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司法會計鑒定中的敏感分析法

時間:2022-12-16 10:08:00

導語:論司法會計鑒定中的敏感分析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司法會計鑒定中的敏感分析法

淺談司法會計鑒定中的敏感分析法

摘要:通過分析涉案單位敏感業務內容,查找賬證中的疑點,能及時獲取有價值的經濟犯罪線索,提高司法會計鑒定的工作效率。

關鍵詞:司法會計鑒定敏感分析法

市場經濟的多元化,決定了經濟犯罪的復雜化,如何及時、準確找出賬證中的疑點,獲取有價值的線索,是查處經濟犯罪的關鍵,也是值得司法會計鑒定人員探討的重要課題。近年來,我們在司法實踐中開展了“敏感分析法”研究,證明通過對涉案單位敏感業務內容進行分析,查找經濟犯罪線索的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方法,簡單易行,在鑒定工作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敏感數據

數據是構成會計資料的基本要素,會計通過數據計量反映出企業的財務狀況。所以充分運用敏感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往往能發現有價值的線索。

(一)數據大小。在會計核算中,某些數字的大小是受一定財務管理標準限制的,若超過標準,則應重點關注。某公司1998年購入一部7200元的手機配給經理使用,按《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應計入固定資產,卻被轉記入低值易耗品一次性攤銷。經查,該公司經理調任時不想歸還手機,就授意會計作此處理。

(二)數據變化。企業財務收支在一定時期內總是穩定在一個正常幅度內,要是某個時期突然出現大幅度的變動,則說明財務收支有問題,應弄清原委。某建工企業2000年1-8月份每月管理費用都在50000-80000元之間,而9月卻達到230000元,有關人員也解釋不清,我們判斷其中可能有“貓膩”。經追查得知,該企業為了承攬一工程項目,就向主管此項目的人員行賄16萬元。

(三)數據正負。會計數據存在正負之分,如“未分配利潤”、“待處理財產損益”的余額既可能為正,也可能為負。有些賬戶的余額只能為正數,如“存貨”、“固定資產”、“銀行存款”、“現金”等。某市駐漢辦事處1997年9月、10月現金余額出現反常的紅字,我們分析認為可能有收入墊付。后經突擊盤點現金,確認賬實不符,查出該單位將50萬元債券利息收入放在賬外私分的問題。另外,有些賬戶在特定時間反映在賬簿中,余額只能為零。如損益類賬戶。

(四)數據精確。《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要求記帳人員必須準確地反映會計信息,“角分必爭”。但聯系經濟活動的實際,數據的精確限度卻是相對的,如增值稅額不可能為整數,固定資產的單價也不可能為小數。脫離了實際的精確度,則很可能存在弄虛作假的問題。某物資回收公司2001年計提的應付福利費有一筆是20萬元,而應付福利費是按工資的14%計提,所以不可能是整數,這引起我們懷疑,調查后發現該公司經理等人以計發職工福利費為名,貪污公款。

(五)數據反向。一般來說,會計核算中常有不少重復出現的數字,但在短時期內出現的反向數字則屬于敏感數字,需要進一步審查,弄清是正常往來,還是套串現金,或是其它舞弊行為。如某社區居委會12月4日門面租金有一筆是10320元,而在次年1月21日原賬調沖10320元,一進一出有些蹊蹺,我們就找來承租戶對賬,查出該居委會會計兼出納捏造事實,侵吞公款的問題。

二、敏感時間

經濟業務是在一定的時間內發生的,會計賬面對經濟業務的記錄與反映也有相應的時間,所以時間是對經濟業務進行反映和監督的重要環節,通過對經濟業務敏感時間的動態比對,能迅速的找出許多疑點。

(一)核減時間。《企業財務制度》對企業許多經濟業務規定了嚴格的時間界限。如“因債務人逾期未履行償債義務超過三年,仍然不能收回的應收賬款,可以確認為壞賬損失”、“電器設備折舊年限是5-10年、運輸設備折舊年限是4-12年”。若無故突破,則應深入調查。某工業控股公司有一筆150萬元的應收賬款,僅隔三個月就計入壞賬損失核銷,不符合財務制度規定。經深挖,查出該企業老總挪用公款炒股,虧損后無力償還,加之怕暴露,就在年底財務集中調賬時,以對方單位無力還款為由,將炒股虧損混入壞賬中核銷。

(二)特定時間。一般來說,企業的經營活動應當符合特定時間的規律性特點。如年終的獎金支出、繳稅申報、季節性業務等。如果這些經濟業務的記錄上沒有反映時間,或者發生時間與經濟業務內容相矛盾,則應當調查。某羽絨制品廠的冬季銷售收入應是全年最高峰的時侯,但企業賬面在1999年10-12月份反映出的銷售收入與平常月份基本持平,不合乎常理,于是我們核查該單位同期銷售收入,發現該單位采取收入不入賬的手法,偷逃稅款近86萬元。

(三)間隔時間。企業的經濟業務有時會出現連續,如付工程進度款、每月的水電費等,都是同一業務,在不同時間連續發生。如在某一時段同一業務的間隔時間,與其它時期相比出現變化,雖然間隔只有幾天,但都值得注意。某醫藥公司業務員在2001年10月5日報銷出差費用9800元,其中有11張是同一小吃店、同一本發票、同一個日期(9月25日)的“餐費3650元”,間隔時間與業務內容顯然相互矛盾,經訊問,該業務員承認重復報銷3000元的問題。

