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的思考
時間:2022-06-13 08:27:00
導語:關于加強村級組織建設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結束后,如何加強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建設,已經擺到了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面前。應該肯定,通過村委會換屆選舉,一大批思想好、作風正、有文化、有本領、真心實意為群眾辦事的村民走上了村級領導崗位。同時,從未當選的候選人中發現了一批有發展潛力的村級后備干部,解決了村級干部隊伍后繼乏人的狀況;此外,由于一大批群眾擁護和信任的人成為村委會領導成員,從而改善了干群關系;村民民主意識得到強化,當家作主、參與自治的熱情空前高漲。所有這些,必將有力地推動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農村基層民主政治的進程。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村委會換屆選舉給村級組織建設帶來了新情況新問題:一是有的村委會與村黨支部關系相當緊張,拒不服從村黨支部的領導,說什么“黨支部管黨務,村委會管事務”,有的村委會主任與黨支部書記爭高低、比大小,說什么“支書是黨員選的,村主任是全體村民選的,更有代表性和權威性”。當選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否定村黨支部書記和前任的工作,自搞一套。二是有的村委會及主任以自治為由,只對下負責,不對上負責,拒不執行上級政府布置的任務,對收繳農業稅、殯葬改革、計劃生育等工作不熱情,不支持,個別的甚至作出有背于法律、法規和黨的政策的決定。三是一些村黨支部在如何加強對村委會等組織的領導上觀念陳舊,缺少辦法。既存在越位現象,又存在失職情況,要么習慣于過去的老一套,大包大攬,越俎代庖,一切黨支部說了算,使村委會難以獨立開展工作,發揮應有的作用;要么放棄領導,放任不管,喪失了黨支部的領導核心地位。
產生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村級組織職責不明、關系不順。雖然,國家的法律、法規和黨的有關文件對村級各種組織的職責都有明確的規定,但在具體的實施操作過程中,一些村干部不是全面、準確地去理解、把握,而是取其一點,排斥其余,斷章取義,為我所有,出現有的事情無人負責,有的事情爭著負責,唯恐失權;有的甚至把《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與《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割裂開來、對立起來,不了解和不懂得任何國家法律都是黨領導人民制定的,都是黨的意志、人民的意志的法律化,國家法律和黨規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一大批新人當選為村委會領導成員,他們年紀輕、朝氣足、熱情高,有著為民辦事、取信于民的強烈愿望,但往往缺乏領導經驗,缺乏對黨的基本政策和基本知識的了解。因此,不能很好地擺正自身的位置,處理好村委會與村黨支部的關系。此外,村黨支部的自身建設未能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也是產生上述問題的原因之一。針對村級組織建設上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關鍵是明確職責,理順關系,形成合力。
一、找準位置,明確村級組織的職責
一個村各種組織不少,但主要是黨支部、村委會、經濟合作社。容易造成職責不明、關系不順的也是這三種組織。因此,有必要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黨的方針政策以及我市的實際,對這三種組織的職責加以明確。
(一)村黨支部的職責
村黨支部是黨在農村的基層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村級各種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具體的職責有六條:(1)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組織及其本村黨員大會的決議。(2)領導制定本村經濟發展規劃,討論決定本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問題。需由村民委員會、村民代表會議或集體經濟組織決定的事情,由村民委員會、村民代表會議或集體經濟組織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作出決定。(3)領導和推進村級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開展自治活動。領導村民委員會、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共青團、婦代會、民兵等群眾組織,支持和保證這些組織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及各自章程充分行使職權。(4)搞好支部委員會自身建設,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和監督。(5)負責村干部和村辦企業管理人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6)搞好本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治安、計劃生育工作。
