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培育

時間:2022-12-14 08:49:00

導語:論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培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我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培育

【摘要】創新是一個企業生命的源泉,文章從文化建設、政策制定、產權保護、人才建設、技術創新、品牌創新等七個方面分析并闡述了企業如何培育自主創新能力,為企業提出了一條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自主創新;知識產權;技術創新;自主品牌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中圖分類號】f272.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8777(2006)03-0007-02

近年來,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自主創新意識也不斷增強。涌現出了海爾、聯想、奇瑞、華為等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擁有重點領域核心專利的骨干企業。但總體說來,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仍然不足。出口8億件襯衫所得利潤才能換回一架空客a380飛機的現實也表明,在全球化競爭加劇以及科學技術更新速度加快的環境下,中國企業只有通過轉變固有發展觀念、創新陳舊發展模式、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才能提升自身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和影響力,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擺脫依靠低附加值加工制造取得國際分工,以廉價商品占據國際市場的窘境。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已被提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

培育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是一個需要企業、政府和社會共同地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的過程。

一、通過文化建設樹立并強化企業自主創新的氛圍

就宏觀層面看,中國企業創新能力不足,有其社會原因,與企業所處的文化環境密切相關,創新型企業的發展需要整個社會有鼓勵和支持創新的氛圍。從本質上講,市場經濟中的企業要競爭,要發展,是有強烈的創新動力和創新欲望的。問題的關鍵在于,要從各個方面、層次,逐步營造一個企業從創新中能夠得到現實或長遠利益的大環境,唯有如此,企業才可能愿意創新,敢于創新,把自主創新當作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途徑和有效手段。因此政府要營造一個鼓勵自主創新的社會文化和市場環境。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可以使企業成為產權清晰的市場競爭主體和法人實體,有助于形成企業創新的良性動力機制,使企業創新具有持久的內在動力。

就微觀層面看,企業要培育創新精神,建立創新型企業文化。企業應首先使全體員工充分認識創新對企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增強創新意識,使創新成為企業的自覺行動,并不斷探索獨特的創新發展道路。在企業中樹立“雙贏”的價值觀念,塑造員工的獻身精神,并賦予整個組織一種開放性、學習性功能和氛圍。形成一種提倡自主創新的企業文化,從思想上培育全體員工的學習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

二、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政策鼓勵、引導企業自主創新

目前我國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法律體系和政策體系還很不完善。缺少一部有關企業自主創新的基本法,因此需要建立健全企業自主創新的法律體系,將鼓勵自主創新、規范市場行為和創新行為納入所有相關法律法規中去。加快稅收制度改革,對實行自主創新的企業實行優惠的稅收政策。對國內的產品和服務優先采購,從而為國內企業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鼓勵企業的自主創新。

完善投融資政策,建立健全創業投資機制,促進風險投資機構發展,解決制約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資金瓶頸問題;繼續做好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到境外上市,建立中小企業上市融資的新體系,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加強與各金融機構合作,開展對中小企業的金融產品創新,完善金融服務,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可開展知識產權和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的質押貸款試點,加大對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金融支持;積極推進多層次的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鼓勵開展針對中小企業創新的多層次信用擔保。

政府克服部門壁壘和地區壁壘,培育一批能夠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有效服務的獨立中介機構,引導各種社會團體和組織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各種專業服務。

三、通過自主知識產權的保護保障企業自主創新

政府通過法律加強對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行為的處罰力度,提高侵權成本,從而保護企業自主創新的成果。建立規范、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發展各類知識產權中介機構,提供便利的知識產權服務;加強科技成果、專利等無形資產的評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宣傳;對企業和科研機構取得的科研成果,重視運用法律手段保護知識產權,營造“保護嚴密,執法有力、服務便利”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

據統計,國內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占約萬分之三,有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有60%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所以很多人說我們的企業是“有制造沒有創造,有產權沒知識”。大量的企業缺乏自主創新,沒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在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知識產權已成為許多國家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手段,成為關系國家核心競爭能力培育和國民經濟長遠發展的關鍵。因此,企業、科研單位一定要提高知識產權意識,重視知識產權保護。

