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的難點分析及對策

時間:2022-02-25 04:08:00

導語:切實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的難點分析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切實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的難點分析及對策

桃源縣地處湘西北部,轄40個鄉鎮,836個行政村,是一個有著97萬人口,87萬農業人口的農業大縣,因此,抓好農村黨員隊伍建設,盤活農村黨員這一政治資本,對我縣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近些年來,我縣適應農村改革和經濟發展新形勢的需要,努力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采取強力措施,切實加大了農村黨員隊伍建設力度。自98年以來,全縣共培養發展農村黨員1853名,其中35歲以下、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黨員746名,同時教育轉化后進黨員701名,嚴肅處置不合格黨員534名,優化了黨員隊伍結構,提高了黨員隊伍素質,成效顯著。

一、我縣農村黨員隊伍的現狀分析

我縣目前共有黨員41488人,其中農村黨員22431人,占全縣黨員總數的54.1%。廣大農村黨員在保持社會穩定、發展農村經濟、教育幫帶群眾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近些年來,由于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影響,我縣的農村黨員隊伍建設還存在著三個方面的弱點。

一是黨員隊伍整體素質偏低。普遍存在著年齡老化,知識弱化,能力弱化現象。居統計,我縣22431名農村黨員中,50歲以上的12900人,35歲以下的1460人;初中以下文化的18545人,文盲580人。50歲以上的和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據了我縣農村黨員隊伍的主體,而掌握有1-2門農村實用技術的僅占20%。

二是部分黨員黨性觀念偏弱。主要表現在發展觀念淡化,國家、集體觀念淡漠,法制觀念淡薄。部分黨員存在著嚴重的小農思想,不思進取,不圖發展,小富即安;有些黨員不能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只重權利,不講義務,只重個人私利,不顧社會大局,一提到減輕農民負擔,就連農業稅也不愿意繳,給農村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有些黨員不懂法、不學法,或者雖然懂得利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利,但在損害集體、他人的利益時卻蠻不講理,目無法紀。

三是部分黨支部戰斗力下降。主要是精神不振、作風不實、水平不高、能力不強。隨著農村改革的步步深入,農村工作的難度不斷加大,一些村干部承受不了工作壓力,在工作中求穩怕亂,放不開手腳,缺乏拼搏意識和敢闖敢冒精神,缺乏獨擋一面的工作能力,缺乏駕馭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工作的本領,對本村的兩個文明建設心有余而力不足,遇到困難紛紛躲避,或相互推諉。有個別村干部還存在著貪污腐化問題,嚴重影響了村干部的形象。

二、我縣農村黨員隊伍建設中的難點分析

隨著市場經濟價值觀念在廣大黨員、群眾中的不斷滲透,民營企業、個體私營企業等非公有制經濟在我縣農村得到了快速發展。這一方面使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的活力大為增強,但另一方面,也使我縣農村黨員的發展與教育管理工作遇到了許多新的難題。主要表現在:

1、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使把握發展農村黨員的標準和對黨員先進性的評定遇到了困難。一是私營業主不能入黨的問題。這一點雖然中央有明確規定,但隨著改革步伐的加快和政府政策的扶持,我縣農村中優秀的民營企業主和私營業主不斷增多。這其中有些是黨員,有些則強烈要求入黨,據調查統計,近年來我縣鄉鎮200多名民營或私營企業主中,就有近90人先后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們強烈要求政治進步,紛紛指出,黨員可以成為私營業主,優秀的私營業主為什么不能夠入黨呢?而且如果在農村的非公有制企業中只能發展普通職工或雇工入黨,卻不能吸收企業領導人,那么在非公有制企業中黨組織的地位能否得到保證呢?這些顯然是黨的基層組織難以回答的。二是對黨員先進性的評定問題。在農村中小私營企業中,黨員的地位、職責該如何界定,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該如何發揮。是否僅僅不違法亂紀,拼命為老板工作就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呢?等等,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2、黨員思想日趨活躍,價值觀念呈現出多元化趨勢,傳統的黨員教育工作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黨員教育的成效亟待提高。一是農村黨員獲取和接收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但黨員教育的方式卻相對滯后,一些黨員沒有足夠的政治敏銳性和免疫力抵制錯誤思潮的侵蝕,容易產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和追求腐朽的生活方式;二是國際政治力量的發展變化和黨內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使部分農村黨員的共產主義信念發生動搖,對黨的宗旨、基本觀點產生懷疑,對黨的政治教育產生抵觸情緒;三是當前社會各階層經濟收入的失衡和城鄉之間貧富差距的增大導致一些農村黨員對黨的政策不理解,對組織的教育不服氣、不接受,使教育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