(二)村民委員會的職責
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其主要職責有六條:(1)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如修橋建路、興修水利,興辦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敬老院,整理村容村貌、美化環境,扶助貧困、救助災害等。(2)調解民間糾紛。當村民之間、鄰里之間、家庭內部發生諸如婚姻、家庭、繼承、房屋、財產、借貸、宅基地、林權、地界、贍養、賠償等糾紛時,村委會及下設的調解委員會有責任進行調解。(3)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宣傳和組織群眾做好以防盜、防火、防治災害事故為中心的安全防范工作;協助公安部門組織群眾搞好治安聯防、維護公共秩序;協助公安機關依照法律規定對被管制的、被剝奪政治權利的、監外執行的、假釋的人員進行監督管理和教育;及時制止和向公安部門報告違法案件。(4)向人民政府反映群眾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5)支持和組織村民依法發展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其他經濟。(6)協助鄉鎮人民政府開展工作。
(三)村經濟合作社的職責
村經濟合作社是農民群眾自愿互利基礎上組織起來的集體所有的區域性合作經濟組織,是具有生產服務、協調管理、資產開發、興辦企業、資產積累等職能的獨立經濟法人。其主要職責是:(1)對本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行使經營、管理權。負責集體所有的土地、山林、灘涂、水面等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2)興辦、管理集體企業,發展農村第二、第三產業,實行農工商綜合經營。(3)組織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管理、維護農業基礎設施,興辦社員生產經營所需的技術、信息、良種、植保、機耕、排灌和加工、貯運、銷售等服務項目。(4)完善各業生產責任制,管理各業承包合同。(5)維護社員家庭承包經營自主權,支持社員家庭或聯戶發展自營經濟,為社員家庭或聯戶生產經營提供有償服務。(6)建立健全集體提留制度、勞動積累工作制度、農業發展基金制度和健全積累機制。
應該說,按照上述明確的職責,村黨支部、村委會、村經濟合作社都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積極有序地開展工作。但在實際操作中,仍然遇到了一些問題,需要作進一步的界定。
一是關于農民集體所有制的土地和其他財產的管理權問題。村委會和村經濟合作社都堅持認為自己擁有管理權。村委會的理由是,《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村民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管理本村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財產”。那么這里依法管理的“法”是什么呢?我們認為,它不是指《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本身,而是指《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第8條第二款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依法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已經分別屬于村內兩個以上農村集體所有的,由村內各該農村集體組織或者村民小組經營、管理”。根據這一規定,屬于全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建立有區域性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由集體經濟組織作為發包方,將土地承包給村民經營;沒有區域性集體經濟組織的,由村委會作為發包方,將土地承包給村民經營。本村的其他財產也應按照此原則決定。鑒于我市農村普遍建立村經濟合作社的現狀,應由村經濟合作社來經營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財產。村委會要尊重村經濟合作社依法獨立進行經濟活動的自主權。
二是關于村級財務的審批權問題。除村辦企業比較發達的可單獨設立廠級財務外,一般村只設村級財務。日常經費的支出原則上由村經濟合作社社長“一支筆”審批;數額較大的經費支出,應召開村黨支部、村委會、村經濟合作社領導干部聯席會議討論決定;數額巨大的經費使用和支出,應在聯席會議的基礎上提交村民(社員)會議或村民(社員)代表會議討論決定。三種審批形式的具體經費數額可視村規模大小、村集體可用資金多少等實際情況,由各地自行決定。
