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村創建文明村推進新農村建設經驗材料
時間:2022-10-20 09:40:00
導語:某村創建文明村推進新農村建設經驗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民委員會位于飛鳳山下、漾濞江畔。村委會下轄七個村民小組,504戶1778人。全村總耕地面積314畝,人均占地0.174畝。村民與機關單位、城鎮居民混合居住,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近年來,上街村在加快經濟建設步伐的同時,不斷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于1999年、2003年連續兩次被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評為“文明村”,是一個盛開著“文明之花”的新型村民委員會。
調結構,建支柱,經濟建設成效顯著。隨著漾濞縣城城鎮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上街村農民群眾土地逐漸減少。立足實際,上街村提出了“穩糧調結構、興商辦企業”的發展思路,農村經濟和個體工商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
農業結構調整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在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該村不斷加大農業科技措施的推廣普及,糧食生產逐步邁上了高產、穩產、優質、高效的現代化農業之路。在抓好糧食生產的同時,群眾在無公害、綠色、適銷對路上作文章,大力發展特色農業鼓起了農民錢袋子。積極籌建了牲畜交易市場,畜產品市場流通進一步活躍。
興商辦企業,個體私營經濟蓬勃發展。在1998年成功建成農民街的基礎上,2002年啟動了私營經濟一條街的建設。目前,農民街、私營經濟一條街共有160戶商宅住戶,涌現出核桃加工大戶20余戶,為社會提供了上百人的勞動就業崗位。“有鋪子開商店,有閑房開旅店,無鋪子擺攤子,有技術開車子,會經營趕街子”是上街村群眾形成的普遍共識。近年來,該村個體工商戶已達398戶,占全村總戶數的80%。新大賓館、芝蘭賓館等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全縣個體私營經濟組織中的納稅大戶。
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引向深入。在制定和完善村規民約的基礎上,上街村認真開展好各種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認真學習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落實好20字公民道德基本規范普及教育進村入戶活動,深入廣泛地開展十星級文明戶的創建活動。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爭星比先進,爭做文明村民,開展面達95%以上。扎實抓好社會矛盾排查調處工作,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
紅白理事會是上街村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中的一大亮點。自1990年10月上街村委會紅白理事會成立以來,共為全村和縣城內干部職工承辦紅白事1000多件。這些事辦得隆重而簡樸,使封建迷信活動得到了有效控制,鋪張浪費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街道寬敞、村容整潔,是上街村群眾在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中感受最明顯的變化。為改變上街村街道臟亂差的現狀,方便群眾生產生活,村兩委班子多方籌集資金,2001年到2004年先后兩次自籌資金共122萬元,對村內巷道進行水泥路面硬化,對排水溝渠實施了三面光改造,并配合好城建等部門完善了縣城各種配套設施建設。如今,整個縣城區綠化、美化、亮化、硬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廣大群眾走上了寬廣平整干凈的水泥硬化路面。
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深入開展,有力推動了全村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自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以來,村內無適齡兒童失學,無青壯年文盲。全村人口自然增長率一直控制在5‰以內,綜合節育率達90%以上,幾年來無計劃外生育。群眾的生育觀念得到根本轉變,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去年,82戶農戶積極申報成為農村獨生子女戶,各項農村計劃生育獎、優、免、補優惠政策得到及時兌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