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筑工業產業發展平臺交流材料
時間:2022-03-14 11:56:00
導語:構筑工業產業發展平臺交流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業園區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和驅動器。近年來,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圍繞“建設湖北工業強市、濱江宜居城市和長江經濟帶強勁增長極”目標,扎實推進園區建設,著力構筑發展平臺,全力打造以經濟開發區為核心,以安福寺工業園、姚家港化工園、白洋裝備工業園、民營創業園為支撐的“一核四極”生產力布局,園區經濟呈現速度加快、結構優化、產業集聚、效益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年,經濟開發區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29.7億元,同比增長32.7%;實現稅收5.7億元,增長25.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7億元,增長42.4%。
一、科學規劃布局,加強建設管理,提升園區承載力
堅持把工業園區作為基礎工程來抓,從園區規劃、建設、管理入手,大力實施平臺創優工程,著力建設優勢突出、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產業關聯度高的新型工業化園區,不斷增強園區承載和配套能力。
(一)突出特色,大手筆規劃園區。搶抓湖北建設中部崛起重要戰略支點、長江經濟帶新一輪開放開發和宜昌市沿江突破的戰略機遇,集中力量在沿江布局各類工業特色園區,全力打造“一核四極”工業構架。經濟開發區充分發揮核心主導作用,進一步優化功能分區,重點發展食品釀造、醫用紡織、電子材料、民用燃具等產業,努力建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型工業化園區。安福寺工業園重點發展果蔬食品加工業,著力打造湖北一流的果蔬食品加工基地和鄉村工業示范園區。姚家港化工園以建設“千億園區”為目標,重點發展煤化工、磷化工、鹽化工,加快發展精細化工、農用化工和醫用化工,爭取“五年打基礎,十年見成效,二十年成規模”,努力建成宜昌乃至全省重要的化工基地。白洋裝備工業園重點發展機械加工、重型機械制造等產業,努力建成國內外裝備制造企業轉移的承接地和周邊大中城市裝備制造企業的配套園區。民營創業園重點發展支柱產業的配套項目,努力建成民營經濟孵化園和城區輕工業承接地。
(二)市場運作,高投入建設園區。按照“一次規劃、分步實施、滾動開發”的原則,堅持多渠道籌資、高標準建設,不斷提高園區綜合承載能力。市財政每年安排5000萬元,并按財政收入增量的一定比例作為對基礎設施建設的剛性投入,同時大力爭取銀行貸款投入,靈活運用BOT、BT、地方債等方式融資,近年來累計投入6.5億元用于園區基礎基礎設施建設。經濟開發區先后投資1.5億元完成了團結路擴寬刷黑、江漢大道黑化改造;投資6000萬元建成了城市污水處理廠;投資2600萬元新建排水網4400米、供水網1.6萬米,新增供水能力5000噸/日。安福寺工業園投入1682萬元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姚家港化工園平整土地1350畝,投資3015萬元的晉煤大道正抓緊建設。白洋裝備工業園整體規劃通過評審,園區內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加快推進。民營創業園已完成規劃,基礎設施及標準廠房建設全面啟動。
(三)創新機制,全方位管理園區。按照“充分授權、自主開發、封閉運行、整體承接”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園區建設管理主體,理順園區管理體制。分園區成立建設管理指揮部,由一名市委常委牽頭,組建工作專班,協調指揮,統籌調度,形成合力,實現決策、執行、督察“一條龍”,項目引進、落地、開工、投產一體化推進模式,推動園區建設管理提速、提效。將工業園區作為全市招商引資的公共平臺和邊遠鎮的發展“飛地”,積極探索園區共建、資源共享的運行模式,堅持“誰引進、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實現稅收、產值、獎勵、配套資金跟著項目走的政策,推動優勢產業、優質項目、先進生產要素向園區集聚。近年來,經濟開發區累計引進工業項目152個,完成投資114億元,形成了食品釀造、紡織加工兩大產業集群;安福寺工業園引進果蔬食品加工及關聯企業11家,完成投資10.8億元;姚家港化工園正加速擴張發展,三寧化工擴建、寶力星磷酸二胺、寶磷化工等5個項目落戶園區;白洋裝備工業園建設招商兩不誤,簽約落戶項目5個,投資2000萬元的先鋒防腐保溫設備項目已開工建設。
二、優化產業結構,培育市場主體,提高園區競爭力
堅持“壯產業、強骨干、抓創新”不動搖,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在結構優化中提高質量和效益,不斷增強園區核心競爭力。