三是關于確定村干部報酬問題。村干部的誤工補貼或工資報酬不能由村干部自己來決定。應根據村人口、地域規模及其村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和效益,由鄉鎮黨委政府實施考核,確定具體標準,并提交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
二、著眼大局,處理好村級組織之間的關系
為了防止村級各種組織及領導干部之間爭大小、比高低,影響以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村級各種組織都應著眼于本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局,正確處理好以下三種關系:
(一)正確處理好村黨支部與村委會之間的關系。村黨支部與村委會之間的關系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那么村黨支部怎樣才能實施有效的領導呢?一方面,村黨支部要敢于領導,善于領導。村黨支部的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國家法律的莊嚴規定,是農村現實的客觀需要,也是實現村民自治的根本保證。任何放棄領導責任、放任不管的做法都是錯誤的。村黨支部要把黨的方針政策及自身作出的有關決策及時向村委會通報,并通過宣傳教育,將黨支部的決策轉化為村委會和廣大村民的自覺行動。要加強對村委會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幫助村委會干部提高政治素質和領導水平,及時發現和糾正村委會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同時,要支持和保障村委會依法獨立開展工作,對于干擾破壞村委會和村民自治的行為,要理直氣壯地予以斗爭和制止。對村委會作出的正確決策,要求黨員帶頭落實,作出樣子。另一方面,村委會要自覺置于村黨支部的領導之下,積極主動地做好職責范圍內的工作。村委會在涉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群眾生活中的重大問題時,應由黨支部討論決定后,再提交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通過,然后付諸實施。村委會要定期向黨支部匯報工作,特別是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應及時向黨支部報告,爭取村黨支部的支持,確保村委會工作的健康開展。
(二)正確處理好村黨支部書記與村委會主任的關系。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作為村級兩種主要組織的負責人,他們的關系如何,將直接影響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各項工作的開展。假如兩者之間矛盾重重,互不服氣,相互拆臺,內耗嚴重,可以想象,村級組織肯定是渙散無力,各項工作難以開展。那么,怎樣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呢?總結以往的經驗和教訓,應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分清職責,緊密合作。從理論上講黨支部書記主持負責村黨組織工作,村委會主任主持負責村委會工作,職責是明確的。但實際上,村黨支部的工作和村委會的工作在有些方面是交叉、滲透的。因此有必要根據工作需要和各自的素質,按照優勢互補的原則,圍繞黨支部和村委會的工作目標,確定各自分管的內容,使責任明確,各負其責,避免推諉扯皮或相互爭權。但同時又要做到,既分工明確,又密切合作,提高工作的整體效益。
二是相互交流,溝通思想。村黨支部書記應及時向村委會主任傳遞上級的指示、工作信息,積極支持村委會主任獨立工作,依法行使職權;在作出重大決策前,村黨支部書記與村委會主任應碰頭通氣,統一認識。
三是襟懷坦白,理解支持。相互間的友誼、諒解和支持是最重要的。村黨支部書記與村委會主任要自覺做到不爭權力大小、只比貢獻多少,以事業為重,大局為重,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不計較個人得失和恩怨,一切為了共同把村里的各項工作搞好。
四是發現矛盾,及時化解。在村黨支部書記與村委會主任關系處理不當發生矛盾時,鄉鎮黨委及聯村干部要及時發現,分清是非,做好工作,化解矛盾,不要等問題成了堆,再去處理解決。
(三)正確處理好村委會與鄉鎮政府的關系。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鄉鎮政府與村委會不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而是指導與協助的關系。鄉鎮政府對村委會的工作要給予支持和幫助,但不能干預村民自治。同時,村委會也有義務接受鄉鎮政府的指導、支持和幫助,不能拒絕鄉鎮政府符合法律規定的指導、支持和幫助。村委會作為群眾性自治組織,不是鄉鎮政府的派出機關或基層政權組織,但有責任協助鄉鎮政府開展工作。這是因為,公民和社會組織都有遵守法律和服從政府管理的義務,村委會也不能例外。村委會協助鄉鎮政府開展工作,包括協助鄉鎮政府做好環境保護、土地管理、建設規劃、公共衛生、治安保衛、計劃生育、優撫救濟、稅收、糧食收購等等。協助的主要形式是宣傳做好某項工作的目的意義,動員群眾積極參與,教育群眾哪些事是應該做的,哪些事是國家禁止做的,并及時向鄉鎮政府反映基層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及群眾的意見和建議等。另外,如有必要,在鄉鎮政府承擔行政責任的前提下,受鄉鎮政府委托,代表政府辦理有關政府事宜。
