占全區義務教育段學生總數的54.58%。今年,紅花學校16.82%的孩子升入了省重點高中就讀。2010年,學校學生合唱隊參加“全國第二屆少兒合唱比賽”得銀獎。成華區農民工子女公平教育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和贊譽。
第二,圍繞三大發展戰略,實現優質教育全覆蓋。一是實施“一帶四區”優質均衡發展戰略。著力打造二環路優質教育發展帶,猛追灣、北部新城、龍潭新城、東方新城優質教育發展區,努力實現優質教育全域化。二是實施“三位一體”特色品牌發展戰略。提升現有品牌,打造新興品牌,引進優質品牌,實現全區學校品牌特色發展。三是實施“雪球滾動”集群組團發展戰略。按照優質教育全域覆蓋規劃,以市、區名校集團為核心,通過同質整合、異質融合、“公辦+民辦”、“名校+新?!?、“名校+弱?!钡刃问?,組成跨段、跨區、跨體制等多種雪球發展共同體,在球核學校的帶動下,實現各級各類學校集群、組團、成片發展,從而引發“滾雪球”效應,使區域教育的整體實力不斷壯大,辦學品質不斷提升。
第三,圍繞三全三走思路,建立人才培養新模式。一是立足全面育人,實施學生“走班制”。打破班級界限,推行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相結合、“定班制”與“走班制”相結合的課堂教學方式,開展班級授課模式改革實驗。此舉受到時任教育部部長周濟及國內眾多專家學者的肯定和關注,香港《大公報》對此做了大篇幅專題報道。二是立足全域成華,實施教師“走校制”。打破校際壁壘,探索教師“區管校用”機制,引導優秀教師、特長教師在集團內、城鄉間、公民辦學校之間有序流動,實施“名師走校幫帶”,實現幫帶雙向共贏,促進全區教師隊伍專業水平快速提升。三是立足全程管理,實施校長“走段制”。打破學段、體制界限,由優質高段學校帶動普通下段學校,由優質高段學校的校長出任相鄰學段普通學校的學監或總校長,拓寬干部管理視野,提升干部管理水平。同時,積極開展跨段銜接的育人實驗。
第四,圍繞教育教學質量,探索內涵發展新路徑。一是管理創新提升教育內涵。制定實施《八條規定》,把學校還給校長,把教師留在課堂,把學習還給學生,扎實推進學校內涵發展,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二是走班改革構建新型課堂。以素質教育為主題,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教學質量評價改革為突破口,全面、系統推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向縱深發展。三是創新普及藝體“3+2”項目。科學規劃,統籌推進,在全區中小學普及體育、藝術教育“3+2”項目,著力構建學校體育、藝術教育“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班班有特點、人人有項目的區域藝體教育格局。近年來,我區先后有10多個藝術節目參加國際、國內大型藝術賽事、節目展演和錄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公務員之家:
第五,圍繞發展機制創新,構建社會參與新格局。一是完善教育多元投入機制。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為我所用”的大教育資源觀,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鼓勵和支持行業、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資金投入教育事業發展,構建多元化的教育投入新機制。2010年創設了全省首家區縣級“教育資助管理中心”,成立了“成華區愛心教育基金會”,先后募集公益愛心資金上千萬元,成為政府教育資金的有益補充。二是創新教育公共服務機制。大力實施借腦引智行動,向專業機構、專業組織購買教育服務,逐步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教育服務體系。三是建立教育事業公告機制。建立成華區教育事業發展公告制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堅持每年定期教育事業發展報告,就教育事業重大工作、重大項目向社會公開征詢、收集意見,以此科學診斷區域教育現狀,共同促進教育科學發展,真正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教育改革的大膽探索與實踐,帶來了我區教育事業發展的全新勢頭。近年來,成華教育環境不斷優化,教育質量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不斷提高,教育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凸顯。今年以來,成華區先后被教育部確定為“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首批“全國陽光體育先進區”。近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到我區調研,對我區在青少年思想教育、關愛貧困兒童、促進農民工子女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