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門論提高縣級政府采購質量與效率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11-05 10:06:00

導語:財政部門論提高縣級政府采購質量與效率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政部門論提高縣級政府采購質量與效率的問題及對策

一、縣級政府采購在質量與效率方面存在的問題

縣級政府采購的工作質量(下稱質量)與效率相對較低,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在實際工作中具體表現是:運作不規范,監管乏力;采購范圍狹窄,規模偏小,政策目標單一;工作透明度較差;單位逃避采購現象較嚴重;采購隨意性大,計劃性不強,次數多,周期長,工作效率不高;甚至還滋生了一些腐敗行為。上述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政府采購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二、問題產生的原因

既有主觀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觀方面的原因。主觀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對政府采購工作的認識不足、觀念滯后,不能給予政府采購工作以足夠的重視??陀^原因主要是法律法規尚不完善,體制尚不健全,程序不規范,機制運行不暢;人員少且素質低,設施缺乏,經費短缺,工作起步晚、起點低,既得利益人受到影響、工作阻力增加等等。影響了政府采購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一)、在認識上存在誤區——觀念滯后

一是一些單位和個人對政府采購工作的概念、制度框架、作用和意義不甚了解;二是一些單位和個人認為實行政府采購權力過于集中,容易產生“集中腐敗”,對政府采購信任度不高,配合欠佳。給縣級政府采購工作帶來了阻力。

(二)、體制不健全——關系不理順

縣級政府采購多數是二合一的機構,監管與執行職能尚未分開,本身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做到公正裁判難;機構級別偏低;政府采購尚未納入預算管理,財政直接撥付制度尚未建立;計劃性不強,隨意性大,不便于采購中心有針對性地進行工作準備,不便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影響采購質量。

(三)、法制不完善——政策不配套

我國雖然頒布了《政府采購法》,但法的規定只是框架和原則性的,以《政府采購法》為基本法的完整的法律法規體系尚未建立。依據《政府采購法》的精神和規定,尚需制定《采購法》實施細則、貨物和服務招投標辦法,尚需修改與法相配套的部分規章制度,將《政府采購法》的原則規定具體化,增強嚴密性和可操作性,進一步從法律上、制度上規范政府采購行為。

(四)、地區封鎖——行業壟斷

為了保護本地區、本行業的利益,時常出現以行政手段干預政府采購行為的現象,使采購工作無法按正常的采購程序進行,影響了采購質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五)、采購范圍小——項目單一

目前只局限于對一些簡單普通的貨物進行政府采購,比較敏感的工程及勞務類政府采購尚未開展,對于一些關系到農民切身利益的農、林、蓄、牧、水等方面的專項物資的政府采購也難以實行。

(六)、新舊制度轉換——權利重新分配

深化政府采購制度改革,會在不同程度上對現行一些管理制度與規定進行修改,新舊兩種管理模式難免會出現一些沖突,給我們帶來一些協調上的難度。二是隨著政府采購工作的不斷深入,規模的迅速擴大,必然會觸及一些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尤其是在打破與重組等實質問題上可能會面臨更大的阻力。

(七)、辦公條件差——人員力量不足,經費短缺

硬件不足,軟件落后;人員配備少,專業力量缺乏;經費短缺。有的縣區管理、采購雙職能只配備了一兩名人員兼任,難以正常開展工作,無法勝任大型復雜項目的政府采購工作。

(八)、制度不健全——基礎工作落后

由于政府采購工作起步晚、起點低,內部管理制度很不健全,缺少規范操作的必要措施,比如:缺少內部牽制、績效考核、完善的培訓制度、嚴密的質量驗收制度、責任追究等項制度;激勵機制、供應商庫、評標專家(經濟、工程技術、管理)庫等尚未建立。影響了政府采購的質量與效率。

三、提高縣級政府采購質量與效率的對策

政府采購工作的質量與效率要有跳躍式的提高,跟上時展的步伐,關鍵在于是否把政府采購工作作為財政支出改革的重點來抓。既要抓好硬件、軟件建設,也要抓好人與事,重在制度的創新與執行。針對縣級政府采購工作的實際,筆者試圖從觀念、主體、制度、方法、行為等諸多方面,嘗試探討對策如下:

(一)、樹立“四個觀念”增加重視程度

要樹立質量、效率、效益、服務與法制觀念。一是要樹立質量觀念。政府采購工作的質量是其生命所在,質量好可以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得到社會的認同。二是要樹立效率、效益觀念。提高財政資金效益是實施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但同時還要兼顧工作效率。實行政府采購制度后,財政支出效益得到了迅速提高,但工作效率還不夠理想。在今后工作中,我們要提高管理水平,改進管理方式和方法,努力使工作效率與財政支出效益同步提高。三是要樹立服務觀念。《政府采購法》明確財政部門是政府采購的監督管理部門,不是單純為了強化財政部門的權力,而是要求財政部門更好地提供服務。在為政府采購當事人做好服務的同時,政府采購制度改革也要為加快財政支出改革服務,為促進廉政建設服務。四是要樹立法制觀念。要知法、學法、懂法、守法,增強法制意識,要自覺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堅持依法行政,要學會使用法律和經濟雙手段管理政府采購活動。

