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蘭屯市林業發展的思考
時間:2022-11-02 10:42:00
導語:扎蘭屯市林業發展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林業局馬鳳先
一、基本情況
扎蘭屯市林業局施業區面積萬公頃,其中有林地面積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年生產商品材立方米一萬立方米,產值萬元,榛子、山野菜、野生菌類等山貨產品產值萬元。非林地中,已開墾耕地公頃公頃,可放牧草場公頃公頃。糧豆薯總產多噸總收入余萬元,種植戶獲利余萬元,牲畜存欄萬頭只,牧業收入萬元。全局下轄個林場(其中一個中心苗圃,一個養鹿場),個林業工作站,全系統有職工名。黨委下轄個基層黨支部,名黨員。(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
二、制約因素
第一,受體制制約:林業系統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企業辦社會的現狀,使基層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制約了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受職工隊伍專業素質的制約:目前,林業職工文化素質和專業素質偏低,在專業技術含量和科技支撐方面存在差距。
第三,受支柱產業的制約:造血功能不強,經濟發展后勁不足。
第四,受資金制約:非林產業啟動資金不足,林業資源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三、發展優勢
年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了《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之后,內蒙古黨委、政府和呼倫貝爾市委、政府相繼出臺了《深化改革,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這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林業工作最新、最重要、最集中的體現,中央的《決定》中指出“在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中,要賦予林業以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要賦予林業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開發中,要賦予林業以基礎地位。”這一定位,是黨的文件中首次對林業做出的全面的科學定位,從而對全面加強林業建設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和強大的動力。
在近幾年國家實施的林業六大工程中,我市重點實施了天然林資源保護、退耕還林、“三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重點防護林建設和野生動物保護四大工程,以及在我市實施的薪炭林工程和即將實施的國家重點公益林管護工程等都為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大好機遇。我們要認真把握好這一機遇,使林業建設實現一次大的飛躍。
四、思路及對策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最新的林業實踐統一認識,用最新的舉措解決林業深層次的矛盾。具體地講,就是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全面認識市情、掌握局情、了解場情,既要看到我們的財力不足、經濟基礎薄弱的困難,又要看到西部開發、國家重視生態建設給我們帶來的機遇,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精神為指導,充分利用好得天獨厚的森林資源優勢,用足政策,做好非林產業這篇文章,改善投資環境,提高造血功能,培育支柱產業,增強經濟發展后勁,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目標。加快“兩轉、兩非、兩調整”步伐。
“兩轉”即轉變思想觀念和轉變經營機制。隨著國家實施林業“六大工程”、推進“五大轉變”的戰略調整,轉變以往林業獨木支撐的思想觀念和政企不分的經營機制是今后一個時期林業工作的首要任務,對于扎蘭屯市林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兩非”即發展非公有制林業和非林非木產業。大力發展非公有制林業,構建多元化林業生態建設格局,是致富林業職工、拉動林區經濟增長、加快我市生態建設步伐的重要手段。發展非林非木的替代產業和接續產業是我們今后林業的出路。改變獨木支撐的經濟結構,加快種植業、養殖業、采集業、加工業和森林生態旅游等非林非木產業的發展步伐,使非林非木產業真正成為林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龍頭產業。
“兩調整”即調整管理體制和調整經濟結構。林區目前雖然在觀念、技術和管理人才等方面制約了林業的發展,但我們有無污染的綠色資源,有富余的勞動力,有能力用較低的成本提供比別人更好的綠色產品和服務。調整經濟結構,依托林區的豐富資源優勢和富集的人力資源優勢,打綠色牌,在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權。改多部門執法為綜合執法,提高辦事效率,規范執法行為,降低執法成本,著力調整管理體制,將資源管理、林政管護與生產經營分開。
要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采取以下幾項措施:
、繼續深化林業體制改革。建立一套適應經濟發展要求的現代化林業經營體制。實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要在確保完成四項政府職能工作的同時,將基層場站的企業經營職能、管理權限徹底下放,按照市場經濟要求,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堅持生態優先追求效益的原則,自主經營、興辦第三產業,為企業發展增加后勁,為職工就業增添新崗位,為市場增加新的優勢產品。
、把經濟著力點集中轉移到非林非木產業上,充分開發利用林下資源,形成有規模的林下資源開發產業鏈條。蒙森公司在現有基礎上,招商引資擴股,打品牌戰略,使之做強做大,真正成為全市乃至全盟林業產業的龍頭。
、繼續壯大幾個產業。一是加大種苗生產基地建設力度,搞好成吉思汗示范苗圃、哈多河胡枝子采種基地建設,滿足全市生態建設和退耕還林種苗需求;二是鞏固種植業的基礎地位,形成糧、經、飼、藥多種經營的種植結構,實行訂單農業,提高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三是做大做強系統畜牧業,在規模生產的基礎上,搞好育肥牛基地建設、鹿的品種改良和鹿產品深加工項目,提高畜產品質量,逐步實現產、加、銷一體化,提高畜牧業生產的經濟效益。
、依托資源,培育幾個支柱產業。一是在成吉思汗苗圃建立林、藥、果業綜合開發種植示范區,尊重自然規律,引進、培育優質高效的經濟林果苗木和花卉苗木及中藥品種,為我市林果業、花卉業和藥業的發展提供優質種苗、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二是建立香菇、黑木耳等食用菌繁育基地,開辟職工就業、創收和致富的途徑,同時為蒙森公司提供充足的原料。三是做到場站有基地,基地帶農戶,建立胡枝子、榛子林、山杏林三個萬畝工程,以此示范帶動灌木經濟林得發展。四是緊緊抓住我市被列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創建全國優秀旅游城的機遇,開發森林旅游資源,爭取在廟爾山林場建立森林公園,搞好集休閑、度假、觀光、娛樂為一體的景區建設。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依托資源,盤活固定資產,要通過資源、政策、環境的吸引,盡快使系統外的人才、技術、資金等生產力要素涌入林業,重點是利用灌木經濟林劃區輪割撫育后的剩余物帶動人造板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