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敬老院建設管理交流材料

時間:2022-12-19 10:50:00

導語:縣敬老院建設管理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敬老院建設管理交流材料

我縣光榮院始建于年月,多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民政廳、市民政局的大力扶持下,在全體工作人員兢兢業業的努力下,縣光榮院從無到有、規模從小到大、檔次從低到高,不斷做出新的發展跨越。

總結我縣光榮院的發展經驗,主要有如下三點。

一、狠抓基礎建設,上甲級規模

目前光榮院于年6月開工,11月竣工,12月13日正式遷入使用。占地面積4540.5平方米,建筑面積1714平方米,總投資450萬元。新建光榮院距仁愛醫院200米,距縣醫院500米,距南山公園200米,距萬正商廈100米,選址科學,位置優越,老人就醫、休閑、購物都十分方便。而且獨門獨院,遠離鬧市,安全安靜,環境幽雅,生活舒適。樓前碧草成蔭、綠樹成行,樓內盆景芬芳、花香四溢,是一所名副其實的集餐飲、住宿、醫療、休閑、娛樂、保健、養老于一體的花園式甲級光榮院。

新建光榮院完全按甲級光榮院的標準修建,建有2人一間的標準房間20間,共40個床位,現贍養托老休養人員20人,其中優撫對象18人,含參加過解放戰爭的8人,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7人,退役義務兵3人;社會自費寄養人員2人。最高年齡89歲,最低年齡55歲,老人平均年齡81.2歲。樓梯左側全部配備不銹鋼扶手,暖氣上配有暖氣罩;樓內設有棋牌活動室一間,健身房一間,配有跑步機、棋牌及高清液晶大彩電;樓內配有高標準的廚房、餐廳。廚具一律不銹鋼制作、自動化設備,配有餐具消毒柜一個,八層餐具放置柜一個,保鮮大冰柜一臺,廚房還配置了蔬菜架、米面架,蔬菜、調料、米面等食用物品分類擺放得整整齊齊;樓內另有醫務室、飲水間等服務設施;老人房間室內配有沙發、數字電視、衛生間、太陽能洗浴、報警呼叫機等高檔設備;老人房間貼有所住院民簡歷和《院民規約》,為每位老人建立好健康檔案;老人房間、辦公室、會議室、健身房全部擁有牡丹、茉莉等鮮花盆景。室外建有美觀的鐵藝圍欄,配有適合老年人健身活動的體育器材,還設有躺椅可供老人們休息和日光浴。室內健身房設備、棋牌活動室、室外活動器材都做到及時維修、更新,盡量滿足老人們的活動娛樂需求。

光榮院配備工作人員6名,其中院長一名,會計、出納、衛生員兼服務人員3名,專業炊事員2名。設有黨支部,有黨員5名,其中院民黨員4名,院長兼黨支部書記。

二、狠抓科學管理,上一流水平

一抓制度管理。建院以來,不斷規范和完善規章制度,進一步強化內部管理,切實為老人創造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先后制定和完善了《院民規約》、《院長職責》、《財務民主理財制度》、《服務員職責》、《衛生制度》、《衛生員職責》、《后勤管理制度》、《伙食委員會管理制度》、《炊事員職責》、《室內外健身活動及器材管理制度》等十項規章制度,并按時組織工作人員認真學習、落實,制度全部上墻。做到用制度約束人、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規范人。二抓服務人員管理。一是思想境界上抓提高,我們經常組織工作人員學習兄弟光榮院先進的服務管理經驗,牢固樹立“優質服務、院民至上”的服務宗旨,樹立“老人就是父母”的服務意識,培養“替天下兒女盡孝、幫千家萬戶分憂、為和諧社會添彩”的高尚情操,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和開展“創先爭優”暨“提升能力、提升標準、提升效率”活動,進一步強化工作人員樂業奉獻意識,發揚我國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通過開展“我為老人洗洗澡”、“為老人過生日”、“重陽敬老”等系列活動,切實提高了工作人員的思想境界。二是業務能力上抓提高,為了不斷提高餐飲質量,我們不斷地對炊事人員進行烹飪技術培訓,并要求他們自學食譜,爭取在烹飪技術上精益求精;對衛生醫護人員,要求她們掌握必備的護理技術,做好衛生保潔工作,提高服務水平。三是具體工作上抓提高,要求所有服務人員樹立“追求品質、注重細節”的工作理念。認認真真做好每一項常規工作,每天擦好墻角、拖好地面、做好餐具的消毒、搞好廚房的衛生,洗好老人的床單被褥內衣外衣、做好房間的通風消毒、防控流感病毒的傳播,力求保質保量地把平凡的工作做到不平凡。值班人員每天早晚至少進老人房間各問候一次,看看老人是否全部在公寓,是否有身體不適或有需要幫忙等情況,真正像親生兒女一樣做到了晨省昏定。三抓院民特色管理。選舉成立院民委員會及伙食委員會,達到老人民主自治管理;設立光榮榜,介紹每一位老人的英雄事跡,讓他們時刻產生榮譽感,自勵勵人,見賢思齊,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建立學習制度,定期組織老人讀報紙,看電視,學習時事政治,關心國家大事;組織老人到縣城、公園觀光,讓老人體味家鄉飛速發展的新變化;經常組織象棋、麻將、健身等娛樂活動,豐富老人的文化生活。