二、理順管理體制強化職能作用

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理順管理體制。科學設置組織機構,建立健全管理體制是從源頭上提高政府采購工作質量和效率的關鍵環節。理順管理體制要做到“裁判員”與“運動員”分開。劃分政府采購工作的職能,是建立科學規范的政府采購制度的要求?!墩少彿ā穼φ少彊C構的設置已做出了明確規定,要求政府采購管理機構和集中采購機構分設,劃清職能。職能劃分的基本原則是,隸屬財政部門獨立的政府采購管理辦公室,承擔政府采購的行政管理職能,對貨物、工程、服務實行集中統一的管理;集中采購機構作為執行機構,接受委托,按照委托協議規定的事項開展采購活動,不具有政府采購的行政管理職能。集中采購機構人員要根據實際需要,主要從有關部門抽調或者向社會公開招聘專業人才。在理順管理體制的同時,財政部門要加強對集中采購機構的監督管理,進一步明確工作要求,建立對集中采購機構工作業績和人員素質的考核制度。

(三)、全面貫徹落實《政府采購法》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法律體系

建立健全以《政府采購法》為基本法的法律法規體系。要依據《政府采購法》的精神和規定,制定《政府采購法實施細則》、《貨物、服務招投標管理辦法》、省級《政府采購條例》,將《政府采購法》的原則規定具體化,增強嚴密性和可操作性,完善相關的規章制度,進一步從法律上、制度上規范政府采購行為。

四、建立健全政府采購運行機制強化制度建設規范政府采購行為

要建立、完善縣級政府采購預算編制制度,建立供應商和社會中介機構的資格管理制度,堅持以公開招標為主要采購方式,實行集中采購與分散采購相結合的組織形式,嚴格遵循政府采購程序,硬化對政府采購活動的法律約束。要重點抓好政府部門行政資源配置標準、政府采購投訴管理辦法、政府采購管理人員行為規范等制度建設,確保采購活動規范有序。將《會計學》的內部牽制制度引入到政府采購制度,使政府采購各個環節的內部及環節間的運行做到相互牽制與約束。

為了規范采購操作行為,提高采購效率,確保公開、公平、公正,重點從四個方面進行規范:一是管理制度化。加強制度建設,形成制度體系,用制度管人、管事。重點抓政府采購運行規程、集中采購目錄、政府采購預算管理辦法、政府采購供應商準入管理辦法、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管理辦法等項的制度建設;二是程序規范化。重點規范招標、競爭性談判、詢價、單一來源等采購方式的適用范圍、具體步驟,并制定具體的技術標準,從而確保政府采購全過程透明、程序規范;三是文書標準化。重點研究制定規范的招投標、評標文件等文書的標準樣本,規范操作行為,提高運作效率;四是激勵機制化,實行政府采購人員聘任制,根據工作質量實行重獎重罰。五是政務公開化。嚴格執行《政府采購信息公告管理制度》,堅持做到政策、程序、結果等信息公開,把所有的采購活動置于公開透明的環境之中,堅持政務公開,杜絕暗箱操作。通過公平的競爭,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與依法行政。

對經常性的服務項目實行“公開招標”定點,招標定點的服務項目主要有定點保險、維修、加油、會議、接待、印刷、購置辦公用品等。對工程項目的采購,應堅持嚴把市場準入、公開招標、工程質量、資金結算關等四道關口,建立工程預決算審計制度,穩步推進工程采購。

(五)、擴大采購的范圍和規模實現采購資金財政直接撥付

進一步擴大縣級政府采購的范圍和規模。拓寬縣級政府采購范圍,尤其是要增加專項農用物資、工程、服務、財政轉移支付、專項扶貧及捐贈等項目的政府采購。政府采購規模要逐年擴大,并力爭盡早與占的國際標準接軌。在擴大政府采購范圍和規模的同時,各級財政部門要實行政府采購資金實行財政直接撥付的制度,建立政府采購預算制度。要逐步改變傳統的政府采購資金支付方式,統一由財政部門依據采購合同直接將政府采購資金撥付給履約供應商。政府采購資金財政直接撥付制度,既是有效貫徹實施《政府采購法》的需要,也是配合全面推行財政資金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縣級財政部門在編制年度政府采購預算和制定政府采購計劃時,一定要明確政府采購資金實行財政直接撥付的范圍和標準。凡是未按規定納入政府采購程序的,會計集中核算中心一律不予列支。