三、敏感客戶

企業的業務范圍往往廣泛而頻繁,其與客戶的關系也錯綜復雜,但是從一個單位的某項經濟業務內容來看,其經濟交往又大多是相對固定和明確的,所以根據各項經濟業務的具體內容,針對敏感客戶進行辨析,比較容易找到案件的切入點。

(一)客戶距離。在經濟業務中所涉及到的客戶,根據市場價格、運輸費用、生產需求的經濟內容可大體確定其距離。如同一商品、同一價格可以從多個客戶采購,而采購人員偏偏舍近求遠,購買質次價高商品,就應將此作為進一步審查的線索。某事業單位的一臺小轎車2002年支出的燃料費和修理費高達42000元,而且報銷時用的大部分是郊區某修理廠的發票,這引起我們的注意。經了解,該單位在市內有定點的修理和加油廠商,而且該車2001年僅有兩次去外地,其余時間都在市內用車。在事實面前,該司機被迫供認是用修理廠提供的假發票報銷。

(二)客戶權限。現代市場經濟中,任何一個經濟實體,都有其限定的經營范圍,不能越權經營。如果客戶開具的票證及反映的經濟業務與其自身的業務范圍不符,可作為疑點查證。某單位2001年8月支出一筆建筑工程結算款12萬元,按規定施工企業辦理結算應使用建筑業結算統一發票,而該結算卻使用“商業零售發票”,經查,發現是該單位財務科長用假發票虛報費用。

(三)客戶關聯。在正常的經濟交往中一般購貨單位必為付款單位或負債單位,反之銷貨單位必為收款單位或債權單位,如果兩者發生分離,出現了與雙方沒有絲毫關聯的第三者,不供貨卻收款或不收貨卻付款,可視為不正常現象查證。某爐料公司1999年8月銷給某廠重軌一批,但付款卻是一家私營企業,這家私營企業與雙方從未發生過業務往來,購貨方也沒有委托這家私營企業代為付款,于是我們針對貨款的資金來源進行查證,發現該爐料公司鋼材建材部經理挪用46萬余元,給其私營企業營利的犯罪事實。

四、敏感對應

在企業的經濟活動中,財產物資和資金必然會形成對應關系,而沒有正確反映賬理之間的對應關系,內在邏輯出現矛盾的經濟業務,往往是查證的重點。

(一)賬戶對應。企業會計核算中使用的記賬方法是復式記賬法。復式記賬法的基本原理就是每一筆經濟業務至少要在兩個相互聯系的賬戶上以相等的金額作雙重記錄,反映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反映資金的增減變化。因此,在一項經濟業務所涉及的賬戶之間,就存在著一種試算平衡,相互依存的對應關系,如果某項業務記錄脫離了正常的賬戶對應,可作為疑點查證。某企業一筆進料退回業務核算中“原材料”賬戶貸方,應對應“銀行存款”和“應交稅金-增值稅”的借方,但該企業會計作賬對應的是“應付賬款”借方,其結果是多抵扣,偷漏稅。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二)物流對應。企業銷售商品,其必然會有對應的存貨的購進,同時產生資金雙向流動。如果只有大量的銷售發票入賬,而沒有對應的原料購進,或者有原料購進記錄,但沒有資金雙向流動,那該項經濟業務的真實性就值得懷疑。某服飾公司2002年8月至12月累計開出增值稅票115份,價稅合計7億多元,我們調閱存貨入庫單、運單及銀行對賬單后,發現該公司既無存貨入庫,也無資金進賬,經過進一步調查,查出該公司虛構經濟業務,憑空開據增值稅票的犯罪事實。

(三)價格對應。平等交易是企業開展經濟活動的準則,商品的買賣價格應產生對應關系。要是企業購銷中出現低買高賣或高買低賣,明顯背離正常市場價值,就有可能存在貪污、抽逃資金等問題。某模具廠有一臺價值在100萬元以上的吸塑機,僅以10萬元的低價“賣”給一家私營公司,顯然不符合價值規律。于是我們圍繞此事展開調查,發現該廠廠長為了個人私利,既不經過上級主管部門的批準,也不進行評估,就擅自將國有資產廉價出讓給其子的私營公司。

五、敏感字跡

會計資料是用文字、字母、數字來記錄企業的財務狀況,這些記錄能反映出許多隱藏的問題。1、字跡整齊與否。會計賬薄是序時登記,不可能在一天完成,其字跡筆墨不可能做到整齊劃一。如果會計賬冊中的字跡一致,筆墨一樣,而且非常整潔,這些字跡就是重要線索。2、字跡修正方式。會計記錄修正錯誤有兩種方法:①紅字沖正,②調賬。如果不是采取這些方法,而是涂改、刮擦、粘貼,這些字跡就可能存在會計作假。

需要指出的是,發現犯罪線索方法有許多,敏感分析法不是獨立使用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具體工作中,應當從實際出發,根據案情和工作需要,有選擇地靈活運用,才能高效快捷地發現犯罪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