三、狠抓精細服務,上優質檔次

在服務方面,全體服務人員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堅持“優質服務、院民至上”的服務宗旨,樹立“老人就是父母”的服務意識。以“一切為了院民、為了院民一切、為了一切院民”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借鑒并推廣了北京房山光榮院“四勤、四多、三個一點”的服務模式。即要求工作人員做到“眼勤、嘴勤、腿勤、手勤;多看老人有什么困難,多想老人需要什么樣的服務,多聽老人的心聲,多做老人高興滿意的事;把老人的事情想得遠一點,深一點,全面一點”,千方百計地為老人服好務。我們做到了四管齊下。日常生活。全體院民由光榮院統一定做草綠色軍用服裝兩套、老人鞋兩雙,每年春節前從頭到腳全部更新,換季衣物統一另添。服務人員一周為老人們清洗一次內衣,十天洗一次外衣,半個月清洗一次床單、被罩;由工作人員幫助老人們一周洗一次澡,耐心為老人們調水、搓背;定期請理發師來院中為老人們精心理發。對生活自理有困難的老人我們更是始終精心護理,不厭煩、不懈怠。比如段文山老人患有輕微的老年癡呆癥,出去就找不到自己的宿舍。我院服務人員對他格外關照,發現不來食堂吃飯,就主動盛好送至床前,有空就帶他出來轉轉,休閑完再送回宿舍,經常幫他買日用品。醫療保健。為每個老人建好醫療檔案,定期為老人們進行體檢。老人們偶染小病由服務人員請醫生來院診治,開方配藥后在醫務室調養、治療;嚴重病癥者確保第一時間送到定點醫院(縣醫院)治療,上下車、上下樓全是服務人員細心攙扶、背送。切實做到“小病不出院,大病不耽擱”。平時服務人員耐心教老人使用健身器材,幫助老人鍛煉身體,一起健身,增強免疫力。飲食。由全體院民共同討論、協商,成立伙食管理委員會,科學安排飲食,確定出每日營養食譜,并公布上墻,如沒有特殊情況炊事人員不得隨意更改,飯菜葷素搭配得當、干稀合理、粗細調配、咸甜適中,力求每日食譜不重樣。開飯時間完全按照老人們的消化規律,科學地滿足了所有老人們的飲食需求。遇到老人生日或重大節日由工作人員組織會餐,病號伙食由衛生員安排,通知餐務人員送到床頭。每天由炊事人員負責陪同兩位伙食管理委員會的老人上街買菜,購菜的種類、數量、價格都由老人說了算。精神撫慰。為了幫助老人們幸福地安度晚年,工作人員只要有空兒就和老人們親切地嘮嘮家常、問問冷暖,虛心接納老人們的意見和建議,耐心地傾聽老人的嘮叨,還經常聯系社區文藝隊來我院為老人表演文藝節目,送來歡樂,盡最大努力給老人們帶來精神撫慰。一枝一葉總關情,點點滴滴獻功臣。我們的優質服務就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幫助老人縫縫補補、洗洗涮涮、聊天解悶兒上,體現在熱心、耐心、盡心照顧老人的吃喝拉撒、休閑娛樂中,雖瑣碎平淡但我們盡心盡責、兢兢業業;雖平常但我們做到了不平凡。

做好光榮院工作是在完成一項高尚的事業,任重道遠。相信有各級領導始終如一的支持與鼓勵,有各兄弟民政局、光榮院不斷提供可以學習的先進服務經驗,有全院工作人員一如既往的盡心盡責,我們會再接再厲,繼續以熱情、真誠、優質的服務換取老人的理解和微笑,讓院民感到“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真正以優質的服務為老人打造一所宜居、宜養、宜樂的幸福家園。

盡管我們一直在努力,但相信還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與國家先進地區及我市各兄弟光榮院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真誠地希望各位領導、同志們留下寶貴意見和建議,以便我們更好地為革命功臣服好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