(六)、強化學習抓好隊伍建設切實提高管理水平

政府采購工作具有政策性、專業性、復雜性、全面性、多樣性的特點。大家應認真學習和掌握好法律、管理及相關領域的知識,做到知識系統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特別是要學習和掌握計算機應用知識。要通過有效的培訓形式,使政府采購管理人員全面了解和準確掌握《政府采購法》的各項規定,學習新業務、新技術,全面提高相關人員專業技能和政治思想水平,增強依法行政意識,建立一支德才兼備的政府采購隊伍,以適應履行《政府采購法》賦予的各項職責的需要。政府采購是財政部門的窗口,是反腐倡廉的衛士,政府采購隊伍建設必須常抓不懈。要堅持“兩手抓”,外樹形象,內強素質,用文明創建促工作;一是要用制度管理人,完善內部工作規程、制度和辦法,在程序上做到滴水不漏;二是通過公開競爭、擇優上崗的形式,選派政治、業務素質高、具有開拓性的經濟、法律、建筑工程、機電設備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充實政府采購隊伍;三是要加強隊伍業務培訓,建立政府采購執行人員“執業資格”考試管理制度。要制定政府采購執行人員從業準則和崗位標準,建立培訓和考核制度,提高職業道德水平和專業技能,逐步做到政府采購執行人員持證上崗。

(七)、加強軟硬件建設改進工作手段

加強硬、軟件建設,逐步推行電子采購制度。對于場所和設備的建設,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實現標準化。改變以人工操作為主的采購形式,實現政府采購的電子化,實現無紙化交易。加強政府采購信息網絡的建設,是政府采購的發展趨勢。政府采購網絡建設擬從三方面分步實施。一是搞好政府采購信息網建設,要在近期完成與各縣市區的聯網,為建立區域政府采購大市場、加強上下交流實現聯動創造條件。二是搞好內部管理網的建設。建立從接受委托、制定采購計劃、招標管理、檔案管理到投訴處理等工作流程的計算機自動化管理;三是開展電子商務交易。充分利用這種方便、快捷、成本低、信息公開化程度高的采購方式拓展政府采購范圍。提高工作效率

(八)、完善監督體系強化采購監督增加透明度

一是逐步完善政府采購監督體系,建立包括以財政部門為主、監察、審計、有關行政主管部門、采購單位、新聞部門及供應商在內的監督體系,研究監督的重點、方式和方法,發揮好這些部門在監督上的優勢,強化對政府采購行為的約束,實現對采購項目的立項、招標、采購、資金撥付、采購商品等諸環節的全過程、全方位監控,確保政府采購工作依法進行。二是要協調好財政部門與對政府采購招標投標活動負有監督職責的有關部門之間的職責分工,理順監督管理關系。三是建立供應商投訴機制,明確供應商投訴的條件和要求,建立受理和處理供應商投訴程序,及時對供應商投訴做出處理決定,保護供應商合法權益,維護公平競爭。四是開辟社會監督渠道,如公布投訴、舉報電話等,發揮媒體和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五是嚴厲打擊逃避政府采購行為,擴大政府采購的規模和范圍。

強化監督,要實行事前、事中、事后相結合的監督辦法,更應側重事中監督。一是按照政務公開與建立社會服務承諾制度的要求,結合政府采購業務的實際,實行“七公開三分離”的運作制度。即公開采購責任人、政策法規、采購程序、采購結果、采購紀律、服務承諾、采購信息;實行采購、驗收、付款三分離;二是嚴格內部監督,制定“四不準”工作紀律并建立了內部牽制制度。即不準單人操作,不準泄漏采購當事人的商業秘密,不準接受賄賂,不準吃拿卡要;實行項目復核制度,即項目主持人主持詢價(詢價必須是兩人以上,同時間、同地點,互相監督)、簽訂合同等事宜,采購中心負責人進行程序復核和把關。三是引入外部監督。凡大型招標采購項目都要邀請紀檢監察部門參加,監督采購全過程。使政府采購工作的信息及時披露,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建設政府采購的“陽光工程”,實現“陽光交易”。

(九)、強化宣傳提高認識

加強對《政府采購法》的宣傳。要統一策劃、統一部署,利用各種媒介進行宣傳,使《政府采購法》深入人心,把實行規范的政府采購變成社會各界的自覺行動。為營造一個領導重視、部門支持、各界參與的外部環境,信息宣傳的重點是:面向社會抓宣傳,普及知識,推銷自己,爭取社會各界的理解與支持,增強單位參與政府采購的自覺性;面向領導抓宣傳,集中反映熱點、焦點、難點問題,爭取領導重視;面向廣大政府采購人員抓宣傳,交流經驗,溝通信息,促進工作。一是建立宣傳網絡,實行政府采購信息通訊員制度,選擇業務骨干作為政府采購信息通訊員,負責本地宣傳工作,形成一個涵蓋各縣市區的信息宣傳網絡;二是舉辦政府采購理論與實踐研討會,集思廣益,群策群力,與時俱進,探索創新。

(十)、加強業務領導發揮整體效益

縣級政府采購工作由于人員力量差、資源缺乏,降低了工作質量與效率,上級政府采購監管部門要加強對縣級政府采購工作的領導、支持與監督。建立市內統一市場,統一調配資源(人才、設備、技術等),做到資源共享。在采購業務指導上,實行“區域一體、目標一致、上下連動、資源共享”的工作方法。凡納入市直集中采購目錄的商品,各縣區可以委托市直政府采購中心統一采購;在政策上實現四統一,即統一機構設置,統一操作程序,統一管理制度,統一監督體系。以增強縣級政府采購工作的力度,全面提高縣級政府采購工作的質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