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型農村基層干部 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時間:2022-02-26 02:45:00
導語:做新型農村基層干部 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關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戰略目標,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更快地推進農民增收,加快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進程。如何立足于當前農村中存在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切實建設好“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筆者認為,廣大農村基層干部應在提升服務、科技、創新、帶頭能力上下功夫,做服務型、技能型、發展型、示范型農村基層干部。
一、提升服務能力,做“服務型”農村基層干部
農村稅費改革后,廣大農村基層干部要轉換工作方式,樹立無私奉獻的思想,做“服務型”農村基層干部,全心全意為老百姓服務。
1、要興建公共事業,當好倡導者。要加強對年久失修,功能衰退,損毀嚴重的水庫、塘堰、泵站等農田水利建設,提高抗災能力;加強農村生態環境治理、農村道路等村容村貌建設,改善鄉村環境;加強有線電視、電話通訊等公共信息設施建設,提供信息交流平臺;加強對學校、醫療建設,改善人文環境。
2、要廣泛宣傳政策法規,當好宣傳員。不少農民特別是邊遠山區的農民,他們對黨和國家的一些路線、方針、政策知之不多。比如,促農增收、退耕還林、計劃生育等方面有哪些政策性補助和獎勵,大多不甚了解。因此,農村基層干部要進一步做好政策宣傳工作,不漏傳、不漏戶,真正把政策交給農民,使其了解政策和從中得到實惠。
3、要及時信息,當好信息員。要以營銷、種養大戶、鄉土人才為農業信息重點用戶,了解他們的信息需求狀況,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提供信息。要不斷提高信息的準確性,重視信息的分析預測、開發工作,精心篩選各種信息,為廣大農民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要根據季節性,及時提供針對性、時效性強、農民急需了解的信息,充分利用傳統媒體覆蓋面廣的特點,加強和傳統媒體的合作,以各種為廣大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常年向農民農業市場動態、農產品供求等信息。
4、要提供技能幫助,當好技術員。農村基層干部要幫助農民發展優質、高效產業,面對面了解農民需要哪些實用技術,多深入農戶,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戶作技術指導,排憂解難,為他們的產前、產中、產后提供各種技術服務,消除他們的顧慮。
二、提升科技能力,做“技能型”農村基層干部
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民群眾出現了舊產品、舊技術不適用,新產品、新技術不會用的問題,農村基層干部如果不能掌握行業管理和生產技能,服務群眾就成了空話,因此,農村基層干部要為群眾提供更多的技能幫助,只有掌握好各種技能,做“師傅型”的干部,才會受群眾歡迎。
1、要加強學習,提升科技理論水平。要多看有關農業方面的科技書籍、報紙,學習新的科學技術、了解市場信息。加強對種養技術、加工技術、營銷知識及其他實用技術的學習,提高生產、加工、包裝、推銷產品的技能。上級部門要積極組織好各種農業科技知識培訓,使農村基層干部系統的掌握農村科技知識。
2、要學以致用,提升科技運用水平。農業科技知識的提升,光理論學習是不夠的,必須要用到實處,用實踐來檢驗學習的成果。農村基層干部要率先把學到的科技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當中,發現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并不斷完善,切實加強對科技知識的掌握,使其能更好的指導群眾。
3、要廣泛宣傳,提升科技服務水平。要有誠心誠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急人民之所急,樂人民之所樂,真正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上,把技能用到“刀刃”上。要用示范引導、重點服務,以一帶十的方法,擴散、輻射服務范圍,提升技能服務的前瞻性和針對性,及時發現潛在的、對今后生產產生重大影響的問題。
三、提升創新能力,做“發展型”農村基層干部
發展是硬道理,帶領群眾發家致富奔小康,應是農村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農村出現這問題、那問題,經濟欠發達是根本問題。作為農村基層干部,必須要提升創新能力,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1、要增強發展意識。目前,農村基層干部在抓經濟上,具有自滿、自卑、自大思想,把標準定位在看攤守業上,稍有點成績,則沾沾自喜,以功臣自居,向上級要待遇,對群眾擺架子,缺乏發展意識、干大事的雄心壯志。這些消極、片面的思想,與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任務,與群眾的愿望極不適應。因此,農村基層干部要增強發展意識,樹立“為官一任、致富一方”的責任感,解放思想,開闊思路,放大膽子,把經濟搞上去,經濟發展了,干部才會有說服力,農村工作才能走出困境。
2、要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提高農村經濟組織化程度。要優化糧食生產結構。糧食生產要以增收為目的,要以生產質量高、增加值多的農產品為主,努力提高糧食生產的綜合效益;要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畜牧業、林果業、水產業和蔬菜業等;要優化農業區域布局,為了避免地區之間產業過度雷同,實現規模經營,形成區域整體優勢。
3、要立足優勢促發展。要從本地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挖掘潛力,選準發展方向,找準突破口,闖出強村富民,發展村級經濟的特色路子。要變資源優勢為商品優勢,使一產變為二產、二產帶三產,多業并舉,多輪驅動,促進農民增收,集體增資。
四、提升帶頭能力,做“示范型”農村基層干部
做好示范引導,這是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的最有效方式,是幫助引導群眾致富的有效途徑。
1、要帶頭履行國家政策法規,在政策上做好示范。國家政策法規的履行,關鍵在于干部,如果干部自己沒有做好,還談什么去領導群眾,因此,農村基層干部要以身作則,做政策法規履行的表率,自覺做好計劃生育、土地管理、環境保護等工作。要端正干事的態度和動機,堅持原則,守牢防線,過好權力關、錢物關、親友關,不能辦的事堅決不辦,不該拿的錢堅決不拿。
2、要帶頭搞好經濟發展,在市場經濟中做好示范。農村基層干部要成為市場經濟的“領航員”,積極引導農民學會在市場的大江大浪中“游泳”,成為市場的強手。要學會運用市場的手段發展農村的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特色經濟,把特色農產品推向市場,提高農產品的經濟效益;還要學會在市場經濟中開拓創新,帶領群眾發展適應市場的產品,使農民群眾覺得有“盼頭”也有“甜頭”。
3、要帶頭學習農業科技知識,在科技發展農業中做好示范。要通過學習科技知識,引導農民發展科技農業產品,帶頭試驗新品種、新方法,把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增產增收的效果實實在在地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