3、對農村黨員的監督管理仍是我縣黨員隊伍建設的一個薄弱環節,黨的組織生活,民主評議黨員等黨內監督制度的效果有待進一步提高。通過制度而不是靠搞運動來搞好黨的建設,這是中央對改革開放新形勢下黨的建設的新要求。近年來,桃源縣對此進行了有益的實踐和探索,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文件和規定,建立健全了對黨員的監督管理機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往往流于形式,難以取得應有的效果。以民主評議黨員工作為例,部分黨員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對民主評議工作不關心,不支持,不積極參與,致使民主評議結果不真實,令群眾不滿意。如我縣某村一黨員倚仗其特殊身分,在村里橫行霸道、胡作非為,但在該村的黨員民主評議中卻年年合格,直到去年因違法被公安機關抓獲才受到組織處理。因此,如何提高農村民主評議黨員工作的質量,切實加大對不合格黨員的處置力度,真正落實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保持農村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是當前我縣農村黨員隊伍建設中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三、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的對策

1、抓發展,壯大農村黨員隊伍力量。目前我縣農村黨員發展工作中存在著重視不夠,越權審批,把關不嚴等現象。至使黨員隊伍素質下降,嚴重影響了農村基層組織的威信和黨員作用的發揮。據統計,過去的三年中,我縣未發展黨員的村就達38個,引起了縣委的高度重視,把農村黨員隊伍建設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專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我縣農村黨員發展工作的意見》,把農民黨員的發展納入各鄉鎮黨委和村支部的黨建工作年度考核內容,并按照縣委常委包鄉鎮,鄉鎮黨委包村組,支部成員包培養發展目標的工作要求,層層落實了農村黨建工作責任制,切實增強了各鄉鎮黨委、農村黨支部做好農民黨員發展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在工作中我們堅持做到,一是注意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村入黨積極分子隊伍。主要是通過對農民黨員中的致富標兵、幫帶能手進行評選、表彰、宣傳和推介來增強黨組織的吸引力,并采取以“黨員聯戶帶創”活動為載體定人培養,以黨校為基地定期培訓,以團支部、婦聯、民兵等組織為陣地定崗培養,以民主測評等為形式定期考察的“四定”方式,強化了對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與教育,成效顯著。98年以來,全縣共有12000多名農民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有6400多人被選拔進入了農村建黨積極分子隊伍,有178人被發展入黨。二是注重規范入黨程序,確保農村新黨員的質量。在發展工作中我縣始終貫徹“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杜絕盲目發展。并堅持做到了“三個不發展”,即對列為培養對象不到一年以上的不發展,未參加入黨積極分子培訓教育的不發展,沒有黨內外群眾座談認定的不發展,從而牢牢把握住了農村黨員發展的“入口”,確保了新黨員的質量,涌現出了一批學先進、趕先進的優秀青年黨員。如我縣三陽港鎮官家洲村青年農民馬吉志,學校畢業后參加了鄉“農函大”實用技術培訓班的學習,掌握了一套過硬的食用菌栽培技術,成為該村有名的富裕戶。98年該同志在村黨支部書記郭文均的幫帶培養下光榮入黨,并擔任村科技副主任,承擔了全村種養技術指導,還重點聯系幫帶了9個農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得到了群眾的一致認可。98年3月,中央電視臺2套《金土地》欄目播放了馬吉志同志栽培食用菌的輔導講座。99年,該同志被省政府授予“縣鄉村優秀實用技術人才”稱號。