(一)抓集群,強支柱,壯大產業規模。制定出臺《關于加快建設湖北工業強市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園區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全面推行“支柱產業工作法”,加大政策、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強化產業配套,延伸產業鏈條,著力壯大食品釀造、化工、紡織、機械電子四大支柱產業。年,四大支柱產業聚集規模企業116家,完成工業總產值150.2億元,增長26.7%,占全市規模總產值的85.4%。大力發展高端白酒、啤酒、飲料和食用植物油,積極發展水產、果蔬、肉類加工,食品釀造業聚集規模企業44家,實現產值69.5億元,增長30.4%;做優做強煤化工、磷化工,突破性發展精細化工和醫用化工,化工產業成為園區發展速度最快的產業,聚集規模企業18家,實現產值41.8億元,增長34%;以醫用衛材為重點,推動紡織產業改造升級,努力拓展國際國內市場,紡織業聚集規模企業29家,實現產值22億元,增長18.6%;大力發展船舶制造、數控機床、民用燃氣具等產業,引進一批中小配套企業,加快推進產業集聚,機械電子業聚集規模企業25家,實現產值16.9億元,增長9.1%。繼酒業產業集群之后,奧美醫用紡織產業集群被列為全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
(二)抓主體,壯龍頭,強化骨干支撐。大力實施“優強企業倍增工程”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對酒業等7家優強企業和今貝飲品等25家成長型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實行“直通車”服務,強化政策引導和要素傾斜,支持企業做大做強。年,全市規模工業產值過億元企業27家,稅收過1000萬元企業7家,其中過億元企業1家。酒業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成功完成與維維公司的股權重組,實現產值41億元、稅收1.9億元,分別增長32.4%、5.7%。三寧化工步入發展快車道,投資14億元的“2030”工程建成投產,投資5億元的68萬噸磷復肥項目正在加緊建設,100萬噸二甲醚項目全面啟動,建成后年產值將突破100億元,建成全省最大的煤化工基地。年公司完成工業總產值22.7億元、稅收4926.75萬元,分別增長42.2%、43.44%。
(三)抓創新,育品牌,營造競爭優勢。積極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建立技術中心和研發機構,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品研發能力。年投入科技三項經費1073.5萬元,增長16.7%。酒業被列為國家首批“促進專利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企業、湖北省專利技術明星企業。奧美醫用衛材先后通過了國際質量體系認證、行業專業認證和產品質量認證。目前,園區規模工業企業中,34家企業建立了技術研發中心、科研所等技術研發機構,43家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系。認真實施《市質量振興和品牌經濟發展五年規劃》,每年安排100萬元專項資金,獎勵企業爭創名牌,不斷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年,“三寧”及圖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謙泰吉”、“今貝”、“江峽”、“奧滴”及圖等4件商標被認定為湖北省著名商標。目前,園區擁有專利118件,中國馳名商標2件,中國名牌產品2個,湖北省著名商標10件,湖北省名牌產品13個。
三、強化招商引資,推進項目建設,激活園區推動力
始終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園區經濟工作的“牛鼻子”來抓,拓寬招商思路,強化招商引資,狠抓項目建設,積蓄發展后勁,培植園區經濟新的增長點。
(一)切實轉變招商思路。積極抓住長江經濟帶開放開發和國際資本向長三角轉移、長三角相關產業向中下游地區轉移的機遇,認真研究經濟發展、產業轉移、中國企業發展階段、企業區域戰略布局和集群式發展、企業資源與自然資源相銜接等基本規律,不斷拓展招商思路,主動承接產業轉移,實現由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緊盯各行業知名企業、世界及國內500強和民營100強企業,努力招大求名,重點引進建成一批投資過億元、過10億元的大項目。積極推廣酒業、三寧化工等企業的成功經驗,大膽走強強聯合之路,引進珠三角、長三角地區產業轉移的標志性企業,對本地企業注資入股。建立健全項目評估、論證、準入機制,對污染項目、資源破壞浪費嚴重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項目堅決“一票否決”,切實挑好商、選強商、招大商。
