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護理服務創新交流兩則

時間:2022-08-10 05:00:00

導語:醫院護理服務創新交流兩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院護理服務創新交流兩則

醫院護理工作交流

近年,我院護理工作以“創建三級精神病專科醫院”為契機,以貫徹落實《省實施〈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年)〉方案》為主線,以《省醫院護理工作管理規范》、《省臨床護理技術規范》、《省臨床護理文書規范》為藍本,全面推進各項護理任務的落實。

一、加強領導,健全組織,規范管理,充分發揮護理團隊核心力。

1、為了貫徹落實省衛生廳頒發的《關于開展省護理事業發展規劃中期評估工作的通知》精神,我院對照通知要求,成立了以院長親自掛帥、主管業務副院長、護理部、醫務科、人事科、總務科等科室負責人組成的護理工作中期評估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組織全院護理人員認真學習貫徹《護士條例》、《護理工作管理規范》和《臨床護理技術規范》等有關制度和章程。我院對照《護理中期評估標準》進行了自查自糾,進一步了規范護理管理工作和護士日常行為,提高了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確保護理質量安全。

2、醫院把護理工作提到院長辦公會以議事日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動護理工作的深入扎實開展。以滿足患者需要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重視護理工作,尊重護士的勞動。院領導從思想、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關心護士,通過青年文明號、巾幗文明崗等活動提高鍛煉青年護士,在護理隊伍中積極發展黨員,生活上為護士們解決住宿,提高護士夜班補貼,給節日值護士加菜加工資,給編制外護士增加房屋公積金、享受月獎金和節日補貼、年終加兩個月工資,選派年輕護士外出進修學習等,有利的環境和條件使護士們都安心在護理崗位上工作。

二、健全護理管理體系,強化科學管理,持續改進護理質量。

通過統一思想認識,加大工作力度,加強管理,創新工作機制,努力營造和諧、富有激情的護理工作氛圍,提高專科護理質量和專業技術水平,使護理工作真正做到“貼近病人、貼近臨床、貼近社會”,推進我院護理事業全面、協調、持續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

1、成立了以“主管院長—護理部主任—護士長—護士組長”為主體的護理管理體系,明確了崗位職責、任務和要求。

2、成立護理管理委員會,健全和完善了“護理部—護理質量與持續改進委員會—科室”三級管理工作體系,明確了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參與護理質量管理和監控的職責和任務。

3、科室建立了“護士長—護理組長—護士”質控網,強調人人參與質量管理,責任到人,充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在科室選拔責任心強、工作認真、有臨床經驗、敢于管理的護士當“質控員”監控科室護理質量,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向護士長反饋,實現護理質量的現場監控。

4、安排全院護士長參加市護士長管理培訓學習班,增長了管理知識,開拓了思路。強化護士長的責任意識、大局意識、主人翁意識;堅持每月護士長例會議制度,做好上傳下達,努力協調各科室之間工作。制定了護理不良事件上報制度及報告流程。

5、積極創新,敢于先行先試,護理部指導老年精神一科率先開展apn排班、層級護理、五常法管理,重新制定工作職責、流程和指引、總結經驗,目前3個老年科室開展了apn排班、層級護理(護理組長—護士—助護)、應用護理專科單。apn排班解決了護理不中斷,減少交班次數,更有效地保障了病人的安全。

6、統一管理標準,強調制度管理。根據省“醫療護理工作質量評價標準”、“市三級精神病專科醫院評審標準”,護理部修訂和完善了醫院的護理制度、護理質量評價標準、應急預案、流程和指引等。

三、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倡導人性化服務。

采用“請進來,走出去”多渠道多途徑學習,把“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落實到每位護士具體行動中。

1、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寓教于樂,使廣大護士從思想上轉變服務意識,理解“醫生吸引病人,護士留住病人”的深刻內涵。邀請市醫學會李仲宏會長來院講授《如何做一個好的醫務工作者》課程;院內舉辦了5期《以病人為中心》《轉變服務理念》《激勵員工》等素質教育培訓班。