四、通過加強人力資源建設、培養創新型人才隊伍為自主創新提供人才條件

我國企業研發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不足。按每萬名勞動力中r&d人員比較,我國企業只是日本、德國的1/10,同時,絕大部分創新人才分布在企業之外,企業缺乏創新激勵機制,使其很難吸引創新人才。鼓勵企業技術服務機構建立技術服務專家庫,組織大學、科研機構、企業的離退休技術人員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技術指導和技術診斷服務。

重視引進、培養高素質企業管理人才。要在企業管理層聚集一批具備較寬知識面、敏銳的觀察力、高度的責任心和富有創新精神的管理者。這樣,企業技術創新管理就能收到好的效果。引進將帥之才,制定特殊政策引進兼職人才。

企業內部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一個企業能否持續進行創新,首先取決于能否制定一套誘發員工創新的激勵機制。企業要在內部對各類員工采取分類激勵的辦法,對企業內部職能負責人、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應充分授權建立“垂直流動”升遷制度,適當提拔重用,精神鼓勵和物質鼓勵相結合;對研究開發人員的激勵機制要保障他們獲得等量于個人貢獻的個人收益。要承認他們對個人創造的知識性資產的所有權,要承認職務研究開發成果應由個人與企業“共同占有”。對創新人才實行與其貢獻相一致的薪酬制度,采用已被市場經濟國家證實行之有效的知識產權入股、股權獎勵、員工持股等方法激活人力資本,培養高素質的自主創新人才。

五、通過自主技術創新帶動企業自主創新

加大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投入力度,成立健全的研究開發機構。目前我國企業科研力量普遍不強,因此企業創新要由單一創新向創新聯盟轉變,要與科研單位、高等院校建立技術依托關系,實行多邊技術協作、技術聯盟。通過產學研合作機制,可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支持,使企業與大學、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通過共建研發機構、聯合或委托開發、技術成果轉移、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等多種形式,加快企業與科技資源的有機結合,加速科研成果產業化進程。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培育核心技術和拳頭產品,占領市場制高點,使企業保持長久和旺盛的生命力。

對國內外差距較大又有可能引進先進技術的產業領域,企業必須樹立“通過合作參與競爭”的發展理念,通過不斷加強國際化經營程度,積極參與到科技全球化進程中,充分利用各種國際科技資源和成果,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創新,形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不斷提高自身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對我國具有規模優勢和較大市場潛力的產業領域,要堅持以我為主,有效整合國內外科技資源,重點推進集成創新;對關系到國家安全和難以引進技術的產業領域,要大力推進原始創新,力爭在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上取得新的突破,并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缺乏高技術人才、無法擔負高昂的技術創新費用以及核心技術創新產出高度不確定的中小企業,在創業之初一般不適宜在核心技術方面與大企業進行角逐,而應另辟蹊徑,在非核心技術方面尋找空間,比如在已有的核心技術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對產品性能、結構作局部改進,來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的創新。這種從用戶角度出發在非核心技術領域進行的創新同樣可以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使企業在競爭中取勝。

六、企業自主創新是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

企業自主技術創新,需要相應的制度創新、管理創新、組織創新等與之相匹配,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保障。要通過制度創新,建立健全有利于企業自主創新的制度與激勵機制,包括市場快速反應機制、科學決策機制、資金保障機制和人才激勵機制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制度保障;管理創新使企業從“剛性制度”管理向“柔性制度”管理轉變,實現信息共享,集權與分權相結合,實行以人為本的制度管理;組織創新強調團隊精神、共同參與和集體決策,使組織結構扁平化。總之促使管理從形式到內容,從結構到制度的全面更新。

七、通過創立企業自主品牌培育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自主品牌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載體和標志。世界500強的發展歷程表明,一個企業的發展過程也是品牌的創建過程。品牌的創建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動了企業的發展,海爾集團的發展歷程也證明了這一點。海爾集團樹立了有創新才有品牌的意識。他們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使產品的質量、性能、外觀保持先進,引領潮流。創新使海爾品牌實現了從冰箱名牌、家電名牌、中國名牌到世界名牌的飛躍。反過來看,企業圍繞自主品牌的創建過程,也是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培育過程。目前我國企業自主品牌的競爭力不強,缺乏強有力的自主品牌參與國際競爭,因此我國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還應創立并培育企業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