(二)不斷創新招商方式。建立招商引資統籌協調機制,整合市鎮招商力量、信息和資源,實行項目資源共享,形成了強大的招商合力。在招商引資中主動作為,把領導力量配置在一線,將財力物力傾斜到一線,構建立體招商格局。大力開展產業招商,圍繞支柱產業的配套延伸和優勢資源的開發利用,著力引進關鍵項目、補鏈項目和循環配套項目,拉長產業鏈條,不斷壯大現有產業的規模和實力。突出企業在招商引資中的主體地位,激發企業創業熱情,鼓勵企業與國內外戰略投資者合資合作,不斷做大做強。積極推進網絡招商、中介招商、招商,大力發展商會、行業協會等形式招商,鼓勵引導全員招商、全民招商,進一步增強招商引資實效。年,園區簽約項目80個,到位資金37億元,成功引進投資15億元的宜化60萬噸磷酸二銨、投資3.6億元的熙瑪石英石板材、投資3.6億元的金潤達磷化工和投資3億元的松懿電子科技園等投資過億元項目20個。
(三)突出抓好項目建設。健全完善重點項目推進機制,實行“一個項目、一個市級領導、一個服務專班、一抓到底”的工作制度,構建項目建設綠色通道,加大項目征地拆遷和協調服務力度,及時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確保項目引得進、建得好、留得住、發展快。星鑫玻璃包裝項目僅用6個月時間就實現竣工投產,臺灣松懿電子項目自簽約后,短短11天時間里,完成了在的企業注冊、廠房租賃等前期工作,28天后生產出第一批產品,創下了重大項目自簽約到生產用時最短的紀錄。年,三寧化工68萬噸高濃度磷復肥、酒業2萬噸優質大曲、金潤達磷化工、熙瑪石英石等15個重點項目正抓緊建設;迅達科技、今貝飲品、開元化工擴規等32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產。
四、創優發展環境,提高服務質量,增強園區吸引力
牢固樹立發展是硬任務、環境是硬品牌理念,始終把軟環境建設作為推動發展的關鍵因素來抓,用改革的辦法提升服務,以創新的舉措破解制約,著力營造優越的發展環境,切實增強工業園區的吸引力。
(一)強化效能建設,優化服務環境。制定出臺《關于轉變工作作風優化發展環境的意見》,按照“依法依規、打破常規、特事特辦、優質服務”的要求,進一步轉變機關作風,增強服務意識,提高行政效能。大力推進行政審批流程再造,全面推行并聯審批,進一步減少審批環節,簡化審批程序,先后將全市42個行政部門的425項行政審批事項核減到235項,促進了行政提速、提效。全面推行“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公,全力為投資者提供代辦服務,尤其對入園的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采取“一事一議、一企一策”的辦法,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牢固樹立“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的理念,建立穩商親商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市級領導聯系重點企業、重點在談項目和重點在建項目制度,定期深入工業園區調查研究,幫助入園企業解決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
(二)破解“三大難題”,優化要素環境。一是積極解決融資難題。加強中小企業征信體系建設,大力培植A級信用企業,全市62家企業獲得A級信用認定。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組織開展“銀行行長企業行”活動,對100多家符合條件企業發放貸款8.7億元,全市工業貸款余額達到19.6億元。二是保證土地供應。堅持節約集約用地,通過調整土地利用規劃,大力實施土地整理項目,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全面清理土地市場,積極向上爭取用地計劃等措施,征收儲備土地近萬畝,保障了工業項目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用地。三是積極做好電力、用工協調。優先保證重點骨干企業和稅收貢獻大戶的生產用電,全市工業用電量達13.8億度,增長50.7%。針對企業招工難問題,采取多種措施引導居民就地務工,組織開展專場招聘洽談會19場,53家企業與2145名求職人員達成用工協議。
(三)加大監管力度,優化市場環境。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商業欺詐、不正當競爭等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行為。全面清理涉企收費項目,逐步實行服務與收費分離,由市財政打包收費、分類結算。堅持實行收費公示制,堅決制止一切形式的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行為。進一步完善招投標制度,堅持對經營性土地、建設工程項目、政府采購和產權等事項實行公開招投標、公開掛牌交易等制度,強化監督,杜絕“暗箱操作”。扎實開展“百警聯百企”活動,重拳整治企業周邊治安環境,為企業營造良好的投資和生產經營環境。
- 上一篇:德育與學風建設工作要點
- 下一篇:基層廣播電視節目創作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