2、抓教育,提高農村黨員隊伍素質。我縣在農村黨員隊伍的教育管理中,既繼承了黨建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優良傳統,又適應新形勢,在黨員教育內容和形式上有了新的突破。在99年制定下發的《農村黨員教育培訓五年規劃》中,結合本地實際把對農村黨員教育培訓的內容歸納為六點:一是鄧小平理論教育;二是理想信念教育;三是黨的宗旨教育;四是文化知識教育;五是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六是市場經濟知識培訓。在黨員教育培訓的形式上則注重了方式的靈活性,充分把農村黨員教育工作與實施的“黨建先鋒工程”、開展的“兩為兩創五爭”活動、“黨員聯戶帶創奔小康”等活動結合起來,把對農村黨員的思想教育與典型示范、實地考察結合起來,把傳統教育模式與現代電化教育手段結合起來,開辟了農村黨員教育的新途徑。如我縣在開展基層干部增強“四個觀念”、改進作風教育活動中,把教育層次擴大到了廣大農村黨員,并推行了“副科級以上黨員領導干部為基層講黨課制度”,當年全縣2000多名科級黨員領導干部下到40個鄉鎮為農村黨員義務講黨課800多堂,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去年個別“”癡迷者在我縣農村秘密傳播“大法”,引起了基層黨組織的高度重視,我縣漳江鎮寶洞峪村黨支部采取強力措施,旗幟鮮明的抵制“”,他們一方面作出了禁止外來練功者進入本村活動的決定,一方面強化內部管理,明確規定,凡參與搞封建迷信活動,修練“法輪大法”者,是干部予以免職,是黨員予以組織處理,是群眾不享受本村的一切福利。從而使該村“”的問題得到了迅速有效的解決。縣委及時抓住這一典型,在全縣農村基層組織和黨員干部中掀起了“學習寶洞峪,反對封建迷信”的主題教育活動,使廣大農村黨員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政治思想教育,有效地阻止了封建迷信、邪教組織在我縣農村的滋生蔓延。

3、抓評議,嚴肅處置不合格黨員。實踐中我們充分認識到,要想提高農村黨員隊伍素質,就必須強化對農村黨員隊伍的監督管理,堅持和完善農村黨員民主評議制度,加大對不合格黨員的處置力度,切實解決農村黨員隊伍“出口”不暢的問題。為此,縣委積極探索農村黨員監督管理的新辦法,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下發了《關于認真開展農村黨員民主評議工作,嚴肅處置不合格黨員的決定》,把黨員民主評議工作分為“學習教育、情況收集、自我評議、黨員評議、組織鑒定、表彰和處理”等六個步驟,每個步驟都制定了具體的操作內容,明確了農村不合格黨員的7種表現:(1)喪失理想和信念,革命意志衰退,對黨失去信心,提出退黨要求的;(2)不積極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播消極言論,破壞黨群關系,造成不良影響,經教育不改的;(3)不按時完成國家、集體任務,長期拖欠稅費,經教育仍不改正的;(4)打牌賭博、持強霸惡、封建迷信、男女作風,造成不良影響的;(5)在國家、集體和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時,不堅持正義,不敢與壞人壞事作斗爭,臨陣脫逃的;(6)無正當理由,連續六個月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或不繳納黨費的;(7)無正當理由不參加民主評議或在測評中不合格票達到三分之二以上的。凡存在以上七種情況之一的就確定為不合格黨員。在評議過程中,縣委要求各基層黨組織要嚴格按照黨章要求,堅持條件,認真評議,不走過場。并且,縣委還成立專門的督查組,不定期的對各基層黨組織開展的黨員民主評議工作進行督查指導,以確保農村黨員民主評議工作落到實處。對于不合格黨員的處置,縣委堅持既嚴肅處理,又不全盤否定。對于那些認錯態度好,知錯就改的,給予警告、撤職、留黨察看、限期改正等處理;對拒絕接受教育,不肯認真整改,且影響惡劣,群眾反響強烈的予以勸退、除名和開除黨籍處理。2003年以來,我縣836個村黨支部按照評議標準和程序,共評選出了534名不合格黨員。其中給予警告、撤職和留黨察看等紀律處分的67名,給予限期整改的409名,給予勸退處理的26名,勸而不退除名的8名,開除黨籍的5名,取消預備黨員資格的19名。從而教育了廣大農村黨員,純潔了農村黨員隊伍,提高了黨員隊伍素質,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同時,為了加強對不合格黨員的教育管理,縣委還建立了不合格黨員的教育培訓制度和支部跟蹤管理制度。以鄉鎮為單位,定期舉辦不合格黨員教育轉化培訓班,對不合格黨員進行理想、人生、價值觀教育,啟發他們提高認識,改正錯誤,爭做合格黨員。并且,對于受到勸退、除名和開除黨籍處理的,縣委要求原所屬支部仍要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繼續關心他門,發揮他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