2、在全院范圍內開展“我對人性化服務的理解和對策”征文和演講競賽活動。

3、倡導“文、雅、美”的醫院文化和人文環境。重新定制了護士工作服和護士鞋;病房內增添了溫馨提示牌。病房每日定時通風,保持病室安靜、整潔、空氣新鮮,對意識障礙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防護措施。在病房布置方面,各科室護士長能積極開動腦筋,美化病室的環境,為病人營造一個安全、溫馨、和諧的住院場所。

四、注重教學,重視人才培養,提高護理隊伍綜合實力。

1、接受中醫藥學校見習護生1123人次,帶教實習護士23人,市荻海醫院進修護士4人;接待護理同行來院參觀102人次,接待衛校學生來院做義工1214人次。

2、選派12名護理組長到南方醫科大學舉辦的臨床帶教技能培訓班學習;選派2名護士到香港學習精神病社區康復護理,37名護士分別參加了省級或國家級繼續教育學習班,5名護士參加省、全國護理學術交流

3、院內舉辦了護理學術講座23次,護士服務禮儀培訓2期,護士職業素質教育5期,護理管理學習班2期,邀請市中心醫院護理專家和衛校和老師授課,共1867人次參加聽課。

4、以“請進來,走出去”方式,不斷強化護理人員的護理操作技能。我院派出14名護理骨干到中心醫院進修學習,并舉辦護理技能培訓班2期、護理技能競賽2次,邀請中心醫院護理和市護理學會護理專家作操作培訓指導和評委。今年4月,我院選派曹九英護長、岑潔容護士參加市衛生局主辦的護理操作技能競賽,取得了理論并列全市第一名、總分第三、第五名,獲得了“創新能手”稱號,曹九英護長還代表市參加省技能競賽獲得了理論三等獎和技能優秀獎。

5、我院選派王桃護士長參加省護理學會舉辦的《靜脈輸液技能競賽專家評委培訓班》和《省護理工作中期評估專家組培訓班》學習,對我院專科護理的發展和人才的培養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6、加強對畢業五年內護士的規范化培訓。配合醫院創建“三級精神病專科醫院”的工作,狠抓五年內新護士的技能考核,要求每人熟練掌握12-16項護理操作,考評小組隨機抽考其中兩項。

五、加強素質教育,深挖護理人力資源。

我院針對年青護士所占比例高,學歷低(以中專學歷為主),護士整體素質不高的情況,注重在職職工繼續教育,舉辦護理講座普及面達90%以上;開辦新分配護士培訓班;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年度理論及操作考核,舉辦護士崗位技能訓練及競賽。積極選送護理骨干參加省級護理學習班,掌握新知識、新技術、學習先進的管理知識,提高護理人員素質。護士院內培訓采取病區護理骨干、護士長、護理部三級培訓。年我院共投資護士培訓教育費用約10萬元。

六、重視護理文化建設、打造團隊核心競爭力。

護理文化建設是護理品牌建設的基礎,護理品牌的建設是護理工作綜合實力與團隊核心競爭力的表現,而團隊核心競爭力最終是通過人才來體現。在護理文化和人才方面,建立人人參與的團隊文化;創建學習型團隊,強化團隊核心競爭力。近兩年,我院通過創省青年文明號和巾幗文明崗、護士節、重陽節、精神衛生日等活動,加大對外宣傳力度,護理部帶領導護士們精心策劃“5.12”護士節文藝匯演、護士知識競賽、護士演講比賽、護士征文比賽、九九重陽敬老節、“精神衛生日”等大型慶典活動,活躍護理文化氛圍。強化護理團隊意識,展現護士風采,全院護士積極撰寫稿件發表于我院網站護理園地,宣揚我院護理團隊在平凡的工作中立足崗位、開拓進取、扎實工作、敬業奉獻的精神,展示了我院專科護理特色,體現了醫院領導重視護理文化建設和隊伍思想建設的精髓。