三、落實措施,形成協調高效的工作合力
明確職責、理順關系,為村級組織形成協調高效的工作合力提供了前提。但要真正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建設現代化社會主義新農村,還必須著力加強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切實加強村黨支部自身建設。村黨支部在村級組織中處于核心地位,發揮著領導核心作用。村黨支部自身建設的好與差直接決定和影響著村級組織建設的好與差。加強村級組織建設,著先要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抓好村黨支部的自身建設上。一是要加強黨員學習教育?!掇r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是指導村級組織建設的總綱領。廣大黨員要帶頭學習,深刻領會,自覺貫徹。使黨員一言一行嚴格規范在黨規國法的范圍內,為群眾作出樣子。二是不斷擴大黨內民主,用黨內的民主帶動和影響村民民主自治,用村民民主自治來促進黨內民主。村黨支部要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堅持集體領導與分工負責相結合,堅持民主決策,堅持民主評議黨員干部,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絕不允許在黨內搞家長制、一言堂,個人游離于組織之外或凌駕于組織之上,防止黨內民主落后于村民民主進程的現象。三是要選配好村黨支部書記。村黨支部書記作為農村各項工作的“領頭雁”,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些地方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難以發揮,個別的甚至受制于村委會,這與村黨支部自身缺乏戰斗力,特別是村黨支部書記素質低下有很大關系。因此,要通過“選、派、請、聘”等多種形式選強配好村黨支部書記。對于各方面素質、能力明顯高于村黨支部書記的村委會主任,不是黨員的要積極培養發展其入黨,是黨員的,可以通過換屆或屆中調整,充實到黨支部書記隊伍中來??傊?,要把農村最優秀的分子吸收到黨內,選拔到黨支部書記崗位上來,從而在制度上和干部素質上保證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不動搖。
(二)切實加強制度建設。制度具有長期性、穩定性的特點。建立和健全各種規章制度,有助于規范村級組織的行為,有利于村級組織之間長期協調一致,形成合力。一是兼職制度。除一些規模大、經濟發達的村外,一般中、小型村的村黨支部、村委會、村經濟合作社領導成員應實行交叉兼職,村委會主任是黨員的,一般應進入村黨支部領導班子,村經濟合作社社長原則上由村黨支部書記兼任;有的小村也可以實行“三位一體”,通過法定程序,實行三塊牌子,一套班子。這樣做,既有利于減少村干部職數,減輕群眾負擔,又有利于村級組織之間協調統一,避免各種矛盾的產生。二是聯席會議制度。除純屬黨內事務外,討論決定村重大問題時,一般可由村黨支部書記召集召開村兩委會聯席會議。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減少層次,盡快作出決策。另一方面又可防止出現村兩委會“兩張皮”、各唱各的調。三是定期報告制度。村委會要定期向黨支部匯報工作,防止自行其事。四是村民自治制度。黨支部要尊重、支持村民自治,村委會要定期向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報告工作,定期公布村務,接受村民監督。必須明確,村民自治,不是村委會自治,更不是村委會主任自治。在作出決策時,村委會主任必須遵循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重大問題應提交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村民有權罷免不稱職的村委會干部。
(三)切實加強村干部培訓工作。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提高村干部的素質是關鍵。據不完全統計,全市本屆新當選的村黨支部書記有1000余名,占五分之一左右;新當選的支部委員2500余名,占15%左右;有60%的村委會干部是新當選的,這批干部雖然具有年紀輕、干勁足、文化程度較高、致富能力較強的優點,但不少同志對黨的知識知之甚少,對國家政策法規了解不多,對鄧小平理論學得不深不透,缺乏領導農村工作的經驗。因此,加強對村干部的培訓,已經成為當務之急。培訓工作要分層次進行,縣(市、區)委要以黨校為陣地,對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普遍培訓一次;鄉鎮負責對支部委員和村委會委員的培訓。在培訓內容上,要突出黨的基本知識、鄧小平理論、政策法規、領導藝術、村務管理、市場經濟知識以及村干部履行崗位職責必需的業務知識。通過培訓,使那些新當選的同志能夠懂規矩、講原則,依法按政策辦事;使那些爭大小、比高低、鬧矛盾的人拋棄個人的權欲和私欲,相互理解和支持;使絕大多數同志的知識得到更新,領導能力得到提高,從而為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干部保證。