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的思考
時間:2022-02-24 10:26:00
導語: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衛生部的規定,60歲以上可稱為老年人。步入老年期是他們走向人生的完成階段,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后時期。老齡問題已成為二十一世紀中國人口的主要問題,而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健康狀況又是核心問題。由于老年人個體的差異,使得他們健康狀況呈現出不同的表現形式。如有的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思維動作敏捷,生活樂觀向上;而有的老年人,則思維遲緩,動作緩慢,表現出明顯的焦慮、抑郁、老年癡呆等心理癥狀。因此說,在重視老年人身體健康的同時,關注老年人的心理變化,增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眾所周知,當人進入老年期后,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器官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衰退,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但隨著生理機能的衰退、疾病的增加,也會使人的心理功能發生老化。著名保健專家洪昭光說過:“心理平衡對維護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只有心理平衡,生理才能平衡,就能很少得病,既使得病,也能很快恢復。"可見,心理因素是影響老年人健康不可忽視的主要因素。加強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根據其心理變化的特點,采取外部關注、內部增強的一系列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
下面,筆者就多年從事老干部大學工作積累的經驗體會,淺談一些具體的方法和措施,以大家參考。
一、老年人心理變化特點
(一)老年期的認知變化
1、感知覺的退行性變化:人到老年期后,感知覺是衰退最早的心理機能。具體表現為視覺退化、聽力下降、味覺、嗅覺、皮膚覺逐漸減退。
2、記憶的年老變化:老年人記憶變化的總趨勢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呈現下降的趨勢。如放一件東西,過后就想不起放在哪里了;見到以前的同事、朋友,卻想不起在哪見過面或叫什么名字了等等。據有關資料記載,經常用腦的老年人記憶力下降緩慢。但下降的進度卻隨個體的差異而不同。
3、思維的年老變化:往往人到老年期后,隨著社會,生活閱歷的豐富,各方面能力的不斷積累,逐漸完善,表現出更多的成就、穩重和智慧,但思維能力卻存在普遍下降的趨勢。如思維比以前遲緩,反應速度不如以前等等。
(二),老年期的社會性變化
I、退休前后的生活變化:絕大多數人年老都要退休,從原來的工作崗位下來,轉而進入家庭生活,這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生活事件,面對正常的角色變遷,怎樣能盡快建立起新的生活秩序,形成一套與退休角色相適應的生活模武,就顯得尤為重要。
2、人格的變化:老年人的人格特征變化,既表現在對自己身體功能的敏感,擔心自己得病,又表現在害怕孤獨。比如:退休在家離開群體的失落感和信息缺乏感是多數離退休人員的感覺。最普遍的是老年人在家庭關系中的失落,尤其是空巢階段的老人孤獨感是最深到的。再有,由于老年人退休,后,適應性差,對事件的應孌能力也有所下降,有時他們還表現出傾向拘泥、刻板的行為,在解決問題時也往往為了追求謹慎,而使決斷速度減慢,注重準確性、經驗性,話語多,觀念趨于保守。最后,老年人愿意回憶起往事,
對新事物接受程度差,越是高齡表現越明顯等等,以上這些都是老年期前見社會性方面的變化。
二、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
既然老齡問題是當今一大社會人口問題,而其中的老年心理健康問題又不容忽視。如何解決好這一問題,使這個群體健康地生活,這就需要社會,家庭和老年人共同的勢力。
首先,社會應加強對老年人生活的關注。各地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多開展一些適合老年人參加的健康娛樂活動,多提供一些老年人進行健康活動的場所(老年大學、老年活動中心等)。
其次,相關部門應在一定場所或社區建立一些“老年心理咨詢”機構。使心理醫生能針對老年人的特點給予一定的心理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心理問題,使老年人獲得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比如,可定期對有心理癥狀的老年人開展《老年心理健康問卷》。《16PF》和《生活滿意度指數A》等問卷活動,以此來
了解老年人的情緒,人格、社會適應性、人際關系,生活滿意度等等的變化情況。
第三,家庭的關心及支持也是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老年人退休后,大多數都在家里度過。因此,家庭生活環境、氛圍對他們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夫妻間感情融洽,子女孝敬老人,多支持他們結交新朋友,聯系老朋友,多參加老年大學、老年社團、老年網絡等活動。這樣,既能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內容,又可以增進
人際交往與溝通。
三、增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如果說社會、家庭和相關部門的關注是保證老年人心理健康發展的外部條件,而來自老年人自身的心理調節對增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筆者認為,在社會,家庭和相關部門關注基礎上,增強其自身的心理健康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l、心明豁達、知足常樂。在生活中做到胸懷寬廣,待人處事熱情關心理解別人。用平和的心態來處理問題,善于調節情緒,時時感覺到生活的充實,美滿,幸福。
2、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結交朋友,注重情感的交流與溝通。老年要善于與別人交往,多結交朋友,多與別人心理相容,既對別人施以感情,又能欣賞別人的感情,造就良好心理品質。在交流和溝通中渲泄郁悶,相互安慰,使心理保持平衡狀態。
3、培養適宜的興趣和愛好,豐富晚年生活。培養適宜自已的興趣和愛好,借以陶冶情操,修身養性,做到與眾同樂,喜當玩童,使生命更有意義。
4、科學營養配餐,加強體育鍛煉。一個人只有身體健康,才能保證心理健康。平時要多攝取蛋白質,維生素,低脂低搪食物,;多參加一些強度適宜的體育活動。這樣可延緩衰老,增強抵抗疾病的能力,
5、及時排解不良情緒,坦然面對死亡。老年朋友要不斷調整心態,遇有不良情緒,可以通過找老朋友聊天、參加體育活動等方式及時排解掉,,保持樂觀情緒。死亡是生命歷程的終結,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就要正確認識,坦然面對死亡,珍惜生命存在的價值。
總之,有關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日題,是當今一大社會人口問題雖然各種論述不盡相同,但問題的解決離不開社會,家庭和老年人等等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協調和促進。只有這樣才能讓老年人擁有一個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這樣真正達到一個年高而不老,年老而不衰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