我們全院護理人員秉承“以病人為中心”的三院護理文化理念,積極配合,以飽滿的精神,認真學習的態度,迎接市衛生局領導和護理專家們蒞臨檢查指導,對評估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將積極整改和完善。我們相信,這次評估工作不僅是對我院護理工作的一次全面檢驗,更重要的是將推動我院護理工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提高護士護理水平交流材料

基礎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最基本的組成部分,是護士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病人住院的全過程需要基礎護理服務,在一定意義上,基礎護理是衡量護理質量的核心和標準,近年來,由于護患雙方的價值觀、需求觀都在發生變化,病人對醫療服務的需要和期望值越來越高,隨著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的開展,進一步提高醫院基礎護理水平顯得尤為重要。針對如何提高護士基礎護理水平,我有以下幾點認識:

一、加強護理人員價值觀的教育

首先要做好新護士入科教育,使每位護士上崗前均認識到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要性,樹立基礎護理與專科治療同等重要的意識,摒棄重治療輕護理的思想,其次是通過高年資護士的現身說法,列舉基礎護理促進病人康復的典型案例,激發護士對基礎護理工作的動力和成就感;三是護士長言傳身教,對護理事業執著,對工作負責、熱忱、樹立良好的形象感染護士,通過以上方法,使護士認識到價值觀不能以金錢來衡量,護理工作的目的是讓病人早日恢復健康,讓病人感受到實惠,得到病人的認可,只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產生持久的工作激情。

二、強化護士主動服務意識,為患者提供全程優質服務

護士要設身處地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感悟患者住院期間渴望滿足的各種需求,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要我做”為“我要做”。力爭做到服務于患者開口之前,以患者和家屬方便、放心、滿意作為護理工作目標,幫助生活自理能力缺陷的病人擦澡、洗頭、刮胡子、剪指甲、翻身按摩及各種功能鍛煉,讓患者在病房中得到最細致、周到的關懷和照顧,感受到最溫馨的護理服務。

三、加強護士基礎護理技能的培訓

采取不同的培訓形式,使每個護士規范地掌握各項護理操作,學習的內容不僅限于基礎護理操作,還拓展到專科護理,溝通技巧,職業禮儀、社會人文科學知識等方面,培養出高素質的護理隊伍。只有加強護理隊伍人格素質的培養,才會有堅定的人生信念,有了優良的心理素質及良好的行為規范,才能增強護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護理質量

基礎護理工作是護士觀察病情的重要途徑,是護士對病人溝通的最好橋梁,是護理服務精神的最直接體現。護理人員要站在滿足病人健康需求和學科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基礎護理工作的重要性,為病人提供全身心的整體護理。

五、重視培養護士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提高危重患者的護理質量及搶救技能

認真學習應急風險預案,讓護士熟悉各種突發事件的處理程序及方法,并通過不定期的演練、模擬及情形訓練加深印象。為提高危重患者的護理質量,護士長每日應參與危重患者的護理,檢查危重患者的護理質量,將護士對危重患者的病情評估情況作為量化考核的內容之一,每周對護士進行提問,或定期進行書面考核。尤其是危重患者的皮膚、治療、管道等情況作為考核的重點,每個月堅持護理查房,提高護士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注重強化護士進行危重患者護理技能及搶救中使用cpr技術、呼吸機、監護儀等護理儀器的操作培訓。

六、合理分工與合理安排

護理工作繁雜,工作緊張性較強,應合理地分工和合理地安排。可了解每位護士的水平和能力,分清主次,輕重緩急,使工作有條有理。同時,使護士得到充分的休息,從而有足夠的精力投入工作,有利于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和業務水平的提高,并可保證各項任務的完成,這樣也相對地提高了護士的工作能力。

每位護士應堅持“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不斷提高護理水平,使病人得到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從而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給醫院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